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之外,投资双创还有哪些选择?

文摘   2025-01-28 13:33   上海  


基于长短期视角分析,2025年创业板和科创板或有配置价值。短期看,A股历史上春节后小市值和成长风格占优;长期看,基本面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预期,看好双创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ETF有费率优势,但对于相对宽的基准和选股域,如创业板综,指增基金更易获取超额,是ETF外的更优选项。创业板指增业绩分化较大,2021年初至2024年底,头部产品能获得超4%的超额,相较约1.5 pct的额外费率成本仍具吸引力。双创板块的宽基指数中,创业板综成分股数量多且偏小市值,Alpha空间大,截至2024年底,以创业板综为基准的公募指数增强基金仅2只。其中,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自2020年5月25日成立至2024年底相对基准能够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可通过该基金对创业板综进行有效配置。科创50发布时间较早,成分股代表性较强,关联指增基金中,景顺长城科创50指数增强于2024年5月28日成立,在2024年下半年科创板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仍可获取正向超额收益。


核心观点

看好双创板块,ETF等被动产品费率便宜,但指增的Alpha更具吸引力
长短期视角均看好创业板及科创板,ETF有费率优势,但对于相对宽的基准和选股域,如创业板综,指增基金更易获取超额,是ETF外的更优选项。短期看,A股历史上春节后小市值和成长风格占优;长期看,基本面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预期,看好双创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创业板指增业绩分化较大,2021年初至2024年底,头部产品能获得超4%的超额,相较约1.5 pct的额外费率成本仍具吸引力。双创板块的宽基指数中,创业板综成分股数量多且偏小市值,Alpha空间大;科创50发布时间较早,成分股代表性较强,通过指增基金对两者进行投资是理想选择。

基于长短期视角分析,2025年双创板块具有配置价值
短期视角看,A股春季行情存在一定规律,风格上小市值和成长占优。从历史经验看,春节前,大盘风格相对占优;春节后,流动性改善叠加风险偏好升温,市场风格切换至小盘。从板块角度分析,成长风格指数春节后20个交易日在过去10年中的8年内均录得正收益。长期视角看,截至2024年底创业板PE_TTM低于过去10年的20%分位数水平,结合基本面复苏预期及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我们认为2025年A股市场科技、成长板块具有较高配置价值。综合短期视角和长期视角,我们认为双创板块值得更多关注。

被动指数基金费率便宜,但指数增强的Alpha更具吸引力
以投资于创业板市场的被动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为例,对比两者的投资费率和超额收益,从费率角度看:被动指数基金管理费率中位数为0.15%,指数增强基金管理费率中位数为1.00%,综合考虑申赎费用等其他成本,被动指数基金总费率约便宜1.5 pct。从超额收益看:被动指数基金相对基准的超额普遍为正,但多数低于2%,中位数为0.7%,而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则分化较大,头部产品能获得超4%的超额收益,且约1%的额外管理费成本已计提在净值中,因此相较于1.5 pct左右的额外总费率成本而言,头部指增基金相比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创业板:创业板综成分股数量多且偏小市值,做增强优于创业板指
创业板主要的宽基指数包括创业板50、创业板指和创业板综。三者成分股数量依次增加,其中创业板综包含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行业和市值分布更加均匀,权重股集中度较低,能更好的代表创业板整体表现,能为指数增强产品的设计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截至2024年底,以创业板综为基准的公募指数增强基金仅2只。其中,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自2020年5月25日成立至2024年底相对基准能够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可通过该基金对创业板综进行有效配置。

科创板:科创板综近期发布,科创50增强基金代表性更强
科创板主流宽基指数有四个,按指数成分股数量由少至多分别为: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从超额收益看,后两者Alpha空间或更大,但目前没有跟踪这两只指数的指数增强型基金,而科创50指数发布时间较早,跟踪产品规模最大,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增强基金进行投资。其中,景顺长城科创50指数增强于2024年5月28日成立,在2024年下半年科创板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仍可获取正向超额收益。



正    文

01 ETF之外,投资双创还有哪些选择?

短期视角:A股春季行情存在一定规律,风格上小市值和成长占优

A股市场择时通常难度较大,但少数规律相对容易把握,例如春季行情。从历史经验看,春节前,大盘风格相对占优;春节后,流动性改善叠加风险偏好升温,市场风格切换至小盘。统计过去10年主要宽基指数春节前后20个交易日涨跌幅,无论从相对收益还是绝对收益看,春节后以中证1000、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盘风格表现相对更加出色。


从板块角度,统计风格指数春节后20个交易日涨跌幅,成长风格在过去10年中的8年录得正收益,仅有2016年、2021年是例外。分析原因,我们认为2021年春节是茅指数及背后的成长风格因拥挤交易出现变盘的时点。另外,2023年可能是春节前的行情透支了部分涨幅,导致节后相对平淡。



长期视角:流动性宽松预期,2025年看好科技、成长板块
长期视角看,根据华泰金工年度策略报告《金工:基钦周期量短期,康波周期辨长期》(2024-11-03),国内股指PE_TTM大部分处于过去10年间的较低水平,其中创业板指低于过去10年的20%分位数水平。结合基本面复苏预期及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我们认为2025年A股市场科技、成长板块具有较高配置价值。


综合短期视角和长期视角,我们认为代表科技、成长风格的双创板块,尤其是板块内部的中小盘股票,值得更多关注如何选择配置工具?

