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端午(漳州人习惯称为“五月节”),人们总会想到屈原。以漳州人的视角打开,屈原投江殉国,化作水神供后世敬仰。除了“扒龙船”、悬艾、包闽南式粽子这些传统活动,五月节的前一天(五月初四),九龙江沿江村庄都会举办一场古老的仪式——游江,以纪念屈子。虽说是土生土长的漳州“囝仔”,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游江”的习俗。
这日傍晚,我骑车沿着江滨路慢行,便望见拱门蜿蜒在江滨,人们提着“保家灯”赶往九龙江边。为了亲眼见识“游江”场面,我循着人群便来到小港社区,在江边同村民一同等待。
看着龙舟上架起的竹竿逐渐挂满村民带来的“保家灯”。询问过村民才知道,这些“保家灯”是上一年闲置的煤油灯重新加满煤油、换上灯芯,点亮送到江边,挂在龙舟的竹架上。从家中到江边,从游江到归家,“保家灯”始终需亮着,象征着一年中的平安与吉祥。星星点点的“保家灯”铺满江面,也照亮着屈子的归家路。
随后,“水仙尊王”在身着青色长衫的老家长的护送下被抬上主船。炮声响起,在鼓点的节奏下,龙舟渐渐离岸,驶向烟波浩渺的江面。船头一人站立挥动着幡旗,招唤着屈原的魂魄。
每到转弯处,“呦呦”“呦呦”声渐起,他们说,这是为了寻找屈原。并往江里撒纸钱与供品,免让鱼虾惊扰诗人的亡魂。一轮游江后,龙舟靠岸,在祭拜水仙尊王后,龙舟带着人们的愿望再次驶向远方。
龙舟归航,村民们取下“保家灯”,带着祭拜后伴随着祝福的“发粿”归家,待五月节的到来。
“游江”的形式逐渐转化为习俗,对屈子的纪念与崇敬在“游江”中具象化。
此时此刻,能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热闹壮观的场面,更多的是人们古朴隆重的祭拜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文化信仰。
2024年,龙文区端午“游江”习俗被列入区级非遗名录。屈子已逝,但精神永存,信仰仍在。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和我一起用闽南话诵读《离骚》片段,感受屈原的心境吧!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