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厅 C
09:30 斑斓集——中国玉器、紫砂、雅玩及工艺品
16:00 开物——百工诸艺集珍
(顺延) 禹贡——从大明珍秘到盛清瑰宝
备注:1. Christian R. Holmes伉俪旧藏,纽约;
2. Frank Caro旧藏, 纽约;
3. 亚瑟·赛克勒旧藏(1913-87);
4. 佳士得纽约,2009年3月18日,编号399;
5. 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编号3020,成交价9,680,000 HKD
估价:RMB 8,500,000-15,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学古而出新,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乾隆一朝,高宗秉持此道,好藏善鉴,几暇之时,赏宫廷蓄贮殷周青铜、两宋雅瓷、高古美玉等。其美学品味、崇古之好,对清中期文艺发展,影响极深,是以时兴复古之作,形形式式,此玉双联璧正为当中佳例。玉质温润,缀以褐斑仿玉沁,巧雕双璧妙相连,朴雅精致兼备,极尽摹古之意,更显乾隆一朝之精湛工艺。
以小套环相连之玉联璧,东周已有,例见 Winthrop 收藏,璧有漩涡式谷纹,两旁有兽状饰往外延伸,图载于罗樾,《Ancient Chinese Jades》,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剑桥,1975年,页342,编号507。清宫旧藏且有一汉代褐斑白玉双联璧,尺寸较小,璧正面各浮雕螭龙成双,背面则缀云龙,二璧以饰兽面纹及琢「延年」二字之小玉圈相联,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玉003335)。
左:清 玉双联璧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 黄玉双联璧 故 00103846 故宫博物院藏
清时匠人或以宫中旧藏古玉连璧为蓝本,然活动镂空璧心,则似为清朝新创。此品璧心,一饰太极图,象征宇宙本源,阴阳混沌,周而复始,另一璧心则雕黻纹,是谓明辨,有帝王明辨是非、知错能改之寓。相连二璧之小玉套环,背面凸雕谷粒排列而成之「洛书」图案,古又称「九宫图」「九宫算」,或西方所谓之「魔方」或「幻方」,其竖排、横列或对角总和皆相同,此套环上之每列总和则为十五。洛书,最早见于西汉 ,相传乃苍天授予贤君之图象、数列。二璧心镂宇宙、贤帝之征,配以套环之饰,犹如天赐明君洛书,恰到好处。
清朝相类玉双联璧有数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璧,尺寸稍大,一面同饰乳丁纹,另一面则缀穿云龙凤,有「龙凤合璧」之意,璧心也饰卷云太极及黻纹,二璧以方形套环为中轴,同以夔龙身相连,造形与此类近,惟本品略显简约,图见于《中国玉器全集》,卷6:清,石家庄,1993年,图版250-251。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一例,原为清宫旧藏,尺寸更大,璧正面饰穿云龙凤,背面卧蚕纹,见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1995年,图版128,书中指其方形套环一面饰兽面纹,另一面则凸雕谷粒,或为洛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36年曾展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藏白玉双联璧,编号2327。戴润斋旧藏且有一例,售于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2日,编号81。
备注:1. 亚洲资深私人珍藏
2. 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编号3659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此件清乾隆紫檀框嵌乾隆御题诗玉璧座屏由两种不同材质组合而成。其一为玉质,局部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沁,体扁圆,中心圆孔,整体嵌入插屏的正面中央,一面阴文楷书清高宗御题诗「咏玉璧,土华盈手襞璘璘,大孔规圆制朴淳。进道不如先驷马,同心有若掷河滨。诚看特达经千载,言念温其见古人。质以天全容以粹,世间烧染自纷陈。」另一侧则阴刻复古云气纹,插屏中所嵌玉器,温润古朴,沁色自然且美,颇有珠光宝影之华美感;另一材质为紫檀,制攒框插屏,正面中心镌饰《周易》八卦之首「乾」卦图像,四角浅浮雕复古云纹,复古云纹与「乾」卦间,嵌入前述之玉璧;紫檀牙板处饰变形夔龙纹,座墩、绦环板饰祥云纹样等。清高宗乾隆帝自小接受完备的古典文人教育,于金石诗作上都颇有造诣,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四万余首,其中为古董珍玩题咏者甚多,足见乾隆帝好古之笃。受皇帝本人的喜好影响,乾隆年间造办处作器,往往离不开仿古和御题诗这两大主题,此类嵌玉紫檀御题诗插屏可称其典型。查清档记载,往往可见宫内制作、陈设此式插屏之记录,如乾隆38年9月29日古玩档之记载:「太监胡世杰交汉白玉壁一件,传旨着在现做的宁寿宫格内,按格空大小配做插屏,先呈样,钦此。」想必当时宫中应有陈设此类玉璧之制,尤其玉璧中精美者,不但配以紫檀描金之插屏,更附乾隆为之专作的御题诗文,陈之于案头或博古架上,实为雅器。今故宫藏品中,亦可见与本品造型一致的藏品。如清宫旧藏嵌螭纹玉璧砚屏,录于故宫出版社:《故宫经典——文房清供》,第244页。其通体细刻螭纹,正面嵌璧,背面刻「和田之璞」御题诗,署「御题」款,并刻两枚闲章,字口填金,形制与本品一般无二,足证两者是照同样制作,且俱为宫中陈设用器。清乾隆 御制紫檀木嵌后刻御制诗古玉璧插屏
苏富比香港,2013年4月8日,编号3010
成交价:HKD 9,040,000
备注:1. 北京保利,2014年10月26日,编号 1192
2. 重要机构收藏
估价:RMB 190,000-290,000
此件清乾隆白玉龙纹圭壁上下交叠,璧在上端的一面,璧肉满饰卷云纹,而减地的尖圭,圭体向两侧倾斜并凸出中间的脊线,圭身外壁则浮雕一侧首卷体的螭龙,螭龙身躯呈圆弧曲线,长尾隐没于圭背后,再从另一侧穿绕而出并收于璧肉的卷云纹之中。璧的下方浮雕浪势汹涌的海浪圆雕,左侧圆雕回首螭龙,右侧于海浪间可见螭龙尾部,从海浪与玉璧间腾起祥云,正面整体呈「龙腾云海」之形,圭背面阴刻十二章中的「星辰」与「山岳」之纹饰,取其照岱与稳重之一,正面两面的纹饰相结合,有「山河一统,天下归一」之美寓。此圭璧造型生动,颇具动感,展现出蛟龙出海、升入碧空的壮阔场景,环境烘托细致入微,细节表现精炼传神,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清乾隆 御制洋彩仿古铜釉加金彩模印蕉叶夔龙纹出戟花觚H:26.5 cm备注:
1. 英国SIDNEY L. MOSS旧藏
2. 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编号5165
出版:《中国陶瓷》(艺术版),2011年第十二期。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展览,1956年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把其它材质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些以瓷为之的各种工艺品,都能准确地表现原物的色彩和质地,做到仿什么像什么,仿制技术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里的技术人员已充分掌握了各种釉彩的配制方法,以及对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的掌控技术。正如乾隆时朱琰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蒋鲍云治铜、濮仲谦雕竹、江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清乾隆 古铜彩蕉叶纹觚
上海博物馆藏
