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羞耻里解脱,只需要这3个少有人谈的角度 【全文干货,值得收藏】

文摘   2024-09-01 16:25   荷兰  

↓点此收听↓

音频文字版:

今天应该是「羞耻 play」 的最后一期了。

断断续续讲了一年「羞耻」,这一年里,我像是修了一门专业一样,不断去研究这个话题,也从羞耻里穿越出来很多很多次。到现在这个节点我觉得,这门选修课,我过了! 

接下来,我会做更多好玩的与行动、赚钱、影响力有关的话题,(但又不是市面上流行的那些自媒体营销策略,而是兼顾人的“复杂混乱不确定”以及对社会公义、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心,相当于一种“非暴力可持续商业”了)。未来我会做更多商业方向的播客和文字的课程和内容,所以「羞耻」的话题我会暂时的告一段落。

本期是我总结「羞耻Play」系列播客的最后一期,也想要给大家分享这一年里我选修「羞耻」这一门课所研究出来的三个最重要的点。正是这三个点让我觉得我可以在这个话题上 move on 了。
也当是「羞耻 play 」大结局、大撒花的节目了! 

这三个面向我们可以从集体到个体的层次一一说开。

1. 

首先我想提及的是集体潜意识层面的。我意识到很多耻感很重、比较敏感的人,所谓的 empathy ,很容易跟他人共情,尤其是跟别人的负能量共情的人。如果我们从荣格心理学来说的话,这些这样的人是更内省,更接近于潜意识深处,乃至集体无意识。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意识层面的人格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每个人心里藏着的那些东西叫潜意识,更深的则是集体无意识。

我们像是一棵一棵的树,每棵树到最下面的根都是连起来的,树和树之间的根是互通的,那便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也是有好有坏的,或者不叫好坏,而是有它们都非常的 powerful 很有力量。有的是所谓的正面,比如说圣母、天使、爱、国王等等。有的则是魔鬼、死亡。你们去看塔罗牌的那 22张大阿卡纳牌,其实就是我们人类集体无意识里面的很多原型。

anyway,为什么讲羞耻要讲到这些东西?实际上耻感重的人往往是更接近于这些集体无意识的。相反,你们看社会上那些很自信几乎接触不到耻感的人,他们往往活在意识的表面多一些,而他们互动的对象更多的是外部世界的客体,而不是内在精神世界的那些原型。

这些人感觉不到自己的羞耻,很可能要么自己压抑下去了,要么自己的天生性格倾向让他们接触不到那么深的部分。而能接触的那些人很有可能是不成比例地承担了巨大羞耻,而其中大部分羞耻是不属于自己的。

当然,我不否认那些感到耻感的人肯定是有自己的议题,但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也与他们周遭的人(尤其是父母、老师、领导、同事、朋友)有关。如果那些人拒不承认自己的羞耻,或是把羞耻压抑得非常深,又或是投射到别人身上,完全不理不看自己的羞耻的话,那些因为性格或主动选择向内走得非常深的人,也就是那些走到了个人潜意识层面甚至走到集体潜意识层面的人,就会把地底下的羞耻捡起来。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比喻,或是一个假设。我照顾自家花园儿的时候,就发现有类似现象,比如说有一棵桃树,它在整个花园环境当中更敏感一点,也更容易生病。而一旦这棵桃树生病了,大部分的虫子和细菌都会来攻击这棵桃树,周围其他树因此得以幸免。 我朋友家有一棵柳树,也和我家桃树是相同的状态。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这些经常感受到强烈羞耻感的人,会不会是人群当中的“桃树”,吸引着别人的病菌,因为自己的敏感,更容易被一些东西攻击。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就有的选

虽然这个比喻里的桃树和柳树它们可能没得选了, 但作为人,一旦意识到有时自己体会到的耻感特别大,似乎已经达到铺天盖地被席卷,也就是明显感觉大到不成比例的时候,你就可以拉开一个视角去看,你会发现很有可能身边那些牛逼轰轰甚至有一些自恋的人,他们没有办法认领自己的羞耻、恐惧或是阴影面,因此我们额外的分担了一些。

前阵子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动态,读者都很有共鸣,是这样讲的:

