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尽管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浙江一直在强调避免千村一面,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差异,强调要进行历史文化的保护;尽管在乡村建设规划中,有的会涉及品牌,如设计村庄 Logo 甚至创意传播口号,但将乡村作为一个品牌进行系统,深入、独立研究实践的,仍然是处于蛮荒状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日趋完善,品牌化经营成为呼之欲出的一个新的重大的命题。”
我看乡村组团式发展
近两年,组团式、片化发展在浙江乡村蔚然成风。2022年2月浙江省公布了100个未来乡村示范村,据统计,有25个打破了村域疆界,以组团式、区片化的形象位列其中。在地方上,湖州推出了“组团式未来乡村”,计划每年建设10个左右的样板片区,市财政给予每个片区1500万元奖励。浙江第一财神县余杭,今年开始,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打造“未来乡村示范带”,区财政投入每条示范带资金1.2亿元到1.5亿元。那么,组团式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对乡村旅游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对此现象有个总体认识和把握。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一,组团发展是在共富背景下所做的市场化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更多的是通过政策松绑,激发出农民创新创业的活力,实现了个体价值的充分发挥。相对而言,我们“分”得很彻底,将“分”的这篇文章做足了,做透了,做到了淋漓尽致,但却忽视了“统”的一面,以致集体名存实亡,成为“空壳村”,失去了带动和引领能力。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农民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只能远离二三产业。乡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拉越远。
乡村旅游是农业向三产延伸、争取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但现实中,乡村生产要素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大量闲置,无法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组织化变革,去适应生产力新的发展?我觉得答案再清楚不过,这就是充分发挥村集体作用,让村集体走上前台,承担起更多的“统”责任。
但单个村所具有的旅游资源往往仍然有限,在乡村旅游不断升级的今天,我们只有站在更高位置、更广角度,通过组团、区片,对生态环境、山水资源、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进行更好的规划、整合,才能构建起新的发展优势。因此,村集体之间将“小舢板”搭建成以组团、区片为特征的“大货轮”,不仅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竞争、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真正认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当然,这个“统”并非大集体、大锅饭,而是生产力充分发展之后新的联合,是竞争催生出的市场化合作,是为了寻求发展而做出的自觉选择。
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杏福八都岕片区
图片来源“湖州发布”公众号
第二,组团发展的成败决定于是否构建起运营实体。组团式、区片化发展是乡村走向经营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带有强烈的市场化取向,而并非是简单的行政干预的产物。可以说,这种方式是乡村谋求新发展的组织化探索,是乡村旅游迭代升级的一次组织蜕变,但事实上,这种组织方式至今仍然是形式上的“合”,是貌合神离。我以为,衡量其是真合还是假合,唯一的标志是,是否构建起了利益联结的市场化运营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大家将乡村资源共同投入其中,聘请职业经理进行专业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共沾,一荣共荣、一损俱损。假如没有形成这样的市场化主体,组团式、区片化发展只能是口号,是愿景,而不可能真正落地,产生实质性作用。
这方面,径山镇走在了前列。该镇将15个村社根据资源特色,分成3个组团,进行资源互补,抱团发展。这给乡村旅游迭代升级提供了条件。例如小古城等五个村社,共同组建了新的市场主体——小古城实业。在苕溪绿道环线、小古城绿道及镜潭湖公园基础上,建设小古城大环线,将诸多业态串点成线,实现统一管理,共建共享。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871万元,景点门票收入250万元,同比增长212.5%。组团式、区片化发展展现出了巨大的前景。
小古城村彩虹滑道
图片来源“杭州农业农村”公众号
当然,资源如何量化入股,经营如何决策、如何有效监管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更多的地方展开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规范的方法。
第三,组团发展的未来必定在于品牌化经营。构建市场化运营主体,也并不是简单地一“合”了事。有的组团尽管组建了市场化运营实体,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并没有明确新的发展定位。因此我认为,组建实体仅仅是组团发展走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第二步紧接着就是对品牌进行定位包装,实现品牌化经营。
所谓品牌化经营,指的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空间为载体,利用自然、历史、文化、产业资源,通过差异化定位,进行整体包装设计营销的方法。品牌化经营并非简单地经营传统农产品,而是经营乡村的整体形象,是乡村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从村集体发展到组团式发展,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形成新的优势,以便参与更高层面的竞争。组团之前,你的定位对象只是村落,只要符合每个村落的资源特色;组团之后,你就必须通过盘点、重组,让组团的个性价值、差异化优势重新得到确立,让组团能够以新形象展现在游客前面,创造出新的价值。因此,那种组建了市场化主体,但却并没有构建起品牌新形象的组团,是不可能获得市场主动权的。
各位,组团式、区片化发展,是浙江乡村旅游满足多元消费的一种新探索,还有大量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我相信,只有通过市场化、实体化、品牌化,才能让组团真正组在一起,团在一起,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双增收”。
往期文章
胡晓云丨乡村品牌化经营的终极目标是“六共发展” 胡晓云丨乡村全域品牌化——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创造乡村品牌经济 新华社专访丨推动中国农业品牌化的“拓荒者”——记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中国知识产权报丨探路农业品牌化 乡村振兴谱新篇——访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胡晓云丨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发展之道 蒋文龙丨品牌引领农技推广—— 与浙江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团队的交流发言 蒋文龙丨政府项目也要品牌意识——“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 蒋文龙丨乡村观察:我看乡村“组团式发展” 蒋文龙丨“未来乡村”:乡村建设新探索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上)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下) 蒋文龙丨没有品牌的乡村就没有“未来”——在“未来乡村建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中国首个专注于"三农"品牌研究与实践的独立研究院,中国“三农”品牌化整体解决方案智库,拥有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近二十位由高校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构成的研究员队伍及百余人部门成员,以研究部为龙头,协同规划部、培训部、行政部、设计部、新媒体部、传播部、营销部、电商部,致力于为中国“三农”品牌化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