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云冈石窟

旅行   2024-05-23 09:59   山西  

我是在云冈的朝霞中看见昙曜和尚的。这位北魏时代的名僧披着一身霞光,宽大的僧衣在塞外金风中飘逸,挺拔高瘦,削肩长颈,宽额淡眉,两腮紧缩,颌骨高纵,两眼炯炯,刚毅、深邃、执着、自信,昙曜大和尚转过身来眺望,塞北的风让他眯起双眼,他看见不远处的武周山,在朝霞之中灿烂辉煌,映耀得天边一片光芒,那是万道霞光?还是金迦闪耀?昙曜这一望,几十年的青灯古寺中练就的佛心经眼,他望见了佛陀的袈裟就在武周山下熠熠闪光,七彩的佛光仿佛在昭示着什么?这一望竟让云冈昭然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宗教艺术殿堂;这一望,竟让1500多年间数千万计的中外众生前来瞻仰拜望。

云冈有魂,昙曜有知。


昙曜大和尚离我们太遥远了。

《魏书》中仅记有昙曜北魏之名僧也。再无多话。北魏时代的大家郦道元描写云冈竟然无一字说昙曜。看着昙曜清癯苦瘦的脸,让后人觉得竟然和印度的甘地一样。在落日余晖中,昙曜大和尚是模糊的,无论你站在哪一个方向,无论你走得多近,站得多前,昙曜大和尚只是道道余晖中的一抹。1500多年的历程,一身粗布僧衣的昙曜似乎离我们太远了。

但北魏那个时代又仿佛距离我们那么近。我们现在还能亲眼看见它灿烂辉煌,至今仍让世人目晕心跳、激动不已的一座座艺术殿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千佛洞、天水麦积崖、巩县石窟寺、响堂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等,均为北魏时期石窟造像的经典之作。大同云冈石窟当数北魏石窟造像艺术皇冠上的璀璨宝石。再往前看,地平线上似乎再也没有矗立在朝阳落日中那般巍巍乎、皇皇乎、摄人魂魄的艺术殿堂了。能证明华夏文明、灿烂文化的多与陵墓相连。那些曲折惊险的动人故事最后让那些重见日月的国宝几乎无一不是帝王们堆放在尸体旁边的冥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陵墓,历史上有案可查的只剩下秦始皇的陵墓了,那如丘的封土是我们唯一能眼见的先秦时代的“大器”,它是否被盗至今仍有争议。即使说它没有被盗的人,心中也忐忑不安,他们说出了人们的心愿,但愿始皇帝还安然于地下,随他殉葬的数不尽的国宝还都安然无恙。难道司马迁真的错了?到如今秦始皇派蒙恬将兵30多万修筑的长城,只剩下窄窄浅浅的一眼能望到头的一道碎石坎,连一只兔子也挡不住。前后两汉四百多年,埋在地下的有案可查的近千座汉陵墓几乎无不被盗挖,时至今日只有三座幸免,河北满城中山王刘靖王陵、南粤王赵佗之陵、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地面上的高堂伟殿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散落残缺的秦砖汉瓦了。只有秦时明月不见汉时关。呜呼哀哉!

三国归晋,好不容易不打仗了,不杀戮了,搞建设了,五十多年,刚刚建成一些宫殿楼阁,庙宇庄园,城廓良田,谁能想到,晋武帝一念之差竟然引来八王之乱,紧跟着就是五胡乱华,十六国混战。130年间旷世未有的杀戮、毁灭、破坏,军队尚以活人死人充作军粮,遑论百姓死活?千里赤地,百里狼烟,生灵涂炭。130多年,按中国民俗计算也是6辈子人间,杀过来,烧过去,篦头发似地篦过来梳过去,几乎没有一时一刻的歇手。就是在这血雨腥风之中,走来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太重要了,正是它结束了漫长的130多年的大屠杀、大破坏、大疯狂、大倒退。开拓北魏王朝,迁都平城,把云冈定为皇家石窟的正是鲜卑族拓跋珪,这位黄须大汉至今还一身的神秘。



