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文摘   2024-12-06 15:02   重庆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如何引用

[1]李勇超,宋丹丹,于智勤,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1):1568-1572.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EB病毒;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儿童




文章主要内容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SMPP合并EBV感染患儿(89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确诊为单纯SMPP的患儿(28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有89例患儿,对照组有281例患儿。试验组住院费用、特应性体质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M(P25,P75)或n(%)]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试验组ALT、LDH、PCT、IgE水平及ESR、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M(P25,P75)或

  


两组肺部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损害的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实变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部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SMPP患儿是否并发EBV感染作为因变量(感染EBV=1,未感染EBV=0),以发热时间、ALT、LDH、PCT、 ESR、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8+ T 淋巴细胞比例(以上指标均原值输入)、特应性体质(否=1,是=0)作为自变量(由于特应性体质患儿易产生IgE类抗体免疫应答反应,可伴皮疹、淋巴结肿大、肝损害等表现,故不将IgE、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损害纳入回归分析,并排除无临床意义的变量,如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重复测量的变量,如CD4+/CD8+比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特应性体质、发热时间延长、ALT 水平升高、LDH水平升高、CD4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是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关因素对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LDH、CD4+T 淋巴细胞比例、ALT预测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03、0.653、0.762。见表5、图1。

图1 相关因素预测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ROC曲线

表5 相关因素对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预测价值




讨论

EBV为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普遍,10岁以上的儿童血清EBV抗体阳性率>90%。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原发性EBV感染典型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典型临床表现。原发性EBV感染后,EBV在记忆性B淋巴细胞中终身潜伏,在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感染的EBV被激活而引发病毒复制,引起病毒血症,外周血中能检测到高拷贝的病毒核酸。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的病原体之一,MPP患儿占住院儿童的10%~40%。一般认为MP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情较轻,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一些患儿尽管接受了适当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仍有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和影像学表现进展,进而发展为SMPP。SMPP目前发病机制不清,但人们普遍认为与过度免疫反应、混合感染、耐药性增强和细菌负荷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证明,MP合并EBV感染可导致SMPP发病率升高,同时也提示MPP患儿合并EBV感染可能是SMPP发生的部分原因,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

MP合并EB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更加多样化,发热时间延长,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更严重。LI等报道了1例EBV合并MP感染并发脾梗死的病例。YENSON等报道了1例MP合并EBV感染的7岁患儿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联合凝集。这些研究都表明,MP合并EBV感染会增加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在本研究中,相比于单纯SMPP患儿,SMPP合并EBV感染患儿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更高,临床表现更重,并发症如肝损害、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PP合并EBV感染患儿较单纯SMPP患儿病情更重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多项研究表明,CRP等炎症指标在MP合并EBV感染组显著升高。LDH是一种糖酵解酶,能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内。MP合并EBV感染会导致多器官脏器受累,故LDH水平会升高。PCT是机体内含量较少的一种糖蛋白,其前体为降钙素,正常生理情况下,PCT<0.10 ng/mL,但是当机体发生感染或其他炎症刺激时,体内会迅速合成大量PCT,且性质稳定。既往研究证实机体PCT水平变化不受病毒、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刺激等影响,但在炎症反应存在时,可出现PCT水平升高,并且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呈正相关。ESR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MPP患儿体内CRP、肺蛋白酶、巨球蛋白、转铁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分泌增多,促使红细胞聚集,导致ESR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LDH、PCT水平及ESR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反映了试验组全身炎症程度更重,因此推测SMPP合并EBV感染患儿病情更重可能与合并EBV感染后引发更为严重炎症反应有关

既往研究表明,特应性体质在MP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应性体质儿童不仅更容易发生MP感染且SMPP的发生率高。部分观点认为这与特应性体质对MP清除功能缺陷导致MP载量过高有关。而在本研究中,试验组中特应性体质患儿比例及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合并特应性体质为SMPP合并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目前对于特应性体质与EBV感染的相关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应性体质是否会导致EBV感染率升高。本研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特应性体质、发热时间延长、ALT 水平升高、LDH水平升高、CD4+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是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LDH、CD4+T 淋巴细胞比例、ALT预测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03、0.653、0.762。本研究存在局限性。首先,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笔者收集了所有符合条件的患儿,但没有计算样本量。这可能会导致选择偏倚,降低测试效率。其次,由于患儿住院节点不同,实验室样本的采集不是在发病后的同一天进行的,这可能会产生偏倚。另外本研究是基于单中心数据开展的,这可能会导致存在潜在的偏差,未来需要进行多中心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SMPP患儿合并EBV感染后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升高,从而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当患儿合并特应性体质,发热时间延长,LDH水平上升,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ALT水平上升时提示SMPP患儿并发EBV感染的风险较高。

(参考文献略)


以上内容有删改,原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刊登于《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1卷11期(点击标题可在线查看原文)

作者:李勇超1,宋丹丹2,于智勤2,于 杨2,刘秀琴2△

作者单位:1.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


说明:本文为《检验医学与临床》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1卷11期”


编辑:陈晶

审阅:王明丰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致力于向广大读者、作者及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提供检验和临床医学的最新资讯和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