目前所见乾隆时期以瓷为之的这类作品有仿斑花石、洞石、朱漆、雕漆、古铜、书函、竹、木等。其中仿古铜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型有方瓶、牺耳尊、花觚、汉尊、鼎、炉、盒、圆洗、佛像、三足盆、凫式壶、三羊洗、葵口洗等。一般都是在与古铜色调相近的茶叶末釉瓷器上进行装饰。在众多器形当中,花觚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清乾隆 仿古铜牺耳尊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仿古铜鎏金花觚目前所见共有三件,造型、大小、色彩均相类,高度均在27厘米左右。两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本件由私人收藏。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商代青铜花觚,喇叭口,长颈,筒腹,近足处外撇,圈足。腹中部作扁鼓状突起。花觚四面出戟,通体雕刻古铜纹饰,中间扁鼓状突起处雕刻夔龙纹,上下分别雕刻仰、覆蕉叶纹。非鎏金处施铁锈花釉,其上涂点松石绿釉,以模仿古铜器上之绿锈斑。外底中心雕刻阳文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有的款字笔画还涂金彩。这种花觚造型规整,各部分比例协调,工艺精湛,质感逼真,除非拿在手上掂量或轻轻敲击听听声音,否则,若陈设在一处,人们只是驻足观赏,恐怕不会有人认为是瓷制品。因此,这种乾隆仿古铜鎏金蕉叶纹出戟花觚充分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超制瓷技艺。
H:18.5 cm备注:
1. 庆宽家族旧藏,北京市文物局退还清单,1991年,00630号
2. 北京保利,2014年12月3日,编号5721
估价:RMB 2,360,000-3,200,000
此件清康熙天蓝釉鼓钉小花觚喇叭状撇口,细颈,椭圆腹,腹下渐外撇,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颈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钉纹。足内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花觚造型端庄,凸弦纹处露白色胎骨而颜色浅淡,与整体釉色形成深浅对比,在清雅简单中又富于变化。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全盛时期,在统治者的直接关心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终于初具规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黄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更值珍视,本品便为其中佳例。左:清康熙 天蓝釉花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 上册,页 308,图 115中:清康熙 白釉鼓钉小花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2005 年,第 123 页,图 112右:清康熙 青釉鼓钉觚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 馆藏编号 B60 P1330本品之天蓝釉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蓝,故名,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但与同期名贵的釉色豇豆红相比,天蓝釉器物烧造数量少之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白釉鼓钉小花觚,形制与本品相同,唯满施白釉,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3页,图112。另一例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与本品可为一对者,形制,釉色,纹饰皆完全相同,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蓝釉花觚,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308,图115。
H:26.5 cm备注:
1. 英国贵族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1843-1934)旧藏
2. 爱尔兰贵族庄园Glenmalire House,Laois旧藏
估价:RMB 2,550,000-3,500,000
仿青铜器造型,喇叭型口,瘦长身,小圆鼓腹,喇叭形底座。花觚内饰松石绿地,外珊瑚红地,通体粉彩描绘缠枝莲花和八宝纹,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束腰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其珊瑚红釉一色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八吉祥亦称为「八宝」,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花觚为五供之一,形制古朴,纹饰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皇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清乾隆 洋彩八吉祥宝相花花觚 (一对)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8日,编号5445
成交价:RMB 2,990,000
此器最早由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收藏于其位于爱尔兰的Heywood House。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1848-1934)出生于爱尔兰,受教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一战期间效力于英国军队,其后获封爱尔兰贵族,1920年获封爱尔兰总督,也是英国王室在爱尔兰地区的最后一批统治者。他同时是一位积极的艺术推进者和收藏爱好者,不仅参与了爱尔兰国家美术馆的创立,并先后为期捐赠了一大批重要油画收藏。其藏品源自同时期英国多位著名古董商。1920年代,因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原因,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被迫返回英国,其滞留在所居住的庄园Heywood House中的一批重要藏品在1933年于爱尔兰被公开拍卖,此对花觚即首次出现于这场拍卖会之中,由同时期的一位爱尔兰贵族购得并收藏于其个人的庄园Glenmalire House中,并在其家族中递藏三代。左:Heywood House 主客厅照片 1919 年刊登于英国上流社会长效杂志 Country Life(《乡村生活》)右:此器置于爱尔兰贵族庄园 Glenmalire House 中
备注:1. 日本藏家旧藏
2. 北京保利,2014年1月11日,编号 0664
3. 重要机构收藏
估价:RMB 130,000-230,000
本件清乾隆青白玉烤皮兽面纹觚乃仿商代晚期青铜饮酒器觚的形式,此觚为青白玉质,玉色偏白,质地莹润细腻,亮洁无瑕。觚身呈扁圆,口部外撇,颈部、腹部呈阔型。此器正背两面琢兽面饕餮纹,口沿琢仿古蕉叶纹,觚身见烤皮痕迹,更添古拙之感。觚,原属商周古青铜器之一,依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解觚为「乡饮酒之爵也」,也就是饮酒器具。后演变用途,形不变而成花觚,用于插花之用,也就变成花器。后花觚常与烛台、香炉等并用于祭祀,因此又变成祭器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五供」之一。
备注:1.Robert Hoe III (1839-1909) 收藏
2.美国艺术联盟,纽约,1911年2月18日,编号888
