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理论 | 自我决定理论 SDT

文摘   2024-12-11 10:53   马来西亚  

● 自我决定理论 ●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SDT)是一种有关人类动机与人格发展的理论,最早由Deci和Ry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受到三个基本心理需求的驱动: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关系性(relatedness)。当这些需求被满足时,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心理健康会得到提升;当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倦怠或失去动力。


● 核心概念 ●


1. 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或对活动本身的享受而参与某项行为,而非因为外部奖励或压力。例如,一个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 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SDT进一步将外在动机细分为几个层次,从完全受外界控制到逐渐内化的过程:

3. 外部调节(External Regulation):完全受外界奖励或惩罚驱动。

4. 内摄调节(Introjected Regulation):行为被内化为自我价值观的一部分,但仍有内在压力(如罪恶感或自豪感)。

5. 认同调节(Identified Regulation):个体认同行为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自我目标。

6. 整合调节(Integrated Regulation):个体完全内化外部动机,将行为融入自我价值观。

基本心理需求

自主性(Autonomy):指个体需要感到行为是自己选择的,而非受外界控制。

当个人被赋予选择权并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当其他人承认自己的感受时,自主感就会增强。

或者,如果个人感到被他人控制或威胁,或者必须按照截止日期进行操作,则他们缺乏自主权。

有形的奖励也会减少自主感。如果一个人要给某人一个已经有内在动机的行为的外在奖励,那么自主性被破坏的可能性(考虑到外在奖励可能会将注意力从自主性上移开)是相当大的。

如果这种行为重复出现,情况会变得更糟:因为行为越来越受到外部奖励的控制,而不是自主性的控制。因此,内在动机减弱,人们开始感到自己的动机来源不同,对自己的个人品质的信念也越来越少。

胜任感(Competence):指个体希望能够有效应对挑战,表现出能力感。

当一个人觉得有能力时,他们就会觉得能够在他们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并且他们拥有成功所需的技能,以确保实现他们的目标。一个有能力的人对他们的环境有一种掌控感。

如果任务太具有挑战性或一个人收到负面反馈,能力感就会降低。或者,当任务的要求与一个人的技能最佳匹配,或者收到积极的反馈时,能力感会增强。

关系性(Relatedness):指个体希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和有意义的联系。

关系性涉及对社会群体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没有联系,自我决定就更难实现,因为个人将无法获得帮助和支持。

当个人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且是包容性环境的一部分时,关联感就会增强。或者,与他人的竞争、派系和他人的批评会破坏关联感。


● 如何提高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效果 ●



1. 增强自主性(Autonomy)

自主性强调个体能够选择并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强迫。

策略与方法

提供选择:在任务或活动中,提供多种选项让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

例子: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完成研究作业。

避免控制性语言:采用鼓励和支持性的表达方式,而非命令和指责。

例子:运动教练对青少年运动员说“尝试你喜欢的运动方式”而不是“你必须每天跑步”。

鼓励个性化目标设定:让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设定目标,而不是遵循固定的标准。

例子:健康应用允许用户设定步数、卡路里消耗或运动时长等多样化目标。

2. 提升胜任感(Competence)

胜任感是指个体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并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感。

策略与方法

设立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难度应逐渐增加,并符合个体当前的能力水平。

例子:学习平台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及时反馈与奖励:通过正面反馈或奖励机制,让个体清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

例子:运动手环实时记录和分享用户的健身数据,并通过徽章或提醒增强成就感。

提供技能支持:通过培训或指导,帮助个体获得必要的技能,减少因挫败感而丧失动力的可能性。

例子:员工培训计划结合理论知识与实操练习,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

3. 加强关系性(Relatedness)

关系性是指个体感到与他人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受到了关心和支持。

策略与方法

促进合作与互动:创建团队合作机会,增强成员之间的联系。

例子:健身课程设计成团体活动,例如瑜伽小组训练,增加参与者间的互动。

建立支持性环境:培养一种关心与支持的氛围,使个体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例子: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倾听和共情,建立信任关系。

鼓励分享与交流:通过线上社区或线下活动,让个体能够分享经验、情感和成果。

例子:环保项目鼓励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环保行为,形成群体认同。

4. 提升SDT应用的创新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自我决定理论的效果,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方法:

数字化工具

个性化算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动态调整建议和反馈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

例子:健康管理APP根据用户过去的运动数据,推荐适合的训练方案。

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胜任感与兴趣,例如通过VR提供运动技能的实时反馈。

跨理论整合

将SDT与其他行为理论结合,增加理论的综合性。

例子: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数字工具如何通过满足心理需求提高用户的技术使用意愿。

5. 评估与持续改进

在任何应用场景中,及时评估并优化措施是提高SDT效果的重要一步。

用户反馈:收集参与者的体验意见,并针对问题改进设计。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具体策略(如提供选择或奖励机制)对目标行为的影响。


● 应用场景



1. 教育领域

应用场景:设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 案例:教师通过允许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满足自主性)、提供有挑战但可实现的学习任务(满足胜任感),以及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项目(满足关系性),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表现。

2. 职场管理

应用场景: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绩效。

  • 案例:一家公司引入弹性工作时间(自主性),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项目以提升技能(胜任感),并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关系性),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留任率。

3. 数字健康与医疗

应用场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 案例:糖尿病管理应用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建议(自主性),记录健康数据并给予鼓励性反馈(胜任感),并让患者加入支持群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关系性)。这种方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管理行为。

4. 心理健康干预

应用场景:提升心理治疗中的患者参与感。

  • 案例: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与患者共同设定治疗目标(自主性);通过逐步完成任务来建立信心(胜任感);在治疗过程中建立信任的治疗关系(关系性),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

● 相关量表 ●

1.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 BPNS)

功能:测量自主性、胜任感和关系性三个核心心理需求的满足水平,是SDT最基础和核心的量表之一。

原版:21项条目,分为自主性、胜任感和关系性三个子维度。

简化版(BPNSFS):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与挫败感量表(2015年提出,强调同时测量满足与挫败)。

适用场景:教育、职场、体育和健康等领域,评估个体心理需求满足情况。

2. 内在动机量表(Intrinsic Motivation Inventory, IMI)

功能: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定活动中的动机水平,包括内在动机和相关的心理状态(如兴趣、胜任感、努力等)。

维度:兴趣/享受;胜任感感知;努力/重要性;压力/紧张;自主感知;价值/效用

适用场景

实验研究:测量实验任务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

教育领域:评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

IMI.pdf 相关量表


3. 行为调节问卷(Behavioral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BREQ)

功能:测量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的连续体(包括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在动机)。

原版(BREQ):15项条目,主要测量外部调节、内摄调节和内在动机。

BREQ-2:扩展版本,增加了认同调节维度,包含19项条目。

BREQ-3:进一步扩展,增加整合调节,测量完整的动机连续体。

适用场景:体育与运动心理学研究(如探讨个体对体育活动的动机)。健康行为研究(如健康应用或干预措施的动机影响)。



............................



- THE END -

小琳的读博笔记
海外在读博士分享学习日常与科研工具,陪伴式进行科研分享,与大家共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