公元286年暮冬,寒风草枯,失散得几乎陷于灭顶之灾的鲜卑族拓跋氏各部落头领会聚在牛川,即今天的内蒙古锡拉木河,一致拥戴年方十五岁的拓跋珪为领袖,继其祖父登代王之位。其实代王之位乃亡国之位,其祖父几十年前在呼伦贝尔成立的代国尚未发展起来就遇上氐族创建的前秦王朝,苻坚英雄一世,毫不犹豫也毫不费力地就荡平了这个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鲜卑族人创建的小国。留给拓跋氏的、留给拓跋珪的是国破人亡。幼年就丧国丧父几乎丧失一切的拓跋珪是在苦难和仇恨中成长的,是在复仇和再兴的教育中长大的。孟子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正应了拓跋珪的身上。

拓跋珪不是那种“生于后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的皇二代,他上任后励精图治,目标明确,决心铁定,迁都回祖父创业之地,改国号为北魏。北魏诞生了!

但那时小小的北魏王朝,形势险恶,居虎狼之口。苻坚统一中国的失败和前秦王国的崩溃给北魏政权创造了一个机会,乱世起枭雄。但那时候北魏南有独孤部,北有贺兰部,东有库莫奚部,西有铁弗部,阴山以北还有高车部及柔然部,可谓狼烟四起,虎视狼窥。

拓跋珪这位15岁的少年,展现出他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天才,经过8年艰苦卓绝、赴汤蹈火的战斗,拓跋珪带领鲜卑族拓跋氏经过一场更甚一场的恶战大战,终于打出了北魏王国的国威军威。他们依靠鲜卑族的彪悍、坚强、勇敢、善战,依靠拓跋珪的机智、果敢、雄心、勇气,和他们胯下的蒙古烈马和手中的长长弯刀,几乎杀败了中国北方所有的争雄者。北魏王者拓跋珪以他政治家、军事家的宏图大志,再次迁都,把国都定在平城,即今天的大同。

我直到现在也没搞明白,拓跋珪率领的那支大军,从弱小发展到强大,最后建立起几十万特别能战斗的“铁军”,人手一把长长的弯刀,从大兴安岭走向平城大同,一路上应该有数不清的熔铁炉、数不清的铁匠铺,鲜卑族应该留下自己民族发展的足迹,就像比他还早的青铜器,至今仍在发现一座又一座当年的采矿区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但北魏几乎什么都没留下,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也没有留下哪怕是淡淡的遗迹,只留下让后人无尽的猜想。

第二个没搞明白的是,拓跋珪带领的北魏军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征战,每战必酣,每战必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但拓跋珪却是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这杀生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据传说,在军中拓跋珪就带着一尊很高大的木制佛像,早晚总要拜一拜,后来他发现这尊楠木刻制的佛像有一道深深的裂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崇信,他下决心用石头刻制佛像,永保万世。历史也有相同的记忆,前秦皇帝苻坚就是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提倡佛教,把佛教定为国教。当他得知著名的大和尚鸠摩罗什在西域的龟兹国讲佛立说后,就多次想请鸠摩罗什到中原前秦王国来传佛讲法,当龟兹王国不同意放鸠摩罗什时,公元380年,苻坚竟派军队远征灭掉龟兹国,把鸠摩罗什连同他的弟子们礼请回前秦。但这并没有停止苻坚的征战。孔子是中国儒教的创始人,讲究仁爱、爱人,但这并未阻止他上任7天后就诛杀少正卯。事业归事业,信仰归信仰,也许拓跋珪亦如此?拓跋珪最大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战略胆量是把北魏的国都由盛乐迁都平城。



