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有人基金会
阅读提示:
今日推送约2,500字,
使用各类读屏,听读时间约12分钟。
低视力伙伴可点击右上角菜单中的“调整字体”
设置文本大小,方便查看。
把人摆在哪里?
早上醒来,朦胧中习惯性的脸开手机,屏幕中跳跃出一则信息#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一下子坐起来醒啦。
上图为: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新闻
“中国体育代表团”不是“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作为采访过2008北京残奥会的“资深”记者,竭力保护了十多年钝感力,这一刻再一次破防啦。之前就知晓,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首次使用统一会徽,唯一不同的是两大赛会会徽下方分别是奥运五环与国际残奥委会会徽。
没想到,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我们也变“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残奥代表团”,这怎能不惊喜。
上图为: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会徽
一番洗漱之后,坐在工作台前,微信群一则“关于征求《残疾人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等4项地方标准意见的公告”的推文,又着实被惊吓了一下。钝感力立即启动“不能说不能说”“人家好不容易为你好,不识趣”“50岁的人还这副德性”……
老年友好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宠物友好社区,性别友好社区,一脉相承的“XX友好社区”,来到了残疾/残障领域,本应延续“残疾/残障友好社区”,竟然特殊关爱到变成“残疾人友好社区”,多了个“人”字。
一大早,就这么冰火两重天,没有钝感力当真在残障圈撑不下去,不是惊喜就是惊吓。
在“巴黎残奥会”这一明确的事件背景下,代表中国的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显然是“残障者”,还非要加上“残疾人”,“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意思是表示区别,残疾人不怎么能代表中国,不会是残疾人成绩好了才能代表中国吧,不晓得是几个意思?本次出征巴黎残奥会,是中国第11次派团参加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这种叫法已沿用多年,没有人质疑过。
点赞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不是因为少了“残疾人”而欢呼“我们残疾人终于平等啦,受到尊重啦…”(好没有见识的样子,给点恩惠就要舔)。点赞是因为与“残”有关的字眼、标识等符号并没有被突出、加重、刻意的去表现、表达和传播,不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那般,盲人们一水带着黑墨镜,那么用力表达关爱,使劲让你躲不开的看见“人”。
停一下,你要冷静,别被我PUA。
使了力气,动了心眼,费了心思的让你看见、不是让你感受“他爱你”,这渣男你敢嫁?什么?你不怕,胆肥!
上图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
视障者佩戴黑墨镜的演奏画面
再看民间和公益行业,“残障友好社区”几乎成为当下的称谓共识,而残障领域的官方也很执着的保持“残疾人友好社区”这一叫法,并且这是一种沿袭,例如“残疾人事业”“残疾人证”……就差了一个“人”字,有那么重要嘛,非要分个对错?如同,加个“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能咋地。
对此,解释起来似乎有点绕,我试试看。
医生看病,看好了病都是他的本事,看不好都是你病人的问题,很少见过医生公开谈自己没看好的病,更多听到医生痛批病人不配合。每种“病”都是一个议题,一个研究方向,多少代人为之改善、攻克而奋斗,对这位医生而言,与病魔打交道,这是他的专业、事业,他医治的“病人”得到治愈和康复,“病人”也成就了医生的医术和德行,医生治好疾病,病人感谢医生。医者仁心,更进一步的医生不仅医术高明,做人也是铮铮铁骨,他看的是病,医的是人。
我故意用医疗视野里的“病”和“病人”,进而用残障医疗模式下的“残疾”和“残疾人”,放在一起谈,不是用“病”类比“残疾”,“病人”类比“残疾人”,是“病”和“病人”、“残疾”和“残疾人”都是一个“人”字之差的语境、人与议题的相互关联。
残疾/残障,是一个议题,一个研究方向,是一项专业、事业,诸多同仁为之奋斗,是为了解困残疾人/残障者,是在议题中努力、为的是人,是残障领域的发展哪里“病”了去医治,病就摆在那里,如果人不病去找医生作甚,人病了研究怎么治好病,不是研究人,但反过来,正是因为人的问题才造病、生病。
似乎还是没说清楚,再试试。
都是生理描述“男”“女”“残疾”,同为困境群体的妇女、老年人、残障者,为啥妇联不叫“女人联合会”残联就叫“残疾人联合会”。都是身份证明的“身份证”“学生卡”“老年证”,同是残疾身份的证明,香港地区叫“登记证”,我持有“残疾人证”,那要是我不残疾,是不是就应该持有“人证”,残疾了才配有“残疾人证”。为了“人”而提示“人”,以爱之名而忽视“人”,以区别对待而隔离“人”,“人”成为工具?“人”成不了人?
上图为:两代残疾人证的样式
过去总有人或明或暗的提问我“一个肢残,为啥爱做盲人的事情”。揭秘吧,“盲”和“盲人”我主做“盲”,又是一个“人”字之差,呵呵。我特别喜欢观察,视障者与他人的互动。比如刚刚还在侃侃而谈视障专业内容的盲人,别人对他投射出异样的赞赏,此时你面对一名专业人士,画面一转,你跟他一起就餐,又秒变助盲志愿者,再看彼此间的交流,你又会变成什么样?这些场景都是暴露人心智的时刻,但着实是一遍遍冲洗、穿越自身的“盲”。
哎呀,谈“人”摆在哪里,我好像是绕不出来了。总是试图给别人说清楚,以此证明自己有多“懂”,无形中我也落入其中。当然,这是个专业问题,不容混淆,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类似“残疾人友好社区”的名称,应为“残疾/残障友好社区”,“残疾”和“残疾人”,甚至“残疾”和“残障”也要在不同语境下有选择的使用,但这本就不是一篇专业探讨的文字。把人摆在这里,只为引发大家的注意、思考,更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常思常辨定会带来新见解,新改变。
残障是人性的尺度,把人摆在哪里,如同开盲盒,遇见未知的自己。下一个盲盒,不久后会在巴黎开启,残奥会开幕式。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使用同样的口号“Games Wide Open 奥运更开放”,巴黎奥组委希望这句口号能够成为一种力量,打开人们的心灵与思想,停止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视为障碍。如此,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调性,期待值拉满。
— THE END —
版权声明:
1、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如内容系有人基金会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