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乡村寻根:浙江乡村品牌案例精选》一书由蒋文龙会长主编,李骏、庄庆超副主编。本书从永安村、东坪村、径山茶、白杨村等十个鲜活案例出发,展现了浙江乡村依托各自产业、文脉等资源,进行品牌化建设的历程和成果,探讨了浙江乡村品牌化发展的路径。同时,书中对十大案例深度剖析,指出了乡村品牌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强调加强品牌定位、深入文化挖掘与活化、进行系统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性,为乡村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
图片来源“遇见鸬鸟”
上虞太平山村:
太平仙养 清隐山居(上)
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太平山村,过去一直静静置身大山怀抱中,默默无名。近几年间,却不胫走红,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很多人慕名前往,体验宋人风雅之境,同时来一场养生之旅,那股遗世独立的“仙气”仿佛自带能量,让人不免静下来,汲取天地之精华。
如今,司马光的“独乐园”在这里复活,一出太平花境,再现藏在大山里的宋韵,夜幕降临,微灯初上,似乎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梦想乡村。在清亮馆,吹拂太平山上的清风,在神仙峡谷,寻觅隐藏在山间的意趣,品一品野生九制黄精,景色养人,药膳更养人。
让我们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的太平山村,看这个千年古村落的“复活记”,解析其如何从养生中掘金。
图片来源“余杭三农”
太平山村底蕴
太平山村地处陈溪乡西南部,是一个两千多岁高龄的古村落,这里四面环山,“母亲河”干溪穿村而过,风光怡人,民风纯朴。村内有棋盘山、墨壁岩、乌洞水库、龙潭坑等一众自然资源景观,还有着较多保存良好的古迹,历史在这里仿佛不曾离去,依旧呼吸着。徜徉在四通八达的石板路上,还有那包裹着薄薄一层青苔的卵石古道,伴随不时出现的百年银杏、千年香榧,跨过古老的凤合桥,恍若置身桃花源,仙逸又静谧,颇适颐养身心。
仔细品读,村庄的人文底蕴与悠远历史更值得肃然起敬。很多人并不知晓,太平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著名道士于吉曾在此炼丹,并著有《太平经》;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的葛洪也在此隐居炼丹,并作《神仙传》一书留世。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被太平山吸引,前来拜师会友,游山赏景并隐居于此,留下了众多文学作品。一如有东晋文学家孙绰《太平山铭<志>》、南朝陶弘景《日出馆记》、孔稚圭的《游太平山》、唐代孟郊《送萧炼师入四明山》、宋代陆游《入太平山仙人处》等等。村内现存明朝户部尚书郑三俊的“林下一人”之牌坊,赞誉郑三俊的清廉品质。即使在近现代,太平山村亦是熠熠生辉,作为红色革命基地,在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者就有近10位,红色根脉旧址尤在。
太平山村开发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距离上虞城区驱车仍需1小时左右车,与许多山村一样,太平山村的命运轨迹并不如人意。为求谋生,青壮年纷纷外出闯荡,留下的都是些老幼,村庄也因为不具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2021年,陈雅的到来,打破了一切的平静。陈雅是上海“青云阁”公司的负责人,有着丰富的业态经营经验,深耕乡村领域多年,这既是她的事业,更是她的乐趣,因此一有空,就爱跑乡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太平山村旅游,很快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所吸引,但不巧的是竟迷了路。路上,她遇到了一位村民,那人很热心,不仅帮忙指了路,还带她回家吃饭。
席间,陈雅了解到,此位正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军。两人相谈甚欢,书记将村庄更详尽的历史娓娓道来,自豪之余更有遗憾,将近年来的发展困惑一吐为快。陈雅听闻,欣然答应多留几日,再仔细踏访村庄。张文军还相告,村庄正在寻找专业化的运营商,可以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引进业态,带动村集体和老百姓增收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停留下来之后,陈雅也更加感受到太平山村的珍贵之处,尤其是浓厚的道家文化,让她觉得以此为圆点,再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未来将大有可为。不曾想,最初的旅游变成了商讨合作。当然,在此之前,并非没有团队来过村庄,可通过几轮招募比选,考量经验案例、团队创新力、落地能力、资源优势、运营理念等综合能力,张文军认为,村庄与“青云阁”更契合,因为彼此之间有着相通的理念——乡村振兴要匠人匠心精雕细琢,不能急于求成。
