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医务社工岗纳入专技岗!成都发布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实施方案

职场   2025-01-09 14:20   北京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成都市推进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获悉,这是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后,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发布的专项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实施文件

都有哪些亮点内容?随记者一起来看看。

亮点一:注重多部门协同配合

据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通过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签发,实现了医务社会工作在统筹协调上的突破,体现了成都市对推进专项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回应焦点民生需求的重视。

具体在协作配合方面,《方案》强调卫健、社会工作、教育、民政、人社、财政多部门的协同推进。其中,卫健行政部门负责医务社会工作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协调,行业管理;社会工作部门协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的政策支持,协助开展志愿者动员与过程管理;民政部门负责联动协调救助政策、鼓励公益慈善力量参与,支持医疗行业培育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类社会组织;人社部门负责配合做好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职业资格评价工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保障;财政部门按原渠道做好有关经费保障工作;教育部门负责鼓励市属高校、职业院校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共同开发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

亮点二:分步推进
形成跨专业整合性介入
据介绍,本次《方案》定位为推介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案,将医疗机构的医务社会工作体系推进,作为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在此《方案》基础上,明确着手在社区层面同步配套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文件,围绕群众健康需求,聚焦基层健康治理实践,针对医院、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景,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需求展开工作。通过形成跨专业整合性介入使医务社工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充分发挥作用,进而构建起“医院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推进医务社工服务与基层治理奠定基础。

亮点三:细化要求
将医务社工岗纳入专业技术岗

考虑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的职责、现实情况和发展定位等因素影响,记者注意到在医务社工岗位设置方面,《方案》明确将医务社工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并明确三级医疗机构应设置医务社工岗,成立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推进医院社会工作服这突破了此前空白。鼓励其他(一级、二级)的医疗机构,成立医院社会工作组织和设置医务社工岗位,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分年度明确阶段目标任务。《方案》还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分类明确各类医疗机构发展的目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特色选择相关的医务社工服务内容。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可以在跨专业的疾病预防、慢病过程管理、安宁疗护、孕产妇支持、重度精神障碍人群的社区照顾等方面进行重点服务。

在人员配置及来源方面,《方案》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社会招聘、部门转岗、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专职医务社工通过招募或项目合作等方式,补充和壮大医务社会工作人员队伍。

为畅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晋升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从事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对应关系,逐步完善培养、准入、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方案》还明确要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实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登记制度;探索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在医疗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健全联合培养机制;逐步完善督导培育及管理体系,培育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督导队伍;鼓励医务社工开展实务研究,提升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亮点四:专业取向,开展6类服务内容

实现双向转介,延伸至社区

《方案》明确了医务社工的服务内容,围绕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为患者解决诊疗过程中的非医疗问题,开展心理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医患关系调适、志愿者管理、社区健康促进服务等6大类专业服务。

——心理-社会支持。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开展患者临床依从性管理,促进疾病适应性和诊疗配合度;协助患者处理因疾病引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修复社会支持网络,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评估患者需求,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链接社会公益慈善项目,帮扶经济困难患者,改善医院人文环境;建立特殊人群医院到社区的双向转介机制配合出院安置,协助链接资源,促进社会融入。

——医患关系调适。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参与医疗纠纷协调处理。

——志愿者管理。统筹招募、培训、管理社会志愿者,督导志愿者提供咨询、导诊及其他服务项目。

——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依托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站)、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爱援助中心、复元驿站社区服务站等机构,对接社区资源,协助基层开展慢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健康促进、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公益倡导等服务

——与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单位特点和服务能力,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结合实际需求,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

亮点五: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
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在服务提供、人才培育、资源推动等方面,《方案》强调要引入多元化社会力量,倡导社会组织成立医务社会工作专项基金,培育行业发展;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对接社会资源,募集社会捐助,链接公益项目;积极招募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志愿者(义工)”双工联动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

在投入方面,《方案》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将医务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保障专业人才薪资待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经费保障长效机

更多实务领域,点击这里订阅《中国社会工作》

记者:颜小钗  通讯员:冉启浩 周宗华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五部门发文促进医养结合服务,要求建立社工等组成的服务团队

改善就医感受,国家卫健委出手了!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医务社工制度

END


责编:颜小钗

制作:谢霄
审校:李海雁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喜欢本文,点赞、分享在看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