当他伫马武周山,眺望十里河,眼前一片光明。他的蒙古战马在迎风嘶叫,背后的北魏王旗在猎猎争鸣。他要统一中国北方,他要灭掉这望见望不见的16个帝王。拓跋珪有野心,野心勃勃;有壮志,壮志不已。他带领的鲜卑铁骑所向无敌,兵锋正盛。戎马倥偬,他来武周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把心中的佛,军中的神,把他早已想好的石头造像的大佛定位在他的新国都的西方。因为佛从西来。因为鲜卑的祖先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嗄仙洞”。成稿于公元554年的《魏书》中有记载:“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魏书》中还记载,鲜卑族的拓跋氏出自大兴安岭中的“旧墟石室”,到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寿时还曾派官员前去这个“旧墟石室”祭祀,并在“石室”刻有“祝文”。鲜卑族的拓跋氏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石头文化的创始者和集大成者。北魏没有文字,但它崇尚佛教,崇尚石头文化,给中国留下3万多处梵宫佛寺,几乎遍布整个中国北方的石窟、石佛、石像、石刻、碑铭,不可胜数,在秦亡楚汉大战直至“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近700年间,战争战乱把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积累毁坏得几乎荡然无存。中国现存于世的最古老、最精典、最不朽、最值得炫耀于世的文化遗产当推北魏,我们后世人当记住那个北魏王朝,拓跋氏虽然消亡于历史的岁月中,但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功不可没,值得后人惦念。

拓跋珪惦念他的信仰,他崇信佛教。他请来了法果和尚作他定都平城后的第一任“道人统”,主管北魏的宗教。翻查《魏书》竟然绝少有这位大僧的记录。他还不像昙曜大和尚虽然飘逸难寻却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模糊的身影,而法果大和尚却几乎音信皆无。

法果大和尚太熟悉拓跋鲜卑的历史了,他可能亲身踏访过《魏书》中曾经记载过的“旧墟石室”,那就是藏在大鲜卑山中的一个巨大的石窟,“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拓跋氏在这个巨大的石窟中积“六十七世”。拓跋珪是拓跋鲜卑的忠实子孙,可谓孝子贤孙。拓跋珪建国称帝后,把能记起的先祖一直上溯到二十四代全部封为皇帝,查遍中国自秦始皇称帝以来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上封自己祖先为皇帝的不过封三代,而拓跋珪竟然上封二十多代,可谓光宗耀祖,不忘先人。他和秦始皇不同在于,秦始皇是往后预封百世千世皇帝,不过一场梦,仅二世而亡;而拓跋珪却上溯先人数十代统统封为北魏的皇帝。拓跋珪在封祖称帝上真有创造性,堪称“千古一帝”。



法果是佛家高僧,也是中国石文化的创始人,他深知这个马上民族的信仰与统一中国的现实,深知统一天下与治理天下和民心佛心的关系。已经查不出法果高增是信仰的追求流露还是因势利导地报效国家?法果大和尚曾执言,僧侣佛门,一不拜父母,二不拜皇帝王者,只拜佛拜法。但这位高僧从高山草原森林荒垣来到平城以后宣布:“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他要凿山为窟,凿石为佛,造佛为君。拜佛即拜天子,敬佛如事天子,事佛即事皇帝。他带领众工匠开凿的云冈第一窟,现称第3窟,正是“西方三圣”的造像,又有北魏皇帝的面像。看那主像阿弥陀佛,高约10米,倚坐朝前,高肉髻,面相圆润丰滋,两眉弯曲,慈祥端庄,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置膝上,自然前指。这第一窟的主造像象征着北魏哪位皇帝?至今仍有争议,法果高僧去和来一样飘渺神秘,他没留下一章一页的记录,只留下这可容纳3000人、高约25米、分上下两层的石窟。佛教在北魏几成国教,寺院多达二百多处,僧侣数以十万计。晨钟暮鼓,香火氤氲,袈裟所至,众生合十。也就在这个时期,北魏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武帝灭佛。

