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设计: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地点:江苏淮安
时间:2014年
规模:11000m²
化工厂给人的印象通常是管道纵横、塔罐林立,而因生产工艺需要,厂区空间往往单调乏味、尺度巨大。在如此“非人的”环境里如何设计一栋办公楼? 西扎的设计策略非常明确:以小博大、以柔克刚。
水上办公楼坐落在实联化工厂区西南角的水池之中(图1)。水池面积约10万㎡,水深7m。该水池名为原水净化池,为生产工艺所需,水源由外部引入,水位恒定。办公楼漂浮于水池中央,第一印象十分低调、安静,但气势撼人,特别是从厂区入口看去,其白色的水平体量轻盈、柔美,与远处的重金属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隔水望去,宛若仙境。水面既是物理的隔离,也是心理的过渡。媒体上喜欢将该办公楼比喻为“宛若游龙,盘踞水面”,那实际是空中鸟瞰的效果,现场感受并非如此:经水上栈桥走进建筑,仿佛登上了一艘大船。水池既是建筑的“场地”,又是建筑本体,或者可以说,水池放大了建筑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与厂区超大尺度相抗衡的,不再是那区区两层高的办公楼,而是整个水池。
图1:实联水上办公楼选址区位图(厂区范围未全)
主体建筑建于人工平台之上,平面呈微变的U形,主入口设在首层东侧。进入门厅后流线左右两分:右侧(北翼)为公共区,布置有报告厅、会客厅、餐厅及厨房等;左侧(南翼)为员工办公区。该办公区从中间一分为二,两区之间设有连廊跨过水院直通北翼公共区及门厅(图2)。二层为高管办公区,与其下方的员工办公区有直接联系,同时设有一条专用廊道斜向跨越水院,直达首层门厅(图3)。通常U形平面的交通组织会受两翼分立的局限,但西扎一举破解了这一局限:两条廊道看似简单粗暴,实则神来之笔,它们不但在南北翼和上下层之间建立了便捷的交通联系,还为半开敞的水院提供了独特的围合要素。
图2:实联水上办公楼首层平面图
图3:实联水上办公楼二层平面图
水上办公楼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既简单明确又耐人寻味,一如西扎的其他作品,具有很高的设计品质。走在建筑中,感受最强烈的是其不可分解的整体性。从内到外、总体到局部,从空间到节点,仿佛一气呵成。每个开窗都有目的,每个转折都有道理,所有易污染、易磨损的部位都贴上了石材,所有家具陈设都量身定做或特别指定,所有灯具都只见光线不见光源,室内照度恰到好处,室外观景有的放矢。该设计真正做到了建筑、设备、室内设计一体化,建成10年后的今天去看,仍完好如初。
水上建筑如何与岸上人流、物流建立联系是设计的难点。西扎为此设计了两座栈桥:一座客用栈桥从东侧连接主入口;另一座服务栈桥从北侧连接次入口。有趣的是,两座栈桥的平面形状虽都是楔形,但宽窄关系相反。客用栈桥外宽内窄,人流可被自然引至主入口;服务栈桥外窄内宽,其宽端恰可作为装卸与回车空间。次入口门厅同时作为隐含消防通道,必要时消防车可穿厅而过,到达内院消防平台。水下管廊虽不可见,却是不容忽视的专业看点(图4)。这些管廊轻松搞定了展开长度达300m的水上建筑的水电系统,并在栈桥的掩护下与岸上的市政系统连为一体。
图4:实联水上办公楼典型剖面图
实联水上办公楼是西扎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作品,其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杭州,2018)和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宁波,2020)相继问世。从白色,到红色,再到黑色,西扎建筑在中国似乎成了“变色龙”,打破了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外部形象大相径庭,而内部空间则品质如一。作为职业建筑师,这位九旬老人所坚守的和所突破的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