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查看繁體版本→
23年老店!就做农家菜!
不预定可能吃不到……
斗门三姐弟经营的“稻香海鲜餐厅”,
凭着新鲜和惹味,
深得食客们青睐!
当中藏有怎样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
黄杨山麓下,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身处国家级4A景区珠海御温泉渡假村的斗门大道北,树影婆娑间,斑驳陆离,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里有你爱的诗和远方,也有人间烟火的滚烫。一排临街商铺静静伫立,名为“稻香海鲜餐厅”的老店便隐匿于一角。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却是让人惊喜的出品。开业23年,凭着地道惹味的斗门农家菜,小店深得街坊的青睐,更有食客从广州、东莞等地携亲友频频光顾。
掉漆的柜台、手撕挂历、老式电视机……店里的装潢还是二十年前的风格,毫不遮掩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将人带回旧日时光。
店里的招牌菜——五味鹅、炆薏米、鱼泡炆椰菜干、白灼河虾和赤小豆猪横利小肚骨头汤,也都是街坊们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下洲村一位90岁的阿伯,从我开第一家店就来帮衬了,搬了3次家,他还是找上门来吃。”老板邝洪友细数下来,像阿伯这样的老顾客竟也不少。“还有个东莞的食客,夫妻俩带着小孩和妈妈来吃,一年来好多次,现在小孩都长很高了……”
尽管“半路出家”,但自小在农村长大的邝洪友深知,要成就一味地道的农家菜,食材和滋味缺一不可。
“新鲜食材新鲜做。”邝洪友选择让顾客“眼见为实”,收银台旁边就是一排水族箱,罗氏虾、河虾、海鲈、石斑鱼……各式鲜活河鲜海鲜任君挑选,现点现做。
吃斗门河虾讲究原汁原味,白灼是对它的最大尊重。
上桌时,在酱油上加入花生油和辣椒圈,剥开虾壳,蘸一蘸,一口咬下去,肉质爽口弹牙,酱油的咸鲜带出河虾的清甜,实在是妙不可言。
店内的五味鹅更是一绝。选用养足180天的马冈鹅,这样的鹅,肉身紧致,不肥不腻。
宰杀、清洗、腌制,再上锅卤煮,过程中还需不断浇灌卤汁让其入味……制作工序繁琐,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全凭大厨老道的经验判断。
在热力的催化下,酱汁翻滚咕咚作响,鹅皮变得金黄,鹅肉逐渐入味,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勾得人食指大动。
出锅,斩件、装碟。趁热夹起一块,鹅肉的鲜美和酱汁的醇厚完美融合,鲜、咸、甜、酸、辛五种味道在唇齿间交融、萦绕,令人回味无穷。
一碗口感软糯、咸香味十足的炆薏米,是斗门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滋味。
“小时候喝喜酒总能吃到这道美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可选择的菜式越来越多,炆薏米工序繁琐,费时费力,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邝洪友说,如今店里的掌勺大厨是弟弟邝建雄,为了更正宗,他还跟着本地的大厨学过很多次。
掌勺大厨邝建雄
先把薏米和五花腩熬大半个小时,放入备好的西米下锅搅拌,再将虾米、鱩干、淡菜和烧肉、猪肉等热锅爆炒,再把“料头”铲下与薏米西米一起烹煮。加入了海味的鲜,这道炆薏米就变得非常惹味了。
“这道招牌菜是街坊必点的。”邝洪友说,为了保证出品,一般一次做20份,想吃的话需要提前预定。
店里的鱼泡炆椰菜干,亦是许多食客的“心头好”。讲起这味“拿手菜”的做法,邝洪友道出了当中的关键——鱼泡要选新鲜宰杀的鲩鱼,椰菜干也得是村民自家的,这样才够地道。
“这一碟小小的鱼泡,得杀掉100多斤的鲩鱼。”邝洪友介绍,鱼泡、椰菜干,再配上五花肉和姜片、青椒等配料,经过爆炒、焖煮,才能做出这道美味。
老板邝洪友
吸满酱汁的鱼泡口感爽脆,再来一口五花肉和椰菜干,非常惹味!
