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它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
中药的五行分类
五行理论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将五行与人体的脏腑、五官、形体、和情志相配合。人的脏腑与五行相对应,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金、膀胱属水。同时,五行还与季节相对应,木行春、火行夏、金行秋、水行冬、土旺四季。中医药认为,中药在治疗时,只有药物的五行与身体、季节的五行相适应,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即归经理论。
药食同源的品种
截至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发布了4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共计106种物质,分别是: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当归、山柰、西红花(藏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
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性味和归经
中药的核心是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仅仅表示口尝的滋味,而是药物实际性能的标志。
酸昧:收敛、固涩;
苦味: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辛味:能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证;
咸味:轻坚、泻下;
药食同源中药以性“温”“平”为主,性“寒”“凉”“微温”微寒”药材次之,性“热”和“大热”药材较少;药食同源中药以味“甘”中药为主,味“辛”“苦”“酸”的药材次之,味“涩”“咸”“微苦”“淡”“微酸”“微辛”的药材较少;药食同源中药以归“肺”“胃”“脾”经为主,归“肝”“肾”“心”“大肠”经的中药次之,归“胆”“小肠”“膀胱”“三焦”经的中药较少。以下是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性味和归经汇总。
名称 | 性味 | 归经 |
阿胶 | 甘,平 | 归肺、肝、肾经 |
八角茴香 | 辛,温 | 归肝、肾、脾、胃经 |
白扁豆 | 甘,微温 | 归脾、胃经 |
白扁豆花 | 性平,味甘淡 | 归脾、胃经 |
白果 | 甘、苦、涩,平 | 归肺、肾经 |
白芷 | 辛,温 | 归胃、大肠、肺经 |
百合 | 甘,寒 | 归心、肺经 |
薄荷 | 辛,凉 | 归肺、肝经 |
赤小豆 | 甘、酸,平 | 归心、小肠经 |
代代花(玳玳花) | 辛、甘、微苦、平 | 归肝、胃经 |
淡豆豉 | 苦、辛,凉 | 归肺、胄经 |
淡竹叶 | 甘、淡,寒 | 归心、胃、小肠经 |
刀豆 | 甘,温 | 归胃、肾经 |
丁香 | 辛,温 | 归脾、胃、肺、肾 |
榧子 | 甘,平 | 归肺、胃、大肠经 |
蜂蜜 | 甘,平 | 归肺、脾、大肠经 |
佛手 | 辛、苦、酸,温 | 归肝、脾、胃、肺经 |
茯苓 | 甘、淡,平 | 归心、肺、脾、肾经 |
蝮蛇 | 甘,温 | 归脾、肝经 |
覆盆子 | 甘、酸,温 | 归肝、肾、膀胱经 |
甘草 | 甘,平 | 归心、肺、脾、胃经 |
高良姜 | 辛,热 | 归脾、胃经 |
葛根 | 甘、辛,凉 | 归脾、胃、肺经 |
枸杞子 | 甘,平 | 归肝、肾经 |
荷叶 | 苦,平 | 归肝、脾、胃经 |
黑胡椒 | 味辛,性热 | 归胃、大肠经 |
黑芝麻 | 甘,平 | 归肝、肾、大肠经 |
花椒 | 酸、涩,平 | 归肝经 |
槐花 | 苦,微寒 | 归肝、大肠经 |
槐米 | 性微寒,味苦 | 归肝、大肠经 |
黄芥子 | 辛,温 | 归肺经 |
黄精 | 气微、味甜、甘、平 | 归脾、肺、肾经 |
火麻仁 | 甘,平 | 归脾、胃、大肠经 |
藿香 | 味辛,性微温 | 归脾、胃、肺经 |
鸡内金 | 甘,平 |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姜(生姜、干姜) | 生姜:辛,微温; 干姜:辛,热 | 生姜:归肺、脾、胃经;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 |
金银花 | 甘,寒 | 归肺、心、胃经 |
桔梗 | 苦、辛,平 | 归肺经 |
桔红 | 味辛、苦,性温 | 归肺、脾经 |
菊花 | 甘、苦,微寒 | 归肺、肝经 |
菊苣 | 微苦、咸,凉 | 归肝、胆、胃经 |
橘皮(或陈皮) | 味辛、苦,性温 | 归脾、肺经 |
决明子 | 甘、苦、咸,微寒 | 归肝、大肠经 |
昆布 | 咸,寒 | 归肝、胃、肾经 |
莱菔子 | 辛、甘,平 | 归肺、脾、胃经 |
莲子 | 甘、涩,平 | 归脾、肾、心经 |
龙眼肉(桂圆) | 甘,温 | 归心、脾经 |
罗汉果 | 甘,凉 | 归肺、大肠经 |
马齿苋 | 酸,寒 | 归肝、大肠经 |
麦芽 | 甘,平 | 归脾、胃经 |
牡蛎 | 咸,微寒 | 归肝、胆、肾经 |
木瓜 | 酸,温 | 归肝、脾经 |
胖大海 | 甘,寒 | 归肺、大肠经 |
蒲公英 | 苦、甘,寒 | 归肝、胃经 |
芡实 | 甘、涩,平 | 归脾、肾经 |
青果 | 甘、酸,平 | 归肺、胃经 |
肉豆蔻 | 辛,温 | 归脾、胃、大肠经 |
肉桂 | 辛、甘,大热 | 归肾、脾、心、肝经 |
桑椹 | 甘、酸,寒 | 归心、肝、肾经 |
桑叶 | 甘、苦,寒 | 归肺、肝经 |
沙棘 | 酸、涩,温 | 归脾、胃、肺、心经 |
砂仁 | 辛,温 | 归脾、胃、肾经 |
山药 | 苦、微辛,平 | 归胃、心经 |
山楂 | 酸、甘,微温 | 归脾、胃、肝经 |
酸枣仁 | 甘、酸,平 | 归肝、胆、心经 |
桃仁 | 苦、甘,平 | 归心、肝、大肠经 |
乌梅 | 酸、涩,平 | 归肝、肺、大肠经 |
乌梢蛇 | 甘,平 | 归肝经 |
鲜白茅根 | 甘,寒 | 归肺、胃、膀胱经 |
鲜芦根 | 甘,寒 | 归肺、胃经 |
香薷 | 辛,微温 | 归肺、胃经 |
香橼 | 辛、苦、酸,温 | 归肝、脾、肺经 |
