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 | 感恩丰衣足食的时代,想起这些稻米诗词

教育   2024-11-28 09:03   上海  

前几天回安徽办事,抽空去看望九十多岁的二姑。院子里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原来是70岁的大表哥依然在种水稻,一年生产几万斤,真是感慨大表哥的勤劳和辛劳。想起我小时候饿过肚子的那段经历,能吃饱饭是人生最主要的目标,也是读书最主要的动力。昨天接到东北一位粉丝朋友的微信,又寄来新上市的东北大米。很多年了,素未谋面,总是年年寄大米,疫情期间也不例外,让我感动。我让她发来产品的介绍,问介绍上的照片是你吗?答曰是。嗯,人不丑。东北大米确实好吃。煮饭出来,晶莹剔透的,也好看。她说,谢谢夸奖。这是东北大米核心产区“中国皇粮御米之乡”(根据古代石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牌)吉林梅河口的大米。我说吃了很多米,有比较,确实好。我写一篇关于水稻诗词的文章吧。今天我们重温那些著名的水稻诗词,带“★”的建议背诵。

 

(网络图片,公益使用,致谢)


一、插秧(插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与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赵师秀等一起,属于“永嘉四灵”,都是浙江永嘉人,他们的字或者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永嘉四灵”描写田园和山水,生机灵动。这首《乡村四月》有景有人,写活了太平时节的江南农村。这个“白”字,极其生动。初夏,大大小小的河道满了,稍远一点看,泛着白光,是不是写出了季节特点?这首诗没有写到“水稻”字眼,但“插田”专指插秧。秧是水稻的苗,集中育秧,长到几寸长,然后拔过来栽插到田里。做过农活的人都知道,插秧是苦活。


★横溪堂春晓

(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漠漠:弥漫无边的样子。冥冥:阴暗的样子。


南宋迁都杭州,浙江成了经济文化的中心。虞似良的住所横溪堂在现在的浙江天台山附近。江南多雨,所以适合水稻生长,插秧多半在夏雨中进行。夏天的雨,疾缓疏密,各有不同,有时候“雨如烟”,有时候“雨冥冥”,都是常态。


☆插秧诗

(五代后梁)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六根: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布袋和尚,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的高僧,袒胸露腹、笑口常开,随遇而安、与人为善。现在寺庙里的弥勒佛就是按照他的样子塑造的,他弘法的雪窦山也被尊为“弥勒圣地”。高僧从插秧中悟出道理,“退步原来是向前”,因为插秧是面朝秧苗方向,一步步往后退的。


(网络图片,公益使用,致谢)


二、生长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辋川庄:王维在终南山中辋川的宅第。藜(lí):草名,嫩叶可食。黍(shǔ):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菑(zī):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泛指农田。夏木:高大的树木。朝(zhāo)槿(jǐn):落叶灌木,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感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清斋:素食。葵:古代有“百菜之主”之称。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庄子》说,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句:《列子》说,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漠漠水田飞白鹭”肯定写的也是稻田,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只有水稻需要水。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辋川在秦岭以北。可见,水稻不仅仅是南方的粮食作物,唐代在北方也有大面积种植。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豚栅(túnzhà):猪圈。鸡栖(qī):鸡舍。扉:门。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春社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农历二月,阳历三月。这时候还没有插秧,怎么就“稻粱肥”了呢?“稻梁肥”泛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既不是水稻,也不一定是“粱”(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时候稻子开花了,丰收在望。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雌雄配子来源于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稻花很细小,杂交很困难,袁隆平的贡献就在于实现了水稻杂交,从而大规模提高了产量。这个我不懂,是听说的。


 

(网络图片,公益使用,致谢)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咒:诅咒,这里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故园:故乡,指韶山。


这首诗写于1959年6月25日,应该也是稻花香的时节。作者离开故乡到重回故乡,相隔三十二年,在“稻菽千重浪”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天翻地覆。


三、灌溉

★民歌

《水浒传》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稻水稻,在传统生产技术下,没有水就没有稻。《水浒传》上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岗上唱的这首歌谣,很生动的描述了没有水的那种状况,以及农夫心中的焦虑。我在农村长大,缺水的年份,再和睦宁静的乡村,村民也会为水打架,不是喝的水,是为稻田灌溉的水。

 

(网络图片,公益使用,致谢)


☆苏秀道中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稻是人的命根子,水是稻的命根子。诗人曾几,在久旱甘霖时候写下这首诗,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我在野寨中学读书时,杨鸣钟先生教过我们这首诗,记忆犹新。


(网络图片,公益使用,谨此致谢)


四、秋收

★新凉

(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新凉,是初秋季节,这时候,与丰收不远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皖西南农村,过去打稻用“板桶”(上图)。深深的方形桶,开口大,底部小。农民用力挥动稻穗,砸在桶的内壁上,稻子就从穗子上脱离,落到桶里。范成大是苏州人,用“连枷”(下图)打稻。我们那里这两个字念“连该”,是打麦子或者打豆子的工具。“宝宝念诗”多次说过,很多ji音在古代读g,比如“讲话”念“gang话”,“一间房”念“一gan房”,这些都保留在方言中。你们哪里还有类似读音吗?


 


民以食为天,“为稻粱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常用词组,就是找饭吃、糊口的意思。唐代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代黄公度说 “才薄难任家国忧,年衰未免稻粱谋”,清代龚自珍感慨“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吃是一切根本。只要是自己辛辛苦苦用劳动换来的,不丑,就是有人难一点,有人容易一点。让人略为感到不公平的是,容易的人反而吃得多,吃得好。


五、吃饭

悯农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家喻户晓。中国人教育自己、教育孩子,总是用这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代人写过很多悯农的诗,比如下面一首,因为没有雨,水稻和荞麦歉收,偏偏这年还有闰月,比正常一年时间长,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写完之后,发现今天是感恩节,感恩这个时代,终于让我们丰衣足食。

悯农

(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最后呈上介绍和二维码。郑重说明,这不是收费广告(腾讯平台给本号的指导价是头条推文2万元/篇,但“宝宝念诗”不做收费软文)。这大米确实好,也感激粉丝的送米之情,主动推荐而已。





====================


宝宝念诗-韩可胜
baobaonianshi【←长按复制微信号】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关注“宝宝念诗”!感谢您每一次的阅读、点赞和转发!图片据网络,非商业使用,谨此致谢。




宝宝念诗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用全新视角,重新发现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