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11月1日世界流感日,《中国流感认知与治疗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提示,仅3.8%的受访者完全答对了流感认知题,近三成受访者未意识到家庭交叉感染防范的必要性,七成以上的医生认为在治疗5岁以下低龄儿童的过程中,可选择的儿童专用剂型少且药片口味儿童不易接受——调研结果反映了在流感汹涌攻势之下,公众对于流感认知不足以及当前儿童流感应对手段有限的窘境。
《报告》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儿科权威专家共同审核,《医师报》携手《澎湃新闻》联合发布,调研活动共收到3074份大众问卷和339份专业医生问卷,回答了当前公众面对流感的个人认知误区、家庭认知误区以及治疗需求空白。同时,《医师报》邀请报告审核专家团分享了他们对我国流感防治的真知灼见。
扫码阅读完整报告↑↑↑
公众流感认知情况堪忧:
仅3.8%受访者得满分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流感大爆发流行,带来了严重创伤和沉痛记忆。我国也多次受累于流感流行,加重了医疗负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儿童医院院长罗小平教授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处于流感感染历史低发水平,但流感并未消失,未来再次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面对流感如何做到有备无患?科学认知、早期预防、合理应对,缺一不可。遗憾的是,《报告》提示,大众端调研中,仅3.8%的受访者完全答对了流感认知题,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流感是由细菌而非病毒引起,且将流感病程时长与普通感冒划等号,这一点在医生调研中也得到了证实,53.7%的医生表示,“使用普通感冒药”是流感患者用药的最大误区,还有部分患者不配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其中近70%是因为担心药物安全性。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报告》显示,超过98%医生认同相比普通感冒,“流感会引发高热、全身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且“流感存在季节流行性”、“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但超过两成的大众受访者在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直接针对高烧、头痛等症状“对症下药”,忽视了背后真正的主因是流感病毒。要知道,如果仅使用普通感冒药或退烧药来治疗流感,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增加并发症风险。这种认知误区可能导致对流感的轻视,进而让患者在感染后承受更多痛苦。
如何打破此困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静教授指出,一方面应加强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传播科普信息,提高公众对流感严重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医生应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对药物的恐惧。此外,分享成功的治疗案例,展示早期诊断和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带来的积极效果,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流感传播不止在户外:
超九成医生呼吁重视“家庭传播”
流感季节,每个人都是防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英虎教授强调,家庭也是流感流行的常见场景。《报告》显示,94.4%的医生认为“造成家庭传播”是流感患者面临的主要危害,与“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并列第一。
家庭内部的流感传播往往隐蔽且迅速,尤其在家人之间频繁接触、共用生活空间的情况下,病毒很容易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数据显示,与仅1~2名家庭成员相比,有3名及以上家庭成员的家庭,流感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家中有人罹患流感后,50%的家庭有1个或以上的家庭成员被感染,家庭接触者感染流感的风险达38%。
但公众对流感家庭传播的关注度尚显不足。《报告》提示,近三成大众受访者未意识到家庭成员交叉感染防范的必要性,相较于家庭交叉感染,他们更担心流感对儿童造成长期的健康损害。
抗病毒治疗越早越好:
超半数医生建议24小时内应用
《报告》提示,医生普遍建议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越好:54.6%的医生建议24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扼杀病毒复制能力。还有43.7% 的医生建议在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药。超八成医生认为,更早治疗有助于减少重症、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尤其是流感重症高危人群要抓紧流感治疗的黄金时间。
对此,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持相同观点,“即将进入冬季,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抗流感治疗越早越好。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成人、慢性病患者、严重肥胖者、孕中期和孕晚期女性等出现流感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延误诊断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张文宏教授强调,高危人群在出现高热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做相应检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重症肺炎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感染消化科主任舒赛男教授也建议所有家庭,尤其是家中有孩子、老人、孕妇、肥胖、哮喘患者的家庭一定要常备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咽痛、全身酸痛)时,尽早完善流感核酸检测,尽早(最好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物。不过,《报告》显示,91.8%的人选择在家中常备感冒药,但仅64.1%家中常备抗流感病毒药。
陈英虎教授进一步强调,早期用药是关键一步,保证疗程同样不容忽视。“经过积极治疗,流感患者退热但疗程未到5天时,应继续服药满5天疗程,以减少病毒传播。”
罗小平教授也提示,抗流感药物最好能在48小时内使用,但48小时后使用依然有效,不能因为超过48小时就不使用抗流感药物了。此外,临床有“流感样病例”的诊断,即有流感症状但无流感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证据,这种情况也可使用抗流感药物,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儿童用药需求未满:
78.5%医生认为儿童专用剂型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感染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谢正德教授指出,流感是每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易发生重症,疾病负担巨大。《报告》显示,93.5%的医生指出,5岁以下低龄儿童在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对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罗小平教授也呼吁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和科学规划,减少疫苗脱靶及补救工作。
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陈英虎教授指出,对于免疫力低下或有肺部、心脏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在有家庭成员患流感时,可服用流感药物进行预防。舒赛男教授也表示,对于未来得及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若处于流感暴露的风险中,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紧急预防。
说起用药,不得不说照顾5岁以下的孩子太难了。“病情易反复”、“儿童服药不配合”、“吞咽困难”、“药物口味不喜欢”给家长造成严重困扰。医生对于流感患儿用药也深感为难:78.5%的医生认为,在治疗5岁以下低龄儿童的流感过程中,可选择的儿童专用剂型少;75.2% 的医生认为“药品口味儿童不易接受”也是诊疗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之一。
对于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未来,医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期待,《报告》显示,医生最希望抗流感病毒药物能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减少用药次数”、“疗效迅速”、“改善口味”,占比分别为62.8%、53.1% 和52.2%。
正如众专家所言,提高公众对流感危害的重视程度,积极预防流感,减少家庭传播,早期合理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是对抗流感的善策良方,也期待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守护公众生命安全,共享美好生活。
排版/编辑:贾薇薇
审核:秦苗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