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收藏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梁东方
这些年以来,连环画的收藏之事越来越兴盛。除了人们的兴趣爱好,收入在温饱之后尚有余力等因素以外,通货膨胀更是将投资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报刊、杂志和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都不断地有关于连环画收藏的新闻报道,百姓之中关于连环画收藏可以赚大钱的传闻也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当年由连环画伴随着长大的一代人步入中年相对拥有了剩余财力和剩余时间,他们怀旧的情怀在连环画这个几乎是童年唯一的文化记忆物上找到了抒发点,买卖、收藏、研究甚至是著书立说,就成了一种兴旺一时的民间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的连环画有很多优点,它们多是从文学名著或者是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之中改编而来,现实主义的历史厚度和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都有相对集中的体现。很多创作态度严肃的作者,为了创作一部连环画,深入生活,体验彼时彼地的人情世态、山水风物,精益求精,力图在所有的细节和每一件小道具上都再现历史和现实的原形,创作出了不少彪炳史册的佳作。像王叔晖的《西厢记》《墨子救宋》《孔雀东南飞》,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鸡毛信》,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李双双》,戴敦邦的《红楼梦》《水浒人物志》,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汪观清的《红日》,关庆留的《智取华山》,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的《白求恩在中国》,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等。这些连环画人物造型个性鲜明,细节真实,没有模式化的痕迹,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戏曲连环画,更是结合中国传统观剧的造型和考古发现的成果,让戏曲故事、成语典故跃然纸上,很多都成了后来影视作品的造型基础,比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岳飞传》《满江红》《杨门女将》,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西游记》等。这些优秀作品在人们头脑之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它们不因为时间而稍有减弱的永恒魅力是连环画收藏兴起的一个本质性的重要原因。连环画确有所长,其经典性的作品的艺术功力丝毫不逊于其他画种中的精品之作。连环画并不只是小人书,它更是一个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宝库。
适应这种在民间自发形成的连环画收藏的潮流,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到中期的那几年里,成都《连友报》和郑州《连环画收藏》两份民办的关于连环画收藏的小报相继诞生了,它们从诞生伊始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连环画收藏者真诚的欢迎。相对于官方的《连环画报》《连环画研究》等专业的连环画阵地对民间的这种连环画热潮的反应迟钝,这些民间的连环画小报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积极而敏锐了。小报上面关于收藏信息、收藏乐趣、收藏经历、收藏知识、收藏理论甚至收藏心理的一篇篇小文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连环画爱好者。大家在这样的阵地上,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者的温暖,更有一种扩大知识面的渴望和交流切磋的快乐。
而与此同时,在旧书摊上原来只卖一毛钱两毛钱的旧连环画开始了一路上升的价格走势。开始的时候在连友(连环画收藏之友或者说是连环画爱好之友的简称)之中还有那种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到了非常好的东西的传说,津津乐道的淘书之乐在广大连友之中还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和乐趣,但是小报的升温和正规媒体上相关报道的增多,特别是一些文化界名家的加盟,比如冯骥才发表在《今晚报》后来又被《读者文摘》(1995年6月)转载了的那篇《小人书的兴衰》,就在主流文化圈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这使得连环画收藏的神话愈演愈烈。从上海到东北,从天府之国到胶东半岛,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的旧货市场甚至是垃圾站里就仿佛在一夜之间都多了一门连环画的生意,成堆成堆地以惊人的高价买卖连环画的事情不断地出现。一些从“文革”前就收藏连环画的老收藏家 --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在出版界和连环画绘画界 -- 在这样的新潮之中自然就有了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就被普通人所遗忘了的连环画画家都一一被挖掘了出来,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很是惊讶,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早年时的那些远去了的作品,在晚年的时候又一次或者说是才真正迎来了它们被承认的时刻。这在很多连交会(连环画交易大会)、连拍会(连环画拍卖大会)、连友见面会上,表现得最为直接。他们不仅被众星捧月式地围拢在中央的位置,享受着不断地在自己早年的连环画上签名的明星乐趣,更被激动的连友追逐着拍照合影,在聚光灯的中心端坐着,舒畅得微笑不已。而且,连友们还会将他们说出来的只言片语一一记录在案,写成文章,发表在期期都被争相阅读着的小报上。连环画的复苏和第二次青春,好像就要到来了!
