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you〡是什么阻碍我们发声(二):一起孤独症孩子被打事件引发的思考【残障发声月】

文摘   社会   2024-11-12 18:24   北京  

FROM:有人公益




阅读提示:

今日推送约2,200字,

使用各类读屏,听读时间约8分钟。

低视力伙伴可点击右上角菜单中的“调整字体”

设置文本大小,方便查看。


上图为:2024残障发声月宣传海报


撰文〡解岩




写在前面


就在2024残障发声月的11月4日,一起19岁孤独症男孩被打事件,有人私信给我,随即毫不犹豫地将该事件编辑后,发到朋友圈和几个家长组织的群里,正如你们看到的:


#残障发声月

请密切关注珠海“彬彬事件”

关键词:孤独症、19岁、男孩、残联、动手、伤、牙、卫生间、路过、寻找……

呼叫:社会监护人


发出之后,我久久不能平复,对自己这个行为,连续问了3个“为什么?”。时隔多日之后,事件依然没有被曝光,也就是说发出去的信息石沉大海。再来回想当初接到信息后,我下意识的反应与行为,也就有了下面的文字,这也是残障发声月创立以来,第一次在这个月里出现这类事件及所做的发声。


是什么阻碍我们发声(二)

一起孤独症孩子被打事件引发的思考


三个:为什

2. 我为什么用关键词的方式把事件发出去?



看到该起事件的来龙去脉,19岁孤独症男孩的情况以及相关图片,除了感慨朗朗晴空下怎么会发生这么恶劣、这么恶心的事件之外,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凉意这是要冒着“声命”危险揭开该起事件。


可是,我不是该起事件的当事人,在没有被曝光之前,我该怎么讲这件事?难住了我。


即便该事件已经在本地家长社群里炸锅,猜想孩子家长迫于各种压力,暂没有决定将此事通过媒体正式的公之于众,遵循案主/当事人自决的原则,是否公开要等待当事人的选择。作为朝阳群众、吃瓜网友,我们无权代替他们做曝光与否的选择,是他们的权利,但我们可以剧透。


借助这些关键词,形成一个不完整的事件描述,只为试图启发你关注和联想整个事件,同时不过分渲染、不主观、情绪化的讲述,更不要借题发挥,炒作事件,不要以你所谓的正气和正义盖过当事人的选择和尴尬,但这却是公益机构的大咖们最爱表现的机会。


过往看到各种法律实践中的“第一案”,案件审理完毕,媒体舆论宣泄完毕之后,当事人的下场都不尽如人意。同样类似的情形,在心智障碍领域充斥着各种人在为心智障碍者的权利倡导、及自倡导操碎了心。


当真问题出现之时,无论是当事人、旁观者,还是行内人士,也是真怕呀。过去有一句俗语,叫“见官三分灾”。刚收到信息,发现事件原来发生在残疾人的娘家can联里,我心里暗叫“不好”。


当中国足球持续萎靡,全国球迷都可以对足协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同理,每每发生残障公共事件的时候,全国人民为残障人撑腰同样也会对can联如此这般,但果真发生之时?can联定然不会像足协一般要和谐,要懂得感恩,不要给领导找麻烦。


的确,报道残障领域的人物或公共事件,大多数都充满正能量,其影响上达人权无小事,下至维稳是大事,要保有政治上的高度,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残疾人搞事情。


是的,在残障领域的政绩,除了盖楼圈地,每一任领导想做点成绩都不容易,即便是跟踪连续几任领导的战绩,定然也是落后于其他行业。否则,党和政府不会提出“残疾人一个人都不能少”。


都知道难,又都把难放在can联里,久而久之,can联怎能不担心有人搞事情?搞好了是应该应尽的,搞不好就是can联的责任,在政府部门间残障事务的隔离,最终都通过can联体现出来,仿佛其他部门都没得关系,比如每年两会的部分提案、议案,回复人最终还是回到can联的专门协会。这种局面映射到民间组织,对于can联既爱又恨,五味杂陈。


上图为:一个人站着背对着电脑陷入思考


怕出事,还就出事。

我同当事人一样,怎能不怕。


他是个人,怕,可以不说。


我是组织中的个人,怕固然是怕的,怕落个“坏分子”的名声,怕个人行为影响组织;但基于组织的使命愿景,基于残障自组织的组织形态和定位,在其位不谋其职,在其职不尽其责,这行吗?我不能不说呀,信息传递到我这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愧于组织所代表的残障社群利益。


于是,我耍了小聪明用关键词代替事件讲述,我斗胆以为身在外地发声支援更为安全,我以残卖残认为残障人发声对方不敢咋地,我更诚实地记录下自己思想斗争的过程。但这些,恰恰又是不怕不怂的表现,作为组织带头人,既不能偏离使命愿景,又不能冒进给组织带来风险。


在个人和组织的制衡中,我选择以“关键词”作为发声第一步。如此,在这些关键词中间,随意加上连词,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大差不差的就会呈现,引发行内人士关注和挖掘。一起孤独症孩子被打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似乎仍未大白于天下,但请诸位记住“孤独症人士被打”“没有曝光”“集体禁言”这些关键词,也是这起事件引发的更深刻的影响。


对于这个“为什么”的思考和反思

是个人与组织间的相互制衡下,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及形式的选择。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1. 事件相关信息为什么第二时间发送给我?




上图为:残障观察封面




残障发声月

Month of Disability Voice

Since 2014


每年11月,作为残障者发声的聚合和扩散的传播事件,企业及社会发展残障融合的桥梁媒介,残障社群彼此陪伴的成长平台。2014年由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牵头,联合4家家长组织及服务机构发起。向公众和社会发出残障者的声音“残障人发声,你听见了吗?”,以期收获到公众的反馈“残障人发声,我听到了”。2016年之后,残障发声月由有人公益基金会主理,从残障者的声音,到残障社群的声量,再到全社会的声场。残障发声月,始终期待下一个为残障发声的你。


— THE END —

版权声明:

1、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如内容系有人基金会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违者必究。

有人公益
致力于推动中国残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残障事业转型期以社群培育者、支持者和领军者为己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