公元424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死去,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继承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那年他也刚16岁。一直虎踞在北魏北疆的匈奴柔然部趁北魏政权更迭,少皇帝登基未稳,便悍然发兵犯境直扑北魏。没想到这位少年皇帝毫不惧怕,毫不犹豫立即御驾亲征。拓跋焘意气风发,师出有名,正好借此战机一举扫平北患,扩疆灭敌。他竟亲率骑兵,日夜不停,直接杀奔战场。当他被柔然大兵里里外外包围了50多道重围时,这位生于战场,长于战场,从小就戎马征战的少年皇帝临重兵受重围竟然纹丝不乱,镇定自若,指挥自如,身先士卒,擒贼擒王,以少击多,把柔然大军杀得兵马大乱,丢盔解甲,尽显少年天子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427年,拓跋焘又亲率轻骑3万多,长途奔袭,一举击破夏国,采用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的战术,布下口袋阵,击溃夏兵,攻破号称石灰、白粘土、糯米汁搅拌夯筑起来的国都统万城。

拓跋焘继承祖业,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公元446年,拓跋焘西征长安镇压“盖吴起义”时发现在一寺庙中,暗藏大量兵器,且僧侣竟然聚众淫乱,拓跋焘大怒,多日积存在心中的怒火中烧,下令全国灭佛,拆除庙宇,捣毁佛像,驱散僧侣,捕杀和尚,史称“太武灭佛”。



拓跋焘是个性情刚烈、又性情多变的皇帝,他平定北方以后,急切要安定江山,稳定政权,他感到佛教的影响和寺庙的势力已经构成对他皇权的威胁,他认为一些地方上不稳定,频频造反的根源来自不断扩大的寺庙,加上北魏自立国以来佛、道之争日趋激烈,佛不容道,道不容佛,佛道不能两立,而佛道都在朝廷中寻找代言人,发展自己的势力。拓跋焘一道圣旨,佛门遭灭,成为北魏统治139年期间的一件政治事件。大和尚昙曜此时此刻东逃西躲,风餐露宿,几次险些被捉被杀。但昙曜高僧誓不还俗,誓不改信,坚信佛祖。想昙曜大和尚那脸苦相,的确可能和这段艰难困苦的日子有关。七年,整整七年,昙曜高僧风藏雨躲地整整度过了2500多个日日夜夜,当他得到文成帝拓跋濬的皇诏,让他赶快回来,主持云冈皇家石窟的开凿造像,下令在全国恢复佛教。昙曜高僧闻信,既使半生的佛门休养也难禁他放声大哭。昙曜终于于公元460年奉诏开工,“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武周山上凿窟造像之声真如金玉之乐,钟吕之鸣,在昙曜大和尚听来如同罄鱼之声,经律之美。这“开窟五所”乃皇家的佛窟,秉承法果大和尚的创意,领会拓跋濬的旨意,昙曜大和尚要把这五窟佛像打造成北魏开国的五位皇帝。拜佛如拜天子,跪天子如同跪佛。昙曜高僧无愧于拓跋濬拜为“帝师”。“昙曜五窟”即现在云冈编号为第16至20窟,从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一直到时任皇帝拓跋濬,一帝一窟,依次而建,每窟一石门,一石窗,外壁雕满千佛,主佛释迦牟尼高达13米以上。它们或坐或立,或思或期,或眺或看,无不假释迦之躯,雕皇帝之态,藉释迦之仪,传皇帝之神。“昙曜五窟”使云冈石窟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拓跋氏皇家祖庙。

