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丨开物——百工诸艺竞风华

企业   2024-11-17 17:58   北京  

“国之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 《周礼考工记》




百工技艺源远流长,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世代相传的秘方绝技遇到皇权,于是成就了如今我们所见的集上乘工艺,珍贵材料及帝王审美的艺术瑰宝。本期我们选取铜器、玉器、珐琅、料器、造像、织绣、漆器、文房等百工诸艺以飨广大藏家,愿诸君可赏前贤之风雅,挹古物之清芳。




清康熙十五年 礼部造银“通政使司之印”官印
“礼部造”“通政使司之印”
9.59.511.5 cm



中国封建社会的“印”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具体可分为宝、印、关防、图记、条记五大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时代,不同身份、职务的官员,皆需使用相对应等级的印章。清代印的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材质、尺寸、纽制、字体、文字内容等。其中“印”的使用最广泛,宗室郡王、外藩国王、蒙古诸王,以及在京各部院行政机构、各直省职官皆用“印”。



就本品而言,通政使司是官职,明代初期设立,职责为呈转封驳内外奏章和引见臣民之言。清代沿用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通政使司,置通政使满、汉各一人,为九卿之一。初制满员正二品,汉员正三品,几经变动,至康熙九年(1670)定制,满员、汉员均正三品。京师各部院衙门用印按照名称来定,如宗人府印、都察院印、通政司印,等等。按制度三品以上衙门官员所用之印为银质。在京各机构衙门按照品级高低,印的尺寸由大至小,如宗人府、衍圣公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而行政部门,因其用印频繁,所以一般都使用直纽。字体上宗人府、六部、都察院等二品以上衙门皆用尚方大篆;三品以上衙门用汉文小篆;四品以下衙门用垂露篆或钟鼎篆。




明景泰 铜鎏金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直颈瓶
“景泰年制”款
H:11.5 cm
展览:

1.“五个世纪中国珐琅珍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2003年9月;

2.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中国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出版:

1.Art sous les Arcades,Asian Art Singapore,2009,no.03;

2.《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北京,2011,图037

备注:

1.法国Pierre Mercier收藏;

2.北京保利2014春7941,66.7万元成交




瓶小口,细长颈,斜肩垂腹,底承高圈足,造型流畅,形制规整。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外壁自颈部至腹部,掐丝填釉绘饰各色缠枝花纹,大朵的缠枝莲纹妍丽秀美,舒展蔓延。口沿及底足鎏金,足墙为两层,底部刻绘缠枝纹饰,细腻流动,器底阴刻“景泰年制”四字楷书款。本品造型庄重秀丽,纹饰活泼,色彩纯正,掐绘精致,向上的花瓣颇具宣德遗韵,且掐丝细润、釉色淡雅,所施天蓝色珐琅釉尤为精美,体现了明代十五世纪中期掐丝珐琅器的特色。类似藏品可见“Chinesisches Cloisonné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皮埃尔·乌德瑞收藏中国景泰蓝》),1985年,图18号。




明(16世纪晚期) 铜胎掐丝珐琅孔雀穿花贯耳瓶
H:21.3 cm
展览:

1.“五个世纪中国珐琅珍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2003年9月;

2.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中国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出版:

1.Art sous les Arcades,Asian Art Singapore,2009,no.22;

2.《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北京,2011,图027

备注:购自于法国东方古董专家Gilbert Crute(Crute 先生为法国古董协会会员,是法国著名亚洲古董专家,曾经同 C.T.Loo 共事)





本品平沿圆口,颈部通直,对称饰柱形贯耳,溜肩圆腹,底承圈足,二阶式,整器造型端庄雅丽,俊秀清逸。器口、贯耳上下处及底足矮台皆鎏金为饰,瓶身以绿色珐琅釉为地,金丝掐绘纹饰,器身中央描绘孔雀展翅飞翔于花丛之中,孔雀圆顶长喙,翎羽分明,长尾如扇,丰硕饱满,以红色珐琅彩填染,亮丽华美,似飘摆摇动,十分灵动。孔雀纹始见于宋代,为明清流行的瓷器纹饰之一。孔雀深受民间喜爱,是在传说中拥有九德的吉祥鸟,由于孔雀尾羽纹饰美丽,开屏时“纹饰明显”,和“文明”谐音,故孔雀开屏则寓意“天下文明”,表示对盛世的向往。孔雀之旁满饰缠枝花卉,为红花绿叶所拥,双线勾勒枝蔓,单线细掐花叶,花蕊朵瓣分饰二色,盛开展放,一派繁茂华美之态。瓶身通体以掐丝金线勾勒孔雀花卉轮廓外形,金线光泽澄亮,璀璨闪耀,更显整器华美雍容,类似藏品可见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品。




