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学心理学”,不一定是件好事
文摘
2024-11-15 21:18
上海
/嘿,你学过心理学吗?/
01
我正在学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人性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期待可以对人、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接纳。
这个接纳本身就包括对过往伤害的承认和接受,进而在接受的基础上,
放弃对世界的责备,担负起自己对生命的责任。
但这个过程又不是那么顺利的,因为要放弃对世界的责备,就意味着自己过去所经历的那些痛苦,要通通由自己买单。
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
其艰难之处在于,
收回投射给世界的责备后,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和代谢。
所以,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常常见到许多人有那么一些时段——似乎是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或别人是糟糕的,自己所受的苦,都是别人带来的。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书上说孩子在长大过程应该是“被那样对待”的,于是就期待自己或是父母曾经是那个样子,甚至是期待周围的人都是那样的,若不是,就会有深深的失望甚至愤怒。
其实,心理学在研究的是如何让一个人发展得更好,但并不是一个人际间的行为标准,
当我们期待这个黄金法则成为人际标准时,
最终受伤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02
越学越不会当父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新的育儿理念。
对照那些新的东西,我们开始对自己心生责备: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这里也没有做到,那里也没有做到,孩子会不会因为我对他的疏忽而发展受阻啊?会不会有心理问题呀?会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孩子啊?等等。
原本还算顺畅的生活,
因为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反而变得焦虑重重了。
其实,孩子哪里有那么脆弱。
真正发展到有严重问题的孩子,也绝不会是因为父母一两次出差没有郑重道别或是少检查了几次作业就可以形成的。
若我们能够依照父母爱孩子的本能与孩子相处,孩子是不至于发生那么大的状况的,倒是我们的忧心忡忡和内疚负罪,真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某些潜在的影响。
比如当他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又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
他可能要反过来成为父母的容器,去帮助父母代谢这些焦虑的情绪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发生情绪问题、发生发展受限的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而我们内心的这些焦虑、内疚,真正的来源,很可能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缺失。
如果我们曾感受到在父母面前是被忽略的,现在的
我们可能希望能带给孩子更多好的体验,从而补偿自己内心缺失的内容。
如果我们曾对父母充满了失望,那我们可能在自己孩子身上投注更多的关注,从而改善父母曾带给自己的创伤性体验。
当我们试图在孩子身上去修复我们自己的创伤时,他所承担的任务就太多了,虽然看起来是我们在很好的照顾孩子,但因为孩子要承担他自己成长之外的额外任务,所以,这样的照顾本身,也许反而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压力。
当父母过度照顾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投射了另外一种伤害给孩子:你不行,离开了我的照顾,你将陷于险境。当父母对孩子能力的怀疑投射给孩子时,孩子就会成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的那个人。
与其把精力花在怀疑自己做得不好,还不如努力过好自己目前的生活。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努力去成长自己
,努力让自己生活得好,从而带给孩子关于爱关于生命成长的最直接的感受。
当然,这个成长本身,也包括父母有能力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接受自己不能凡事做到完美,
父母对自己接受得越多,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会最接近现实性
,就不必承受太多父母期待借助于孩子来改变不如意的压力了。
03
越学越爱责怪父母
当我们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开始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这个人有可能造成深重的影响,一些早年的体验被重新唤醒,并因此感觉非常痛苦时。
有一些人会开始把所有的责任推向父母
:全是因为他们不够好,所以我今天才这么痛苦。
是的,也许真的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作为父母的他们又是如何长成大人的呢?他们曾得到过足够好的成长环境吗?
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一个乞丐为我们提供一座金库。也许他们只能为我们提供一块发了霉的面包,那虽是有毒的食物,
但对于他们来说,那已是他们所能拥有的最好的。
父母没有能力,我们又对他们期待过高,这样的落差,最终只会导致我们自己痛苦。
当我们期待父母是全好的,能完美地满足我们的时候,
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正在拒绝承认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拥有的能力。
我们将对自己的感受停留在那个完全依赖父母照顾的小婴儿,也就无法让此时的自己真正进入一个成人的状态,去感受自己早有能力照顾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超乎寻常的苦难,但依然可以成长得很好,但是另一些人,即便是已经被很好的照顾,依然感觉是父母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对关系的感受来自我们成长的早期,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的确可以影响到我们今后对世界的解读,
但这只是形成解读的一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或更重要的部分,来自我们
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完全负责,也没有人可以完全推卸掉属于自己的责任,将责任推给他人。
如果我们始终无法接受父母的平凡甚至是有缺陷,那最终承受煎熬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04
越学越看不清自己
身边的人知道我们在学心理学的时候,总爱叫我们帮忙分析分析,一时间我们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专家,抛出理论就可以让人家按我们说的做。
同时,我们也在默默评论着周围人的为人处世:
这个人一点也不懂得共情别人了,怪不得人际关系不好;
这个人活得好假,他肯定很不开心;
这家人哦,这样带小孩,以后小孩肯定有毛病的……
正当我们努力证明“我是专业的,我是对的”的时候,却感受到了周围人对我们的疏远与反感。
这个时候,
我们跟那些因为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就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是多么相像。
随着专业成长的深入,我们会慢慢发现,心理学实在是太丰富的知识体系,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能全部学完。
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理论去分析,但那又如何呢?