走进那高大的石窟,那一尊尊佛祖圆髻方额,高鼻深目,眉眼细长,嘴唇微闭,唇角上扬,巨耳垂肩,粗脖短颈,身躯健硕,神情既威严又可亲,气度既恢弘又睿智,在石窟中更显得顶天立地,庄严肃穆。仿佛一步踏入佛国,又仿佛众佛突降人世。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一千五百多年前石头造像的神韵,俊美、刚柔、质朴,经岁月的积累,更显得无以伦比的美,仿佛能让人从那大佛的一颦一笑,那莲花的一舒一展,那飞天的一屈一伸,那袈裟的一飘一动都能感到有一股股遥远的罗马、希腊、拜占庭远古的石文化的美,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云冈石窟中的绝妙展现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说法。但这种艺术的交融却折服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文化大师,他们除了赞叹,除了肃穆,还有由衷的折服。1973年9月15日,中国总理周恩来陪同法国总统皮蓬杜专程来云冈石窟参观,让蓬皮杜感到震惊和发自内心地叹服,这位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癌症晚期的法国总统连连说不枉中国一行,太令人叹服,太令人震惊,太美了!



云冈石窟的石造像可谓空前绝后!

昙曜大和尚步步不离石窟。据说当年从北方各地尤其从西域请来大量石匠大师,当雕凿到佛祖时,要一刀三看,一凿三拜。昙曜大和尚要上下左右反复打量石像,要佛中有帝,帝融佛中。每一窟中大佛造成,北魏乃至南朝,西域的高僧都不远万里前来拜跪,常常念经之声、罄钟之声和云冈石窟中的凿琢之声相伴相随,在晨烟暮霞中笼罩整个武周山。

我专门伫立在18窟大佛造像前,按“昙曜五窟”排列,此应为拓跋焘与佛陀合一的造像。“太武灭佛”,昙曜大和尚是受过拓跋焘的“政治迫害”的。昙曜该如何处理这石窟中的佛像?

仰脸细望,佛像太高大,15.5米,产生视觉的偏误,两颌圆润,上额方正,两耳垂肩,双目正视,半袒右肩,左手持袈裟上举胸前。右手臂残断,双脚立于莲台之上。大气磅礴,威严庄重。已不知昙曜大和尚当年作何想法,如何作此设计?一说拓跋焘晚年庸迈,晚年未保,灭佛之后内乱外忧,死于宫中奸贼之手,活得威猛英雄,死得猥琐渺小。晚年常为灭佛忏悔,已自得报应。又一说是此造像已有暗示,佛像左手捶胸,右手下垂,双唇似动,双目似滞,表现一种忏悔的神情,尤其其袈裟仍万佛之衣,虽生时灭佛,但死后又崇佛,万佛袈裟在“昙曜五窟”的石佛造像中是唯一的,足见昙曜高僧的智慧。还有一说是第18窟的佛陀在开凿时就没有凿出右下臂,意在太武帝拓跋焘为灭佛断臂自醒。俱往矣,端立在高大石窟中的释迦牟尼亦威亦慈,亦庄亦穆,亦严亦亲,1500多年未变,让一代代后人顶礼膜拜……

“云冈”古无此地名。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亦无此名。“云冈”故名思意,云中之冈,飘显于五彩云头中的山冈,想必该是哪位佛国高僧的感悟?

云冈石窟历经北魏149年开凿,46座石窟中特别是前21座石窟,可谓是一窟一个佛国世界,一窟一个佛门天地,一窟一本佛教历史,一窟一个艺术天堂,一窟都有一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云冈石窟,不但是人们了解从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的发展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至今解读北魏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开放和文化艺术的“四库全书”。

云冈石窟的石头文化,高雅精湛,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闳阔深沉,巧夺天工,尤其那些佛像、飞天、艺人、花卉……看不够,也看不尽的云冈石像、石雕简直如同仙界出凡,惊世骇俗,豪宕奇峭,精美绝伦,别树一帜。那窟窟都是石的诗,石的画,石的文,石的神韵,石的升华……

就像敦煌石窟第61窟最著名一样,云冈石窟第12窟自古被人们赞誉为最能代表云冈石窟,是云冈石窟石刻艺术集大成者,兼收并蓄者,是云冈石窟中的艺术珍品,是云冈石窟的艺术博物馆。



