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听闻了几则实体书店闭店的讯息,那些与书为伴的时光忽地冲破记忆的封存,涌现在脑海中。
跳星星书店
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3号
第一次逢面便是得知闭店的消息那天,在社交媒体刷到这条讯息时,我开始疑惑,武汉大大小小的书店我都已去过,这家“跳星星”好像未曾听说,但它确实承载了部分读者的美好回忆。
穿过热闹的菜市场和小吃街,终于,在很不显眼的一角发现了这家“书店”。说是书店,其实更像是一个移动图书馆,书店目前对外开放的空间仅剩一个L型书架(据“跳星星书店”公众号述,这是一个可开关的三分区式书柜),较小的空间陈列却并不拥挤,反倒显得小而美。这一方面与原木色书架带给人的清新感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店主选书质量之高让人在探索时延展了所处的空间。
店内书籍以人文社科方向为主,出版时间较新,出版社也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有口皆碑的业内模范。无论你是诗歌爱好者还是哲学思辨者,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星”。
我时常思考书店和图书馆的区别。在类别齐全、借阅免费的图书馆面前,在电商平台层出不穷的购物节冲击下,书店的生存之道在哪?“跳星星”(star to star)给了我这样的启发:独立书店的陈列架代表着店主这颗星的阅历、智慧、期待,它将触动读者和作者这两颗星的相遇和碰撞,汇合成一片闪亮的星丛。而图书馆更多地作为人类文明的宝库存在着,它无所不包地接纳每一颗或明或暗的孤星,连成整个浩瀚的宇宙。
瓜牛循环书店
武汉市江岸区汉黄路32号(已关闭)
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9号凯德1818 F2层
与“跳星星”的短暂相逢不同,瓜牛循环书店从整体闭店到关闭分店的过程我都有关注。最早是被“循环”一词吸引,想去淘一些二手书,来到之后才发现,书店不只售卖循环书籍,人文社科类、生活指南类、语言学习类……应有尽有,且多有折扣。
良友红坊店的空间布置很有温度,虽然它坐落在一个萧条的文化创意园区,人流量较少,但店内的上下二层都被书架填满,橘色的灯光盛满了书香。在这里,你可以偶遇各式各样的桌椅,从而解锁阅读的不同姿势。皮制、木制、塑料制……站着、坐着、躺着……正是偏远的位置造就了这片“世外桃源”,给予每个读者心灵的栖息地。
外国文学区作者头像的剪影令我想起“人类群星闪耀时”一语。逛书店的外国文学区和逛图书馆的有所不同,图书馆会按照国别和时间排列,书店更可能按照出版社的套系分布。译林出版社的“经典译林”系列如同一汪蓝色的海洋,上海三联书店的“世界名著名译文库”系列如同一团火热的烈火,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网格文如同沉思的沼泥……
成也位置,败也位置。由于离主城区较远,良友红坊店已于2024年关闭,仅存的店铺位于商场的开放式空间中。融入了人来人往的喧嚣和循环播放的商场播报,加之循环图书业务繁导致对书店空间管理的疏忽,这里难以成为安静阅读的场所,反倒回归为一个真正的“淘书”之地。
诚与真书店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
117号附10
我无需赘言对这家书店的美誉,它鲜活地捕捉了每一个爱书的灵魂。不过,在它背后,隐匿着一家叫做“百草园”的书店前身。
纪录片《百草园》将镜头聚焦于“百草园书店”关闭前的最后两周。来者有“百草园”长期以来的忠实粉丝,有碰巧路过的行人,也有奔着打折来“进货”的书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意,但书店的去处在哪呢?十余载的光阴足以让它滋养周边两代人的阅读乐趣,如今,店铺渐渐空了,所有与书有关的记忆只能烟消云散了吗?
我很庆幸在“诚与真”发展欣欣向荣之后才得知这个悲伤的故事,至少目前是happy ending。只要有书籍和爱书的人,便有希望,虽然百草园作为一家书店不复存在,但一本本书流向它的归处,这也是店主所期望的。
如今的诚与真书店也减少了打造阅读空间的投入,但精心挑选的书目和可以接受的价格会成为大家持续光顾的理由。
如果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星座,愿你我成为摘星星的人。
来源:文学院研究生会
责编 | 窦润沁
审核 | 伍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