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对山水城市建设的模式与思考

文摘   2024-11-13 17:05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起步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山水城市,即在城市建设中,将自然分布的山水作为城市骨架,因势赋形,让山与水浑然融入城市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城市规划目标。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管子·乘马》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段话表示地理自然环境对都城建设的重要性,古代城邑的营建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哲学层面,《老子》中也有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体现了古代先哲们充分地认识到了“天人合一”。在人文精神层面,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的造园实践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山水文化与审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建设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不仅如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山水城市的建设规划思路也在与时俱进。

山水城市的几种模式

笔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山水城市的建设有如下几种重要的模式。

对新城进行系统化高品位规划

雄安新区是典型的全新山水城市,它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自2017年以来,雄安新区作为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除了地面4000多栋楼宇、500多千米数字道路、地下100多千米的综合管廊,雄安的山水城市建设也别具一格。

白洋淀,属于雄安新区的重要区域,它是华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域面积达300余平方千米,生态具有多样性,也是城市建设规划中极其独特的天然资源。因此,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中首先确立了“城淀相依,水韵相生”的原则,使雄安的用地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和生态规划都紧紧围绕着“湖泊”与“城市”这一对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展开,这样才能使雄安山水城市的特色更加突出和精彩。

保护并晕染传统山水城市的底色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有些地区在山水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文化景观集聚了“天人合一”与“寄情山水”的美学理念。它见证了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乾隆年间的二十四景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两堤三岛”的景观层次,同时完美地展现了东方山水“诗情画意”的艺术格局。为复原历史的山水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借助于本地的人文底蕴,在杭州规划形成了以西溪湿地为中心的“湿地田园图”、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河段为轴线的“运河郊野图”、以富春山景区为中心的“富春山居图”和以钱塘江入海口为中心的“江南潮涌图”,形成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区域特色鲜明的城市。此外,有良好山水资源的城市,如桂林、重庆、兰州等,在我国“人民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理念指引下也都在经历着规划与建设的变迁与提升。

杭州市规划图



以人为本的毛细网状山水城市规划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在生态景观规划方面有更强的统合性,城市规划包括构建“一环、六廊、百园”的空间格局。“一环”是蓝绿交织、林田环绕、绿道连通的郊野公园环,由九大郊野公园组成,拓展了城市大尺度的绿色空间;“六廊”是依托永定河、温榆河等6条河流的生态廊道;“百园”指的是镶嵌在二绿地区(二绿地区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顺义、昌平、房山、门头沟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约910平方千米)的百余个无界公园,该规划包含约400千米融合绿道、蓝网的慢行体系,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常态。

为应对北京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原有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北京市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建设口袋公园这一改造方式,以满足市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北京在城市核心区建有2100多个口袋公园,其中,在二环内有900多个口袋公园,在二环三环之间有1200多个口袋公园,二环内类聚程度比二、三环之间更高,这种类聚式分布呈现毛细网状形态。虽然单个口袋公园规模小,但功能多样、形态各异的口袋公园加在一起,可以将这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点状绿色空间连成面状绿色空间,具有改善城市整体景观、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同时,口袋公园也是自然和艺术功能的合体,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例如,王府井口袋公园运用了“墙上痕,树下荫”的设计理念,依托场地内已经存在的高大国槐,营造“树下荫”的效果,同时用现代的钢材构成镂空传统砖墙的图案,构成了一幅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片段,以此唤起公众对于老北京生活的集体记忆和无限眷恋,使得现实与记忆中的风情画卷交相呼应起来。

对山水城市建设的思考

首先,山水城市的建设规划,不局限于山水之美,而是要体现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空间要求和审美情趣。居民休闲放松既要有可以欣赏四季风景的郊野公园,以及可以进行徒步、扎营等户外活动的山地湖泊等较大尺度的活动空间,又要有布局灵活、安全环保、可达性强的绿地、口袋公园。

其次,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精髓在于完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城市既是生态模式也是人文模式,要充分讲究城市与自然山水、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像杭州、桂林这样的城市,在布局中要通盘考虑山水画卷的整体和谐,在古建筑的修缮上应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在努力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城市自然特色和人文神韵。

再次,山水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经济保障和科技助力。山水城市建设不再是过去过度依赖大自然条件,当今建设“以人为本”的山水城市,需要对山水进行改造。小规模口袋公园建造、拆旧建绿、见缝插绿等工程,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细致规划,需要卫星遥感、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等各项科学技术的融合。

北京王府井口袋公园


目前,我国的山水城市建设行进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山水城市的内涵也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未来,我国应继续保持对传统山水城市最大程度的保护,进一步提高系统化、高品位新城规划水平。

原文见《城乡建设》2024年第21期56-58页

作 者: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  宋知行
编 辑:赵博新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