那些看上去光鲜的人所拒不认领的东西,比如自卑、羞耻、孤独、死亡恐惧,会跑到我们这种高敏感人群上寄居。毕竟我们共享的是同一个集体无意识。

高敏感人群要活得灿烂无畏,就要时常提醒自己,你体会到的排山倒海的抑郁和痛苦、羞耻、软弱、孤独,或许根本不是你的。

你可能会说,这件事情你没有办法证伪。没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把它当成一个比喻,或者当成一个学术论证上的假设。

先假设它是这样,再看看你的身体反应和你的内心是不是更平静一些?是不是更容易回到自己身上?席卷你的那种巨大恐惧、悲伤、痛苦、羞耻等感觉,会不会感觉稍微小一些?再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种混乱的情绪涌过来的时候,能站得稍微稳一些?

如果是的话,你不妨放下它到底可不可以证伪。不如这样想,这并不伤害任何人,如果能够帮到你的话,也未尝不可,对吗?

这就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角度,它是更广的角度。

2. 

第二个角度是介于集体和个人之间的,也就是家族的角度。

这是我在做了很长时间的代际创伤疗愈的个案总结出来的一个点,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他有很多的羞耻,可能是关于身材、学历、出身阶级,贫穷富有等等,不管是他是哪方面的羞耻,其实那些都是表象。因为我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就可以走到家族的这个更深的层面。

我会问他,你会不会对你的父母感到难堪、尴尬?想到他们你会不会为他们感到羞耻?可能 10 个人里面有 9 个,都会觉得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甚至两个人都让自己觉得丢人。

比如说爸爸是个酒鬼,爸爸曾经出轨,或者妈妈特别软弱等等。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多评判,如果评判很强烈的话,他们就会很嫌弃爸妈,以至于想到爸妈,就有点儿恶心、嫌弃。这些恶心、嫌弃都是以爸妈为耻的一个体现。

如果对自己的爸妈感到羞耻,也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来处感到羞耻。这是一个很根源上的东西,我对自己各方面不满意,很大一部分是对我的爸妈、我的来处、我的故乡、我的精神家园,我的最初的那一个发源地感到羞耻。

这是不是就追根溯源了一些?如果你在听这一期,不妨暂停下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有没有一想到我的爸爸或妈妈,就有一种难堪的感觉冒上来?

如果有的话,你就可以做这一个可能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就是“看到你爸妈就是你爸妈”,我之前在公众号推过一段文字(详情点击”文字“),就说一句话——你是我爸爸,或你是我妈妈。要用你的方言说。

很多读者很抗拒,有些说出来之后会哭,或愤怒、会抖、有情绪。
这都没关系,你让这些情绪冒出来,因为这就是你
卡了很多年的能量。

说完这句话你会发现,没错,爸妈可能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是污点,但那是他们的。
一旦确认了那是爸妈而不是自己犯的错,他们不那么光鲜的地方不属于你,同时你完完全全的接受他们的过去,这就是你的来处,这就是你出生的地方,这是你改变不了的过去,你反倒可以更加轻松地往前走。

你可以允许自己过得比他们好,或者不见得要比个好坏,而是说你允许自己过得跟他们不一样了,你允许自己走自己的路了。

我之前在公众号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大部分人留言很抗拒,也有人表示说完就觉得安心了,另外一些人表示打死都不愿意承认父母的某些部分,比如自己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或者伤害过妈妈、很暴力等等,他无法接受自己父亲是这样一个人,或许他害怕自己一旦接受了父亲是这样的人,就会更变得像父亲那样但事实恰恰相反。

如果你接受了父亲是一个赌徒,接受了他就是这个样子,你确实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这么些年,你也带着不管是对自己的还是对父母的羞耻这样过来了。这件事情很值得哀悼,一旦你接受了这一点,你其实更不容易成为这个版本的他。

反倒是你越抗拒父母是这个样子,比如说你抗拒父亲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泥,而你自己特别想要一段忠诚的感情,但你越抗拒,很有可能到后来你会莫名其妙出轨,你会发现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冲动,或是一些没来由的念头让你觉得,诶,我不会是这样的人吧?然后你会把你认为不正确的行为,你不想成为的那种样子不断地压抑下去,而越是这样就离完整的自己越远。