清乾隆 白玉“南山之寿”寿星童子牌
L:6.3 cm
备注:购于美国纽约杨虎城将军后人



本品拓片

玉牌质地滢洁,凝白通灵,随形作就。正面雕琢寿星童子,寿星脑门高突,弯眉细目,面带笑容,双手捧一硕大寿桃,表情生动传神,其旁童子面如满月,小口微张,头饰发髻,稚嫩可爱。背面结构与正面一致,均于穿戴孔四周施如意云纹,其下减地开光于正中作方框,其内琢“南山之寿”四字篆书铭文,简洁古朴。此牌白玉精雕细琢而成,质地光滑白皙,其冰洁素雅之美令人赞叹,创意新颖,寿星童子的各异神情跃然其上,衣裤露鞋袜亦纹理清晰精美,笔笔精湛,器形虽小但尤甚精致,加之寓意吉祥,可赏可玩之佳器也。



清乾隆 黄玉雕童子洗象
H:10 cm



此件为黄玉材质,玉质温润细腻,整体圆雕回首大象,象尾帖服,低首卷鼻,其身略作侧摆,体态丰盈,大耳下垂。象背上雕有二童子,一童子立于象背之上手持净瓶;另一童子手执扫帚做清扫状。童子面部表情,衣着纹理,大象鬃毛趾脚皆刻画精细,栩栩如生,面面俱到。整器玉质、抛光、雕琢完美展现了乾隆工的特点。童子笑靥如花,憨态可掬,洗象情景生动欢快。象性情温顺,惹人喜爱,寓意太平,俗称“太平喜象”。


《中国美术全集-玉卷》 卷9

青玉雕双童洗象,高20.4厘米、宽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洗象”的主题取自佛经典故,禅宗主张破除一切名“相”的执着,简称“扫相”,于是借用“象”与“相”的谐音,“洗象图”明确表达了“破除我执”“心向佛法的平和心境”。以洗象为主题的作品在明清时代十分流行。此器寓意扫去旧习,万象更新,带有美好祝福意愿。

参阅:《中国美术全集-玉卷》;卷9。青玉雕双童洗象,高20.4厘米、宽1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 天然翡翠雕麻姑献寿摆件
H:15.2 cm



此摆件以翡翠精雕而成,质地细腻,水头莹润,色分绿、紫、黄三彩。题材为麻姑献寿,只见一女仙坐于神鹿之上,手持玉箫。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常伴仙家左右,又因与“禄”字谐音,因此也象征升官之意。此件作品中的神鹿姿态安详,眼耳大张,四蹄欲行作收。犄角玲珑,尾巴尖部婉转上扬,肌骨丰健,线条刻画流畅自然。鹿背之上雕仙女跪坐,身着广袖仙袍,手持玉箫,黛眉低垂,满面温柔恬淡之色,整观造型优雅秀美,传神细腻。

此三彩翡翠雕件材质上佳,雕工细腻精致,诸多细节皆纤毫不怠,可见匠人操刀有情,有点石成真之工。寓意吉祥,堪称陈设佳作,实为清代玉雕之佳品。




清乾隆 白玉雕御题诗竹石花卉纹璧一对
D:5.5 cm



此对玉璧为白玉制成,每一面均阴刻一首乾隆御题诗,并配有相应的花卉纹饰。分别为:


贞姿宜雪后,芳信报春前。澧臯将洛浦,可以结忘年。——《梅》

为佩将生谷,猗猗不改芳。设因拟髙怿,相契许和张。——《兰》

菊本潇洒姿,陶潜托幽好。却被人传说,东篱转厌閙。——《菊》

倪迂潇洒枝,自取性情验。鳯影将龙文,毋乃失华赡。——《竹》




清乾隆 白玉留皮御题诗山水人物水丞
W:13.5 cm



此件水丞取天然和田白玉带皮籽料随形掏挖而成,白玉细腻温润,枣红皮色鲜艳欲滴。外壁一面浅刻山水画,画风苍劲,运刀沉着。将山石干笔皴擦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气韵。张宗苍(1686-1756),字默存,江苏苏州人,画家。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擅山水画。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张宗苍进献了画册《吴中十六景》,因其一洗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柔媚的习气,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后来进入清宫廷画院供奉,为宫廷作画,是乾隆时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石渠宝笈》收录了他的116幅作品,很多作品上都有乾隆皇帝的题诗。水洗另一面刻有《题张宗苍画》一首既是其中之一,诗云:“云气幻峰青,飞泉落碧泠。不安高士榻,留与世人听。”后落“古香”款。此诗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山峰青翠、飞瀑潺潺的自然美景,同时蕴含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与对世人分享美好事物的期待。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集》二集卷四十一。




