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雁飞,男,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河南周口人。已发表四篇SCI论文,曾获ASEMD2023 Best Oral Presentation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银奖、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在校期间担任22级博士班班长,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为同学们服务。获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院级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获“青春献礼二十大,电气高校红色行”红歌会竞赛二等奖、“青春献礼二十大,扬帆奋楫新征程”研究生演讲比赛三等奖、“学党史、忆初心、开新篇”二十大党史知识竞赛二等奖。
寻外力以流远,求自我而坚定
读博成才之路修远而漫漫,杨雁飞目光坚毅,在这条注定光辉且艰苦的求学之路上一路高歌。在读博之初,杨雁飞坦言对未来研究方向、就业规划是混沌的。“我入学时参加了武汉大学与海军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计划,也是第一批参加联培的同学,当时联合培养的培养方案不明确,研究方向不确定,只知道博一课程结束后才定大致的研究内容,因此无法知晓自己未来做什么,能做到哪种程度,也不知道具体如何规划。”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也是痛苦的。
为了缓解这种未知感带来的压力,杨雁飞试了许多方法来“自救”,积极进行各种运动、和同门约饭、讨论项目等。他说其中最能起到作用的还是向导师黄道春老师以及杜志叶老师的求助。“他们告诉我要先适应博士学习的节奏,多与师兄弟们沟通交流,利用课题组资源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理论和软件,提高未来应对变化的本领。”
在联合培养期间,距离成为联培生一个回“珈”的障碍,寻求学院提供线上处理方案,学院孟威副书记与邹春航等老师都一一提出解决办法。为更好的服务同学,班委们积极响应班级管理方案,同学们也都理解支持。“现在回想起来,多亏了老师们的帮助和兄弟们之间的团结,才使我走出迷茫。要是没有遇到这样一群良师益友,很难想象博士生活会怎样艰难。”
“积极寻求外界帮助的同时自己内心也要试着接受变化,接受一切未来发生的不确定的事情,暗示自己这都是成长路上应该经历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样也是杨雁飞的秘密法宝之一。总是告诉自己做的不够多,总是把所有结果预设一遍,自我更进和通盘思考的习惯像是一对不断扇动的翅膀,带着杨雁飞在学习生活和自我理解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优化学习娱乐,保持高效科研
说起在压力下如何平衡休息与娱乐时,杨雁飞说:“说实话很难做好各项平衡,我认为它是一个动态调节过程,也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我们可以分阶段来考虑,不要在问题上做一个拧巴的人”。在学习的缓冲时期,提高休息与娱乐时间的占比,衡量自己最需要休息还是最需要娱乐,再分配这两项需要的时间。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压缩自己的休息与娱乐时间,保障学习占用的时间,但休息与娱乐仍要有一定比例。在学习的冲刺时期,取消娱乐时间,保留休息时间占比,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关键是内心要有这样一个计划,等真正忙碌的时候,内心是乐于接受这种变化的。“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越能看到成效,越容易提高自己做事情的主动性。”
充分前期准备,冲击国家奖学金
对于同样想要争取奖学金的学弟学妹们,杨雁飞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是提前了解奖学金评审规则。奖学金规则有明确说明各项得分情况,了解这些有助于规划日常学习、活动与竞赛计划。在研究生竞赛方面,他更推荐大家多参与数学建模比赛、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这些赛事往往可以很好契合自己的研究内容,不至于额外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要有计划的做事,在撰写策划书,雕琢项目书之类的事情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二是敢于交友。有些成绩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有时需要同门师兄弟的协助,有时需要院内、班内同学的协助,甚至有时需要其他学院同学的协助。敢于交友才能扩充自己的人际圈,做起事来更容易事半功倍。
加强规划思维及语言文字表达
谈起对读研生活的规划时,杨雁飞用以下三点对整体能力的要求做出了概括。
一是加强规划思维培养。平时做项目、学习时注意考虑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自己在事情中的角色、预想事情最后可能的效果。例如计划评奖学金的话,奖学金评审规则要了解,评审时间要知晓,评审目标要明确。基于此,再去决定是否要参评,参评需要自己怎么做等等,基于此再做相应的规划。
二是注重文字总结训练。文字总结是工作与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文字总结可以提供一种人与人不见面沟通即可了解事情概貌的介质,同时也是优秀表达的前置条件。平常多在项目、总结汇报中注重自己文字总结的训练,可能也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是提高语言表达操练。语言表达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将想说的事情用简单语言描述清楚、彻底。这不是一个快速训练的结果,需要抓住组会汇报、项目汇报、外出开会汇报等机会逐步训练。
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涵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心性,做敢自信的人;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做肯吃苦的人;牢记“事业靠本领成就”,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做善学习的人。
来源: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会
责编丨窦润沁
审核丨伍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