小茴香 | 辛,温 | 归肝、肾、脾、胃经 |
小蓟 | 甘、苦,凉 | 归心、肝经 |
薤白 | 辛、苦,温 | 归心、肺、胃、大肠经 |
苦杏仁 | 苦,微温;有小毒 | 归肺、大肠经 |
益智仁 | 味辛,性温 | 归脾、肾经 |
薏苡仁 | 味甘、淡,性凉 | 归脾、胃、肺经 |
余甘子 | 甘、酸、涩,凉 | 归肺、胃经 |
鱼腥草 | 辛,微寒 | 归肺经 |
玉竹 | 甘,微寒 | 归肺、胃经 |
郁李仁 | 辛、苦、甘,平 | 归脾、大肠、小肠经 |
大枣 | 甘,温 | 归脾、胃、心经 |
栀子 | 苦,寒 | 归心、肺、三焦经 |
枳椇子 | 味甘、酸,性平 | 归脾经 |
紫苏 | 味辛、辣,性微热 | 入冷经 |
紫苏籽 | 辛,温 | 归肺经 |
当归 | 甘、辛,温 | 归肝、心、脾经 |
山奈 | 温;辛 | 归胃经 |
西红花 | 味甘,性平 | 归心、肝经 |
草果 | 味辛,性温 | 归脾、胃经 |
姜黄 | 辛、苦,温 | 归脾、肝经 |
荜茇 | 辛,热 | 归胃、大肠经 |
党参 | 甘,平 | 归脾、肺经 |
肉苁蓉(荒漠) | 味甘、咸,性温 | 归肾、大肠经 |
铁皮石斛 | 甘,微寒 | 归胃、肾经 |
西洋参 | 甘、微苦,凉 | 归心、肺、肾经 |
黄芪 | 甘,微温 | 归肺、脾经 |
灵芝 | 味甘,性平 | 归心、肺、肝、肾经 |
山茱萸 | 味酸、涩,性微温 | 归肝、肾经 |
天麻 | 甘,平 | 归肝经 |
杜仲叶 | 微辛,温 | 归肝、肾经 |
地黄 |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 干地黄:味甘,性寒;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 | 鲜地黄:归心、肝、肾经; 干地黄: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归肝、肾经。 |
麦冬 | 味甘、微苦,性微寒 | 归胃、肺、心经 |
天冬 | 甘、苦,寒; | 归肺、肾、胃经 |
化橘红 | 辛、苦,温; | 归肺、脾经 |
药食同源品种的五行分类
一、味辛皆属金
五行属金的药物有: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白芷、肉豆蔻、肉桂、佛手、花椒、郁李仁、金银花、姜、砂仁、香橼、香薷、桔红、桔梗、益智仁、莱菔子、高良姜、淡豆豉、黄芥子、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胡椒、橘皮、薄荷、薤白、藿香等。
二、味咸皆属水
五行属水的药物有:牡蛎、昆布、槐花等。
三、味甘皆属土
五行属土的药物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山药、马齿苋、乌梢蛇、火麻仁、玉竹、甘草、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百合、肉桂、余甘子、杏仁、芡实、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枳棋子、枸杞子、胖大海、茯苓、香薷、桃仁、桑叶、桑椹、莱菔子、莲子、淡竹叶、淡豆豉、菊花、黄精、葛根、黑芝麻、槐米、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薏苡仁、覆盆子、藿香等。
四、味酸皆属木
五行属木的药物有: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代代花、余甘子、佛手、沙棘、赤小豆、昆布、青果、香橼、桑椹、酸枣仁、覆盆子等。
五、味苦皆属火
五行属火的药物有:八角茴香、小蓟、代代花、白果、决明子、肉豆蔻、佛手、杏仁、昆布、枣、郁李仁、金银花、鱼腥草、栀子、香橼、桃仁、桑叶、桔红、桔梗、荷叶、淡豆豉、菊花、菊苣、槐花、蒲公英、橘皮、薤白、藿香等。
总结
在入药或者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之间的五行关系,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或者食用五行相克的药食品种。106种药食同源品种中,部分品种由于自身的特性,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者多种五行属性,因此在服用或者食用时,需要更加注意。
在进行治疗时,根据药物所属的五行,同时考虑人体脏腑的五行属行,使用五行相同或者相旺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使用了五行相克的药物,则会对药物的作用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传统中医药认为,食补与药补同样重要。食补可以充分的调节机体的抵抗能力,通过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而中药均可食用,只是在食用时必须要考虑到药物间的配伍作用,因此,在食补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种食材间的关系,要避免食材间的相互作用而减弱食补效果,甚至发生负面作用的情况。
五行分类是中药最为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药物的五行、脏腑的五行、疾病的五行进行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106种药食同源品种均属于不同的五行分类,在进行药物治疗以及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间的五行关系,尽量使用五行相同或者相旺的品种,要避免五行相克的品种,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功效。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转载请注明来源。封面图来源:创客贴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或支付稿酬。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请帮忙点下,给我个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