清乾隆 紫檀透雕松鹤三镶松花石俏色巧雕双鹿御题诗如意
“王杰”款
L:44.5 cm



紫檀三镶如意,如意头、身、尾各镶嵌黄色松花石各一,俏色巧雕,首部做松鹿图,并配乾隆御制诗一首:“有松那可独无柏,恰似夷齐弟与兄。落落庭前正相对,便先忧者也怡情。御制柏诗,王杰敬书。”下有“王杰”印。此诗出自《万松山行馆即事杂咏 其二》。柄部镶松鹤图,尾部嵌安居乐业图。紫檀如意柄采用高浮雕及透雕技法,做一鹭莲科图案。打磨精致,包浆老熟。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清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大学士。




清中期 白玉浅浮雕安居乐业诗文卧足杯
D:6.4 cm




此杯白玉雕成,质地温润可人。整器打磨光润器壁较薄,器型作微敛口的深腹卧足,上下线条圆弧一体,极具古典审美意趣,更见一分内廷恭造之气质。似此杯这种深腹卧足的器型,于乾隆时期的瓷器中颇为常见,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乾隆御窑名品粉彩童子鸡缸杯,其尺寸、器型、线条比例均与本品相仿,造型秀巧玲珑盈盈一握。据清宫档案记载,必是甚合乾隆帝心意的器型,方能用白玉佳材精琢而成。外壁减地阳雕秋菊盛开之图,并雕刻诗文:“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诗后有“御赏”二字,下坠一方形篆书“古香”印。其纹饰诗文与康熙名品十二花神杯之九月菊花杯一致。




清乾隆 白玉兽面纹蚩尤环
“乾隆年制”款
W:7.5 cm

备注:北京保利,2012.12.05,编号5707




“合若天衣无缝,开仍蝉翼相连;乍看玉人镯器,不殊古德澹禅;往复难寻端尾,色行底是因缘;雾盖红尘,温句可思,莫被情牵”,此诗为乾隆帝于一白玉蚩尤环上的御笔题诗,玉环可上下扣合,两环环面上下共四个位置,各书写了十二个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蚩尤环造型相似,均为白玉质,呈圆环形,环侧切为二,两环相套可错可合,环外雕四蚩尤首及两组变形兽面纹,内壁分别浅刻“乾”“隆”“年”“制”四字款于四隅。整器玉若羊脂新割,质如蜂巢垂蜡,呵之欲化,触手生温,环以奇巧工艺做成阴阳咬合,以四个单元装饰兽面纹饰,其工艺亮点在于精凖的咬合制作,工匠以极准的创作手法进行工艺表达,尺寸之准,密合之严令人叹为观止。此物的抛光打磨之法亦有出奇制胜之处,整体弧线优美,形体圆润,加之极淳厚的宝光,有大雅之称。


左:清 玉蚩尤合璧连环 清宫旧藏
右: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蚩尤环 故宫博物院藏

原本的蚩尤环并不是双环合璧的,而只是单独的环,从功能上来命名,可称为“臂环”,传说是黄帝战胜蚩尤后,将蚩尤的头像琢在环上戴于手臂作为纪念,相信有辟邪之用。“蚩尤环”这个名字是后人起的,最初见于元朝朱德润的《古玉图》一书。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蚩尤环均为典型的乾隆朝仿古玉器,是以良渚文化蚩尤环为摹本,稍加变化而成,其功能性亦已转变,可作为纸镇之用,或赏或玩。

蚩尤环,本为一种臂饰,臂饰指套在腕间或臂上的饰物,主要指瑗、臂环、镯一类饰物。它们一方面可能与原始人佩戴狩猎工具环形石斧的习惯有关。清代宫廷制造的蚩尤环数量颇多,尺寸大小不等,分别用青玉、碧玉、白玉为原料,但样式皆相同,均为双合璧连环式,合之为一环形,环外侧浅浮雕四个蚩尤头形,若将环从中间分开,则变成两个薄环,且两环相套,可错可合。




清乾隆 仿青金蓝料洗
“乾隆年制”款
W:12.6 cm



乾隆皇帝对宋明文人之雅事醉心追随,其中文房一项,尤为重视,既见传统的瓷石、金铜、竹木者,亦不乏例如和田美玉、铜胎画珐琅等当时新式材质,而以灿如青石般的琉璃为之,则别有一番韵味,本品是为一例。本件蓝料洗敞口,短颈溜肩,鼓腹下敛,整器光素无纹饰,造型比例协调,典雅大方。器底刻“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识,字体制式为乾隆宫廷料器标准做法。其色仿青金石,质地纯净,晶莹滑润,殊为难得。因其仿青金石之质感,故色浓密而厚实,鲜艳而富丽。与同类器相较,整器深沉凝重,打磨娴熟,独具皇家御制风范,为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玻璃作之精品,盛之于几案,实乃文房隽器。




明 太湖石刻“枫桥夜泊”诗文残石案供
H:22 cm
备注:

1.藤井善助(1873-1943)旧藏,购自1901年;

2.日本有邻馆旧藏;

3.日本“砚舟先生”旧藏并撰入藏序跋题于盒内;

