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水竹居图》,水墨纸本。绘江天渺远,云树苍郁的江南水乡风光,上有倪瓒自题七律,款书为:至正廿二年,岁壬寅,倪瓒。画首上部钤藏印“陆润之藏”、下部钤藏印“青森阁书画记”,画尾下部钤藏印“归安陆树声读书记”与“吴显私印”。篆书题引首:“水竹居”,东隐。下钤二印:江南乔木、沈洪雄仲图书。画后俞焯行草书记文一篇,倪瓒评语一则。倪评之后有元人十五家诗题,按序有:张纬、王令显、孔思构、金玫、高恒吉、颜肃、朱炳、姚嘏、释宗戒、徐衡、周凯、金贡、陆宗贤、俞贞木、张翨;接莫震应曹谨六世孙曹孚所作长跋。
此卷明初藏于曹孚处,曹孚请莫震题跋述说此卷为倪瓒为其六世祖曹谨所绘。嘉靖年间入何良俊青森阁;乾隆年间属陆时化,录于《吴越所见书画录》;大约咸丰时归吉云居主人陈骥德,随后为沈梧收藏;陆心源自沈梧得此卷,记于《穰梨馆过眼录》《仪顾堂题跋》著录;后清民国时端方、蒋汝藻递藏,李葆恂《无益有益斋读画诗》、完颜景贤《三虞堂书画目》皆有刊载。
《吴越所见书画录》页影
沈梧在卷后四跋,说明是卷涉及元人之概况,鉴藏此卷经过。鉴考的第一段题跋,在同治十二年(1873),沈梧从海昌陈氏吉云居主人陈骥德手中,以“禾郡先贤手迹数种”易得《水竹居卷》。同治甲戌(1874)之夏,沈梧在苏州装裱铺“古香室”,“见元赵天裕、柯丹邱辈画竹六帧,为六逸图卷(今藏苏州博物馆,称《七君子图卷》),后有元人题咏一帧(卷),即盛麟、曹诜、陆广、倪瓒、陶宗文、王雨及僧行现、如海凡八家跋。”原为李鸿裔(廉访公)藏物,沈梧读其词,发现曹诜、王雨的题诗与苏州府志中水竹居的记载相吻合,其余诸家诗意也都与水竹居有关,于是判断《六逸图》卷的题跋原属于《水竹居》卷,乃“无识之徒”拆分所致。
而后,此八跋之《水竹居图卷》被接到一卷伪本赵孟頫《木石丛篁图》之后。《木石丛篁图》卷民国时为吴湖帆所有,后入藏上海博物馆。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谢稚柳先生的鉴定意见是画为张大千仿,元人题跋均真且精。此卷随后定名为“元倪瓒等《行书水竹居题跋卷》”。
蒋光煦(1813-1860)的《别下斋书画录》著录上述《六君子图》卷,并说明有乾隆癸亥(1743)时乔崇修隶书题名“六逸图”及题跋。乔氏提到八家题咏并非为“六逸图”所作,“因本在原装于后”,所以仍保持原状。
一、俞焯
俞焯,合沙人,字符明,号午翁、越来子。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文宗天历初尚在,善书画,多有题跋文存世。撰《诗词余话》。俞焯与杨维桢同为泰定四年的进士,二人中进士居京城期间,常常与黄清老、张以宁等谈论闽浙新诗,前辈胡助称赞他们“文惊大宗伯”,是“英华振颓靡”,寄希望于他们,改变长期萎靡不振的诗风。杨维桢组织“铁雅诗派”,提倡古乐府,主张抒发性情,其成员有黄清老、俞焯以及李孝光等,而后在1340到1346年的五六年间,张雨、钱惟善、倪瓒、袁华、班惟志等等进入这个诗歌团体。
俞焯于至正九年(1349)曾为朱德润《存复斋文集》作序,言俞氏与朱德润相交三十余年,不仅评说朱德润绘画艺术高超,更盛赞其文采。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赵孟頫书文赋》一卷,有俞焯跋:二王死后久无人,文赋书来笔法存。深的晋人波撇意,风流气象见王孙。明都穆《寓意录》以及张丑《清河书画舫》记《李公麟·群臣故实八事》,张丑记曰:后有虞集、俞焯等六跋,即祝希哲先辈为撰画记者也。此卷旧藏都玄敬家,后转属张伯起氏矣。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多处俞焯于画作中题跋,卷十二有其题《郑所南推篷竹卷》:孤竹君家元姓墨,墨君消息要深参。诗人莫作推篷看,认取南枝见所南。越来子俞焯。卷十三记《睢阳五老图册》,上海博物馆藏有俞焯题跋部分,录文:五老衣冠图盛事,丹青未数上凌烟。典刑如在八九十,宴赏以来三百年。珍重当时人物论,风流在世子孙传。悠悠几度东门市,耆德令人敬俨然。俞焯拜题。
