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权法学》公众号
【目录】
特稿
1.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习惯权利
高其才、李沁霖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2. 中国式现代化:一种基于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宏大叙事
严骁骁
专题:人工智能与人权
3. 医疗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人权保障
石佳友、李晶晶
4.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权风险及其法律治理
王彬、强蕴慧
5. 人工智能去风险原则下的分级治理
黄海、王帅
学术前沿:博士生论坛
6. 论自主武器的人道主义规制——以“有意义的人类控制”为例
王智韬
7. 仇恨言论如何构成灭绝种族罪——国际刑法对煽动灭绝种族言论的规制
姜居正
8. 法定退休年龄的法理阐释及制度完善
王红娇
【特稿】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习惯权利
【摘要】习惯权利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中,习惯权利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习惯权利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为载体得以逐渐形成,以满足乡民和居民开展生产生活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在商事活动中,习惯权利以行业规范为基础逐渐形成,对商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随着法治社会建设向虚拟空间拓展,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形成了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及国际规则和标准为载体的习惯权利。法治社会对习惯权利的保障包括内在保障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习惯权利的内在保障源于其本身的良善属性,即习惯权利通过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得以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其外在保障则包括社会组织的保障和国家立法保障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法治社会建设;习惯权利;法律多元主义
【作者信息】高其才,清华大学法学院;李沁霖,广州商学院法学院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一种基于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宏大叙事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呈现出强烈的对“人”的关怀,可以尝试基于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来构建一种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具体而言,这一叙事包括四个层面。前三个层面分别从中国人权的哲学基础、实践理念、全球方案阐释为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聚焦——人口规模巨大、全面与和谐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三个基本特征。首先,中国人权观念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属性决定了中国人权发展的具体关照对象是处于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中的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关切必然是当前突出的人的问题,即“人口规模巨大”所带来的相应挑战。其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人权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与和谐”特征互为前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兼顾全面与和谐;也只有全面与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落实人的全面发展。再次,中国的全球人权治理方案重视安全、合作与发展,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只会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最后,这一叙事的第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上述三个特征的文化和历史根基,其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萌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权话语
【作者信息】严骁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专题:人工智能与人权】
医疗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人权保障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我赋权特性与其受制之间的非对称性,催生了强大的数字权力,存在滑向“智能利维坦”的风险。若不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纳入法治轨道,则必将带来数字技术的异化,形成数字权力的扩张,妨害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底层逻辑,标志着人工智能从专注于特定任务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跃迁。但这种转变加剧了人工智能风险的不确定性,给以往依赖的事前治理和分散治理模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人权视角出发,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人工智能治理进行整体性制度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应通过强化伦理规约、立法规范发展、实行敏捷治理等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治理细节的深化。更进一步,从长远目标来看,构建一套契合中国国情的数字人权理论框架和制度体系,是防止数字权力不当扩张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医疗人工智能;人权;基本权利;动态监管;公众参与
【作者信息】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晶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权风险及其法律治理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我赋权特性与其受制之间的非对称性,催生了强大的数字权力,存在滑向“智能利维坦”的风险。若不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纳入法治轨道,则必将带来数字技术的异化,形成数字权力的扩张,妨害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底层逻辑,标志着人工智能从专注于特定任务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跃迁。但这种转变加剧了人工智能风险的不确定性,给以往依赖的事前治理和分散治理模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人权视角出发,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人工智能治理进行整体性制度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应通过强化伦理规约、立法规范发展、实行敏捷治理等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治理细节的深化。更进一步,从长远目标来看,构建一套契合中国国情的数字人权理论框架和制度体系,是防止数字权力不当扩张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技术权力;数字人权;敏捷治理
【作者信息】王彬,南开大学法学院;强蕴慧,南开大学法学院
人工智能去风险原则下的分级治理
【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技术黑箱和算法歧视等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对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安全造成的损害同样不容小觑。如何统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平衡人工智能的监管与创新是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创造性地依据人工智能风险差异,配置递进式的合规义务和责任体系,实现了风险预防目标下人工智能分级治理的精细制度安排。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分级治理的理念初具雏形,但具体的规范设计尚处于空白阶段。我国可以借鉴《人工智能法案》的治理经验,以人工智能的专门法律实现统筹与协同治理。在比例原则的指导下对人工智能进行合理分级,设定相应的合规义务和法律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同时,建立监管沙盒制度,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合规豁免,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充足的空间。
【关键词】人工智能;分级治理;《人工智能法案》;风险预防;合规义务
【作者信息】黄海,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王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学术前沿:博士生论坛】
论自主武器的人道主义规制——以“有意义的人类控制”为例
【摘要】“有意义的人类控制”作为自主武器军控的核心概念,对维护国际人道法、明晰自主武器归责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人类对自主武器的监管,以保证自主武器使用不违背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底线,符合康德有关道德责任、人类尊严的法哲学要义。然而,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素和法律适用路径并不明晰,其使自主武器的实际规制效果大打折扣。为保障自主武器的合理应用,可针对“基本要素孤立化”“监管过于关注自主武器运行流程”等问题引入诺埃尔·夏基提出的区分理论,探索对自主武器“分级分类”监管的可行性,确定联合国《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框架下“有意义的人类控制”的法律地位,进而建立以该理念为指导的自主武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的国际法适用路径。
【关键词】有意义的人类控制;自主武器系统;国际人道法;分级分类监管
【作者信息】王智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仇恨言论如何构成灭绝种族罪——国际刑法对煽动灭绝种族言论的规制
【摘要】作为国际法的重要分支,国际刑法在规制仇恨言论方面提供了诸多规则,并形成了较多刑事司法实践。国际刑法对仇恨言论的规制起源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后经特设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的发展,国际刑法已经产生了一套独特且较为细致的仇恨言论规制机制,主要通过将仇恨言论认定为直接公然煽动灭绝种族以打击最严重的仇恨言论罪行。国际刑法要求行为人具有灭绝种族的特定意图,仇恨言论需同时满足“直接性”和“公然性”两个要件,而行为人未实际造成灭绝种族的严重后果的也可能会受到惩罚。研究国际刑法相关规则和实践的演变对形成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共识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仇恨言论的危害,各国有必要在国际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仇恨言论的规制,以达成更大的共识。
【关键词】仇恨言论;表达自由;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责任
【作者信息】姜居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法定退休年龄的法理阐释及制度完善
【摘要】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讨论了十余年的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终于落地。但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女性退休年龄仍远低于男性,导致女性劳动权受限的争议;二是女性劳动者内部退休年龄差异依然存在,不仅忽视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保护需求,且造成女性劳动者内部的不公平;三是弹性退休制度有待完善;四是超龄劳动者争议问题依然无法得到统一处理。实际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不等于劳动者主体资格被剥夺、劳动合同终止,法定退休年龄应当只是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标准年龄。故此,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完善法定退休年龄相关制度:一是统一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二是协调好劳动合同与法定退休年龄间的关系;三是细化弹性退休制度;四是明确超龄劳动者的劳动权,建立用工关系谱系。
【关键词】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超龄劳动者;劳动权;劳动合同
【作者信息】王红娇,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秉持谨守分际、融合开放的态度,致力于办成一本守正创新、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在教育界、学术界和实务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权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