4.原盒附:1906年,现江苏寒山寺俞樾版《枫桥夜泊》碑文拓片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代表诗作。安史之乱后,诗人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这首写愁的诗作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此残石为太湖石质,为藤井有邻馆旧藏。盒盖内墨书跋文乃藏家记述此件残碑的由来。其身世可追溯至宋代,据《寒山寺志》记载,寒山寺中的《枫桥夜泊》诗碑由北宋宰相王珪所书。王珪,字禹玉,是北宋庆历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其书法造诣深厚,为当时文坛所推崇。它见证了寒山寺的兴衰荣辱。寒山寺曾遭遇粤匪兵燹之难,曾经辉煌的伽蓝在战火后变得凄风荒凉,众多昔日盛景不复存在,唯有这古碑残石留存,在夕阳下独自诉说着往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块诗碑也在战乱中遭到破坏,诗碑早已破损不复存在。幸运的是,诗碑的残石并未完全消失。时间来到庚子晚春,日本的藤井君航行至清国,在游历帝都及各处名胜之后,来到苏州。在寒山寺与友人同游之际,偶然间发现了这块古碑。当时,石已破且坠于地,藤井君欲将其作为在苏州漫游的纪念。起初,寺中老僧因这块碑石闻名天下,不愿轻易赠予,但经藤井君恳切请求再三,老僧最终将残石授予他。藤井君携其归国,并展示给友人。这残石漂洋过海,仿佛有着特殊的使命。对于未曾游历寒山寺的人而言,这块残石更具特殊意义。它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象征。千余年来,寒山寺因妙句而闻名,而这块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残石,历经波折保存下来,恰似有着天定之缘。

另记,藤井君的中国之行充满波折,经历渤海舟楫之危难,又在燕京局势动荡时离国,却能保天寿,残石亦能跨越万里之遥,来到异国他乡,如今又得以回归故土,这仿佛是一种神秘的预兆,象征着藤井君的幸运与特殊使命。如今,这残石宛如稀世珍宝,静静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值得人们细细观赏、深入研究。




清康熙 松花石蝠纹砚嵌透明琉璃盖 (附包袱及木盒)
“康熙宸翰”印,“以静为用是以永年”款
L:12.3 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此砚为方形绿色松花石,石质润泽,砚面周边除下边外,余三边浮雕S形方回纹,并起凸周棱以分隔砚面与纹饰。砚池之下方浅浮雕一变形蝙蝠纹。砚面留一较粗的椭圆形墨堂,打磨光滑。全砚通体有深浅不同的绿色天然横纹。砚背周边起宽棱,中央凹下处阴刻行书铭:“以靜为用,是以永年。”并阴刻双行四字篆书方印“康熙宸翰”。紫色方形砚盒,盒盖与盒身及砚身扣合。盒用紫绿两色石雕琢而成,盒身为紫色,盖面分为绿紫色两层,表面一层为绿色,微泛黄,浮雕两两相視的仿古龙纹,龙首在盖的上边棱,二龙舌吐出相接。中上方又浮雕二仿古吐舌龙首,龙舌连成一横栏,将盖面隔成上下两部分。方框四角各巧雕紫色夔龙纹。紫色部分龙纹较绿色之龙纹低陷。两层纹饰下面嵌一玻璃,可透视砚面。在清代康熙朝初期,玻璃还极为稀有,据史料记载,一块不足两平方尺的平面玻璃,值300多两银子,也只有皇家御用之物才能拥有。


清康熙 松花石夔龙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紫檀嵌百宝胡人驭马射猎图长方盖盒
“古吴孟绍菊制”款
L:12 cm

备注:Bernheimer & Co.旧藏,慕尼黑,德国




此香以紫檀木整挖而成,沉郁凝厚,包浆均润。盒盖微拱起,边缘处起灯草线,盖面上以螺钿、玛瑙、碧玉等、各种杂宝镶嵌胡人驭马射猎图,胡人形象粗犷,身背弓箭手中拎取猎物。一旁战马佩鞍鞯,挂璎珞,身形健壮。胡人五官、衣纹、马饰等细部雕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盒与盖子母口合之,口沿起宽线,其上采用错银丝工艺饰缠枝纹,并嵌百宝花卉。外口沿上下饰错金银回纹。矮圈足,足内中央有错金银长方框,内有“古吴孟绍菊制”工匠款。



胡人形象入工艺品装饰始于唐而盛于唐,其后减少,如唐三彩塑之“胡人骑马”,“胡人骑骆驼”“胡人洗象”者,也多有存世。及至明代中晚期,随着中西贸易往来的复苏,工艺品中又开始出现胡人形象。与此件款识类似者可参见中贸圣佳2022年春拍,编号1713号,明万历 孙克弘制嵌玉错银丝匜。