于是在2022年,太平山村与“青云阁”达成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村合作协议,成立浙江仙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占60%,“青云阁”负责运营管理,占股40%,主要就是利用太平山村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做好发展、筹划、协调、流转和运营工作。目前,省级3A景区村,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村等荣誉已花落太平山。
锡径古道
“太平山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只要‘盘活’这些资源,发展指日而待。”陈雅表示,产业兴则百业兴,要把历史和自然的“风光”资源变成蓬勃的“风光”产业,才能走上振兴之路,实现村民长期增收致富。
“太平仙养 清隐山居”品牌
“仙隐文旅”公司成立以后,团队对太平山村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走访。基于太平山村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生态资源及乡村特色,结合市场规划,以共富共美、乡村振兴为目标,提出“太平仙养 清隐山居”的品牌P,并确立了以养生为定位,立足健康养生产业,未来将太平山村打造成健康养生圣地、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地。
为何聚焦养生?“道为养生之本,德是养性之源”,道家养生思想强调养身、养心、养性三位一体,综合调养,标本兼治,太平山村正是最适合的养生圣地,旨在将养生与文化完善接对,溯本求源。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发生转变,从以往的“走马观花”到注重主题和个性化体验,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仙隐文旅”通过梳理整村内的山林、田地、农房资源,围绕养生总体定位,确立了“五养”的主题核心——“形养”、“艺养”、“习养”、“膳养”、“调养”,设计并培育养生业态群,从而串联成太平山村完整的仙养体验线路,让游客在秀美的山水间和丰富的仙养体验中,感受“身体与灵魂”同在养生的道教文化。
在陈雅看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文化是灵魂,产业则是基础,两者协同起来,才能相互赋能,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牌背书和溢价空间,产业则让文化得以落地生根,打通了“两山”转化的渠道,其实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那么,选择何种产业?太平山村群山怀绕、流水潺潺,独特的凉气候带地理环境,是中草药黄精的生长盛地。黄精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因养精补气、健脾润肺而深受大众追崇,属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的植物,亦是道教中奉为养生延年益寿的仙品。太平山村食用黄精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南北朝时期,于吉、葛洪、陶弘景等在太平山修行隐居与此时,就采本草、炼丹、修书,把黄精作为食物。汉代《博物志》载:太阳草,服之长生,即黄精也。《本草纲目》记载:黄精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补诸虚,安五脏,填精髓,益脾胃,润心肺,助筋骨。
图片来源“上虞发布”
对此,“仙隐文旅”根据养生总体定位,首先决定发展以黄精种植主线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并且主推“生态”野生黄精,将目光瞄准了山间竹林、林地,流转了其中1000亩,利用林下空地作为种植基地。如此一来,既破解了发展空间在哪里的问题,同时又能体现出生态底色,彰显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陈溪乡和太平山村干部的支持下,“仙隐文旅”利用村里的闲置农房,改造成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一方面,雇佣村里的闲余劳动力上山种黄精、挖黄精,带动就业增收,每个村民每天能领取170元工资;另一方面,引进古老的“九蒸九晒”法,提升黄精质量。所谓“九蒸九晒”,就是需要蒸九次,晒九次。
当地采用“九蒸九晒”工艺生产处理黄精