接受父亲是个拈花惹草的人,并不等于你接受自己也要变成这样,而是说你更加清晰地知道,他的过去是没法改变了,但你未来是可以选择的。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梳理一下你对自己家族的哪些人感到蒙羞,问问自己能不能放过他们?实际上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甚至,你可以请他们祝福你,祝福你在自己的路上走,不用扛他们的那些东西,而他们的最高版本也是会祝福你的,这个最高版本是他们内在灵魂的最高处,是他们生命最顽强、最茂盛的那一个地方。

这也是我做家族代际创伤疗愈个案里面最常用到的方法,是结尾处的冥想,也是一个仪式,得到他们的祝福后你自己可以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往前走。

3.

第三个我觉得非常受用的,也就是个人层面关于羞耻的内容。我们前面讲到两个点像是“甩锅”,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面意义的甩锅——如果真的背了别人的锅,那就是得甩出去。

甩完锅之后,你会发现是自己身上确实还有一些是属于自己的。但不是说属于你的就是你的错,而是说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和创伤,都有一些属于自己个体的独特的羞耻体验。

在这里最关键的一个反直觉的点是——
把羞耻转化成内疚。
把铺天盖地扛不动的羞耻,转化成一种健康的、可以扛起来的愧疚感

讲讲它们俩的区别。

「羞耻」是在说,我这个人本质上是坏的,不被爱的、不好的,不值得存在的。很多羞耻的人,恨不得自己消失或者钻个地缝就藏起来。这些想要「隐形」的愿望其实都是暗自在说自己不够好,不好到我都不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其实就是一种极大的羞耻。

而「健康的愧疚感」就像是你走路不小心撞到别人了,这是一个行为层面的错误,它给别人带来了影响,你感觉到抱歉。
这个时候是我某个行为做错了,对不起,而不是我生而为人对不起。

我们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是需要健康的愧疚感的,因为在日常社交中,每个人在具体的关系中都会有摩擦和裂痕,需要修复。也常常不小心做错了事,或者是好心做坏事儿,甚至有时确实起了坏心眼儿。

总之,作为人确实是带着很多缺陷的,基督教中把它叫做「原罪」,对于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可以把这理解为,身而为人,在这个世上的确会犯很多错。

那么「健康的内疚」仅仅是,“我这方面今天做得不太好,但我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我今天伤害了别人,我想去修复它”。。

把「羞耻」转化成「愧疚」,意味着在很多原本会感觉到非常羞耻的场合,就是那种“我不行了,我要打个地洞钻进去,我就是垃圾”的场合,你要慢下来,把那些话换成,“不是我这个人不好,是我做的不好,我确实做的不好,确实有提升的空间,下次想要做好一点。

也就是从"I'm bad" 到 "I could do better"。
这里不是我可以 be better。你不需要 be better,即便你有再多毛病,其实都已经足够好了,你不需要去挣得你存在的理由。
但,你做事情是不是靠谱,你的行为的质量、速度、效率是不是被尊重,这确实是要去挣的;如果做错了,是需要去弥补的。
灵性导师经常说的“配得感”里,其实有一些自恋膨胀的部分。要学会区分,你的存在本身是配得的,但你在世俗世界的行为和奖励,是确实需要去挣得的。)

你可以把这些「我做错了,我可以做更好」的愧疚,看作是从举重运动员的举铁重量转换成健身的小哑铃儿,你举它的时候,会有点疼有点酸,但长期以来,它会让你变得更强壮。

这样的转换于我自己而言是非常受用的。在生活中我就会观察发现,过去很长时间,我屁大一个事儿,比如去哪儿迟到了,说了某句话让朋友不开心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羞耻,而这种羞耻往往是僵住的。

但我现在就会在这一瞬间开始想,我有什么确实是可以做得更好的?What can i do better?就会发现,有些方面我确实可以改善。

举个例子,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太擅长做家务,因为这个事情,我和老公吵了很多架,他觉得是我不努力无心做家务,而我觉得他是在羞辱我本人,也正因为我耻感很重,所以这个耻感更让我挪不动手,每次想到做家务我都会僵住,还会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行,日常生活技能怎么这么差等等。