清早期 铜鬲式炉
W:33.5 cm



鬲式炉,又称“素圆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的陶鬲,更重要的是其器形接近上三代的青铜鬲。虽然几经改良,明清时期的器物形式与早期文明中的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命名还是一直延续下来,其特色造型为后人所喜爱。这件铜炉造型朴实、平唇、鼓腹、三足,线条流畅。器物通体无纹,色泽饱满匀亮,轻轻叩响铜炉,其音色亮丽,若黄钟大吕,余音袅袅,可知其铜质之佳,锤炼之精。炉底有长脚篆书“宣德年制”款,铸后再修刻,底平字峻,为清早期之佳器,值得珍藏。鬲式炉与其他文玩形式的铜炉不同,它一般不陈放于书房案头,而是陈列于厅堂、佛堂等相对居中的重要位置,肃穆端仪的造型具有相当的礼仪功能,这也是该器物为何取上古器物造型的缘故。




清雍正 铜鎏金饕餮纹竹节四方熏炉
“大明宣德年制”款
W:14.5 cm

备注:法国藏家旧藏




炉以精铜铸成,胎体厚重沉稳。炉身呈方形,镂空炉盖以子母口与炉身紧密吻合。盖沿与炉口沿均饰立体竹节纹,盖做夔凤纹镂空,盖顶置竹节钮。炉身高浮雕仿古饕餮纹,雕刻清晰精细,丝毫毕现,十分生动。两侧饰竹节式冲耳,下承四竹节式高足,外底部铸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炉体所饰竹节根须间初生嫩枝与新发枝条攀升而上,与仿古纹饰巧妙结合,顿生勃勃生机,秀逸而富有神韵。

竹节式香炉融入了喜竹、嗜竹的文人情怀,将“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的文人性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之通体鎏金,金水灿烂,光彩夺目,实为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清 奇楠沉香随形巧雕松段砚滴
W:14.5 cm



砚滴,即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添水助以研磨的文房用具。作为注水用具,砚滴与水注、水盂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那该如何区分?注入与滴出为同一孔眼的曰“水注”,注入和滴出分开孔眼的曰“砚滴”。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其出现与笔墨的使用以及书画的兴起有关,早期注水器皿的水流量往往难以控制,致使墨量大小及浓淡程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砚滴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砚滴水流细缓,易于控制,且造型多样,大多古雅别致,赏玩价值颇高,深受古人之喜爱。“奇楠”是从梵语翻译的名称,即伽南香,是沉香中的极品,古代称为琼脂,比一般沉香更加温软。清代查慎行《与陈漳浦莘学话旧》诗:“山租输海贝,市舶贱迦楠。”



此件砚滴色如蒸栗,以刻竹之法,移用于刻木。利用材料天然的造型借势而为,外壁施以浮雕枝叶盘节作苍松一段,运刀古拙,刻工精湛,层次丰富,展现出自然幽邃的艺术格调。沉香木雕作品于今存世量较少,雕刻精细者更为难寻,此件工料俱佳堪称精品。




明早期 黄地剔红绶带牡丹纹菱口盘
W:31 cm
备注:

1.坂本五郎旧藏;

2.苏富比香港,2014.8.27,编号922




此盘呈葵瓣式,共八瓣,通体髹漆,以黄色为地,其上髹朱漆,盘面剔《牡丹绶带图》,两只长尾绶带鸟在牡丹丛中盘旋飞舞。绶带鸟取其谐音有“长寿”之意,牡丹象征着富贵,因此此图纹寓意“富贵长寿”。盘型较大,造型十分娴雅别致,髹漆纯正,雕纹精巧玲珑,繁复而不显杂乱,取意吉祥,堪称明代雕漆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重器。



坂本五郎是日本现今最具影响的古董商号“不言堂”的创始人。他被欧洲人誉为“小拿破仑”,在鲜有亚洲面孔的欧洲拍场上,屡次缔造了中国瓷器新的拍卖纪录。同时他也不断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亚洲各地的艺术馆,将自己一生累积的“目利”之艺流传百世。此件黄地剔红绶带牡丹纹菱口盘来自坂本五郎家族旧藏,曾经在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坂本五郎漆器专场中亮相过。




清乾隆 仿琥珀料盘成对
D:17 cm
展览:“圆明园特展”2014年12月26日-2015年3月31日山东博物馆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2年12月7日,编号7661,成交价人民币25.3万元




此对盘以仿琥珀玻璃料制成,敞口,圈足,造型规整,简单大方。通体透明琥珀色,料质纯净,略透明状,不琢纹饰,色泽光洁深沉,外底正中磨一粗方框,框内阴刻“乾隆年制”四字双竖行楷书款。清代玻璃厂建于康熙三十五年,隶属于养心殿造办处。后又于雍正年间在圆明园建立了“玻璃作”。一般认为“玻璃厂”制造粗坯,再由“玻璃作”碾制加工。清宫旧藏中类似尺寸及造型的盘可见紫红色和黄色各一件,推断或许为同一批制作,只是添加的色料不同,呈现出不同颜色而已。此对仿琥珀料盘保存完整,料质上乘,做工精细,实为收藏把玩的精品。