分析只是为了搞清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从来不是心理学的目的。
于是,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感觉自己的渺小起来,想要弄懂自己就已经很难了,哪里还有空去管别人?
于是我们逐渐懂得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再去发表评论分析对错,更多的是
愿意去倾听、去好奇、去探索、去承受和去理解。
只是,有一部分人还没理解到这一层,就伤痕累累
地
放弃了心理学。
写在最后
我们工作室差不多1/3的来访者都学过心理学,
有一些正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做着个人体验,
有一些因为学了心理学还是解决不了人生困局便来咨询。
回首学习心理学的来时路,
真的如文中描写一般,
差不多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
其实心理学跟其他学科一样,
并不会学了就能看透人心或指点人生,
只是多条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系
-END-
点击图片 查看咨询师信息
找一个懂你的人
做你“偏心的陪伴者”
长按扫码
预约心理咨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EwNzU2NQ==&mid=2650738026&idx=1&sn=39971322aaff0bb3f3568383d8326f17
山丘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个案咨询、提供心理咨询师督导、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培训,心理援助和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
《始于极限》心理读书会招募丨开启深度心灵之旅(12月11日开始)
你是哪种家长?告诉你聪明家长跟普通家长的区别在哪里
最简单的漫画告诉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丈夫很抑郁,我要如何陪伴他
“学心理学”,不一定是件好事
五个与性相关的梦,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成功不会带来满足感
感恩的力量,可以治好抑郁? | 百看不厌的心理短片
当孤独成为一种流行病……
命运是什么东西?| 全宇宙最大背锅侠又要来了
独自生活、淡漠人情、找不到自我的意义……我们究竟在“回避”什么?
情绪管理的三个层次:压抑与发泄、宣泄与表达、觉察与成长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炼丨工作外的练功秘籍
治疗焦虑症的最佳疗法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看似被“摆布”的迷茫人生,其实都是我们的主动选择
深夜复盘丨我是如何从空心人到自信又自洽的
山丘心理 | 咨询师团队简介
打破单身偏见 | 16个未婚/离异人士的真实声音
打破单身偏见 | 16个未婚/离异人士的真实声音
假性自体丨为什么我的好孩子,突然搞砸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成长于这9种类型的原生家庭,要如何靠自己来改变?
摆脱控制 | 你是否有稳固并且灵活的自我?
“接纳”自己,不解决任何问题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科普动画)| 精神卫生日
性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休息赤字”? | 在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
给极度压抑者和超级敏感者的实用建议
被遗弃的感受从何而来?如何疗愈?
重塑杏仁核:从脑科学的角度做好情绪管理
不快乐的孩子,身上大多藏着“自恋型”父母的影子
如何成为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焦虑的社会,压抑的情绪,寻求心理咨询的意义何在?
深度解决愤怒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 | 活着不必太用力
本真是不装,本分是不比 | “自尊心很强”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突破关系中的预期和投射 | 亲密关系带给你的挑战,你get到了吗?
14部电影,带你搞懂11个心理治疗学派
成年人的勇敢,就是要读懂自己的“平凡”
无中生有的心灵枷锁 | 别让这20个人性弱点,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同样被批评,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改变,有的孩子却放弃了自己?
负面情绪也会传染?!要如何提高免疫力?
教师节 | 老师们请先记得关爱自己,再把爱传递给学生们
教师节 | 总有一位老师,会让你在今天想起TA
对胆小的孩子,千万别用激将法 | 心理学家帮你读懂孩子的6类气质
如果快乐的回忆,也不能让孩子感到高兴…… | 儿童抑郁的12个信号
揭秘 | 你曾经以为的心理咨询是那样的吗?
开学日丨当代青少年的七大心理特征
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 原来,“现充”生活更值得期待
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真的与以前有关吗? | 解读你的依恋模式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