走进12窟,简直就是一座公元五世纪时期最豪华高雅的艺术殿堂。满目皆是艺术表演,弹奏的,歌舞的,欢笑的,合拍眉飞色舞的,应拍飞身喝彩的,无不全神贯注,无不心神合一,无不精彩绝伦;婆娑的舞姿,纵情的表白,专注的弹拨,倾心的微笑,无不栩栩如生,无不自由自在;佛陀正在微笑,莲花正在盛开,飞天正在起舞,伎乐正在弹奏,五彩缤纷的浮雕,琳琅满目,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美不胜收;飞天与菩萨分层而列,伎乐与佛龛并列而排,抬头望天天不见,满眼俱伎乐与飞天。我静静地站立在窟中,先是感受那古音古乐的喧哗,饱享那飞天飘飘欲仙的美姿,伎乐那神情各异的艺术醉态,继尔我理会到,那该是佛门中的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天堂,可惜历史上没有记载是哪位高僧主持开凿的这座石窟,但我知道,他是想让人们领略佛国的盛境。

云冈佛国中,最让寻味和赞美的是那一群群自由自在,任我驰骋的飞天。2300多个飞天,组成了云冈飞天群体,或飞或腾,或歌或舞,或停或驰;或飘逸或旋转,或衣带并举,或昂头低首,或远眺或近看,或弹奏鼓乐,或信手撒花,或手足并舞,或凝眉沉思;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男或女,或中或西,但人人皆乐,人人皆喜,人人都做其想作、愿作、高兴作的事。飞天们无忧无虑,无愁无忌,脱离地面的太空当是那样的纯洁幸福?愉快自在?

云冈的飞天还有一种奇特的逆发飞天,他们上身袒露,带臂钏,披天衣,系短裙,头发卷曲后梳,让今人大开眼界,原来北魏时期西域各族人民已经融于此地。那飘动的衣带,如似透明的裙衣,不禁让人感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在青石壁上雕凿出来的披衣让人感到薄如蝉翼,真乃云冈石窟不朽,真乃北魏文化常存。

云冈石窟中还有一种奇特的佛像文化现象,即“二佛对坐”。

“二佛对坐”在《妙法莲花经》中有佛典依据,但云冈石窟中的“二佛对坐”却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政治背景。这其中有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孝文帝一片崇敬祖上的孝敬之心。“二佛对坐”隐喻着“二皇对坐”,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和其皇后冯氏。

冯皇后虽然在所有史书上只有姓无名,但她却是北魏乃至中国历史上不可缺憾的政治家。

冯皇后在北魏政坛参政一朝,摄政两代,论德论才论智论绩,她都远远地高过历史上所有女政治家,如汉吕后,唐武则天,清慈禧等,冯太后当为北魏中兴的“总导演”,正是因为有了她,在北魏江山的设计蓝图上,才硬黄匀碧,姚黄魏紫,标新立异,挥斥自由。

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是作为皇后的冯氏,在皇帝拓跋濬死去以后殉情的壮举。按照鲜卑族拓跋葬礼的风俗,国丧三日那天,皇帝生前所有的器物要在陵前全部焚烧。失君之痛,令冯皇后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她挣脱搀扶的宫女,纵身一跃,投进熊熊烈焰之中,据柏杨先生自称不准确的推算,中国历史上共有皇后妃妾1813000人。据我不准确的推算,中国历史上有将近3000名皇后,以投身烈焰殉情葬夫的唯冯皇后,幸亏太监们手急眼快,把皇后从烈焰中救出,才使得已经昏迷过去的冯皇后脱险。云冈石窟中“二佛对坐”竟多达400多处,其暗示之一就是拓跋濬、冯皇后的挚深情爱。当然“二佛对坐”还暗示着冯皇后协助16岁的文成帝稳定政局,清除奸臣,宽刑简政,共克时艰,逐渐使北魏政通人和,物阜民康。10年后拓跋濬又先死于平城,全靠冯皇后一手策划除去朝中弄权的大臣,安顿动荡不已的朝廷,健全国家法制。冯皇后掌权不贪权,用权不弄权,一年后又将国家大权交给拓跋弘,自己精心抚养皇太孙拓跋宏。封建王朝中的皇权之争犹如万有引力的定律,当冯氏的亲生儿子拓跋弘感到冯太后是自己无限制地实施皇权的障碍时,他毫不犹豫地想用糕点来毒死冯氏。但东窗事发,老练铁腕的冯氏亦毫不手软,果断出手,鸩杀了拓跋弘,平复了一场危及北魏王朝的宫廷政变,冯氏再度临朝柄权。