3.Samuel P. Avery, Jr. (1847-1920) 收藏
4.1911年赠予布鲁克林博物馆, 纽约 (馆藏编号09.933.3)
5.纽约苏富比2021年3月17日 编号30
出版:
1.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Valuable Art Property collected by the late Robert Hoe》, 美国艺术联盟, 纽约, 1911年, 图版 8882.John Getz,Catalogue of the Avery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oisonnés,纽约,1912年,图版38
3.《至繁至简——雍乾美学展览》,第188-189页
展览:
1.Blue of Jingtai. The Samuel P. Avery, Jr. Collection of Chinese Cloisonné Enamels,布鲁克林博物馆, 纽约,1990 - 1993年
2.至繁至简——雍乾美学展览,保利厦门艺术空间,2024年11月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2: 清掐丝珐琅, 紫禁城出版社, 2011, 图版 36。
估价:RMB 700,000-1,200,000
这一件超大的掐丝珐琅仿古饕餮纹出戟方尊以其壮观的结构和精美的珐琅工艺,见证了18世纪皇家的崇古之风。器型仿周代青铜礼器尊制作而成,在周代原始器型物中本应留空的部分,本出戟方尊填满了荷叶和莲花,展示了工匠的即兴发挥及高超的审美与技艺。尊的四围每一侧腰腹处的饕餮面也都有动态中的莲花荷叶衬托,饕餮兽面表现得威严,充满远古的神韵。填制的珐琅料严谨平整,掐丝巧丽,胎制厚实沉稳,整体极其精美华丽而不失古朴庄重。此出戟方尊掐丝珐琅工艺卓越超伦,尽显宫廷特色,皇家气派。该掐丝珐琅饕餮纹大方尊出自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馆藏,布鲁克林博物馆为美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馆馆藏中有着美国重要的亚洲艺术品收藏。此出戟方尊器形高大,胎体厚重,气势宏伟。通体以青绿色底的珐琅釉,运用掐丝工艺勾勒出的饕餮纹、环绕互锁的荷叶莲花荷等多样卷纹做装饰。铜鎏金方形口沿及圈足同样施有珐琅掐丝及饕餮纹,通体有八道铜鎏金齿状出戟锋利庄严。内壁四面饰有八大四小共12朵莲花,制作出此造型雍容华贵、色彩富丽堂皇的珐琅器,尽展清代工匠创意巧思及精湛工艺,是清雍正朝珐琅仿古器中的稀有的精品。如此硕大的尊器,为人所知的数量不多。比较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尺寸相同、纹样相似的出戟大方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2: 清掐丝珐琅》, 紫禁城出版社, 2011, 图版 36。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造型、尺寸接近的出戟方觚,见《明清珐琅器》,台北,1999年,图版49。本品在1911年赠予布鲁克林博物馆,图为
本品在馆中陈列时的状态
H:11.8 cm备注:
1. 私人珍藏
2. 中国嘉德2001年11月4日 编号1396
3.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 编号5035
4. 重要机构收藏
出版:
1. 《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2011年,第56页;
2. 滨州市博物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2018年,第70页;
展览:
1.「海外藏家藏历代中国玉雕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2.「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滨州市博物馆,2018年;
3.「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0月2日-11月15日;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这对清乾隆时期的碧玉雕仿古龙凤纹爵杯,玉色深翠匀净,气韵苍雅静穆,形制摹仿商周青铜爵,别致古雅,口沿上方设两立耳,立耳之间为圆雕龙、凤造型,别致精巧,外形优美。爵杯口两端上翘呈长椭圆形,敞口深腹,器形舒展,张扬有力。杯身纹饰极具空间层次感,布局排列有序,设计复杂繁缛。首先是口沿下方,阴线刻变体流云纹饰,线条疏简,达意即可。其次是杯身部分,以飞棱划分三部分,其中每一区块皆以「回」纹为地,其上浅浮雕「C」型夔龙纹,其下承接流云纹饰。蕉叶式三足,装饰以卷云纹,古朴神秘。总之,在图案的构成上,非常注重运用疏密,繁简、深浅、动静的对比,也注意运用大小及深浅的对比,刻画的对象主次分明,形象生动。雕刻上,刀法精绝,圆雕、浮雕兼配,多种雕刻技法融为一体,纹饰细密精美,线条流畅而整体感强。设计巧妙,造型新颖,既有古韵,又不落俗套,图案纹饰既表现的非常活泼生动,又与吉祥寓意相连。器身腹部中心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字体朴拙遒劲,为乾隆时期御器的经典写法。署款上方分别刻「九」「十」以示序列。清乾隆 和阗青玉仿古「龙凤」纹爵
《乾隆年制》《一》款
香港苏富比 2009年10月8日
编号1832 成交价:HKD1,940,000
乾隆一朝,博古之风盛行,爵杯既充当祭祀神器,同时又是为清玩而摹古之物,清宫以各种材质广泛为之,当中不乏玉爵佳器。本品形制规矩端庄,雕琢精致细腻,难掩皇家气息,若满斟此爵,纹饰、美酒、玉质必将相映成趣。
H:4 cm备注:
1. 法国皮埃尔·梅西耶夫妇旧藏
2. 北京保利2013年12月5日「珐琅之夜——法国梅西耶夫妇珍藏清代掐丝珐琅器专场」 编号 7167
3. 重要机构收藏
出版:
1.Art sous les Arcades,Asian Art singapore,2009,no.56;
2.《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北京,2011,图064
展览:
1.「五个世纪中国珐琅珍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2003年9月;
2.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中国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估价:RMB 580,000- 880,000
清乾隆 戗金描漆龙凤纹多宝格箱(内附珍玩44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故漆 482 吕二零三三 院 1948
此件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三足小炉仿商周青铜器鼎式炉的造型样制,平沿直口,两侧双耳,竖直朝天;炉上设盖,盖顶微隆,中心另铸圆球提钮,炉身双耳提钮皆以镀金装饰,光泽通亮。炉身深腹下敛,腹下设三柱形足,足柱与腹部衔接处另雕琢镀金兽面装饰,精雕细琢,将兽面雕琢刻画得精湛传神,威严雄姿,不逊他器。腹底中央阳刻「乾隆年制」款,亦以镀金装饰,彰显皇家雍容华贵气象。
备注:1. 日本私人收藏
2. 北京保利2014年12月5日 编号8329 成交价 RMB 138,000
3. 重要机构收藏
参阅:
1.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3140
2.《故宫博物馆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商务印书馆,1995年,图155
3.《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故宫博物院,2011年,图64
4.《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台北,1997年,编号2
5.《Chinese Jad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旧金山,1977年,图版LⅡ
估价:RMB 88,000-120,000
