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绩效考评或迎巨变!官方明确16项基层任务,支持退休医师参与签约服务…

文摘   2024-12-12 15:30   重庆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为推动全省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12月5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提升五大能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5方面16项重要举措。

图源:浙江省卫健委

在完善基层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方面,《意见》明确:以基层机构绩效考核为核心,统筹实施各类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绩效评价,实现“一次考核、多方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定年度财政补助和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奖的重要依据。


一、提升疾病预防能力,落实“预防为主”融入全方位

(一)完善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制度

深入推进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完善体检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加大数据应用,落实检后健康管理服务。将医共体牵头医院耳鼻喉科、眼科、外科、超声等学科医务人员纳入基层健康体检团队,提升县乡健康体检同质化水平,推动健康体检服务普惠共享。加强健康体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在杭州市、长兴县、嵊州市、义乌市、江山市、玉环市等地先行先试,探索以健康体检为基础的全人全程健康管理,优化“全民覆盖、分类实施”的健康体检管理体系。

(二)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

持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稳步提高项目资金保障水平。通过落实“两员一中心一团队”体系建设、改革资金支付方式、优化绩效评价、强化信息支撑等举措,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做细做实老年人、0—6岁儿童、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象山县、嘉善县等地探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试点工作。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疾病筛查、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

(三)拓展重点慢性疾病健康管理

提升临床医生医防融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以路径化、信息化管理促进预防融入临床诊治全过程。鼓励各地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高血脂、慢阻肺、慢性肾病等重点慢性病纳入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医保政策的引导支持,推广两慢病免费用药。注重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监测,落实非药物干预措施,引导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和接受健康管理。全面推进中医药领域医防融合,基层机构至少掌握一种中医药健康融合手段,推动“八段锦”“太极拳”等健康锻炼、中医药膳等养生方式进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

(四)建立“体重管理年”基层先行机制

建立基层机构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体重机制,对BMI超标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运动、饮食等健康处方,开展“三减三健”等健康干预措施。推广体重管理门诊,将体重管理内容与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有机结合,构建体重管理预防、干预、诊断、治疗的全流程体重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共防共管。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管理体重,持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二、提升疾病诊治能力,落实常见疾病在基层首诊

(五)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医共体内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着力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加大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力度,加强县乡疾病诊疗的路径化、标准化、同质化和一体化水平。强化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示范教学等学习型共同体建设。持续做实“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打造高水平的“县乡融合、乡村一体”新体系,推动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型。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积极推广按人头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激发医共体做好健康管理的内生动力。

(六)强化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

立足提能力、补短板、强覆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新发展“固定+流动”服务供给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巡回诊疗服务,形成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巡回诊疗车为载体,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巡回诊疗服务体系。实施“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活动、一次技能实践操作、一次院前急救或急诊技能培训。以基层门诊多发病、常见病为案例,以县域为单位每年开展4次以上临床诊疗路演并现场点评。

(七)推进基层科室特色化发展

鼓励基层机构围绕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基层特色科室。聚焦老年健康服务难点痛点,支持有条件的基层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形成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服务格局,缓解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推广“一中心一品牌、一科室一特色”的基层中医药专科专病发展模式。实施心理健康专项促进行动,以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为重点,提升基层机构心理健康干预能力。开展基层机构健康服务功能区建设,统筹健康体检、基本公卫、基本医疗、签约服务等,以人群、疾病、服务为主索引,整合诊疗服务功能布局,形成生命全周期、疾病全过程、医防相融合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



三、提升健康管理能力,落实家庭医生“守门人”制度

(八)持续扩大签约服务数量

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政策保障,丰富服务内涵,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满足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有序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向重点人群和特定人群相对集中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院等功能社区延伸,提供集中签约服务。

(九)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以县域为单位,深化签约服务“六个拓展”,推动县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开展人员培训带教、双向转诊衔接、疑难疾病诊疗等。允许基层机构的专科医生、中医师作为家庭医生,允许全科医生个人开展签约服务,支持退休临床医师参与签约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签约服务队伍,以基层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将传染病防治纳入签约服务范围,提高传染病防治“四早”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各地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和履约情况,可签订2—3年有效期的服务协议或推行自动续约模式。加快推进家庭医生“一地签约、县域服务共享”,提高签约服务群众获得感。

(十)深化签约服务内涵

引导签约居民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渠道,预约号源逐步由家庭医生提供,为签约对象预约专家门诊、检查检验、住院床位等。二级以上医院为符合下转标准的签约对象提供下转服务,并向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后续治疗及康复的指导方案。鼓励各地依法依约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残疾、失独家庭、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治疗、居家医疗、家庭病床、康复护理、药品配送、安宁疗护、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



四、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推广基层数字健康服务应用

(十一)实施“浙里健康e生”等重大应用

大力推进省统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依托健康数据高铁,汇聚“全人群、全要素、全周期”个人健康数据,进一步丰富居民端“浙里健康e生”医疗健康数据开放内容,促进医生端诊间调用及数据更新,形成居民主动自我健康管理的激励机制,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程数字健康服务。加强“数字家医”数据治理和质量提升,拓展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居民互动、家医移动助理等功能,支撑家庭医生在线开展数字化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引导居民积极利用线上签约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和健康管理水平。

(十二)推广智慧医疗等服务应用

推进智慧化自助村卫生室和智慧健康站建设,优化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使用频率。以AI临床辅助检查诊断为突破,逐步推广AI门诊辅助诊断、合理用药建议、健康生活促进及健康随访管理等。

(十三)拓展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贯彻落实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为抓手,加强宣传指导,勇于改革创新,打造切合当地实际、让当地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经验做法。通过远程诊疗上下联动机制,解决基层疑难专科疾病的诊疗,缓解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医务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五、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落实健康评价融入全过程

(十四)完善基层机构绩效评价体系

以基层机构绩效考核为核心,统筹实施各类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绩效评价,实现“一次考核、多方应用”。


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定年度财政补助和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奖的重要依据。推广实施基层机构内部绩效考核与标化工作当量法资金分配挂钩,实现机构内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鼓励各地以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为评价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个人健康画像、区域健康指数等,探索构建整合区域、基层机构、居民健康管理效果评价的“全程健康评价”模式,促进“以健康为中心”有效落地。

(十五)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控水平

落实医疗质量“强基提质培优”行动,建立健全各级基层卫生质控管理机制,制定优化各专业学科质量控制管理细则。组建医疗、院感、护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质控组(指导组),定期组织开展基层机构质控抽查督导,持续做好质量改进。落实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分院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以县域为单位,每年形成综合评价基层机构的年度质量安全报告,督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十六)强化基层卫生组织保障水平

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发挥社区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带动辐射作用,确保各项措施平稳落地。要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案例,基层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树立行业标杆,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华医网综合内容仅做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刘煦

审阅:王明丰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致力于向广大读者、作者及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提供检验和临床医学的最新资讯和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