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从理论空白的填补,到落地团队的组建,从不被认可,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笃定前行,终为中国农业、乡村的品牌化发展引出一条宽阔大道。
本书集结了蒋文龙会长20多年来的见闻和思考,其中不乏极具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透过他平实而洞见的文字,我们将一窥区域公用品牌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将来。
“尽管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浙江一直在强调避免千村一面,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差异,强调要进行历史文化的保护;尽管在乡村建设规划中,有的会涉及品牌,如设计村庄 Logo 甚至创意传播口号,但将乡村作为一个品牌进行系统,深入、独立研究实践的,仍然是处于蛮荒状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日趋完善,品牌化经营成为呼之欲出的一个新的重大的命题。”
新闻报道与 「大佛龙井」 品牌建设
对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大家并不陌生。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形式对品牌建设的作用。即使有人使用,也常常是在重大活动之前,邀请记者参加,做一个活动报道。记者们则常常是抱着任务观念,以一则“豆腐干”交差了事。当事双方乃至研究人员很少从品牌建设的高度,去整体考量新闻报道对品牌建设的作用与意义。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深入新昌大佛龙井品牌采访近 20 年,带来诸多思考:
事实上,对农业品牌的传播而言,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是最为便捷也最为有效的载体。而对媒体记者的成长而言,深入一个产业关注其品牌的持续变化,十分有益于其认识水平的提高。
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成长发展,固然与地方政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努力难以分割,但最终形成的产业发展生态中,媒体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茶叶是中国农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其中云南普洱、福建铁观音、杭州西湖龙井等等,品牌灿若群星。作为后起之秀的大佛龙井,仅仅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但却与历史悠久的大牌同台竞技,这里面,新闻策划与媒体报道显然是不可低估的一种力量。
因此,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中,地方政府与大众传媒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时一事,而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是着眼于事务性工作报道,而是致力于品牌的成长和发展。在这种合作中,地方政府提供的是深度调研采访、跟踪关注的基地;媒体付出的是时间和版面,收获的是媒体的使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这种合作中,双方不是简单的业务关系,而是一种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记者不仅是记录者,更是观察者、研究者,不仅随时掌握其变化,而且进入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的决策,以媒体视角贡献自己的智慧。
《农民日报》新昌“大佛龙井”宣传报道一览:
往期文章
(63)政府工作也要讲品牌化 ——“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
胡晓云丨乡村品牌化经营的终极目标是“六共发展” 胡晓云丨乡村全域品牌化——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创造乡村品牌经济 新华社专访丨推动中国农业品牌化的“拓荒者”——记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中国知识产权报丨探路农业品牌化 乡村振兴谱新篇——访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 胡晓云丨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发展之道 蒋文龙丨品牌引领农技推广—— 与浙江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团队的交流发言 蒋文龙丨政府项目也要品牌意识——“绿领”培训计划破土而出的思考 蒋文龙丨乡村观察:我看乡村“组团式发展” 蒋文龙丨“未来乡村”:乡村建设新探索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上) 蒋文龙丨乡村品牌化势在必行(下) 蒋文龙丨没有品牌的乡村就没有“未来”——在“未来乡村建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中国首个专注于"三农"品牌研究与实践的独立研究院,中国“三农”品牌化整体解决方案智库,拥有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近二十位由高校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构成的研究员队伍及百余人部门成员,以研究部为龙头,协同规划部、培训部、行政部、设计部、新媒体部、传播部、营销部、电商部,致力于为中国“三农”品牌化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