日本大阪美术馆珍藏龚开《骏骨图》有俞焯和倪瓒题跋,俞焯题为:骨如山立意如云,细肋分安十五匀。因看两龚诗与画,千金买骨是何人。洛阳令俞焯。
左:睢阳五老图 俞焯题跋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本卷俞焯题跋 局部
右:龚开 骏骨图 俞焯题跋局部
倪瓒主张“为文不蹈袭前人轨辙”,要求艺术创作者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个性。俞焯作此《水竹居记》一篇,据李日华描述,此文的内容是“发挥水竹之义,引《洪范》五行与《易》干兑,又阴用《楞严》金火曜光生水之说”。作为泰定四年(1327)的进士,这篇文章略显俞焯行文的举子习气。倪瓒对此文评曰:“此水竹讲义一篇,虽不纯粹要为老作,非晚进所到也”(倪瓒的所谓“不纯粹”,即指俞焯的文章沾染了科举习气。而倪瓒所指称的“纯粹”,大约即要求不陈腐、不落俗套。关于此事,倪瓒在此卷题识中说:“俞尹作记,澜翻浩汗,虽白首暮年犹不除少年举子习气耳!”
二、张纬
倪瓒与张纬家三代相交。张纬之父张监、兄张经、侄张以中(张经子)皆与倪瓒交往密切。张经之父张监,字天民,又被称为鹤溪先生。《清閟阁全集》卷一、卷三、卷五皆有倪瓒为张天民所作诗文。卷一《别张天民》:“鸣雁将北归,徘徊旧栖处。江湖春水多,欲去仍回顾。稻粱岂余谋,缯缴非所虑。犹为气机使,暄冷逐来去。寥寥天宇寛,彼此同一寓。风萍无定踪,易散聊为聚。君看网中鱼,在疚犹相喣。”卷三有《张天民溪亭》《寄张天民》;卷五《鹤西为张天民赋》《寄张天民》等等。
《正德姑苏志》卷四十一《宦迹》记张经:“张经,字德常,金坛人,博学通才,为一时之望”,“仁恕公廉,教化平易,折狱明慎。时扰攘之余,继以凶疫,民死者半,经焦劳全活,百姓感怀”。《清閟阁遗稿》卷十四记:“元镇交惟张伯雨(雨)、陆静远、虞伯胜(堪)及觉轩王氏父子(王子明、王光大)、金坛张氏兄弟、吴城陈惟{宣}(寅)、惟允、周正道、陈叔方(陈方)、周南老,其它非所知也”。其中张氏兄弟即为张经、张纬兄弟。倪瓒与张经可谓一生至交,是张经“良常草堂”的常客,而且经常共同参加文士间的雅集,倪瓒《清閟阁集》为张经酬答的诗文达十首,且有画作相赠,如《清閟阁全集》卷三有《题张德常良常草堂二首》《题良常草堂图》,卷五有《呈良常安遇伯仲》,卷六有《呈良常》,卷八有《寄良常》等等。张经经历了宦海沈浮的起伏过程,期间倪瓒有拒张经邀书碑刻事,另有人作祟,离间二人事,但倪瓒、张经消除误会,友情不减。
《元诗选》癸集·下之《张判簿纬》记:纬字德机,(张)经弟,自号荆南山樵者,僦居盐桥。以教授为业。屋之西隅有轩翼然。名曰艇斋,胡梯为篆二字,使张与屋壁”。《清閟阁集》卷十《与介石》记载倪瓒与《与介石》之:“瓒启:经宿不面,旦来想体力佳也。此时早饷已久,能同德机先生缓步过蜗牛庐中,一啜日注茶,观陆探微写宗茂深像否?德机处不别书也”。又:“连日愦愦,独坐无聊。三月一日忽然开霁,风景固佳而凄凄有念旧思贤之感。因成此诗,咏叹无已,泣涕沾襟,而吾德机征君虽近在百里,不得与之周旋,即写此诗,以寄当亦为我恻然也”。此二札虽寄韩介石,言及张德机处,足见深情厚谊。《清閟阁卷七》其一为《邻墙桂花盛开》,其二为《三月廿题所寓屋壁》,此二诗作以楷书写就寄张纬,即《呈张德机二诗帖》,作品今藏吉林省博物馆。
左:倪瓒 丛篁古木图 南京博物院藏
