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浪矢陪伴你的第383期
你行似清风,定如文竹,
却也烟火浊了身;
我糟糠也食,五谷也认,
以一碎语解人忧。
——解忧杂货铺
听说你有烦恼?
想诉说却无人能懂?
那为什么不试试南工心理“咨询台”
“解忧杂货铺”呢?
金蛇献瑞春来到,福运环身事事顺。
新的一年里南工心理祝愿大家:风调雨顺事业兴,平安喜乐永相随。吃嘛嘛香,学啥啥会,诸事顺遂。
页
不知道朋友是以怎样的心态对着我非常在意的东西开玩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考研是我的梦想,去年已经失利过一次了,今年选择二战,我为它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心血,她不是不知道,可她仍然在没有涉及任何关于考研的话题时开玩笑说“祝你永远也考不上”。不是十几年的好朋友吗?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拿别的开玩笑,但拿别人的梦想来开玩笑是不是过分了。印象中这不是她第一次拿这个开玩笑,我好像每次也没有回击,虽然心里很意外很难过,但仍然一笑而过。
出去玩的时候,我们打闹时不小心都蹭到了旁边的墙上,她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仅仅刮到了一下,她说“为什么你的不破”(这真的不是单纯的问句,就是希望我的衣服也破的语气)即使心中真的感到不舒服,真的就这么表露出来吗?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恶,说得好像有些浮夸了,但我听到时真的一愣。
我好像在我的朋友面前一直表现的脾气很好,可能正是因此总有些朋友会对我开一些我不喜欢的玩笑,做一些我觉得过分的事。因为是朋友,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情绪,曾经我也试过直接严肃的指出(以玩笑的形式说出她们通常不会当回事),但结局就是我的朋友突然沉默,开始了莫名其妙的冷战,即使后来说开了,也难免是个隔阂
我很苦恼,不知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应该如何表现,这个问题好像从小学一直困扰我到现在,我至今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日记本上写下过相同的苦恼,但到现在它仍然是我过不去的课题
面对朋友反复以你在意的事物开玩笑,尤其是涉及你珍视的梦想时,感到受伤和困惑是非常正常的。
1、允许自己不“不舒服”
你习惯用一笑而过消化伤害,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小题大做。所以请先停止自我否定:感到被冒犯不是脆弱,而是你的感受在发出预警。考研承载着你两年的孤注一掷,朋友的玩笑精准刺中了最脆弱的软肋——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边界的试探”。你的愤怒和悲伤,恰恰是保护自我的本能。不妨暂时放下对友谊的滤镜,承认:“她的言行伤害了我,我有权利愤怒。”
2、建立“非暴力沟通”:用平静的力量重塑边界
你曾用“玩笑式抗议”尝试表达不满,但这种方式容易被对方模糊焦点。试试更直接的表达:
“当你说'祝我永远考不上'时(事实),我感到很受伤(感受)。考研对我意味着全部努力,这种玩笑让我觉得不被尊重。”
“以后可以不再开这类玩笑吗?我需要朋友的支持,而不是被否定。”
3、重新评估关系:接受有些人只能“阶段性同行”
你纠结“十几年的友谊”,但时间长度≠关系质量。如果多次沟通无效,或许该拉开距离: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表达感受而离开,那些因此疏远的人,本就站在你世界的边缘。
最后:允许关系“不完美”
你无法控制他人如何对待你,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回应方式。无论是选择沟通还是疏远,都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优先照顾自己的感受,让靠近你的人都学会用你希望的方式爱你。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战役,你需要的战友是能并肩抵御压力的人,而非增加内耗的噪音。保护好心理能量,你值得被温柔以待。
F
不满足于现状的阶层,不甘于现在的平凡。父母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但我想要的远不止这些(不是责怪父母的意思),我总觉得自己未来能够跨越阶层,过上有钱人的日子,能活的很不一样,我自己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事事都要做到最好,做出成绩,可网上、身边有阅历的大人都会告诉我说普通人是很难逆天改命的,我能靠什么呢?我拼尽一切也达不到有些人的起点,我感觉很无力。我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阅历都太少了,目光短浅,永远看不到真正的世界,不管做多少努力都被圈子圈住,根本就达不到自己的野心
你是不是被“成功学”或“优绩主义”所裹挟洗脑了?与其被困在“有钱人VS普通人”的二元叙事结构中,不如拆解一下“阶层”,在你的叙述中,我看到的有:血缘,这是家族几代人的资本和人脉的沉淀,你家境平平,这是你所缺失的;认知,对时代趋势的预判能力,你和家庭阅历太少,但这是你可以突破的;执行,把认知转化为行动的效率,这是你可以掌控的。
所以你可以做的是认知+执行的复合增长,比如:
研究近十年新富阶层的发家史(跨境电商、自媒体……),知道可以复制的模式。
把“事事做到最好”转化为“在关键事务上做到极致”,比如用3-5年死磕某个细分领域技术能。
2525
浪矢:新年快乐!
我今年研三,面临毕业,大部分时间在备考编制,写论文,还有失眠和处理糟糕情绪。失眠和情绪是老问题,不是研三才这样的。总有很多时刻我感觉心里很痛苦很难受,为了父母的期待、各种自我安慰都只能勉强度过,我感觉自己没有一股自己想活着,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生活的动力。自己复盘了一直以来的生活,从小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好,家庭氛围紧张,在家里也会时刻观察家里人眼色,在学校也是交到过好朋友的,但是有过两三段友谊破裂的经历。也有很多年的好朋友,但是隔着时间和距离,不在身边。从小到大,好像也没什么爱好,大部分时间就是学习看书。上了大学,之间看书的习惯和爱好也没有了。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我将痛苦的原因归结为孤独,我觉得可能太想要一个心里的陪伴了。目前居住的小镇是后来搬过来的,没有认识的同龄人,也没有什么可以玩乐的地方。因此,我很少出门,正常的时候就是醒来学习,玩手机,难过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呆着,出去走一圈就回来了。久而久之,现在的我很难说对什么感兴趣,孤独但是又不去、不敢、不会主动社交,无聊又感觉对各种事情提不起兴趣,可能还有现实的一点,因为还没有经济独立,所以吃喝玩乐都很克制。我知道现在这个阶段也很关键,面临毕业,论文和考编找工作足够让我不无聊了,但是我好像还是忍不住沉浸在自己的孤独痛苦之中,在这样的情绪中很难有起床、做事的动力,我的生活就是这样。
你的孤独与疲惫,像一封被反复折叠的信纸,每一道折痕都是未被言说的挣扎。这不是软弱,而是一个人在长久的生存模式中逐渐失去与自我的联结。
当你说“勉强活着只是为了父母期待”,其实已经触碰到了问题的核心——你的生命能量长期被“责任模式”榨取。这种状态下,人会逐渐丧失对世界的真实触感,就像戴着毛玻璃面具生活。
试着做这个练习:每天清晨醒来后,先不起床,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跳,对自己说:“今天你可以只是存在,不需要证明什么”。
你不需要为存在本身道歉。
近三期
为不影响阅读,提问有少许编辑
本期文案:解忧杂货铺
本期编辑:汪诗涵
责任编辑:朱巍巍
就知道你在看ヾ(◍°∇°◍)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