此件清中期白玉小方炉采青铜礼器鼎之造型,由整块玉料琢制,取料豪奢,玉色纯美,净白细腻,如脂若冰,宝光莹莹。器内掏膛深而光洁,器底平缓舒润,抛光细致。折沿,方腹,四面出戟,双立耳,柱形兽足,整件器型轮廓方直,造型厚重古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身以浅浮雕手法刻画大饕餮兽面纹,饕餮五官分散,纹饰典雅庄重,饶有趣味。鼎是青铜器重要器形之一。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岛,史书曾记:「帝制九鼎,以应九州岛」,鼎是古代旌功记绩的礼器,历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礼器当中,皆以鼎最为重要。此器正是仿《西清古鑑》周代青铜鼎治碾。不论造型、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清中期玉器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清 青玉兽耳活环兽面纹鼎 高 13cm
故 8784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出版于《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卷 10 清
第 95 页,编号 65
H:38 cm备注:重要私人收藏
参阅:
1.仇焱之旧藏,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6日,编号582
2.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6日,编号868
3.徐展堂旧藏,《徐氏艺术馆——陶瓷IV·清代》,香港1995年,图版编号177
4.伦敦邦瀚斯,2013年11月7日,编号174
5.纽约佳士得,2017年3月17日,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编号1253
估价:RMB 600,000-900,000
本品盘口,短束颈,球状腹,圜底,蹄形三足,肩置对称冲天大耳。器外以白釉为地,上施胭脂红彩描绘多层纹饰:口沿回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上、下相错排列,纹样繁复,色彩绚烂,富丽堂皇;三鼎足饰缠枝莲纹;两耳中有长方形穿孔,正背面饰缠枝莲纹,侧面为回纹。平口沿和圜底、足底边亦以胭脂红彩卷草纹。口沿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整器绘画精细,一丝不苟,布局繁缛而不失秩序,处处彰显清代乾隆宫廷彩瓷之华贵与堂皇。胭脂红彩,亦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即唐英所说的“西洋新制紫色”,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由于这种釉色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根据其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通常而言,其呈色可分为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三种,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沉,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没有被御窑厂普及使用,属珍稀之品。至乾隆朝,胭脂红地粉彩瓷器不计工本,极尽精巧繁复之能事,故一直为藏家所珍爱,备受推崇。清乾隆 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炉体量较小,同类品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242、243;另有尺寸较本品略大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同类品,其馆藏除白地粉彩者外,亦有胭脂紫地入藏。另费城艺术博物馆藏绿地粉彩莲托八宝鼎式炉,皆可与本品互为参照。
朝冠耳一式,其形源于元代姜娘子所铸朝冠耳炉,从传世的实物看,此类款式在元代就已相当盛行,在后来的岁月里,朝冠耳炉逐渐成为宗教和祭祀中供案上的主要炉型,与双瓶一起摆放称为「三供」,与双瓶、双烛台一起摆放称为「五供」。同样制式常见的还有掐丝珐琅器和瓷器等材质。在宣德年间多被用来赐给詹事府、翰林院及国子监主事臣的常用炉款,而「朝冠」本身便富有「加官晋爵」的美好寓意。明宣德 铜胎掐丝珐琅朝冠耳鼎式炉
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编号 7937
成交价 RMB1,150,000
此炉炉型适中,势如泰山,巍然似鼎,气势恢宏,炉气旺极,收放得体,和谐完美。朝冠双耳出于腹侧,线条优美流畅,,刚柔并济,并饰海水波涛纹,如仙绸凌空,荡漾山河。三足虽中空而壮实,形异而力毅,庄重阔达之感毕现。腰部出云雷纹点缀其间,分布均匀;古朴优美,拙雅有韵。枣皮古色,其色沉静,通体光泽,视之丰腴,器身平顺,抚之滑腻,古意自内而出,相生融合五行里,柔润平嫩娇色在,远观亘古苍茫,气势磅礴,近抚则绵腻凝脂,舒心悦目,宣炉本色原韵。此炉应为官方赐用器,非寻常所用,流传至今,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 碧玉刻云龙纹描金「仲吕」特磬L:49.5 cm备注:
1.纽约苏富比,1984年3月16日,拍品编号345
2.Alan (1930-2023)和 Simone Hartman哈特曼伉俪旧藏
3.伦敦古董商Roger Keverne Ltd.,2008年5月
4.阿拉伯王子藏品
出版:
1.R. Kleiner,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年,编号64
2.R.Keverne,《夏季展览》,伦敦,2008年,编号82(以及封面)
展览:波士顿美术馆,波士顿,2003年8月-2004年12月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R.Keverne,《夏季展览》,伦敦,2008 年,编号 82(以及封面)
R. Kleiner,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 年,编号 64
左:康熙五十五年制「林钟」 特磬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右:清乾隆描金云龙纹特磬,北京保利 2015 春拍, Lot 6308,成交价 : RMB 10,120,000
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 御制铜鎏金蒲牢钮「南吕」八卦编钟D:21 cm,H:31 cm备注:
1.美国私人收藏,1967年购于乔治亚州或路易斯安那州,后于家族内传承
2.纽约佳士得2022年9月22-23日 编号0820