当被问及开店的缘由时,邝洪友笑着说,背后“有段古”。(“有段古”是粤语发音,意为:有一段故事,有一段来历)。
邝洪友今年55岁,是土生土长的小濠冲村人,在创业之前,他在斗门粮所干过多年的粮食购销。那些似“蒙古包”的旧式圆顶粮仓,曾占据了他的大半个青葱岁月。“那时在粮所工作是很体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获取口粮,要到粮站凭粮票兑换。
1956年、1968年、1975年的广东省通用粮票 | 珠海市档案馆
不曾想,变化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下,邝洪友须得另谋出路了。大姐邝桂红提议不如就开一家餐馆,“她做餐饮十多年了,弟弟也曾跟随澳门大厨学艺,刚好当时斗门粮所旁边有一间铺转让,我们就合计盘下来了。”1992年,邝洪友与大姐邝桂红、弟弟邝建雄,决定合伙创业。
他们开的第一家店,叫鸿福酒家,专做粤菜。大姐负责楼面接待,邝洪友负责进货、经营,弟弟就负责厨房事宜,三姐弟各施所长、配合默契,小店逐渐在老街区里崭露头角。
大姐邝桂红在招待客人
1997年,因租约到期,三姐弟决定将店铺搬迁至井岸,在江湾三路开起了茶餐厅。后来,三姐弟还是选择回到斗门镇开店,改做“津宝”早茶店,也收获了不少忠实拥趸。
或许正是食客的认可,让他们萌生了拥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店的念头。
“大约2000年时,得知御温泉旁边在建临街商铺,我们就用之前开店赚的钱一人买下一个铺位,再打通成一家店。”邝洪友说,刚开业生意就很火爆,以前积累的一些熟客和周边的食客也都驱车赶来帮衬。
时光流转,如今三十三载过去,小店已成了街坊们有口皆碑的老字号,也正是靠着这份热爱与坚持,姐弟三人收获了爱情与面包,各自在斗门买了房、安了家。
“这么多年,三姐弟还能在一起做事,挺开心的。”大姐邝桂红笑眯眯地拍着弟弟们的肩膀感慨道。
谈及小店的未来,邝洪友则坦言:“我们就想守着自己的小店,做好自己的事情。”
稻香海鲜餐厅
- 营业时间 -
上午:9:00—14:00
下午:17:00—21:00
- 预约电话 -
0756-5783000
- 店铺地址 -
斗门区斗门大道北26号(稻香海鲜餐厅)
▲点击上方导航可至
味道若能延续,
记忆就会一直存在。
三餐四季,看似平淡,却也欢喜。
逛一逛街角小店,
总有一家,藏着你的故事~
|采写:李妍仪
|视频、照片:黄琪
|动图、制图、编辑:李妍仪
*斗门融媒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3年老店!就做農家菜!
不預定可能吃不到……
斗門三姐弟經營的“稻香海鮮餐廳”,
憑著新鮮和惹味,
深得食客們青睞!
當中藏有怎樣的故事?
一起來看看!
黃楊山麓下,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身處國家級4A景區珠海禦溫泉渡假村的斗門大道北,樹影婆娑間,斑駁陸離,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這裏有你愛的詩和遠方,也有人間煙火的滾燙。一排臨街商鋪靜靜佇立,名為“稻香海鮮餐廳”的老店便隱匿於一角。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卻是讓人驚喜的出品。開業23年,憑著地道惹味的斗門農家菜,小店深得街坊的青睞,更有食客從廣州、東莞等地攜親友頻頻光顧。
掉漆的櫃檯、手撕掛曆、老式電視機……店裏的裝潢還是二十年前的風格,毫不遮掩歲月留下的痕跡,仿佛將人帶回舊日時光。
店裏的招牌菜——五味鵝、炆薏米、魚泡炆椰菜幹、白灼河蝦和赤小豆豬橫利小肚骨頭湯,也都是街坊們再熟悉不過的味道。
“下洲村一位90歲的阿伯,從我開第一家店就來幫襯了,搬了3次家,他還是找上門來吃。”老闆鄺洪友細數下來,像阿伯這樣的老顧客竟也不少。“還有個東莞的食客,夫妻倆帶著小孩和媽媽來吃,一年來好多次,現在小孩都長很高了……”
儘管“半路出家”,但自小在農村長大的鄺洪友深知,要成就一味地道的農家菜,食材和滋味缺一不可。
“新鮮食材新鮮做。”鄺洪友選擇讓顧客“眼見為實”,收銀臺旁邊就是一排水族箱,羅氏蝦、河蝦、海鱸、石斑魚……各式鮮活河鮮海鮮任君挑選,現點現做。
吃斗門河蝦講究原汁原味,白灼是對它的最大尊重。
上桌時,在醬油上加入花生油和辣椒圈,剝開蝦殼,蘸一蘸,一口咬下去,肉質爽口彈牙,醬油的鹹鮮帶出河蝦的清甜,實在是妙不可言。