你看,还没有开始动手,就自己把自己给羞辱了一遍,这就使行动力更差了。一个恶性循环是,你越是卡在那儿,越是羞辱自己,就越是动不了,也越不能提升能力和积累经验,就只剩一个”我确实不行“

为什么很多富二代都抑郁、自卑?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习得做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得到很多不是他们挣来的巨额财富,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无能,无能产生强烈羞耻感,羞耻感让他们更加不敢去做事,也因此没有足够的能力上的积累。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回到做家务这事儿上,我一下子从N人变成S人,也就能更清晰感知哪儿的物件摆得不对、哪儿可以扫一下。

“蒙羞”这个词其实很准确,好比自己的眼睛是蒙住的,被羞耻蒙住,无法看清现实,只聚焦于自己不好,在生活的具体场境中,周遭物品怎么放置却没心力考虑。

也发现过去使用的 ADHD 或者其他概念,对于宽慰自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我也认识到,当很大一块羞耻的乌云不见之后,我其实并没有那么 ADHD,没有那么邋遢,没有非常不擅长收拾整理。因为我就会开始习惯性问自己, how can i do better?听起来似乎很成功学,但它不是浅显的鸡汤,而是从羞耻的深处穿越出来,自然到达的一个地方。

每天我的能量额外收回来非常多,也才意识到羞耻往往是后台耗能最大因素。很多人说,“我不羞耻呀”,但那多半是因为,羞耻是一种让你想藏起来的情绪。它甚至也想把它自己隐藏起来。所以你可能很难直接感受到它,只能听到对自己的批评、对他人的嫌弃、对世界的不安。

但你深究下去,后台耗能的、让你打不起劲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很根源的东西——“我这个人不好”。

一旦你把羞耻转换成「我可以在哪些行动上变得更好一点?」、「我在哪些事情上我可以加以改善?」、「我下次怎么可以做到更好?」、「欠缺的地方能不能给别人一些弥补?」、「能不能给人道歉?」......你的行为就跟你的人格分开了,就不 personal 了。

最后再补充一个羞耻和健康的内疚的区别。

羞耻感很重的人,反倒是更自恋的,尤其关注自我,而关注外界、行动或他人却很少,因为自己被巨大的羞耻蒙住了;而健康的内疚会让自恋得到更多的约束,它不会让你过多聚焦于自己,更多的是去关注外界,关注别人。这样一来,你就能更容易跟他人建立良性互动、亲密关系。因为别人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谦虚、进取的人,就更想跟你坦诚交流,建立更深的联系。

以上,就是三个我觉得非常有帮助的关于羞耻的角度,我相信践行任何一个都能让你从非常根源的地方走出弥漫在你周围的羞耻,至少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希望你听到这些在实践之后可以回来告诉我效果怎么样!

好,这就是「羞耻 play 」的收尾了。

接下来我想做的事情会是行动向的,是鼓励大家去创作、去疗愈他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钱。

在这条路上有很多的阻碍,我相信也都是基于羞耻。当我们排除羞耻这个因素之后,剩下的,就是行动了。




P.S.
随着「羞耻Play」 的完结,我的小报童「雨林情书」也会慢慢收尾,因为我会把更多精力时间都放在这个新的社群上。
刚买过小报童年费会员的朋友不用担心,我依然会在接下来的一年继续慢慢写,只是不再接收新的年费会员。接下来的一年只会以季度的形式来续费。

最后一周年费折扣价:
288元    200元
最近这几篇超级精彩,有很多跟性有关的故事,接下来也会继续连载。
有一位读者说:“终于来开会员看了,真香!有点后悔拖了这么久了!”)

小报童专栏

扫描二维码订阅


上周我们做的「行动力」工作坊也特,别,燃!
如果你一直有想做但拖延了很久的事情,不管是收拾房间还是开启一个新项目,你都可以去看这个工作坊视频,跟着大家一起,远程的跨越时空的去行动。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鞠躬!
我们下段旅程见!


天才女巫
羞耻逃不掉,只能成为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