3.新泽西州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件鎏金编钟器形呈圆酒桶形、腹腰稍宽、下口平齐,和战国时代原型的扁圆而下口带角的造型颇不相同。康熙亦统一编钟的大小,以钟壁的厚薄和重量来调节高低音调、有异于前朝以小钟发高音、大钟发低音的做法。钟身前后分铸「八卦」纹一组、横向以鼓钉、纵向则以回纹形的夔龙分隔。正面中央铸阳文楷书律名「南吕」,背面铸年款「康熙五十二年制」。下方近口处铸八个「音乳」,作击打之用。清代时按古制于坛庙祭祀和殿陛典礼两类场合使奏用中和韶乐、而乐器的种类和配件非常讲究,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材料(又名「八音」)制造,凡十六种、多达六十多件。编钟属金属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系,而它的历史更可追溯至商代。据万依在《故宫博物院藏宝录》(香港1985年出版)的「金钟编」所述、除于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战国编钟达64件之多外、往后的朝代的宫廷编钟多为16枚一套。到康熙时、虽仍保持着16枚一套的制度、但音律的编排上略有改动:原有的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铜镀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左:清康熙五十二年 御制鎏金铜交龙钮八卦「无射」编钟,香港苏富比,2007 年 10 月 9 日 , 编号 1327,成交价 HKD:13,767,500中:清康熙五十四年 铜鎏金八卦纹编钟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右:清康熙五十二年 铜鎏金八卦纹编钟 故宫博物院藏康熙年间以四个倍律(低音)、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和倍应钟,取代沿用的四个清声(高音)。由于清朝的编钟是以钟壁厚薄来调音,而据壁厚律高低规律、依《清会典图》所记、发音最低的「倍夷则」重达清秤180两、发音最高的「应钟」则达清秤380两,差别逾二倍之多。清乾隆 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轴(编钟局部)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铜鎏金编钟品相优美,交龙钮铸雕精到,龙头五官和鳞片至为细致,瞠眼张口的神态和龙爪紧张,格外传神。钟身的八卦纹和字款等亦利落分明。器形上圆头的钟腹向上下微弯、与平直的钟顶和下口呈强烈比对、铸纹图案以纵横线框供围合分开(八卦)纹样、再配以小而高佻突出的鼓钉和圆大扁平的音乳、构成一饶富几何风格的图饰。除少处磨耗外,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御制铜鎏金蒲牢钮「南吕」八卦编钟H:30 cm备注:
1. 北京先农坛(传)
2. C. Ruxton 及 Audrey B. Love 伉俪收藏
3. 纽约佳士得,2004年10月20日,编号456(五件之一)
展览: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估价:RMB 2,300,000-3,300,000
这鎏金编钟是来自一套为北京先农坛祭祀典礼时奏礼学使用的编钟。器形呈圆酒桶形、腹腰稍宽、下口平齐,和战国时代原型的扁圆而下口带角的造型颇不相同。康熙亦统一编钟的大小,以钟壁的厚薄和重量来调节高低音调、有异于前朝以小钟发高音、大钟发低音的做法。钟身前后分铸「八卦」纹一组、横向以鼓钉、纵向则以回纹形的夔龙分隔。正面中央铸阳文楷书律名「南吕」、背面铸年款「康熙五十四年制」。下方近口处铸八个「音乳」,作击打之用。雍正朝《大清会典》所载编钟律分图
雍正朝《大清会典》所载朝会编钟
雍正朝《大清会典》所载朝祭祀编钟
清代时按古制于坛庙祭祀和殿陛典礼两类场合使奏用中和韶乐、而乐器的种类和配件非常讲究,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材料(又名「八音」)制造,凡十六种、多达六十多件。编钟属金属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系,而它的历史更可追溯至商代。据万依在《故宫博物院藏宝录》(香港1985年出版)的「金钟编」所述、除于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战国编钟达64件之多外、往后的朝代的宫廷编钟多为16枚一套。到康熙时、虽仍保持着16枚一套的制度,但音律的编排上略有改动。原有的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 、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康熙年间以四个倍律(低音)、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和倍应钟,取代沿用的四个清声(高音)。由于清朝的编钟是以钟壁厚薄来调音,而据壁厚律高低规律、依《清会典图》所记、发音最低的「倍夷则」重达清秤180两、发音最高的「应钟」则达清秤380两,差别逾二倍之多。本品铸造精良,交龙钮的铸雕精到,龙头五官和鳞片至为细致,瞠眼张口的神态和龙爪紧张,格外传神。钟身的八卦纹和字款等亦利落分明。器形上圆头的钟腹向上下微弯、与平直的钟顶和下口呈强烈比对、铸纹图案以纵横线框供围合分开(八卦)纹样、再配以小而高佻突出的鼓钉和圆大扁平的音乳、构成一饶富几何风格的图饰。此钟保存完好,除少处磨耗外,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皇朝礼器图(编钟局部)
同于康熙五十四年铸造的「太簇」编钟(Lot454)于香港苏富比1989年5月17日拍出。康熙五十二年铸造的编钟亦在苏富比的拍卖上出现,其中包括1956年纽约苏富比Lot40、Lot41,1978年伦敦苏富比 「姑洗」编钟(Lot110),2007年香港苏富比八卦纹「无射」编钟(Lot1327)。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藏一套十六个的铸雕云龙纹的编钟,但其下款略有不同,作「康熙五十二年审定」。
40×24×56 cm备注:
Helene Irwin Fagan (1887-1966) 珍藏, 加州于1975年赠与旧金山荣勋宫博物馆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清 金錾夔纹葫芦式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此对执壶体量恢弘,由整块碧玉大料雕琢而成,壶身呈葫芦形,壶柄、流均雕饰龙纹,掏膛、打磨均极为精细,壶口沿下镌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识,字口内填金,是为典型宫廷工艺。未见与之相近的其他玉雕作品,故宫博物院藏一造型接近的金质执壶,可作参考。
56×13×9.5 cm备注:
Helene Irwin Fagan (1887-1966) 珍藏, 加州于1975年赠与旧金山荣勋宫博物馆
估价:RMB 450,000-65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清乾隆 碧玉刻御题诗盆 直径 56.5 厘米
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藏品
此对玉勺用料极为奢侈,长逾50厘米,勺柄曲线柔美,视觉效果颇佳,然于制作却颇为废料,由此也可见本品制作之奢侈。勺底部于单线方框内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方章款,篆法独特。
17×16.5×27.5 cm备注:黄民三博士收藏
估价:RMB 2,100,000-3,10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本件清雍正仿官釉铺首尊器型仿汉代之铜壶化裁而成,唇口束颈、宽肩敛腹,底足外侈,造型上下呼应,端庄稳重。器身饰弦纹数周,肩部两侧施铺首衔环耳,除此外别无繁饰,仅以通身仿官釉装饰。仿官釉釉质肥润,简洁有致,大气婉约,散见开片,颇具旧迹,暗合宋人《坦斋笔衡》:「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之评述。其形敦实古拙,深得宋官神韵。汉 长乐未央铜壶 高 34.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胤禛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胤禛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一致。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研陶心得《陶成纪事碑》中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重视程度之高。本品底足平扁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之效,观之古意盎然,可知唐英摹古细致入微,对每一处特征皆细加留意。汉兽环壶 清 《西清古鉴》
备注:1. 新加坡藏家旧藏
2. 北京保利,2010年6月5日,编号4843
3. 北京保利,2021年12月5日,编号5419
4. 重要机构收藏