清乾隆紫红色玻璃盘

清宫旧藏




清 白玉蹲龙钮双环耳八宝纹抱月瓶
H:35.5 cm



此件乾隆抱月瓶,由整块上等白玉掏挖雕造,玉色温润,质地细腻,包浆油润,色如凝脂。瓶身造型端庄秀丽,唇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肩部雕饰对称兽首衔环耳。此器型是明代御窑模仿伊斯兰世界铜器而来,因其圆腹如满月,双耳又如同张臂抱月,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此瓶腹部作正圆开光,其中减地阳雕大朵西番莲纹于正中,象征清正纯洁,寓意福运连绵,周边环绕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等八宝吉祥纹,纹饰密而有序,刀法细密生动,极尽工巧。瓶耳处做圆拱型瑞兽衔环造型,所衔圆环与兽首、瓶身为整料掏挖而成,用料奢华,技艺精湛。盖与瓶身做子母口相连,顶部设蹲龙钮,龙身浑然大气,豪迈舒展,形象炯炯有神,栩栩如生。此瓶是典型的“洋为中用”在传统器物上的承载体现,抱月瓶、西番莲纹皆为西方所传,八宝吉祥纹、兽吞耳、蹲龙钮则为传统中国文化之精髓,构思精巧,融合得当,加之用料硕大几无瑕疵,实为难得。




清 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一对
H:48.5 cm



此对摆件体量硕大,由宝瓶、象尊、四方承台三部分组合而成。通体以掐丝珐琅为饰,主尊大象身姿稳健,气势雄浑,四足直立,身配绾具与毡毯,背覆璎珞,毡毯上以细密的掐丝饰海水升龙纹,绚丽华美,层次丰富。象背之上擎托宝瓶,各式铜鎏金仰覆莲纹、蕉叶纹自上而下分层而饰,繁缛而考究,瓶腹以天蓝色珐琅为地,填饰西番莲纹,更添华绮。宝瓶与象尊以插口相扣合,托瓶于其上,亦有太平有象之吉意。下方为四方形台座,座上铜鎏金环饰栏杆,其上雕饰卷草纹,中部束腰,下承如意卷叶式四足,台座面饰以掐丝锦地纹,错落有序,一丝不苟,束腰则同饰缠枝莲纹与宝瓶纹样呼应。此对象尊尤为精到之处,在于大象通体以极细密之铜丝做褶皱纹理,装饰效果尤为突出,妥帖精细,一丝不苟。整器体量、工艺而言都显得极为优异,神态栩栩如生,细节如象之肌理、锦袱、宝座与背饰等处,做工力求细致精美,虽无款识,但其造型、大小、风格、鎏金色泽等皆与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同类器物一致,煌煌巨制,昭昭天威,彰显无可匹敌之皇家威仪。

清代宫廷延续明制,以象为陈列,承担祭祀礼仪以及驾辇驮宝之用。于外国使节的笔记中,则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时仪象威严之姿,如《俄国使华笔记》一书中,即详细记载了清廷仪象:“在第三重殿廷中,排列著作为仪仗的四头异常高大的象,其中一头为白色。象身上披挂着金线绣的华丽的象衣,挽具用银制成,银上镀了金。换言之,缰绳、笼头、后鞧带及其他皮制品都是银子镶嵌,并镀了金。象背上耸立着漂亮的木雕描金小塔或者小回廊,每座塔中可坐八人……”其形象可参考《皇帝卤簿宝象图》。而以此形象衍生而出的各种陈设,亦为清宫珍品,本品即为其中佳例。

相似造型及工艺的清宫旧藏用于宫廷陈设的,如承德避暑山庄藏例,载于《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特展》,图版71;另一为沈阳故宫所藏,《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页114。另有数件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尊,见2011年北京出版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4.清掐丝珐琅》,图版84-86号。故宫博物院藏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其背负宝瓶之中可镶嵌如意、吉庆有余等饰件,例见清宫旧藏,故宫文物编号故0011969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清康熙 款彩人物故事十二扇屏风
“清康熙四十五年”款
274.5×49 cm