右:王蒙 竹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和张纬经常参与一些雅集活动,如《清閟阁全集·补遗一》所记,今藏南京博物院之倪瓒《丛篁古木图》题跋为:“玄晖五字为君休,今日元晖却姓刘。解道眼前无味句,丛篁古木思悠悠。己酉(1369)五月十二日,元晖君在良常高士家雅集。午过矣,坐客饥甚,元晖为沽红酒一罂,面筋二个,良常为具水饭,酱蒜苦荬,倘佯遂以永日,如享天厨醍醐也。复以余旧画竹树索诗,因赋。王元举明仲、张德机咸在焉。瓒。云林生为元晖都司写”。
缪曰藻《寓意录》和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今藏苏州博物馆之王蒙《竹石图》为张纬所作,节录题跋曰:“至正甲辰(1364)九月五日,余适游灵岩归,德机忽持此纸命画竹,遂写近作四绝于上,黄鹤山人王蒙书。”可知张纬和王蒙友洽。另,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行书《秋兴八首》卷未张纬所藏,可知其时张德机于江南文士群体中,绝非泛泛。
三、王令显
王令显,字光大,宜兴人。幼时聪慧,能诗擅画,雅好收藏。《清閟阁全集》卷九《跋环庆王氏所藏赵荣禄六帖》可知王令显祖上为“宋琅琊王仲宝”,郑元佑《侨吴集》卷十《王氏彝斋记》,其文详述王令显取号“彝斋”之经过,并简述王氏家族之富有。其祖父王天觉为兰溪判官,其父为王子敬,叔父为王仲德。王令显家为避兵乱带下全家寓居吴中(今苏州)10余年,待时局平定后才回到家乡。此时家中被劫如洗,唯独其父王子敬最喜爱的“商彝”如神灵庇佑,完好无损。令显喜出望外,如获至宝,遂以此物作为斋名。
倪瓒与王令显的交往应始于王氏家族,因王氏家族极富收藏,为一时文士集会之所,《清閟阁全集》卷十《与彝斋学士先生》:(倪)瓒获交于高门几二十年矣,深愧迂缪粗疏,与世相左,但受知于贤父子则深耳”。《侨吴集》卷七《张吴令像赞·序》:“囊予客荆溪,主岳仲远。仲远中表多姻戚,若君仲德,其一也。仲德以宋阀阅居州市,时延金坛张天民先生训伤其子弟”。郑元佑此序文道出王仲德与张监(张天民)相交是由于张监教授王氏子弟,因此张氏父子与王令显、倪瓒或源于此。
倪瓒与王令显的酬唱、书画很多,足见二者交谊之深。如《清閟阁全集》卷三记《次韵酬彝斋见贻二首》《画竹寄王彝斋》《赋谢王彝斋》;《清閟阁全集》卷五《答王彝斋》记:“长至后十日,盖十一月十日也,获与德机(张纬)、伯昂二高尚,公堇、伯兖二贤良,共咏彝斋有道先生见贻佳制,绝叹敦厚优柔,得唐人句法、宋诸老性情也”。可视为倪瓒对王令显诗之评价;卷九记《太常引·寿彝斋》等等。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倪瓒洪武七年(1374)辞世,王宾《元处士云林倪先生旅葬墓志铭》中称“其诗散逸,人咸惜之”,或指其诗集散落,或指最早的俞和抄本也开始散佚。天顺四年(1460),蹇曦刊行并整理了“湮没无闻者”的倪瓒诗歌,名为《倪云林先生诗集》,后蹇曦跋曰:“予曾大父西溪翁,至正间与同里彝斋王先生、鹤溪张先生(天民)齐称于时,云林恒往来荆溪,交谊既洽,题咏最多。彝斋之季文静,号梅西,旧藏云林集,其孙景升,近出而辑之,予得览焉,不胜追叹。然虑誊缮久,将愈伪而废,因命工鸠梓,用寿其传。”可知彝斋王令显之弟号梅西者,藏云林集,其中可以想见王令显于其弟梅西藏云林集的影响和帮助。这对于后来者,可谓功莫大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汝言《荆溪图》,有王令显题跋,惜为楷书;本卷行书,结构笔法同其楷书近似,从中可以看出受赵孟俯影响较大,为一代之风尚。
四、孔思构