展览:「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2021年,深圳鹏瑞基金会
估价:RMB 3,900,000-5,900,000
此件清雍正白釉模仿仿古青铜兽面纹双耳尊拟取周代铜尊为型而成,气质古朴,典雅端庄,颈部和胫部均饰三道弦纹,上下呼应,肩部与腹部各浮雕饕餮纹一周,双耳为半圆形,俯贴肩部,胫部镂空六个海棠形孔,是为青铜觚尊所特有,为本品平添古意。其釉质匀净莹润,一如凝脂,所饰饕餮古纹,清晰流畅,此浮雕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作,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底暗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之精致考究,可见雍正御瓷烧造水平极高,如蓝浦《景德镇陶录》就有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雍正帝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现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另可证年窑摹制白瓷的史实和烧造技术尤佳,蓝浦赞誉不为虚言。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白釉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者亦仅知二例,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以上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唯有款式不同,本品为阴刻六字篆款,后二者则是青花六字楷款。摹古,是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备注:1. Mathias Komor, New York, 1961.
2. John Sparks Ltd., London
3. 北美藏家收藏
出版:Rose Kerr, Jade Green and Kingfisher Blue: Longquan Wares from Museums and Art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 ACC Art Books, London, 2022, p. 66, pl. 55.
参阅:The Tsui Museum of Art, Hong Kong, 1991, pl. 41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件明龙泉窑长颈穿带壶圆口,长颈,扁腹,圈足,腹部线条圆润婉约,造型优雅,通体罩施青釉,器身光素无纹,更可映衬出釉色之恬淡静美,釉色宛如湖水般莹澈沉静,成功地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凭借多次施釉的特殊工艺和先进的龙窑所营造的还原烧造气氛,此件长颈瓶之龙泉青釉得以创造出层次丰富,厚如堆脂的粉青釉,釉色极为理想。
备注:1. 朱勒斯·斯彼尔曼(Jules Speelman)珍藏
2. 北京保利,2015年6月7日,编号8124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本件明铜错金银双蚰耳壶为铜质错金银,口沿、颈、腹部均为椭圆形。侈口,厚唇;颈部收敛,两侧出耳,耳饰兽首;溜肩,鼓腹并下垂,圈足厚高且外撇;整体布三层纹饰。其正背两面各饰一组龙头蛇身纹饰。龙整体弯作桥形,正中为一似蛇的龙头,眼夸张成大橄榄形,龙身以错金银表现鳞纹,龙身似分成二体,向左右两侧伸展,细长如蛇,盘曲围绕并于龙首下交缠盘旋,为战国时期极为经典的双身一首螭龙纹样,线条流畅舒展,极具美感。此尊为明代匠师采用铜错金银工艺制作而成,其上装饰兽面云气纹样,纹饰特征与战国中晚期铜错金银器极为相似。错金银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金银错」。错金银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H:51 cm备注:
1. 北京拍卖,2010年5月18日,编号43
2. 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9日,编号6182
3. 重要私人收藏
参阅:
1.《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图165
2.香港苏富比,1998年4月28日,编号789
3.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编号1058
估价:RMB 2,500,000-3,500,000
此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螭龙耳汉壶式尊体型硕大,胎体坚实,肩部饰对称双龙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依次为蕉叶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海浪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如意勾云纹、璎珞纹等。纹饰布局繁而不乱,青花描绘精细,发色纯正。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重器。清代的宫廷御瓷陈设,主要是满清王朝为配置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以及各地行宫而制作。这些宫廷陈设大多都是在皇帝的直接参与下,由宫外御窑场督陶官设计,构思,配以能人窑工巧匠精心制作而成。同时,雍乾两朝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宣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器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为清代的宫廷御瓷陈设佳作。此件造型仿自汉壶,造型恢弘俊伟,气质端庄大方,甚宜殿堂陈设。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颈部左右附饰双龙耳,自上而下绘饰洒脱,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其周正端庄,制作严谨,成型技术要求颇高,难度不逊于方器的制作,双耳、圈足、瓶身均需要印模成型后粘合方成。左:清乾隆 青花花果纹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茶叶末釉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藏品,而另一件与此相似的龙耳尊则为1998年香港苏富比封面拍品,造型完全相同,纹饰相类,上下边缘纹饰及布局略有不同,后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再次拍卖,编号1058。
H:35.7 cm备注:
1. 香港苏富比,1977年11月29日,编号119
2. 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214、215页,图873
展览:
1.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馆,1994年,编号143
2. 《臻于佳境——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Evolution to Perfect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摩纳哥蒙特卡洛,1996年,编号154
参阅:
1.《钦定西清古鉴》,清梁诗正、蒋溥等纂,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迈宋书馆印,卷八,第九;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270页,图247
