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遗】罗氏正骨:刚与柔相济 骨筋肌并治

学术   2023-05-05 18:55   北京  

  中医正骨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总结整理,先后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罗氏正骨法,手法独特,疗效显著,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继承与创新下,不断焕发着光彩。


□航空总医院中医科 姜昆

罗素兰为患者施治。航空总医院 张建房 摄

日前,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罗素兰主持编写的《罗氏正骨筋伤八法精要》《双桥罗氏正骨》相继出版面世。

薪火相传的正骨绝活

  罗氏正骨法起源于明代。相传,罗氏祖上在江西一带长期行医,在骨伤科方面颇有建树。崇祯年间(1628—1644)江西大乱,罗氏族人四散逃难他乡。罗氏先祖父罗怀善携妻儿迁徙豫东夏邑县定居。罗怀善正骨医术过人,悬壶于夏邑,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也是罗氏正骨可追溯的第一代掌门人。

  300多年来,罗氏正骨法在世代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其中,被誉为“骨伤科圣手”的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罗有明,以精湛的医术让罗氏正骨家喻户晓。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航空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罗素兰在掌握罗氏正骨法精髓的基础上,又汲取了现代的理论知识,创立罗氏正筋八法、罗氏膝关节六步法等,并应用于临床。

“稳、准、轻、快”疗筋骨之患

  罗氏正骨法以手法检查、手法诊断、手法治疗著称,包括22个检查手法及37个治疗手法。复位、扶正、接骨、理筋、矫正错缝等为其手法特色,“三定点”“三兼治”“三核心”“五要素”以及“两轻一重”为其特有理念。其中,“正骨”“正筋”“正肌肉”的“三兼治”使罗氏正骨法在缩短骨伤疾病恢复期、避免后遗症方面独具优势。

  运用罗氏正骨法,治疗前“必察其形,询其源,触其位,闻其声,施其法,观其志意与其疾能”,方可“疗筋骨之患”。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各部位“治疗线”依次施法原则,“一法多用,多法共用”,强调各种手法的巧妙配伍使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改变手法。在手法治疗的同时,辅以汤药,内外兼施,既要除标,也要治本,最终方可达到“法之所至,患者不知其苦”的治疗效果。

  罗氏正骨法具有“稳、准、轻、快”的特点。“稳”就是要求正确检查,以识别损伤的类型、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症的发生,以避免误诊。“准”就是在“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辨证施治。“轻”是在诊断时要轻、治疗开始时的手法要轻,这样既可以避免浅层组织损伤与诊断遗漏,又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快”是用巧妙娴熟的手法,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

正筋八法辨筋论治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筋膜、肌腱、韧带等“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俗话说:“宁治十个脱位,不治一个筋伤。”由此可见,治疗筋伤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对于各种急慢性筋伤,西医治疗多以静养为主,配合止痛药、消炎药内服外用。中医认为,“筋伤当顺”。损伤后筋出槽、骨错缝等得不到矫正,壅聚、错乱之经筋得不到理顺,会导致疼痛长期存在,甚至迁延不愈。

  罗素兰在5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手法总结,凝练、创新出一套完整的治疗筋伤疾患的手法,即罗氏正筋八法。该法包括复贴、扽拉、扳拨、分筋、指顶、转摇、挫按、拿捏8种治疗手法,在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等方面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患者痛苦小的优点。

  辨筋论治是罗氏正筋八法的一大特点。筋的形态、性质、位置等方面的异常改变称为筋情,通过八字触诊(即双手拇指呈“八”字分开,一左一右交替触诊)了解筋情后,采用适宜的治疗方式称为辨筋论治。如触诊时手下有剥离、漂浮感,多采用复贴手法,将剥离、浮起的肌筋整复至正常的解剖状态。若遇筋出槽、骨错缝、筋结、筋聚等情况,通常采用扳拨、分筋、指顶等整骨顺筋手法,使“骨正筋顺”,从而使局部气血循环加速,以达到疏经通络、和营调气的目的。



本文转载自《健康报》(2023年5月5日第八版),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航空总医院罗有明名家研究室
研究罗有明名家医术精髓,传承与发扬罗氏正骨手法,分享罗氏正骨典型案例,指导骨伤患者治疗与康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