此屏风共十二扇,互相衔接连成正反两幅完整的画面。屏风正面每扇屏风上部雕扇面式开光,内雕各式山水风景图,其外框边及下部饰,云龙纹、麒麟及海马纹。主体图案为“郭子仪贺寿图”,是广为流传的祝寿题材,表现的是郭子仪六十诞辰时的热闹场面。画面上他的七子八婿祝寿时手中的笏板堆满一床(床为坐具),被称为“满床笏”,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郭子仪精神矍铄,居中端坐于正堂,七子八婿及内眷宾客围绕堂前,或拜寿,或呈礼。堂前有女子乐队品箫、吹笛、弹琵琶,击鼓,衬托出祥和喜庆的氛围。王府门外,左右各设一接引亭,亭中乐师若干,鼓瑟吹笙,击鼓鸣锣,表现出“车马喧”的热闹场景。王府园林刻画精细,不仅雕刻树石花草、楼阁庭院,院中还安插奇花异木、珍禽异兽。正厅两侧可见别院,描绘郭府女眷儿童,游荡秋千、倚栏观鱼,绣楼缝纫、对镜梳妆的生活场景,刻画入微。左上角有祝词,落款为“清康熙四十五年六月中旬”。背面为“花鸟图”,中心刻绘池塘景色,四周柳树、桃花、荷莲、玉兰、牡丹等各类四时花木,珍禽湖石点缀其间,构成一幅生气盎然、四时同贺的吉祥画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屏风采用款彩技法制就。“款彩”,又名“刻灰”或“雕填”,是漆器工艺技法的一种,明代已有之。明代著名漆工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中说它“有漆色者,有油色者”,意指款彩既可用漆调色制作,也可用桐油调色制作。明代另一漆工杨明为该书作注,把款彩的技法说的很形象:“阴刻文图,如打本之印版,而陷其色”。从这件屏风可看出,它的具体做法是先以木雕成型,用漆灰在表面涂到一定厚度,再满铺一层漆,之后绘图,并雕出阴纹图像,继而用类似赋彩的方法,在凹入的纹理中填饰彩漆,使建筑、山水、花木、人物逐一清晰的呈现出来。其物象清晰明快,赋色艳丽华贵,是明代至清早期漆家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工艺,但质地较难保存,早年传世品完好如此者极为难得。




清乾隆 缂金蓝地云蝠纹贺寿对联
203×32.5 cm
备注:

1.北平乐氏珍藏,1970年后退还;

2.北京保利2017春编号5122,112.7万元成交




此幅对联呈竖长条形,采用缂丝工艺而成,蓝色地,缂金行书,上联为“西池桃熟鹤算颂三千”,下联为“北海云深鹏飞腾九万”,为贺寿之意。旁饰吉祥八宝及云蝠纹。缂丝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故而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清乾隆 缂丝弘历书柳色五古诗(轴)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缂丝书画的出现与缂丝本身的工艺特点不无关系,其“通经断纬”的工艺非常适合于摹仿画作,可以随着绘画及书法作品的色彩变化,用小梭子自由替换彩色纬线,灵活自如,画面物象逼真,织出来的作品可与原作相比拟。清宫所藏的以乾隆御笔书法为本所做的缂丝书法作品不胜枚举,如“缂丝弘历书柳色五古诗(轴)”等。其中具有历史及寓意吉祥的作品更是丰富,如本品之具有贺寿吉祥美意的作品。此对联对仗工整,书法苍劲有力,尤其是采用缂丝为地,更具价值。




明晚期 缂丝寿山福海正面立龙大挂屏
164.5×164.5 cm



此件挂屏主体为红色地缂织五彩正龙纹,龙身盘踞正中一颗硕大的火珠,周围杂以五彩八宝、祥云图案,其下方有二爪握火珠的小龙腾跃于海水江崖之上。龙身弯曲如柱,口大张,怒目圆睁,龙身鳞片以金丝缂成,间以黑色丝线呈现立体渐变效果。龙纹具鲜明明代特色,可与同时期瓷器及漆器上装饰之龙纹相比对。


左:明 缂金地龙纹寿字裱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右:明万历 戗金彩漆开光云龙纹小箱局部龙纹 清宫旧藏

此件缂丝挂屏尺幅巨大,设色华贵,缂工平整精细,按其形制,为明代皇族所用之物。因缂丝技法较其他织法更耗费工时,并且只能整幅织造不可拼接,所以历代都把它与黄金价值相比较,有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明早期 铜鎏金菩萨坐像
H:26.5 cm




此尊观音菩萨坐像头顶高发髻,髻顶饰摩尼宝珠,余发束辫搭双肩。头戴五叶宝冠,中央冠叶为U型大花朵,为永宣宫廷造像常见冠式。面相方正饱满,下颌圆润厚实,与汉地佛造像审美相符。双眉连于鼻颈,弯曲如钩。眼脸宽阔,俯视前方双目俯视前方。鼻梁挺阔,嘴微抿,嘴角上扬,微露笑意。肩部宽阔,腰部收束,躯体有力。所着衣物轻薄贴体,衣纹流畅,表现出轻柔的质感。胸前饰以璎珞链珠,下身着僧裙,腰身挺拔,结跏趺端坐。右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左手当胸结说法印,体现了菩萨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又展现了完美大方、典雅脱俗的雕塑艺术风貌,具有极高宗教艺术和审美价值。莲座造型周正,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宽大饱满,头部略有卷曲,形制美观大方,上下对称分布。整体以红铜铸造,表面鎏金保存完好,亮丽悦目。造型完美,法相庄严,胎体厚重,工艺讲究,具有明代早期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虽无款识但极具文献参考与收藏鉴赏价值。