孔思构为孔圣人第五十四代孙,字基道,号肯堂,任安陆府教授。孔思构父孔涛为泰定元年(1324)进士,被任命为平江路昆山州判官,颇有政声,后调任桂阳州判官,廉洁奉公,深得民心,升任潮州路总管府知事。著有《阙里谱系》一卷。孔涛的哥哥孔洙,奉诏来到朝廷,廷臣提议由孔洙袭封宋朝所封的衍圣公。孔洙坚决推辞,被授为国子祭酒,提举浙东学校。孔洙为居室取名为“存斋”,而孔涛痛惜孔洙辞去了封爵,因此自己取名“存存斋”。南宋对于儒学的传播,是有着特别的贡献。衢州成为儒学的研究中心,南宗儒学走向社会,元代出任学官不仅有孔思构任安陆府教授,另有孔思枢为恩州教授、孔思溥为南康路教授,孔思俊为湘潭州教授等等,为明清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且巨大。
五、金玫
明·高启撰《高青丘集》卷十三,记金进士葵轩:“张适《甘白集》书后:金玫,字德进,号劬生,苏人,后为长洲县庠甫里书院西学校训导,辟轩于所居之侧,曰葵轩”高启诗为:“幽园夏雨歇,葵绿乍翻风。独向群芳后,闲依萱草丛。敷荣午簟侧,流馥夜窗中。应有倾阳意,将君心正同”。后一首接《次倪云林韵》:云林已白头,犹有晋风流。爱写沧州趣,闲来玄馆游。茶烟秋淡淡,竹雨暮修修。欲向南溪水,长流青翰舟。以此二诗先后顺序臆测可知,倪瓒应与金玫相近。
六、高恒吉
高恒吉,初名恒,字恒吉,以字行。《铁网珊瑚》书品卷第七记《赠画师朱叔重叙》,朱叔重为元代画家,一作叔中。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娄东(今江苏太仓)人。工诗善画。《赠画师朱叔重叙》首跋为朱恒于至正十五年三月廿又五日题,卷尾有会稽山樵元瀞跋,中间部分为钱伯、钱元善、邹复有、吴昞、安敏、顾敬、徐桓、高恒吉。高恒吉题跋为:画图只数李将军,风致流传恰到今。登楼十日人罕见,写尽江南万壑云。可知高恒吉为江南文人文化圈中重要人物。
七、颜肃
北京故宫博物院特级藏品,赵孟頫《竹石图》轴,为水墨绢本画。全幅画法苍秀,然笔墨磨伤处较多。本幅有王植,颜肃,宋骐、伛偻病叟等题跋五则。
颜肃。“颜肃字子邕,兖人”。本卷颜肃款书“兖国颜肃”,因晋元帝之时,兖州民大量南迁,便在南方设立了侨州、侨郡、侨乡等等,此时兖州为侨州,其治所为京口。所以颜肃于本卷款书中“兖国”,于《贞寿堂记》和赵孟頫《竹石图》题款书为“京口”,无误。
左:赵孟頫 竹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赵孟頫 竹石图 颜肃题跋
右:本卷 颜肃题跋
八、朱炳
朱炳为浙江湖州安吉县人,入明于洪武时曾做洛川知县。
九、姚嘏
姚嘏亦是湖州安吉籍。
十、释宗戒
释宗戒为广福寺僧。
十一、徐衡
徐衡,字彦衡,嘉兴人。以文学为倪瓒所称道。经常与张纬父子及王元同等雅集于荆南精舍,倪瓒每到荆溪,则宿于张家,倪瓒《清閟阁集》记:“凡与张王诸君子手简,必及彦衡,云事具”。
十二、周凯
周凯字子谅,晚以字行。庐陵人。主事有文名,与吉水郭彦章处士交善,字号沧州灌夫。夫彦章为作沧州灌夫诗,洪武二年八月诏修礼书,极天下之选,得儒士数十人。
十三、金贡
《秀水志》载:金贡,字颖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从武林俞紫芝游,沓于经学,工书,为人清介雅饬。
十四、陆宗贤
陆宗贤,字承之。嘉兴人。与宗学熙之、宗宝善之盖兄弟,皆能诗。陆宗贤经常往来吴中,与陈子微先生唱和。
十五、俞贞木
俞贞木生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卒于明惠帝建文三年(1401),南京吴县人。初名桢,字有立。以字行,号立庵(大庵)。俞琰孙。元季不仕,洪武初荐为乐昌令。少笃志问学,为人清苦,孰行古道,太守姚善方向学.尊为有道以风民俗。明王世贞《吴中往哲象赞》云:“贞木受《易》于永嘉陈麟,旁读他经史,为古文辞。”朱谋垔《书史会要》云:“贞木善小楷,长于用笔,短于结构。”有《立庵集》。