图片来源“上虞发布”
黄精历经选种、种植、采收、清洗、九蒸九晒、包装等多重工序后才得以上市,为了能更好地打开销售渠道,“仙隐文旅”首先是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上积极宣传黄精产品,得到热烈的反响后,同时积极联络、发展经销商,形成稳定的销售通路,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太平山村黄精的知名度。目前,太平山村黄精基地面积已超过1000亩,每公斤黄精售价达1380元,仍供不应求。2024年计划再种植4000亩。
下一步太平山村将布局黄精产业化发展,发展黄精深加工、加大研发黄精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
产业之外,今年,“仙隐文旅”也在如火如荼地打造太平山村内可持续发展的新养生业态集群。以“五养”,即“形养”、“艺养”、“习养”、“膳养”、“调养”为基底,吸收道学仙风之韵,依托太平仙村之路,打造仙养山居之景。
新养生业态集群包括太平花境、峡谷百草园、太翁茶铺、艺宿群落、一品堂清亮馆、素朴调养馆、凤合饮品店、小仙酒庄、神仙面馆、山下手艺、仙侣蒲香馆等,打造绿树如茵、山花繁茂、流水潺潺、青山相对的“世外桃源”,丰富游客养生体验,让太平山村成为养生和旅居的圣地。
“藏在大山里的宋韵”太平花境。
太平花境是“仙隐文旅”在太平山村内打造的第一个点位,以古为鉴,重塑宋代司马光《独乐园》。利用虞南山村独有的地貌特征,充分发挥和激活闲置土地,将花园、农田、竹林、古建筑融为一体 ,运用山石草木、溪水篱笆等元素打造出的一个“菜园+花园”宋风宋韵的综合休憩场所,也是太平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业态体验场所之一。
图片来源“遇见鸬鸟”
太平花境以“农业景观化、景观农业化、药食同源”为原则,种植养生芝麻,同时梯田旁种植观赏花卉,配套开展休闲观光功能,现下已逐步成为周边游养生客群的新晋热门打卡点。
“道教高山里的神仙茶馆”太翁茶铺。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道教与茶道的关系最为久远,倡导饮茶得道,养生贵生,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仙隐文旅”利用村里的闲置农房,围绕道教朴素自然的风格进行重新装修,主打茶道养生,品味太平山村特色的高山野生茶,茶铺内还供应太平山村的特色养生农产品,包括清平茶、黄精茶,黄精桃酥,藤梨酒、养生调理茶等,通过器物、自然、茶人、饰品、陈设等综合体现,是人心所向的空间。
太翁茶铺 图片来源“仙山秀水 竹隐陈溪”
在满眼浮华、满耳喧嚣的现代社会, 一间茶铺,是物质与诗意的过渡空间。在这里,可远离尘世喧嚣,品茶静坐,偷得浮生半日闲 。让人静下来关照心灵的声音,让奔波的灵魂得以诗意栖居。唐代吕岩,即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大云寺茶诗》中“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的诗句,以茶自喻,宁可“自落”山林幽居,不肯在上都为官,茶性正好契合了太平山村仙隐养生的特性。
“太平艺术美学养生”艺宿群落。
艺宿是一种独特的民宿形态,也是“仙隐文化”的重要养生业态“五养”中的“艺养”,是今年重点打造的养生项目之一。艺宿群落由艺术家主体参与设计和布置的高端民宿空间,既是艺术家在太平山村旅居的工作室,又融合开展创作、研讨、讲学等,为村民及旅客提供艺术服务和培训,同时也是艺术家圈层在太平山养生雅聚的场所,让艺术与乡村融合,实现艺术的共创共享。
艺宿 图片来源“仙山秀水 竹隐陈溪”
整个艺宿群落统一由“仙隐文旅”管理,将与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绍兴市文联、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上虞区文联、书协等共同联建。空间分为工作及休息功能,氛围、环境、装饰也将由艺术家策展为主,平时艺术家旅居,空置时间会向游客开放出租,同时也作为在外地的太平山村人回村探亲休憩小聚的场所。其中,艺术家作品销售及民宿出租等收益与艺术家分享。未来计划为村集体增收12-15万/年,村民出租房屋的同时,还能在艺宿接受培训就业。
“道地中药材展”峡谷百草园。
在道家思想中,水乃上善之物。水能清净浊垢,除氛解秽,水可周流十方,广神供养,禀阳明之正气又凝太阴之真精,故取水为圣物。太平山村的水,灵动四方,流淌不息。
神仙峡谷作为太平山村标志景点,“仙隐文旅”引进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在神仙峡谷入口打造百草园。太平山上原生态的山林环境和优渥的土壤条件,让很多有价值的中草药都在这里生长。如今,10亩中草药景观样板展示园,不仅提供中医药文化体验、中草药知识科普,还能作为中草药研学实训基地,激活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与中草药相关的养生旅游产业链,为太平山村带来新的“流量”,注入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山食养体验”膳食服务区。