3.北京中汉,2011年9月18日,编号0034
4.《清代单色釉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页137,图82 仿官釉牺耳尊(图录号:1163)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此件清乾隆仿官釉铜卣式牺耳尊椭圆口,长颈,溜肩,弧腹,下承圈足,肩部饰凸弦纹一周,另饰双鸠耳,腹部以宽弦纹分割成菱形几何纹饰,通体施仿官釉,底足施深褐色护胎釉。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字体疏而硬朗。本品器型仿烧自青铜牲耳尊,造型古朴典雅,敦实沉稳,配之深沉凝厚的仿古釉色,相得益彰。周身弦纹装饰不仅起到了均衡协调的作用,而且使得单一的釉色增加了韵律节奏感,实得文人雅致淡然旨趣,给予单色釉中一丝灵动气息,大气婉约。本品仿三代青铜尊造型,清代此式牲耳尊仅见于雍乾二朝,乾隆皇帝之审美趣雍正一脉相承,故乾隆御窑之作品亦秉承仿古采今之法,本品即为乾隆朝之精绝代表。检索清人梁诗正等所著纂《钦定西清古鉴·卷八》,见录有「商父己尊」图样,本品造型、纹饰与其相类。《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 年,第 214、215页,图 873
官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颇受清代帝室所喜爱。至清代雍乾时期,已不满足于对官古器的把玩,更希望将这些经典作品重现于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总结御窑厂仿古和新增釉色品种中,「仿宋铁骨大观釉」就在其列。碑文记载「仿铁骨大官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
H:34 cm备注:
1. 法国私人收藏
2. 重要私人机构收藏
估价:RMB 3,500,000-5,500,000
摹古与寓意是雍正宫廷艺术的重要理念,胤禛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除了纯粹的摹古之外,同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的美好吉祥寓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此番造器之精神在雍乾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往往钟情选取上古三代器物之造型,配以其欣赏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彼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本品即为此理念之典范。本品古雅敦实的造型体现摹古精神之一面,其摹取周汉三羊铜壶为范,追求端庄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自上而下以青花绘饰六重纹样,分别为浪涛纹、蕉叶纹、缠枝花卉纹、折枝宝相莲花纹、变形莲瓣纹及卷草纹,颈腹之际各饰双道凸弦纹共三组,令造型更见线条之变化和层次之清晰。雍正笃信道教,重视《易经》,肩部堆贴模印三羊首,精巧别致,寓三阳开泰之意,「羊」与「阳」谐音相通,《易经》中称:「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在下。下月为泰卦,三阳大下。」其含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乃嘉庆之征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三羊纹尊」,纹饰搭配、乃至款识写法都与本品如出一辙,很可能原为一对,也可证本品之珍罕难得。整体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苍雅之气跃然眼前,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丽质不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腹部所绘宝相莲花纹,呈俯视构图,花形饱满,绘大小两重花瓣,中心绘七孔莲蓬,两侧绘对称的花叶,笔触点染乃是师法永宣意趣,而线条繁复,婉转多变,则具有浓郁的欧洲巴洛克风格。北京故宫藏有一雍正款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壶,设计理念与本品如出一辙,亦是采用上古铜壶之造型,所绘纹饰笔触与本品近似,西洋气息浓郁,当时同时之作。雍正皇帝对西洋文化保持着极为开放的态度,这可从目前留存的《雍正皇帝西洋装侧身画像》和《胤祯行乐图册页》中「刺虎图」中得到印证,图中身为一国之君的胤禛着穿西洋文艺复兴后期、新古典时期的贵族服装,头戴假发,洋溢出一派异国情调,可见雍正皇帝对西洋文化的接纳程度。本品可为清代御窑青花器使用西洋装饰元素的最早例证之一,之后西洋元素得以在清宫诸式工艺品的装饰中盛行,遂成风潮,影响深远。1.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三羊纹尊 ( 楷书款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三羊尊 ( 篆书款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3.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三牺尊 ( 楷书款 ) 苏富比香港 2008.4.11 Lot30674.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三羊开泰尊 ( 篆书款 ),北京保利 2010 年秋拍 Lot4694,成交价 3864 万5.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三羊尊 ( 楷书款 ),香港苏富比 2003 秋 Lot138此式三羊尊为清宫御瓷非常珍稀的造型,深得雍乾二帝所爱,为雍正后期御窑厂的创新隽品,乾隆早期继之,品类多见各式颜色釉,如茶叶末、仿汝、仿哥、窑变釉等,每一类存世量均在数件之上,唯独青花一项,颇为珍罕。雍正者除本品外见有三例,一例为前述与本品疑为一对者之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三羊纹尊」;一例亦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纹饰细节与本品十分接近,惟款识为篆书六字方章款;另一例为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第3067号拍品「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三牺壶」,纹饰与本品略有区别,颈部绘缠枝花卉,腹部折枝花卉亦有区别,底款为双圈楷书款,与本品相同。
33×14×32.5 cm备注:法国藏家旧藏
估价:RMB 4,500,000-6,500,000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雍乾之际,御窑厂所制颜色釉品类,摹古与创新并存,堪为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瞻望无已。摹古是当时造器的基础,除了完全仿造以外,还专门汲取上古三代以来青铜与古陶之纹饰、造型,加以新意尝试创新,终成清代官窑之华章。本品造型依循汉代古青铜器风格,即属其中典范,故宫博物院藏一「汉 兽首衔环扁壶」,似为本品造型之灵感来源,惟将铺首耳换为鹦鹉耳,更显灵动精妙。本品形制典雅简朴,直颈,扁圆腹,腰部渐收,两侧肩部贴附鹦鹉形双耳,外壁施以祭蓝釉,色泽妍亮深沉,釉面肥厚明润,宝光内蕴,将釉色之美与工艺之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器底施白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字体规整,章法严谨。此式鹦鹉耳之扁壶所见极罕,雍正年制器形相同而尺寸较小之例,当为乾隆年间的参考范例。一件雍正粉青釉作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1989年,页273,图版102,可资比较。