较为详尽的介绍俞贞木的是《姑苏志》,卷五十二记:俞贞木初名桢,字贞木。后以字行,更字有立。石涧先生琰之孙,自少笃志,问学尤工古文词。元季不仕,洪武初以荐授韶州府乐昌县知县,丁父忧服阕改南康府都昌县,复以母忧去,后以亲族犯法例弗起。郡守姚善雅重之,延以训子,无何为乡人所诬,逮诣京师,卒。贞木为人清苦,敦行古道,作官务崇礼化,有古循吏风。晚岁益励清节,或炊㸑不继,未尝有所干请人尤难之,所著有《立庵集》若干卷。
俞贞木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而且是一个鉴藏家,其与倪瓒交往亦多。《清閟阁全集》记俞贞木题倪瓒《云林小景》:栖神山下玄元馆,华表巍然鹤未归。寂寂小亭人不见,夕阳云影共依依。《珊瑚木难》记有俞贞木题倪瓒画竹,即《题云林竹》:笠泽东头陆氏庄,竹梧百亩画阴凉。忆君曾借庄中住,长夏高眠不下堂。俞贞木不仅题倪瓒画,题赞名作亦多,如《铁网珊瑚》记俞贞木题《燕龙图楚江秋晓图》:江水滔滔日夜流,帆樯来去几曾休。画图不尽古今恨,感慨令人忆旧游。又长题《滕远安分轩卷》等。
《珊瑚网》载俞贞木题黄庭坚二札,即题《天民知名帖》(另一札为《糟姜银杏帖》)详记:“余生武昌,得此黄太史帖伏而玩之,至再三不忍去手。见其冲淡悠深,出入平易,近代书者其可及哉。然公之风,不大声色,严重崇高,隐隐泰山岩岩之势,又岂翰墨之所不精者乎”;又记俞贞木长跋楷书《书宋中兴四将画像后》,言辞恳切,品评四将,剖析入理,如韩世忠之憨厚忠义、岳飞之亲孝爱国、惜张俊之附秦桧等等。
《御定历代题画诗》记俞贞木题王绂《王孟端山水》:乔木霭春霁,野水浸平沙。山脊浮云合,岩腰细路斜。携琴向江寺,沽酒到渔家。归去幽居晚,山童扫落花。《题赵仲穆画马》:房星夜堕墨池中,飞出蒲捎八尺龙。想象开元张太仆,朝回骑过午门东。
俞贞木所存墨迹亦多见于名作画卷、画轴之题跋,如苏州博物馆藏其楷书墨迹《书怡颜堂诗卷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钱选《山居图》、文徵明《补深翠轩图卷》等亦有俞贞木长跋。
元人《贞寿堂卷》,即《元人题杨母贞寿堂卷》,为江南名士周伯琦、陈基、王蒙、戴良、姜渐、释妙声、倪瓒、杨翮、颜肃、张适于至正二十六年为吴县尹杨彝之母吴氏集赞诗文,此卷著录于朱存理撰《铁网珊瑚》之书品·卷十,后又经《式古堂书画彚考》书卷之二十二。
其中倪瓒七言诗为:贞寿堂前风日迟,夭夭寸草答春晖。儿兮事育心无作,母氏康宁志不违。后日腰悬季子印,只今身着老莱衣。熙然鹤发照绿酒,金鸭火温香霭微。倪玄瑛(瓒)。此诗亦著录于《清閟阁全集》卷六,篇名《贞寿堂为吴县尹杨彝作》。
十六、张翨
张翨为浙江嘉兴人,一做张翼,徙居檇李,或作太仓人。元至正年间与金褧俱以龙门赋乡举高第。元陶宗文《书史会要》记:“张翼一名翨,字翔南,其先睦人,徙居檇李,博学强记,属文敏捷,好为竒涩语而切于理,正书宗晋”。
1.《珊瑚木难》记载作于至正廿六年,王立中为刘性初《破窗风雨图》,有陆居仁、钱鼒、王国器、张翨、李绎、钱惟善、张席、易履、张端、张昱、金炯、张世昌、徐一夔、牛谅、朱武、杭琪等四十一人跋,张翨作《踏莎行·破窗风雨为性初征君赋》:檐宿吴云,风经楚袂,门深不似春宵闭。碧疏吹雷湿灯花,客乡无梦寻珂里。剪韭吟遥,听潮浪里,江悬漏邈归心醉。相思鸠外绿蓑寒,一帘蕉响秋如水。
2.《郁氏书画题跋记》:《王叔明天真像》立轴,有刘易、沈叔野、鲍恂、张翨、明秀题跋:海隅蕴秀异,灵誉妙无踪。阳辉散空花,潮音震祥风。慧识启荒寂,慈喻拯罢隆。永言赞宏化,揆道将无同。
3.《穰梨馆过眼录》记载王蒙为“彦辉”画《云林小隐图卷》:“爱山台上倚阑干,的似云林画里看。雨截万山岚气重,溪涵群木水光寒。放舟壁仄䲣歌逸,拄笏楼高野思宽。黄鹤仙人旧风度,可忘松雪问平安”。
赵孟頫 吴兴清远卷 张翨题跋
上海博物馆藏
本卷 张翨题跋局部
后跋及收藏者
莫震(1409-1489)字霆威,吴江人,明正统丙辰(1436)进士,明正统辛酉年(公元1441)任嘉鱼知县,并于己巳年(公元1449年)撰编《嘉鱼县志》(三卷)《石湖志》,后任海盐知县,升建宁通判、延平同知。莫旦之父。