旅游要素中,吃是最重要的一环。“仙隐文旅”依托太平山村丰厚的物产资源,围绕仙隐文化的重要养生业态“五养”中的“膳养”,租赁村内的闲置农房,开发膳食服务区——朴素面馆、神仙汤品等。主推太平山村的黄精养生食物系列、柴火老锅养生汤、养生面等膳食,主要就是利用道地食物材料和高山农产品,用古法传统的工艺、神仙峡谷山泉水、柴火加工而成,构建出太平山村村民和游客“食养”体验的消费场景。
“太平山上沐清风”清亮馆。
“性不养难养生”,性是人的本性,养性是为着使自己的本性通过自身的不断修养和塑造,向好的方向发展。
回溯历史,明代吏部尚书郑三俊三次隐居太平山达25年之久,反映出太平山村在古代就是一个静心修养,豁达明智的地方,他所居住的“一品堂”,仍在村内保留至今。
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太平山村文化,根据“太平仙养,清隐山居”的理念,“仙隐文旅”把“一品堂”定位设计为一个长三角廉旅融合的示范样板,也是一处具有历史风貌、清流风范和人文风度的清廉文化特色展馆,代表着一种修身养性的养生方式,能让人安心、静心、洗心,滋长对太平山清廉文化的独特审美。
图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明史》载,郑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故取自“清亮”为馆名。“仙隐文旅”结合古建筑原生态的现有条件,馆内以保护利用的方式还原了郑三俊在明代读书、品茶等场景的再现,上下两层均打造的古朴雅致,并邀请了本地书法大家,运用仿明代书画作品,将太平山村2000多年独特的清廉文化脉络展现的淋漓尽致。
清亮馆实现了廉政文化的可听、可观、可感,游客来到清亮馆,不仅能赏太平山廉政历史、典故书画,还能休憩品茶闻香,亦能品读廉政书籍,参加廉政文化活动,打造了一个能承载展览、体验、培训、研学、会议等多功能一体的清廉文化特色展馆。
同时,“仙隐文旅”也将清亮馆作为一个太平山村文创空间的展示窗口,设计包装了由太平山村道地产物制作的清平茶、清妙香、青瓷香插等清廉文化产品。品太平山清平茶,闻太平山清妙香,赏太平山清廉书画,以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清亮馆为太平山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太平山村的养生文化就是道教文化的代表,从人生命规律的过程出发,通过外部资源和环境以及内心的养护来升华生命。而旅游,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选择的一种重要养生方式,随着太平花境、艺宿群落、清亮馆、太翁茶铺、峡谷百草园等项目的快速推进,太平山村将更加认真的打磨养生主题业态,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良好发展局面,致力将太平山村打造成人们心驰神往的养生圣地。
本文作者:陈雅
好文推荐
胡晓云丨乡村品牌化经营的终极目标是“六共发展” 胡晓云丨乡村全域品牌化——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创造乡村品牌经济 新华社专访丨推动中国农业品牌化的“拓荒者”——记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中国知识产权报丨探路农业品牌化 乡村振兴谱新篇——访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胡晓云丨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发展之道 蒋文龙丨品牌引领农技推广—— 与浙江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团队的交流发言 蒋文龙丨政府项目也要品牌意识——“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 蒋文龙丨乡村观察:我看乡村“组团式发展” 蒋文龙丨“未来乡村”:乡村建设新探索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上)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下) 蒋文龙丨没有品牌的乡村就没有“未来”——在“未来乡村建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中国首个专注于"三农"品牌研究与实践的独立研究院,中国“三农”品牌化整体解决方案智库,拥有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近二十位由高校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构成的研究员队伍及百余人部门成员,以研究部为龙头,协同规划部、培训部、行政部、设计部、新媒体部、传播部、营销部、电商部,致力于为中国“三农”品牌化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