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文艺评论 | 韩可胜:向美而行——沪皖文化的一次双向学习和致敬

教育   2024-11-11 08:19   安徽  

编者按:“向美而行——杨国新、吴雪书画展”近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应策展方邀请,评论家韩可胜撰写了此文,刊登于《新民晚报》2024年11月10日“文艺评论”版面。



“向美而行——杨国新、吴雪书画展”日前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朵云轩开幕了,近70幅书画精品给深秋的上海送来了一股清新的徽风皖韵。

杨国新,其绘画东西兼容,重在写意;吴雪,其书法尊重传统,守正出新。此次来沪展出的作品除了一批各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外,还有不少是适应朵云轩展陈场地而精心创作的新作,代表了各自的最新成就。在艺术活动从未间歇的上海,这场规模并不算大的作品展引起了上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省际文化交流的一次真实的思考。省级美协、书协代表携手来沪联展,这是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首次,也是实践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共筑文化发展高地”的尝试。开幕式上,中国书协副主席潘善助说,这是2018年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成立以来,在梳理文化资源、形成文化成果、实现文化共享、推动文化共荣上的“一次内容和形式上的推进”。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在现在的长三角版图中,上海与江苏和安徽长时间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明朝的南直隶、清初的江南省,大致范围就是如今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直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即江苏省、安徽省的前身,而上海后来才从江苏省分出来。地缘上的相近、行政区划的长期相同,使得安徽和上海在文化上自然有很多的共同点。反过来,同不掩异,长江贯穿安徽、江苏、上海,长约一千公里,这巨大的空间跨度,自然造就了文化的不同。这便是桐城派、新安派、松江派乃至皖派、徽派、海派、新海派等文学艺术流派产生的地理由来。


有不同就有碰撞。英国当代著名美术史家、艺术思想家、《艺术与幻觉》一书的作者E.H.冈布里奇说:“一切文化和一切交流都取决于期望和观察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构成我们日常生活的实现、失望、正确推测的潮流和逆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话用在上海和安徽在艺术上的互相借鉴、学习和交流,也极其恰当。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的张晓凌教授说,安徽作为古老的省份,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这次展出是“上海安徽相互学习的缩影”。诚如斯言,海派绘画诞生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在向新安画派学习中得益匪浅。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的虚谷被公认为是海派绘画中的旗帜性人物,深受新安画派的影响。虚谷是徽州歙县人,无独有偶,海派大师黄宾虹也祖籍安徽歙县,同样又是新安画派的后继者。海派大师张大千、刘海粟都曾反复研习新安画派诸家。


艺术是长青的,艺术流派却有着明显的生命周期。当新安画派逐渐沉寂后,海派艺术风起云涌,正像吴雪在本次展览的序言所说“大家云集,开宗立派,独树一帜,成为近现代引领书画发展的中流砥柱……学习海派艺术,书写徽风皖韵,必将为沪皖融合注入活力,进而推动沪皖文化共建共享,共荣共进”。吴雪说,“向美而行”,也就是向上海学习、向上海艺术家学习、向上海人民学习、向上海的开放包容精神学习。杨国新说,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中心,“中国画的演进始终关注自身,更关注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中西文化的碰撞,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和可能。”徽派书画家以这种致敬的姿态进军上海,在开幕式上赢得了上海艺术家的一致敬重。大家认为,这不仅仅体现了安徽艺术家的阔大胸襟,还预兆着安徽文化艺术复兴的美好前景。唐代“诗圣”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说的是诗歌,书画艺术亦如是。

作者:韩可胜           

图片:网络图           

编辑:沈毓烨

约稿编辑:吴南瑶    

责任编辑:华心怡      

栏目主编:朱 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关于数学思维及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关心问题,以及对后续教育讲座的需求建议,欢迎大家扫码联系江东书院的老师。

               课程详情欢迎扫码咨询              



宝宝念诗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用全新视角,重新发现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