明 铜北方多闻天王
H:72 cm



此尊天王像为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姿态威仪,呈武将形象,与北京居庸关元代云台浮雕四天王像颇为相近。头戴化佛宝冠,耳际宝缯飞扬,轻柔飘逸。面庞方阔,额头饱满,一双丹凤眼斜飞而上,目光坚定,眼神深邃,表现对众生的慈爱及对邪恶的憎恶。双唇微张,下颌圆润,显得丰盈富态。身形魁梧,足登战靴,双腿呈八字形站立,临风屹立,健硕有力。腰系革带,周身甲胄装饰繁复,铠甲起伏处理得十分精致,一丝不苟。两侧帔帛自腋下绕至身后,自然下垂,飘拂于身体两侧。其胸、背、腿及臂部用鳞甲覆盖,腹部、两肩及足腕上配有兽首护套。装饰十分繁复,但刻画精细,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天王作为护持佛经及佛法的尊神,其神格延续印度佛经中之记载,于隋代《金光明经文句》“释四天王品”中有:“四天王者,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须弥。……北水精埵王名毗沙门。此翻多闻。各领五百眷属。发誓护经。”其后与俗世逐渐相融,据清代《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记载,四天王居于须弥宝山山腰,“山北面有水晶埵,有多闻天王宫殿。……此四天王,统领八部鬼神,护持世间,故为护世四王也。”可知诸天王身份由最初的护持佛法,拓展为护持国家,乃至护持众生免受苦厄。四天王中又以北方多闻天王尤受尊崇,毗沙门身着铠甲,手托宝塔之形象于隋代舍利函上即以出现。唐宋时期,因大量译颂佛经,形象更趋于成熟。宋代以后,更融汇印度教财富神俱毗罗的形象,于护持众生之时,兼具祈求财富之吉意。




明晚期 铜鎏金大日如来
H:46.5 cm




大日如来依梵音Mahavairocana译成毗卢遮那佛,“如来”即是“佛”的意思。大日如来名称出现于七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大日”之意胜于太阳。摩柯为“大”“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译大光明遍照,亦称遍照如来。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此尊大日如来头戴雕铸精美五叶佛冠,发髻圆隆,额部宽广,面相丰圆,现寂静像,白毫凸显,双目微垂,神情静穆和悦,展现出大彻大悟后的自在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着大衣、僧裙,衣褶生动传神,边缘以阴线錾刻花纹,全跏趺坐,双手于胸前结三昧耶印,衣袖随形垂搭于身体两侧,此尊造型硕大,整尊佛像金水厚重,金光灿灿,更显尊贵。为明代汉地铜佛造像的典型样式,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宣德 朱漆戗金花卉纹经箱
“大明宣德年制”款
L:86.3×41×43.8 cm




经箱通体髹红漆为地,饰戗金纹饰。正面左右双重开光内为莲托五字梵文图案,中间长方形牌饰刻“大明宣德年制”款,周围饰唐草纹。箱侧面饰法轮。整体漆色红润,漆层实,金色耀眼,戗金地阴刻细密工整,图案匀净,气度庄严。




以梵文作为装饰纹样,是明代才开始盛行的,其意多在于祈福、消灾免难。汉地流传的梵文字母大多以在西藏使用的蓝查体书写,且大量进入艺术装饰领域。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宣德剔红梵文荷叶式盘,其纹饰特色便是在盘心剔刻经咒和阿弥陀佛种子字。经箱内部髹黑漆,盖内以红漆书写藏汉文《律师戒行经第四卷》,可知此箱内原贮藏之经书为《大藏经》。


明宣德 剔红莲花梵文荷叶式盘
清宫旧藏

佛经为记录佛法的书籍,依佛所说的言教,所制的僧团戒律及佛教徒對教理的注释,分为经、律、论三藏。在佛教中,经书的地位极为崇高,是身、语、意三业中语业的具像表现。藏文《大藏经》分正藏《甘珠尔》与副藏《丹珠尔》两部分。第一部《甘珠尔》是13世纪末在后藏扎什伦布西的奈塘寺编完的,为手写本。15世纪初出现了第一部印版《甘珠尔》,即“永乐版”。此件经箱在时代风格上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永乐戗金八宝纹律师戒行经第一卷经板相类似,尺寸也与护经板比例一致,可资比对。








北京保利拍卖常年征集,欢迎联系咨询。北京地区日常全品类线下送拍均需致电预约到访,预约电话:15712816001,(工作日 9:30-11:30 13:30-17:30)。




北京保利拍卖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