冯氏对北魏政权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培养教育了拓跋宏,坚决而周祥地把拓跋宏“扶上马送一程”,拓跋宏登基为北魏孝文帝,成为北魏最有开拓作为的一代皇帝,也使北魏达到繁荣强大的顶峰。

在拓跋宏手中,北魏成功地完成了国都的第三次迁移,中国历朝历代,不因战争和异族的逼迫而主动迁都三次者,非北魏而未有。为了迁都洛阳,他甚至杀了自己的亲儿子,自己立的皇太子。这也才有了最著名的北魏石窟龙门石窟。胡风汉制,在孝文帝才正式完成,拓跋宏对鲜卑族全盘汉化,他对法律、服饰、语言、婚姻、官制等等都彻底汉化,甚至把拓跋氏的胡姓胡名都改为汉姓汉名。

鲜卑族强大。他在马上曾经征服过汉民族,也曾奴役过汉民族,但汉民族的文化积重太深厚了,汉民族的民族融合性太强大了,拓跋氏借重汉文化、汉民族而强大而繁荣而富足,但孝文帝绝没有想到,他既是鲜卑族拓跋氏政权建设巩固的身体力行者,恰恰又是这个伟大民族的掘墓人。北魏政权自此开始像一渠汹涌澎湃的河水流入干涸龟裂的土地,渐行渐远,渐远渐微,终于完全消失在中华大地之中了。

149年的北魏政权只不过是5万4千多个日出日落,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但它创造的北魏文明却常在,却不朽。北魏政权消失了,云冈石窟中那些1500多年前的艺文珍品还依然健在,依然生机勃勃,依然在静静地倾述中那些遥远的故事……

云冈不朽。

(作者:崔济哲)



后台回复   导游词  免费领取山西景点讲解


云冈讲解:

   1、云冈石窟简介    2、昙曜-开创者   3、礼佛大道  4、灵岩寺

   5、昙媚碑文          6、一窟二窟     7、古道车辙  8、碧霞洞

   9、三窟                10、四窟            11、五窟       12、六窟

   13、七窟八窟    14、九窟十窟     15、十一窟  

往期必看:     

  1. 山西与陕西的历史文化区别

  2.  又见平遥—— 王潮歌

  3.  那么你们山西人为什么不吃“饭”

  4.  外交部加持|全球推介 山西 (8分钟视频必看)!

  5.  你觉得 官员吆喝好风光,能否让山西跳出煤堆?

云冈全景讲解系列:

  1. 云冈六窟讲解(1)

  2. 云冈六窟讲解(2)

  3. 云冈6窟  1500年前,墙壁上的的猪八戒

  4. 云冈6窟    1500年前墙壁上的的狗狗

  5. 云冈6窟之场面最宏大的文殊问疾图

  6. 云冈石窟9窟前室下层的《睒子本生故事》

晋祠语音导览系列:

  1. 晋祠导游词——语音图文版(1)

  2. 晋祠导游词——语音图文版(2)

  3.  晋祠导游词——语音图文版(3)

  4. 晋祠导游词——语音图文版(4)

- End -

你的每一次‘在看’,就是鼓励 

后台回复   导游词  免费领取山西景点讲解


山西旅游词典及攻略
用于山西地接导游交流学习,着重于导游讲解词和热门景点的小知识,加点购物技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