然而这样的复苏只是在收藏者之中的复苏,还不是真正和现实生活及广大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的复苏还只是沉浸在过去,还没有现实的将来的生命力,更与正常的阅读市场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印连环画-前者在1997年推出了《革命斗争故事连环画精选》三辑、《中国古代神话》一盒四本;后者推出了《红岩》《铁道游击队》《白毛女》等一-并没有获得预期之中真正成功的主要原因。连环画收藏的热潮和连环画出版与阅读的兴盛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这只是一次钩沉与怀旧意义上的复苏,是一次市场意味的寻觅,是一种基于收藏人气的被看好。老连环画画家们在享受了人生中一次公开被承认、被追捧的明星待遇以后,很多人都在晚年的回忆里陆续凋零了。新的连环画迟迟没有出现,新的连环画出版依旧乏善可陈。
20 世纪 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之初的这段时间里,连环画收藏的社会名气越来越大,其中世纪末的1998年、1999年对于连环画收藏之事更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年份,有必要拿出来作为连环画收藏历史中的例证之年,单独说上几句。先说1998年,在这一年里,经济的洪水与现实的洪水共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普遍的不大景气和“下降”“停滞”“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连环画的出版和收藏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总的走势是稳中有升的。确切地说,是民间出版和民间收藏的持续增温,因为作为一种曾经辉煌而已经衰落的艺术形式,连环画的整个态势依然在复苏和起步阶段。真正有市场动因的、由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参与的“出版”现象还没有出现。
一般地说,任何一种收藏只要形成了市场就要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收藏市场又有其相对其他市场来说比较大的免疫力,其作为预期投资回报较高的一种,在微观的和时间跨度不大的维度内,更多地受着自身规律和小气候的影响。连环画市场尽管还远远没有达到邮市那般成熟,但随着入市者的增加和有关的拍卖活动、会议交流、探讨研究等活动的增加,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更多介入,其新兴的投资市场的味道也渐趋浓厚。如此,像所有别的收藏市场所走过的道路一样,连环画收藏市场也开始由那种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而自发的状态,走向了市场意义上的自觉。
1998年年初,上海民间连环画收藏协会和一家文化公司联合主办的内部报纸《连环画之友》创刊,成为继郑州《连环画收藏》之后又一份有全国影响的连藏小报,其宗旨“报道连坛信息,追寻画家踪迹,赏析名家名作,交流收藏心得,扶植新人新作,提高创作水平”,也是此前此后陆续成立的全国各地的连藏组织和连藏报纸的基本宗旨与目的。1998 年,河北、天津、重庆、吉林、北京、哈尔滨等地都成立了连藏组织,有的还搞了小报;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也成立了连环画收藏研究部,要引导连环画收藏热、利用连环画收藏热,将连环画收藏热视为复兴连环画事业的一个重要契机,以图由此达成促进连环画出版的再次繁荣的目的。
然而,连环画比较确切的“繁荣”还是在民间。北京潘家园、天津沈阳道、上海文庙、石家庄棉一街心公园、济南英雄山、西安八仙宫、郑州古玩城、沈阳滑翔小区、长春义和、苏州文庙、杭州收藏市场、太原工人文化宫等,全国各地的周末市场都有连环画收藏的地盘,尽管它们具体的地址或有变化,有些地方也相继建立了有规模、有管理的正规的收藏市场,但是基本的内容与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每个地方的市场都呈现出了一种共同的景观,买卖活跃,交易频繁。连友之间互通有无、交流信息、书信往来、互相观摩的活动亦呈增长趋势。沉寂多年的一些老连环画画家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河北连藏协会的会刊《燕赵连藏》有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河北籍的老连环画画家,张树德、刘汉宗、刘凌沧、钟志宏、辛鹤江等;《连环画之友》则在第三版开辟了《连环画家艺术档案》专栏,每期一人,一年之中介绍了20位连环画画家,赵宏本、顾炳鑫、贺友直、汪观清、徐正平、郑家声、夏书玉、凌涛、童介眉,王仲清、丁斌曾、徐有武、盛亮贤、叶雄、王宏力、孟庆江、李成勋、朱光玉、李铁生,王重义等。由连环画到连环画画家,再由连环画画家返观连环画,1998年民间连藏整体性地深入了一步。
1998年秋天,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精品拍卖会,成交额之外的另一大收获是拍卖本身的广被关注,连环画收藏也从这个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渠道露了脸。从此,在书贩和藏者之间就有了一个品相与价格的参照系,一切仿佛都不再盲目。这种感觉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频繁的“信息轰炸”,而任何信息都有事实的依托。1998年对连环画收藏的整个潮流来说,最为可贵的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事实”。其中,再制、重版的事实蔚为大观,上海出了《连环图画三国志》《北行记》《山乡巨变》《红楼梦》,天津出了《平原枪声》,北京出了《白毛女》,东北的连友出资搞了《楚汉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复制品或者叫再版本的连环画是对当年的初版本的所谓“真品”的宣传,广大连友终于有了一睹珍品芳容的机会,花上一定的钱,就拥有了几乎不可能拥有的稀缺珍贵之物。从长远来看,复制品有利于日后真品的再升值。
