《世界华人周刊》(文学版)第247期洛杉矶专版

健康   2024-10-18 21:59   安徽  

(总第0867第247期 洛杉矶专版


各位好,《世界华人周刊》文学版于10月18日刊出第247期洛杉矶专版。




责编王士跃撰写导读如下:


海外华文生态写作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相对注重写作者本身的临场体验,叙述的对象往往是身处自然世界中的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心理的表述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本期专栏特别约请著名生态文学研究学者楚些教授为我们点评海外华文生态文学的现状,从中领略其与国内生态文学的不同魅力。


本期发表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作者来自加拿大、美国和香港。从王志光的《星光下的鱼叉》读者欣赏到的不仅是作者娴熟流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同时也享受了几分在阿拉斯加叉鱼的奇特乐趣。美加两国是自然生态保护严格的地方,在保持大自然野生资源平衡的前提下,人们仍然可以收获北国丰饶物产的慷慨馈赠。


蓬丹的《邂逅一朵阳光》呈现给我们的是看似平凡,实则精彩的向日葵生命。作者从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发掘了许多有趣和闪光的事实,让读者更深地了解了向日葵的朴实、坚韧和美丽的品质。


文榕的《菜园的回忆》则追忆童年与父母采摘瓜豆的美好经历。佛手瓜、毛豆、青菜这些极平常的蔬菜在作者诗意的笔下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乡愁,让我们感到最美的风景依旧是与父母闲坐炊烟袅袅的故园的时光。


精彩内容,敬期赏阅、分享!



主办单位:世界华人周刊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  欧美影视协会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  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

社长:张辉      主审:陈瑞琳

主编:黃宗之   副主编:张奥列

洛杉矶专版:执行主编:北奥 王伟

编委:陈森 王士跃 罗维

本期责编:王士跃

顾问:公仲、白舒荣、张桐、江启洸、石钟山、朱文斌、苏炜、周励、薛海翔、张翎、陈瑞琳、刘荒田、陈河、朵拉、倪立秋、蔡维忠

美术编辑:闫利芳 郭丹丹

微信公众号编辑:褚丽君

官方网站:www.sjhrzk.com

联系方式:张辉,微信:kfbook1 电话:778-987-3260(温哥华)\ 13910272918 (微信)

国画《春和景明》



编者按:海外华文生态写作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更加关注写作者本身的临场体验,叙述的对象往往是身处自然世界中的自己,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本期专栏特别约请著名生态文学研究学者楚些教授为我们点评海外华文生态文学的现状,从中领略与国内生态文学各异其趣的不同魅力。本期选登的海外华文佳作无疑具备了这些特色,供大家欣赏。


——本期栏目主持人 王士跃

国画《平和吴田山》





◎楚些


提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这一哲学命题的爱默生,在《论自然》中还曾说过,要像玉米瓜果一样在温暖的日子里长大、生活。玉米与瓜果既是寻常之物,也是自然之物,它们随季节而萌动,而成熟之际,也是种子长成之时。它们在陆地上遍布,温暖隶属于不同族群的人们的肠胃。


对于海内和海外作家群体来说,尽管语言相通,审美心理结构类同,且当下媒介传播的能力早已经解决了彼此信息隔绝的情况,然而在生态散文的呈现方面,海内和海外两个群体总体上看,还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体和笔下之物的关系层面:对于国内作者而言,主体在文本中大多呈现出隐匿的状态,重点在于所观察的对象的彰显,而主体的生态思考则贴近于观察对象;对于海外作者而言,他们述说的重点则在于“我”的生活,写作主体始终在场。在这里,“我”是一个生态故事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感受和思索皆会携带鲜亮的色泽。(节选)


作者简介:楚些,本名刘军。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致力于当代小说、散文评论工作。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批评专著《新世纪散文观察》,合作主编《2023中国生态散文年选》,以及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第六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道德标兵称号。曾任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丰子恺散文奖、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写作大赛等赛事评委。



星河下的鱼叉


◎王志光


甫到阿拉斯加的第一天夜里,我们便观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神奇节目。热情的表姐生恐我们有限的几天假期荒废了,晚饭后,便请她的朋友张先生驱车带我们去看叉鱼。


