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的酒及其他

文化   2024-10-05 00:01   湖南  

器晤 总468 题





汉代人称酒为“天之美禄”,说它是上天赐与人类的礼物,既可合欢,又能浇愁,味之美,意之浓,无可比拟。对这样好的东西,究竟是如何发明、是何人发明,战国至汉代的酒人在狂饮烂醉之后,想起该弄个明白,考究的结果,其说不一,莫衷一是。

按佚书《世本》的说法是,“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吕氏春秋》也有类似说法。《战国策·魏策一》叙说更为具体,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中也述及仪狄和杜康作酒,他赞成《世本》的折中说法,以为“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田园诗人陶渊明先生《集述酒诗序》更有高论,他说是“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

中国酒的始酿并不是仪狄完成的,最早的酒比大禹的时代要古老得多。人类初酿成功,可能起因于谷物保管不善而发芽发霉,这种谷物烹熟后食之不尽,存放一段时间就会自然酿成酒,这便是谷芽酒。无数次的反复失败,让人不断尝到另一种难得的美味,引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酿造活动便开始了。大禹时仪狄所酿的,是一种“旨酒”,一种味道更美的酒。仪狄可能是改良了传统工艺,提高了酒的浓度,使酿酒业脱离了最原始的发展。

既然仪狄的酒更加醇美,而大禹饮罢之后反而很不愉快,而且因此疏远了这位创造者,究竟是为了什么?一种解释是,大禹生平不爱饮酒,如《孟子·离娄下》所说:“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另一种认识是,大禹远见卓识,他预见到美酒可能会造成损人亡国之祸,他饮了仪狄送来的美酒,首次反应就在他当时说的那一句话中:“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战国策·魏策一》)

夏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夏代的亡国之君夏桀,以酒为池,“使可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新序·刺奢》),据说他还因酒浊而杀死了庖人。以池盛酒,三千之众一起共饮一池酒,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如此好酒,夏的亡国不能不说与此没什么关系。如果夏桀亡国还不足论的话,那么商纣的灭国则完全应了大禹的预言,美酒的祸害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残酷的例证。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铜爵

殷商人爱酒,甚于夏代之时。酒曲的发明,使酒的作坊化生产成为可能,商代因此也大大提高了酒的产量。《六韬》说“纣为酒池,迴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群饮的规模一点也不亚于夏桀的时代。考古学家们发现,在一些商代贵族墓葬中,凡是爵、觚、斝、盉等酒器,大都同棺木一起放在木椁之内,而鼎、鬲、甗、簋、豆等饮食器皿都放在椁外,可见商代嗜酒胜于饮食。他们格外看重酒器,死了随葬时也要放在离身体近一些的地方。贵族们的地位和等级的区别,主要在酒器而不是在食器上反映出来,较大的墓中可以见到10件左右的青铜酒器。晚期大墓中多的可以见到100多件酒器,一般平民墓葬则是见不到这些东西的。

据《史记·殷本纪》及其他史籍记载,商纣王刚即王位时,曾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能“例曳九牛,抚梁易柱”,“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于己之下。”这虽不能全算是优点,但也着实不能算作是昏庸的君主。后来,纣王逐渐变了,变得“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至“以酒为池,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如此纵酒,愈发昏庸,兴出炮烙之法、醢脯之刑,良臣被囚被杀,或至叛逃。商王朝终于为周武王率诸侯攻伐,纣王落了个自焚鹿台的下场。

周人非常清楚殷商灭亡的原因,所以在建国伊始,严禁饮酒。《尚书·酒诰》记载了周公对酒祸的具体阐述,他说戒酒既是文王的教导,也是上天的旨意。上帝造了酒,并不是给人享受的,而是为了祭祀。周公还指出,商代从成汤到帝乙20多代帝王,都不敢纵酒而勤于政务,而继承者纣王却全然抛弃了这个传统,整天狂饮不止,尽情作乐。致使臣民怨恨,而且“天降丧于殷”,使老天也有了灭商的意思。周公因此制定了严厉的禁酒措施,规定周人不得“群饮”、“祟饮”(纵酒),违者处死。包括对贵族阶层,也要强制戒酒,像夏商时代那样的酒池,在周代也就见不到了。
撰文|3N3N
  编辑|YanYan
出品|器晤  



    您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的赞赏





请点击标题阅读 “饮食考古” 系列

 1. 听考古人讲五千年前的一把玉勺

2. 中国人为什么发明筷子

3. 中国人用饼铛的历史有多久

4. 两千年前的小火锅|青铜染炉

5. 烹制美食三千年|青铜汽锅

6. 饺子|2000年的中国味

7. 烤肉串的故事

8. 宋代厨娘好风光

9. 围观海昏侯|汉造中国酱

10. 围观海昏侯|天大食官

11. 一碗面条的故事

12. 端午|美美粽娘

13. 壁画|河西东厨的魏晋食尚

14. 包子与馒头的历史瓜葛

15. 筷子纵横说

16. 鏊子煎出的中国滋味

17. 美酒金樽|汉晋时尚谁人识

18. 千年面食的文化基因

19. 端午日的狂欢与忧伤

20. 浸润着咸味的文化遗产

21. 散说|汉代酒事

22. 人间百味,桌上盐台

23. 蒸食起源| 中国的蒸汽时代

24. 餐桌内外的风景

25. 古人的年饭

26.古代中国的分餐与会食

27. 考遗|中国餐叉出没记

28.茶酒辩|能饮一杯无

29. 丝路胡瓶|改变了中国饮者的姿势

30.销夏|冷饮冰食溯源

31. 御宴上的“怀归令”

32. 饮食考古 | “过中”考

33. 烹饪之始

34. 漫谈|一勺一筷中的文明史

35. 汉代食仪

36. 饮食考古|至味中国

37. 农耕发生与饮食文化|由上山遗址开说

38. 饮食考古|与动物同行的人

39. 老饕苏东坡

40. 饮食考古与中国文化

41. 昨日盛宴

42. 御宴礼仪

43. 屈家岭|中国最先发现的大米故乡

44. 饮食考古|陶烹源起

45. 中国羊膳文化简史

46. 小食|由古文字即、既说起

47. 君子与庖厨

48. 食新|岁时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49. 节庆|岁时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50. 吃瓜的古人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第一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