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篇公号更文 / 第978篇简书更文
最近在阅读育儿书时,看到《笑得出来的养育》、《家庭的觉醒》、《陪孩子终身成长》等书中都提到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家长偶尔对孩子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世俗凡人都有情绪,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做到尽善尽美,但只要及时做到“接纳情绪”和“给出反馈”就可以。
01
接纳情绪就是不要在事后陷入自责,而是在那个当下告诉自己偶尔有点情绪是正常的,并且此刻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刚才情绪不对。
如此,便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用李一诺的话说:“偶尔能想起,就很了不起。”
接着,给出反馈,给谁呢?给孩子。
告诉孩子:“妈妈刚才对你态度有点不太好,但那仅仅代表刚刚那一刻妈妈的想法,并不代表这件事情你完全就是错的,更不代表妈妈不爱你了。”
孩子在听到家长说出这番话后,一定是温暖而又包容的。
然后针对刚才的事情跟孩子做一个深入的沟通交流,及时化解亲子矛盾,消除自己内心的自责,同时也降低对孩子的影响,一举两得。
02
最近我在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尝试后,我发现麦子已开始“见样学样”模仿起我来。
并且,他的模仿更胜一筹。
比如,昨晚临睡前,他突然跑到我跟前说到:“妈妈,我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先别生气。”
接着又继续说到:“这个不好的消息,不是跟学习有关的,我不是忘记写作业了,我也没有在学校惹麻烦。”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到:“这个不好的消息是,我刚刚发现我的身上有一处受伤了,但是伤也不太大,你别怪我也别担心我哦!”
然后他举起了胳膊向我展示,只见胳膊肘处鼓起一个小包,四周发红。
有了他前面那么多的铺垫,我心平气和地问他:“疼吗?是怎么弄伤的?”
他则松了一口气解释到:“有点疼,应该是我刚刚运动时胳膊肘撞墙角了。”
事情很小,但是在那一刻,他想到的是如何不让妈妈有心理负担地讲出这件事情。
03
与我的事后情绪补救法相比,显然,孩子的方法“青出于蓝胜于蓝”。
他用“悬疑法”转移了我的注意力,提前让我卸下了心理防备,最后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
为什么我们在遇到跟孩子有关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批判和指责,而不是用孩子这种方法表达出来呢?
《了不起的妈妈》一书中,作者十三姐说:“什么叫做养孩子?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学到老。”
当我们在费尽心思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时,孩子已经从我们的方法中掌握到了精髓,并升级运用了。
码字不易,喜欢本篇的朋友,欢迎点个“赞”和“在看”哦,那是莎莎持续分享下去的动力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