所谓叉鱼,是菲儿班克斯市一个休闲娱乐活动。与加拿大一样,此地人们如果想钓鱼,一定要在专门店买一个钓鱼证,凭此证每次可以钓规定尺寸和规定限额的渔获。每年9至10月一个月,这里虽无江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胜景,但河流纵横、湖水充盈的阿拉斯加却也是秋高气爽、鱼虾肥壮的季节,是人们垂钓休闲的极好时机。表姐介绍说,凭钓鱼证还要到政府参加一年一次的摇号,中号者方可到指定的河域叉鱼。中号者为数不多,政府毕竟要保护生态平衡,而且限制很严,每个证一年只能叉11条一尺多长的白鳞鱼。当地西人纯以此为娱乐,白条细鳞鱼刺很多,对于他们来说绝不是食材。而对于亚裔来说,更多的是实用多于娱乐,那鲜美的鱼汤和鱼肉,是他们喜爱的盘中餐,更惶论渔获时带来的快感和刺激了。


黑暗中,车终于拐进了一个林间岔路。隔芦苇和灌木丛,闻水声哗哗然,透过缝隙,一道道细小的光柱明灭可见。急急地拨开枝叶,我们走到了河畔。月明星稀,星繁月隐。此时的小河在灿烂的星空之下,只能隐隐约约地显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河大致有五十多米宽,呈S状,在拐弯处河中央似有一片汀洲,影影绰绰地浮着半人高的芦苇。河水不深,靠岸仅仅没过脚踝骨,河中央也不及膝盖。脚下哗哗流淌的河水带来了丝丝寒气,以手试之,颇为凉爽。


此时,几道细长的盔灯时明时暗地在河床上闪动,河中应该有四个叉鱼人。表姐的朋友张先生夫妇已经穿好抹胸的水裤,携带着四齿鱼叉下了河,还有一位退休来探望女儿的老李,听口音像是东北人。再有一位不知是何人,早已在水中了。妻子和表姐及老李的女儿在岸上时而低低地交流观感,唯恐惊动河中的鱼,时而轻轻地询问河中人的收获,时而踩着湿软的河边地或拨开灌木丛,兴奋地跑到放渔获的地方查看,不时发出大惊小怪的惊叹。


此时夜空已是星汉灿烂,偌大的银河横贯在头顶,似乎都能听到如鸣佩环的星流声,只担心它随时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下来。北斗七星十分醒目地挂在天幕上,但按着常识,顺着勺底边向上延伸七倍,却不敢相信北极星的位置——正在头顶。用老北京的话,找不到北了。敢情这是北极呀!仰望星空,俯瞰逝者如斯的河水,虽无玉鉴琼田、星河鹭起,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却也是难足的画图。此时才体会到张孝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心境,更能悟到诗人“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豪迈和浪漫。


油画《夕阳西下》


叉鱼人趟水的哗哗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河面。一米七五高的老李屹立在水流湍急的河中央,右手向脑右后方举起两米长的鱼叉,头微微后倾,警惕地注视着河水。熹微的星光勾勒出一个优美威武的雕像轮廓。突然,本是平射的盔灯猛地向下一闪,鱼叉如箭一般划过一道光,随着一声轻微的入水的哗声,便牢牢地插立在河中。紧接着,鱼叉扬出水面,一条银白色的长条在叉缝中扭动、跳跃,一条白鳞鱼中叉了。老李举着战利品趟着河水向岸边走来,岸边观赏的人惊呼着向他跑去。在盔灯的照射下,四齿叉牢牢地叉在一条尺把长银色的尖口鱼鱼鳃旁。他轻轻地将鱼摘下来放进了一个白塑料桶里,此时桶内已经有四五条了。接着,他在众人的称赞声中扭转身子,又向河中心走去。


站在岸边,望着忽明忽暗的盔灯,不由地想起了彼时彼刻美洲的原住民。老李娴熟的技艺和那优美的身姿,多么像当年在此河里用兽骨鱼叉叉鱼的印第安人啊。千百年来,美洲大陆的主人、被哥伦布错当成印度人而冠以错误名字——印第安人的原住民们不就是过着这种与天地和睦相处的渔猎生活吗。可如今安在哉?张先生夫妇叉上鱼又被挣脱后发出的惊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老李是工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很强。所以,叉鱼对于他来说是件一琢磨就会的事。相比之下,张先生夫妇是城里人,读书多,实践少了些。叉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妻子看得心痒痒的,急得恨不得跳下水去代替他们。按照规定,当然不行,即便你替持证人拿着渔获也不允许。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一点灵活。正是政府严格规定,大多数人都认真执行,这里的生态环境才得以保持。市政府的检查官会不时前来检查,凡是违反规定的人,一经被查获,会受到不菲的罚款,钓鱼证自然也被没收,并被列入黑名单。