基金选品:被动指数基金费率便宜,但指数增强的Alpha更具吸引力
我们将产品的考察范围限定为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两类。另外,由于科创板开市相对晚,我们首先考察投资于创业板市场的相关基金产品,其中:
1、被动指数基金包含跟踪创业板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ETF场外指数基金
2、指数增强基金包含基准为创业板指和创业板综的ETF和场外指数基金。

费率看:上述产品管理费率对比如图表6。被动指数基金大部分费率在0.15%和0.50%两档,中位数为0.15%;指数增强基金介于0.50%-1.20%范围内,中位数为1.00%。综合考虑申赎费用等其他成本,被动指数基金总费率约便宜1.5 pct


超额收益看:以跟踪创业板50、创业板指和创业板综的2021年以前成立的全部基金为样本,为保持业绩可比性,统计2021年至2024年区间年化超额收益,如图表7所示。其中横轴为基金规模的对数,纵轴为年化超额收益率。


可以发现,被动指数型基金相对基准的超额普遍为正,但多数低于2%,中位数在0.7%。指数增强型基金的超额收益则分化较大,头部产品能获得超4%的超额收益,相较于1.5 pct左右的费率溢价而言,头部指增基金相比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创业板:创业板综成分股数量多且偏小市值,做增强优于创业板指

应如何筛选投资于创业板的公募指数增强产品?创业板主流宽基指数主要有三个,按指数成分股数量由少至多分别为:创业板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三只指数的基础信息及编制方法横向比较如下。



从指数成分范围看,创业板综包含了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宽度显著大于创业板50和创业板指,为指数增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从指数市值分布看,创业板综涵盖了创业板大中小市值的全部股票,截至2024-12-31,市值小于100亿的成分股权重为35.2%,相比之下创业板50和创业板指均未包含市值小于100亿的股票。因此创业板综市值分布更加均衡,相比偏大盘的创业板50和创业板指能更好的衡量创业板市场的整体表现





从指数行业分布看,创业板综涵盖了31个一级行业中的29个,相较于创业板50和创业板指行业分布更加均匀



综合以上分析,创业板综指数成分股范围广、市值行业分布均匀,是指数增强基金理想的基准指数。截至2024年底,以创业板综为基准的公募指数增强基金仅2只。以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为例,统计基金业绩。自2020年5月25日成立至2024年底,基金净值相对基准年化超额收益率4.3%,信息比率0.65。




科创板:科创板综近期发布,科创50增强基金代表性更强

应如何筛选投资于科创板的公募指数增强产品?科创板主流宽基指数有四个,按指数成分股数量由少至多分别为: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其中,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分别由科创板上市股票的大、中、小市值股票组成;科创综指由科创板上市全部股票组成,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发布。四只指数的基础信息及编制方法横向比较如下。



从超额收益看,科创200和科创综指的Alpha空间或更大,但目前没有跟踪这两只指数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四只指数中,科创50指数发布时间较早,跟踪产品规模最大。截至2024年末,共有7只指数增强型基金以科创50作为基准指数,包含3只增强型ETF、3只场外基金、1只ETF联接基金,其超额收益对比如下。


由于科创50关联指增发行时间较晚,因此仅统计2024年下半年已发行的6只基金的超额收益,其中横轴为基金规模,纵轴为年化超额收益率。可以发现,6只基金中的4只在2024年下半年获得了正超额,其中头部产品年化超额近3%。



以景顺长城科创50指数增强为例,自2024年5月28日成立至2024年底,基金净值相对基准年化超额收益率3.0%,虽然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且科创板2024年波动较大,但是基金依然能够获取一定正超额。




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所涉及到的基金产品信息均为公开客观信息。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指数编制规则、样本股变化、市场风格变化等因素对基金产品业绩产生的影响,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相关研报

研报:《金工:ETF之外,投资双创还有哪些选择?——基金选品系列研究之一》2025年1月25日

研究员:林晓明 S0570516010001|BPY421

研究员:何   康 S0570520080004|BRB318

联系人:浦彦恒 S0570124070069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金融工程
主要进行量化投资相关的研究和讨论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