店內的五味鵝更是一絕。選用養足180天的馬岡鵝,這樣的鵝,肉身緊致,不肥不膩。
宰殺、清洗、醃制,再上鍋鹵煮,過程中還需不斷澆灌鹵汁讓其入味……製作工序繁瑣,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全憑大廚老道的經驗判斷。
在熱力的催化下,醬汁翻滾咕咚作響,鵝皮變得金黃,鵝肉逐漸入味,空氣中彌漫著肉香,勾得人食指大動。
出鍋,斬件、裝碟。趁熱夾起一塊,鵝肉的鮮美和醬汁的醇厚完美融合,鮮、鹹、甜、酸、辛五種味道在唇齒間交融、縈繞,令人回味無窮。
一碗口感軟糯、鹹香味十足的炆薏米,是斗門人記憶裏不可或缺的滋味。
“小時候喝喜酒總能吃到這道美味。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可選擇的菜式越來越多,炆薏米工序繁瑣,費時費力,會做的人越來越少了。”鄺洪友說,如今店裏的掌勺大廚是弟弟鄺建雄,為了更正宗,他還跟著本地的大廚學過很多次。
掌勺大廚鄺建雄
先把薏米和五花腩熬大半個小時,放入備好的西米下鍋攪拌,再將蝦米、鱩幹、淡菜和燒肉、豬肉等熱鍋爆炒,再把“料頭”鏟下與薏米西米一起烹煮。加入了海味的鮮,這道炆薏米就變得非常惹味了。
“這道招牌菜是街坊必點的。”鄺洪友說,為了保證出品,一般一次做20份,想吃的話需要提前預定。
店裏的魚泡炆椰菜幹,亦是許多食客的“心頭好”。講起這味“拿手菜”的做法,鄺洪友道出了當中的關鍵——魚泡要選新鮮宰殺的鰀魚,椰菜幹也得是村民自家的,這樣才夠地道。
“這一碟小小的魚泡,得殺掉100多斤的鰀魚。”鄺洪友介紹,魚泡、椰菜幹,再配上五花肉和薑片、青椒等配料,經過爆炒、燜煮,才能做出這道美味。
老闆鄺洪友
吸滿醬汁的魚泡口感爽脆,再來一口五花肉和椰菜幹,非常惹味!
三姐弟靠開店發家致富
當被問及開店的緣由時,鄺洪友笑著說,背後“有段古”。(“有段古”是粵語發音,意為:有一段故事,有一段來歷)。
鄺洪友今年55歲,是土生土長的小濠沖村人,在創業之前,他在斗門糧所幹過多年的糧食購銷。那些似“蒙古包”的舊式圓頂糧倉,曾佔據了他的大半個青蔥歲月。“那時在糧所工作是很體面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人獲取口糧,要到糧站憑糧票兌換。
1956年、1968年、1975年的廣東省通用糧票 | 珠海市檔案館
不曾想,變化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下,鄺洪友須得另謀出路了。大姐鄺桂紅提議不如就開一家餐館,“她做餐飲十多年了,弟弟也曾跟隨澳門大廚學藝,剛好當時斗門糧所旁邊有一間鋪轉讓,我們就合計盤下來了。”1992年,鄺洪友與大姐鄺桂紅、弟弟鄺建雄,決定合夥創業。
他們開的第一家店,叫鴻福酒家,專做粵菜。大姐負責樓面接待,鄺洪友負責進貨、經營,弟弟就負責廚房事宜,三姐弟各施所長、配合默契,小店逐漸在老街區裏嶄露頭角。
大姐鄺桂紅在招待客人
1997年,因租約到期,三姐弟決定將店鋪搬遷至井岸,在江灣三路開起了茶餐廳。後來,三姐弟還是選擇回到斗門鎮開店,改做“津寶”早茶店,也收穫了不少忠實擁躉。
或許正是食客的認可,讓他們萌生了擁有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店的念頭。
“大約2000年時,得知禦溫泉旁邊在建臨街商鋪,我們就用之前開店賺的錢一人買下一個鋪位,再打通成一家店。”鄺洪友說,剛開業生意就很火爆,以前積累的一些熟客和周邊的食客也都驅車趕來幫襯。
時光流轉,如今三十三載過去,小店已成了街坊們有口皆碑的老字型大小,也正是靠著這份熱愛與堅持,姐弟三人收穫了愛情與麵包,各自在斗門買了房、安了家。
“這麼多年,三姐弟還能在一起做事,挺開心的。”大姐鄺桂紅笑眯眯地拍著弟弟們的肩膀感慨道。
談及小店的未來,鄺洪友則坦言:“我們就想守著自己的小店,做好自己的事情。”
稻香海鮮餐廳
- 營業時間 -
上午:9:00—14:00
下午:17:00—21:00
- 預約電話 -
0756-5783000
- 店鋪地址 -
斗門區斗門大道北26號(稻香海鮮餐廳)
▲點擊上方導航可至
味道若能延續,
記憶就會一直存在。
三餐四季,看似平淡,卻也歡喜。
逛一逛街角小店,
總有一家,藏著你的故事~
|采寫:李妍儀
|視頻、照片:黃琪
|動圖、製圖、編輯:李妍儀
*斗門融媒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