星河之下,老李的鱼叉时不时地闪着微光,叉向水中,几乎每次叉子出水都有收获。看着那在叉齿上挣扎的银白色的细鳞鱼,还有桶里那些身带伤口、流血垂死的同类,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那一条条丰腴却又苗条的流线型的白鳞鱼,刚刚还在清澈的水中空游休憩,转瞬间便无端地被人叉住,失去了天赋的生存权力。不就是因为它们处在食物链的低端吗?夜深沉,星灿烂,寂无边。黑暗中一阵秋风拂过面颊,岸边灌木的枝叶在远处极光初现的天幕背景中摇曳,身上不觉感到了一丝寒意。我们乘着表姐朋友的车往城里开去。两旁影影绰绰的树影飞快地掠过,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明灭的盔灯,在灿烂的星河下手持鱼叉的印第安人,还有那在空中挣扎扭动的白鳞鱼。


作者简介:王志光,语言学博士,中文教育学者,曾在加拿大和中国大学教授语言 40 余年。1993 年创办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曾任校长,现任校监。加华笔会副会长、加华文苑文学评论编委,其散文、文学评论散见于美加华文报刊。








◎蓬丹


以各色花鸟虫鱼做室内装饰,向是人们最爱。记得有几年向日葵极热门,衣帽、器皿、卡片、书册,只要可装点之处,几乎都会见到向日葵花踪。本来我就喜欢这种花,而经艺术家匠心巧手,使她的独特风姿更加突出的花颜,越是令人爱不忍释了。


向日葵并非那种艳冠群芳的花。对她着迷,或许与记忆以及与它的传奇有关吧!


小时住市郊,家门前是大片稻畦。有天上学,突见浅浅田沟旁,长出一株植物。外貌不起眼,只当它是野草。一直到它长得一人高,且枝梢顶端冒出幼细花苞,才发觉那是自然课上学过的太阳花。


后来我就注意到,这花果然是随太阳而展颜。日落西山时,它的头也软软垂下,次日重见阳光才再现生机。小小的心灵,不禁惊异于花的特殊个性,也初步感知了生命的神奇。


向日葵是属于大自然的植物,不宜城居,也不宜盆裁,因而闹市难见芳踪。前几年,向日葵开始流行,看到超级市场或花店也不落人后,纷纷贩卖剪下的花枝。买了大把回家,但总是插一两天就厌厌无生气,想是失去阳光的滋润,或者说,失去了那份等待阳光照拂的期盼吧!


中学读希腊神话,才知这花来历如此凄美。


居于水泽的仙女克莉蒂,深深爱恋太阳神阿波罗。太阳神却不把她放在眼里。她一连九天九夜坐潮冷地上,不吃不喝,独吞冰凉的泪水与凝冻的露珠。她仰望太阳,目不转睛追随他走完每天的行程,并因他的隐没而悲伤欲绝。


不知不觉间,她的手脚扎进泥土生根,脸蛋也变成花盘,在花茎顶端日复一日随阳光转动……


在充满浪漫情怀的年岁,这样的故事令少女心弦震颤。


而太阳花本是不多见的,更令人觉得,为爱而一往情深、至死不悔的,终是少数。也从而,初步感知了生命的忧伤。



那年的春末夏初,与向日葵有一段小小的邂逅,在湘江之滨。


车沿江行,进入一片荒郊僻野。终于见到一列破敝屋舍。司机说那是一所学校,应有卫生间可上,才给内急已久的大伙解了围。


当我屏息敛气“逃”出公厕,在一块旷地准备舒喘片刻之时,突在长得半人高的杂草间,见到一朵向日葵,就只这么一株,喷放着硕大鲜灿的黄花,简直就象一粒热烘烘的太阳!


走近了看,才发觉它旁边还有两三株,但顶上的花均被采摘了,想是学童干的好事。而这株向日葵,无视于污秽的厕所距其不远,无视于这么一片芜乱的、不适于扎根的泥土,甚至甘愿冒着被孩童折根断枝的危险,它勇敢地窜出来,以全盛的丰姿、全心的奉献迎向太阳,只为博取它一丝丝的温慰……


蓦然恍悟,我特別钟爱这种花,其实不止于温柔的童年记忆,不止于凄美的古典传奇,更是由于它坚忍、内敛却又执着的本质!