曹孚,明苏州府吴江人,字颙若,自号枫江布衣。工诗及古文辞,善画。与史鉴(1434-1496)、尹宽、凌震并称弘治间四大布衣。有《枫江集》。载嘉靖《吴江县志》。(水竹居卷受画人曹仲和的六世孙)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明代戏曲理论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柘林)人,富收藏、精鉴赏。
陆时化(1714-1779)字润之,号听松,别号听松散仙、听松老人,室名翠华轩、啸云轩、听松山房,江苏太仓人。少为庠生,以岁贡生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不好仕宦。家聚书万卷,购善本自校雠。尤嗜法书名画,亦富收藏,善鉴藏,于画鉴别更精。
陈骥德(清咸丰-同治间,19世纪),字千里,号德大,别署菊礀后人、良斋。浙江海盐人,一作海宁人。著有《吉云居书画录》。旧藏明末忠贤书翰及书画甚多,后归潘承弼、承厚兄弟所藏。
沈梧(1823-1887),一作沈吾,字旭庭,号古华山农、九龙山樵。道光举人。无锡人。工诗词,善书法,精丹青,画学恽南田,书法亦似之。得力于顾、邵、华三师指授,名嗓江浙。著有《石鼓文定本》《汉武梁祠画像考证》《历代画史江传补编》等。收藏甚富,为收藏历代名人尺牍之巨擘。
陆心源(1838-1894),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 (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陆树声(1882-1933)字叔桐,曾获邑庠生,三品御赏戴花翎,江苏候补知府,为陆心源(皕宋楼主)三子。
端方(1861-1912),托忒克氏, 字午桥,号陶斋、斋号宝华庵,满洲正白旗人。端方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个人亦喜藏书,且收藏颇富,精品亦多,藏书处曰“宝华庵”“陶斋”,藏书印有“乐道主人真赏”“端方藏记”等。
蒋汝藻(1877-1954),字孟苹,号乐庵,吴兴(今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曾任学部总务司郎中。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浙江军政府首任盐政局长及浙江省铁路公司董事长等职,后专习实业。好收藏、藏书楼曰“密韵楼”。1914-1915年前后在北京主持近代大古玩商卢芹斋的来远公司京号(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十五卷第552页注作:“又作孟频、孟苹,浙江吴兴人,蒋抑危之友。当时在北京开设经营古董和字画的来远公司”)。
卢芹斋(1880-1957),20世纪上半叶海外最大的中国古董商,1908年成立“来远公司”,上海、北京各有一家来远分号,分别由管复初和蒋汝藻主事。1916年出版由管复初鉴定的《古画留真》。以上人物先后递藏。
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更号叔默,戒庵、猛庵,别号红螺山人,五十岁后熙怡叟,辛亥(1911)复改名理,字寒石,号凫翁,又称孤笑老人,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李鹤年三子,精鉴赏,为端方所重,题跋其所收藏之古文物三百余篇。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