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榜样·电气院|黄艳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教育   2025-01-25 20:00   湖北  


01

个人简介


黄艳辉,男,中共党员,江西宜春人,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在该领域发表多篇SCI一区论文;奖学金方面,获得多次国家奖学金,并于今年获得于刚・宋晓奖学金;赛奖项方面,多次获得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荣誉称号方面,获得武汉大学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先进个人、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奖项。




02

学术探索之路

1

科研起点的迷茫与觉醒


初涉电力电子功率变换领域,黄艳辉和许多初学者一样,面临着诸多困惑。面对多端口功率变换器中子模块的电压平衡和能量管理等复杂问题,他感到无从下手,科研方向如同迷雾般难以捉摸。然而,他没有被迷茫吞噬,而是积极寻求突破。他开始大量阅读专业文献,与导师和师兄师姐频繁交流,逐渐在交流与学习中找到了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一个小型项目,负责设计一款双向DC - DC变换器。在调试过程中,他遇到了稳定性问题,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深入研究小信号建模方法,通过不断的仿真和实验验证,逐步优化控制参数,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科研就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就一定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2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科研之路布满荆棘,黄艳辉在前行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在一次实验中,他负责的大功率模块化变换器在高负载下出现过热问题,设备频繁保护关断,并网也间歇性失败。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他的心情一度十分沮丧,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重新审视问题,深入研究散热设计和控制策略。他引入主动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对继电器导通瞬间的振荡进行抑制,同时优化散热结构。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解决了过热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这次经历让他明白,“科研是个试错的过程,尤其硬件调试过程中,始终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保持耐心不断尝试,并积极与其他人讨论,而不是陷入内耗中质疑自己,总能找到解决方案。



3

科研方法与团队协作的智慧


在科研实践中,黄艳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科研方法。他深知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尤其关注IEEE Transactions等顶级期刊的高影响力论文,通过广泛阅读,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创新思路。在实验设计方面,他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每次进行小范围的改进,然后快速验证效果,避免了大规模改动带来的风险,提高了研究效率。例如,在研究多端口功率变换器时,他先运用MATLAB进行详细的仿真理论验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再搭建硬件实验平台进行实际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优化设计。在论文写作中,要别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做到逻辑清晰、数据严谨。例如他的某篇论文聚焦于模块化变换器的谐波治理问题,通过提出新型拓扑结构解决了模块间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消除了高次谐波提高了电能质量,这一创新点让论文在审稿中获得了好评。

在团队协作方面,他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竞赛项目中,他主要负责电路设计和实验调试,与负责算法和软件设计的团队成员密切配合。他们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分享进度和问题,遇到技术瓶颈时,共同展开头脑风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一次合作中,由于任务分配不均,部分成员压力较大,他主动调整任务分工,承担了更多的调试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他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够汇聚众人的智慧,攻克科研难题。



03

奖学金申请之道


谈到奖学金申请,黄艳辉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深知奖学金评定标准涵盖学术成果、竞赛成绩、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准备申请材料时,他会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竞赛成绩进行精心梳理,突出重点和亮点。例如,在阐述科研成果时,他会用具体的数据和实际案例来展示成果的价值,如“通过优化控制策略,使系统效率提高了15%”。他还会将自己在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融入申请材料中,展现出全面发展的优势。

他建议有意申请奖学金的同学要提前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科研成果的创新性、竞赛成绩的说服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展示。根据奖学金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同时用自己的兴趣设计小型电源模型不断激发新的科研灵感。在科研之余,黄艳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实验室同学一起打羽毛球,通过运动释放压力,保持精力充沛。



04

个人感悟与寄语


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黄艳辉感慨万千。他说:“功率变换的本质是能量的高效管理,科研的本质是不断挑战自我。”在科研过程中,他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面对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让他深刻体会到成长的喜悦。每一次成功解决问题,每一篇论文的发表,每一次竞赛的获奖,都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他深知,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作为学长,黄艳辉对学弟学妹们寄予了厚望。他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勇于面对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与导师、同学多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并建议在进入一个新研究领域时,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同时多与导师和师兄师姐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对于研究生涯来说特别重要,要慎重选择,一旦确定了就不要轻易怀疑自己,以免陷入内耗浪费时间与精力。

最后,黄艳辉分享了他一直秉持的人生格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话激励着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会

责编丨窦润沁

审核丨伍   林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官方认证微信公众账号。“武小研”立足于研究生视角,发布实用的研究生学术、生活、文化、职业、实践信息。欢迎与小研互动,小研与你一同度过珞珈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