困顿的旅途,因着这一朵阳光而乍然开朗了。粗糙的生命,往往就是由于一些小小的感动,而闪现出珠玉的光彩。


作者简介:蓬丹,毕业於台湾师范大学社教系,后赴加拿大深造获商科学位。现居美国,历任采购经理、图书公司主编、英语教学主任等职。业余执笔创作,至今共有《花中岁月》等十三部文学作品,曾获海外华文著述首奖、台湾省优良作品奖、中国文艺奖章、辛亥百年散文奖、世界海外华文散文奖等,其文学中心思想在于提升生活品味与尊重生命价值。为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海外华文女作协永久会员,2017-2023任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网站总编辑,现任北美华文作协总会会长。



油画《雨后小溪》


菜园里的记忆


◎文 榕


佛手瓜 种下佛手瓜,像种下季节里的希望,旁边的青菜一言不发。父亲的手抚弄在枝叶上,牵起一串串笑声。至今我已忘了那枝叶是什么形状,它们呦喝起来嗓音清亮。


这些记载青葱岁月的果实在阳光下隐藏蜜意,印现在我坐的小板凳上,夏天仅有的一丝微风或狂风暴雨都在它身上淌过,安详有如平静的湖水。


丰收时节来临,它就是蒙着光泽的圣果,蜷伏在一个个邻人心上。虽然我对它缺乏注视,也不亲密对语,它仍时时把这种恩泽映上往日的佳话。

 

毛豆 也曾随父亲种豆南山,收成却不是甜美的希冀。抵御不住环境的恶流,它成为守望的一抹遗憾,但我不信父爱的耕耘仅仅是为了收获。


剥毛豆的时候,我们剥出一小碗,浮现一个时节的汗水。辛劳是为了品尝,也为了接纳更多风雨。


害虫是个负面词汇,在母亲的眼神里,一小碗毛豆仍是自然的馈赠,萦回着如今她远在天国的容颜,和父亲异地传来的乡音。

 

青菜 平凡的翠色总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旋律,舒放在菜园中心,那个春天有着细雨的多情。稚嫩的秧苗是从哪儿来的,也记不清了,却在它健康的气息中栖息了多年。


养育它的是土壤的肥沃,养育我的是青菜的甘甜。清晨的朝气在它脸庞上示现露珠,映照着难以言说的幸福。


一家三口端坐于它色泽的光亮中,似聆听一阙曲院风荷。


齿颊尤甘的是它的温润,朴素的气息随行千里。


一种田园的自得,睇视岁月清芬,炊烟中又飘起玲珑的笑声……


作者简介:文榕,本名顾文榕,江苏无锡人,1993年定居香港,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现任《香港散文诗》刊副主编,香港《橄榄叶》诗报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香港诗人协会理事、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著有诗集《轻飞的月光》、散文诗集《花语》、剧本《紫纱魅影》等5部,获第三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首届《国际华文生态文学奖》等奖项。

油画《日照金山》


 诗 歌 


  ❂   乌 鸦 (外一首)

   

◎邓丽冰


乌鸦是我的好朋友,

它们三三两两地落在我家的前庭后院,

我喂它们面包,

它们是聪明友爱的家伙,

它们会唤来更多的伙伴一起分享,

一点也不吝啬。

吃饱了,会呱呱叫着答谢!


我外出散步,它们会在上空盘旋,保护我!

它们还会和我分享它们的哀伤,

有一次它们的一个伙伴给汽车压死了,

它们在旁边的电线上哀鸣了好久,

路人无不为之动容!


天气好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它们,

最近天气阴冷了,

它们也躲得无影无踪,

它们不是候鸟,也不会冬眠,

该是繁殖后代去了吧,

我想它们了,

这帮操着鸟语和我沟通的黑家伙!


❂   爱 雨 的 我  

   

美国很多人不喜欢西雅图,

说是:“太多雨了,烦死了!”

我可不,我爱雨,

雨让我觉得滋润,

雨让我的周围都绿草如茵,大树如盖,

雨让室内的灯光更加柔和,

雨让灯下读书更加专注,

虽然出门要打上伞,穿上雨鞋,

可也平添了几分意境。


雨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记忆:

爸爸天天忙,可刮台风下大雨时,

他就可以在家里陪我们玩游戏,讲故事,

还会做好吃的东西,

想不到吧,

雨丝于我是幸福的飘带!

 

作者简介:邓丽冰,来自广东,来美近三十年,现居西雅图。在美国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在教育领域,也从事理财规划工作。自幼喜爱文学,曾获征文比赛和朗诵比赛第一名,在国内外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在美国发表过教学论文和华校发展史论文。在海内外画展上多次获奖,绘画作品被刊登在多家媒体刊物上。出国前任某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在美国担任多年中文学校校长、美国西北区华校联谊会会长、华盛顿州中文教师学会会长,现任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会长、国际华人书法绘画艺术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人
世界华人周刊,聚焦全球华人,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助中国走向世界。2007年美国芝加哥创刊,2011年移师加拿大温哥华。13910272918/778-987-3260,1065780000@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