另有一雍正年制茶叶末釉之例,属 Salting 氏遗赠之物,现藏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录于 John Ayers,《Far Eastern Ceramics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伦敦,1980年,图版216。左:清乾隆 祭蓝釉鹦鹉耳扁壶,佳士得纽约,2011 年 3 月 24 日,编号 1147,成交价 545.85 万美元中:清乾隆 祭蓝釉鹦鹉耳扁壶,苏富比香港,2018 年 4 月 3 日,编号 3624,成交价 792 万港币就乾隆本朝而言,同器形且釉色如此湛蓝显眼之例十分罕见,然一相似较小作例,高30.5厘米,曾两度于苏富比售出,先是伦敦1977年3月29日,编号285,后为纽约1981年11月6日,编号315,近期再度于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售出,编号1147,属 Gordon 旧藏,以545.85万美元高价成交。与本品尺寸、款识均十分接近的一例,见于香港苏富比1980年5月20/21日,编号92,复现于香港苏富比2018年4月3日,编号3624,以792万港币成交。如本次成对出现者,更属珍罕,极为可贵。
H:17 cm,D:16.2 cm备注:上海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本品总体呈深腹缸型,下承三扁足,口沿两侧饰一对兽头,周身暗刻花纹,并饰以珊瑚红釉。经检索对比,应为传世非常罕见的皇家礼器铏的下部。(见参阅图一、二)《皇朝礼器图式》乾隆十三年绘朝日坛铏之图样。皇家祭天祈福是新王朝成立以后向天地及万民昭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国家仪式,因此祭器来受到帝王的重视。明王朝建立后,许多中原传统文化的礼仪亟待恢复,因此洪武二年朱元璋即对祭器作出规定,据《大明会典》「定祭器皆用瓷」,并在宋制基础上删繁去简,规定祭器八种古制中的「登、铏以瓷碗代,簠、簋、笾、豆以瓷盘代」。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清代初期。《皇朝礼器图》
备注:1. 英国额尔金勋爵旧藏;
2. 英国SPINK旧藏 ;
3. 布伦戴奇旧藏
4.北京保利,2011年6月5日,编号7302
估价:RMB 5,900,000-8,000,000
此件大尊束颈、重腹、高圈足,颈部双云形耳,联套活环,器型硕大,造型规整,沉稳庄重,气势恢宏,通高近80厘米,体量之大,极为罕见。其口部及肩部各饰一圈回纹,颈部和圈足饰对应的俯仰莲花纹,腹部主题图案为变形的仿古云纹,纹饰精美,古朴中透出神秘。此尊铸造工艺极为精湛,所用铜料密炼精实,局部鎏金厚实,虽经数百年依然光芒灿然,显得富丽堂皇,表现出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整体充满浓郁的青铜器元素,口部造型来源于战国早期的扁壶,双耳套环及肩颈部突起的火焰形纹饰又与西周早期青铜罍几无二致,其整体造型与原属青海瞿昙寺所有,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的明宣德铜鎏金双耳活环瓶如出一辙,应同为由宫廷造办经手依照古彝器图谱或内府所藏青铜鼎彝样式所制的仿古彝器。但宣德年间所制之铜瓶,腹部及颈、足部光素无纹饰,而本件相较之下纹饰更为华丽多变,并于局部加饰仿青铜之绿锈,种种特征均较符合清代乾隆时期仿古作品的风格特征。故判断应为乾隆时期由宫廷造办处依照《宣德鼎彝谱》或《博古图》等书中所载样式,并参考内府所藏上古鼎彝的造型样式再加以创新,融合多种风格铸造而成的。应为当时一件极为重要的宫廷陈设重器。明宣德 铜鎏金双耳活环瓶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外更为难得的是,这件大尊的收藏传承和流传脉络也十分清晰,此尊明确的收藏纪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第八世额尔金伯爵(Lord Elgin)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1811-1863),他曾担任当时英国多处殖民地的总督。此后这件大尊又为额尔金公爵的女婿Frederick Locker-Lampson(1821-1895)所得,20世纪20年代又辗转进入英国伦敦著名老牌古董商Spink&Son.Ltd手中,并于1928年12月出版于一书中,最后成为美国著名亚洲艺术收藏家、国际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very Brundage,1887-1975)的收藏。
L:26.5 cm,H:21.3 cm备注:
1. 陈克立旧藏
2. 叶义先生(Dr. Ip Yee)旧藏
3. Robert H.Blumenfield Collection旧藏
4. 纽约苏富比,1977年11月5日,编号195
5. 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19日,编号86
6. 纽约佳士得,2012年3月22日,编号1251
出版:《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编号22,淑馨出版社,1985年
估价:RMB 4,200,000-5,800,000
《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编号 22,淑馨出版社,1985 年
陈仲美是明代著名的制壶高手,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陈仲美的紫砂壶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迭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记载中看到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全面陶艺家,又是一个把雕塑和紫砂壶结合得很成功的壶艺家。难怪后人把他的紫砂壶称为「神品」。故宫博物院藏品
这件陈仲美所制紫砂牺尊造型上仿造战国时期的青铜牺尊,气息端正高古。牺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牛;尊则是酒器。顾名思义牺尊即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古时「牺」「献」同音,都读作「婆娑」的「娑」。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这件紫砂牺尊并非简单的对牛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处理。头型比牛略长,耳朵也高高耸起,整个身体筋骨结实、肌肉丰腴。整体造型有牛之壮而更显聪慧、灵动。在牺尊的脊背中间部位,有一个类似酒壶壶盖的一个圆形盖,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盖钮,牺尊背上盖钮之下,就是把酒倒进去的入口,酒存在牛肚子里。而酒的出口,也就是现代酒壶的「流」,则在牺尊的嘴里,古人用牺尊倒酒之时,酒从牺尊嘴里流出,别有一番情趣。制作之精细,构思之巧妙,都是陈仲美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备注:上海重要私人收藏参阅:《西清古鉴》卷九,页34、页35。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是礼祀天地之物,常与象尊同用。明清时期,仿古牺尊成为一种吉祥的摆设,常陈设于书斋厅堂当中。此尊精铜为材,体型硕大,入手沉重。牺尊的头部,融合了貘尊、牛尊、和犀尊的特点,嘴部像犀,有凹线的装饰,耳朵向上翻起,截面平直,非牛、非貘。昂首前视,双耳直立,双目炯炯有神,身躯丰满坚实,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背上有一钮盖,牺尊头部、颈部及身体以金银错出花纹,寥寥数道几何装饰,而将暗沉的铜质器身点缀出明亮生动的效果,整体造型生动逼真,稳重中又添活泼之气。包浆温润,色泽深沉,给人以古朴端正之感。
扫码查看电子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