1998 年正规的出版市场上,连环画出版物依然凤毛麟角,除了大肆入侵的日本卡通以及模仿“侵略者”的准中国卡通以外,原来意义上的传统连环画作品少之又少,仅有的几部作品也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未成大的气候。在西安第九届全国书市上,一部16开精装的《南京的陷落》算是给连环画类图书了一点面子,没有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可因为画面黑色色块堆积,线条和连环画作品所要求的那种比较直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一起缺失,普通读者实在难以接受-南京大屠杀,这一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耻辱性事件,始终还没有找到一种有震撼力的艺术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电影《南京大屠杀》,还是连环画《南京的陷落》都还不尽如人意。另外一部较有影响的作品是《我的父亲邓小平》,这部由老连环画画家叶雄执笔的作品借着伟人效应的影响印行4万册,在今天的连环画出版界称得上天文数字了。《花季雨季》,先是小说走红,后是电影出笼,1998年又出现连环画。几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力呈梯次 下降,其连环画版本2万册的印数 大约是受了小说大印数的鼓舞而冒 印的,销售前景实难预料。不过画 得也还认真,虽然线条之中追求着 一种可疑的笨拙--似乎是不具备完全的写实能力才改走变形的笨拙的路子的,但是对连环画收藏者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可以与时代同步的收藏机会。事实上,后来与时代同步出版的连环画都是靠着《连环画报》封面 收藏者的这种姑且之心才保持了一 定数量的市场份额的。这不能不说是连环画出版的可悲之处了。
这一年,如果说还有什么其他的连环画作品的话,那就是一些以变形的画法出版的名著了,如湖北少儿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包括《子夜》《骆驼祥子》等。这类作品选题上乘,装帧华丽,只是画面难获读者认同,那几年出了不少,议论不少,印数却越来越少。鉴于变形的恶名,此处就不再赘述。实际上读者早就从所谓变形中看到了偷懒,看到了糊弄。欺骗读者的事情,读者有着最好的对应之策--拒绝。
1998年,在孩子们之间口耳相传,争来抢去的是一本叫做《米老鼠》的美国样式的杂志。这本用纸讲究,画面靓丽,构思立意全在轻松与幽默之间的小刊,几乎再现了前几年《恐龙》杂志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购买与阅读时尚的风光。反观1998年以及前此数年的国内连环画创作,我们发现浮躁之气依然很重。没有在连坛建功立业的决心,也就没有了创作的耐心。少 长篇巨制,少精雕细刻之作,能拿出来的都是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旧制。只捞沉船,不造新船; 只回味,不前进。这样的事业是没有多少前途可言的。收藏也 好像古钱、旧家具一样,在旧 物中徘徊了。没有新制的精品的连环画收藏市场,永远不会像邮市那么发达。
换句话说,我们期望着有一天会出现邮市那么发达的连藏之市。
1998年另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是《中国连环画》的宣告停刊。与《连环画报》比较,《中国连环画》办得比较活泼,有时代感,上稿质量也不错,最主要的是没有《连环画报》的暮气。1999年两刊合一,期望能保持住这些优点。想当年,中国的连环画刊物,《富春江画报》《新春画报》《刺梨》《法制画报》《故事画报》《万花筒连环画报》《知识画报》等,林林总总,争奇斗艳,何等热闹;如今廖落得只剩下《奥秘》和《连环画报》, 连环画受众的兴趣与人数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发表阵地少了,大家就希望因少而精,每一期都更耐看,然而后来的事实却与期望大相径庭,除了炒冷饭和凑合读者的简单勾勒与变形之作以外,这两家杂志上的连环画 作品越来越让人丧气,连带的它们自己销量也就越来越小,读者越来越少尽管他们后来也开辟了连友阵地,发表连环画收藏者们的文章或绘画作品,探讨收藏心得,交流收藏信息,但是一个月一版,而且版面有限,在后来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其订阅与销售的萎缩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了。
1998年岁末,传来了上海另外一家连藏小报《连环花》创刊的消息,第一期上有第二届上海连藏拍卖会大获成功的报道。而与此同时,吉林又传来了 1999年年初东北连藏大会的消息; 人民美术出版社的24开精品再制系列也有两种面世:《红楼二尤》和《潘必正和陈妙常》。
1999年的连环画收藏之事保持了上一年的势头,在相对平稳之中稳定地发展着。经过几年的淘洗,一些小报小刊沉寂了,又有一些出来了,武汉有了《连艺收藏》,福州有了《连苑》,其中搞得比较好的是吉林的《东北连藏通讯》,他们定期地在自己的实体阵地连环画专卖店举行连环画收藏品的展卖活动,聚集了北方相当数量的收藏者的目光。他们在长春电影节期间举行电影连环画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还编纂了有很大篇幅的《连环画收藏与欣赏》,比较完整地收集了各类专家、学者和广大连友在连藏活动之余写作并发表的有相当水平的理论或者实用文章,使长春成为继上海之后又一个有全国影响的连环画收藏活动的中心。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他们又创刊了《北方连藏报》,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进入1999 年以后,连环画的展览买卖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了,这样的活动既有个人性质的,也有团体性质的,前者如3月27日在北京报国寺一位连友举行的个人连环画收藏展,后者如2月2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99首届呼和浩特连环画民间收藏展”.5月15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武汉收藏品交流赶集会”、5月22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连藏展等。5月底,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举行了“99天津连藏展”,是截至那个时候连环画展览活动之中环境最好、场6地档次最高的。参加者也都很有文化色彩,大报小报都作了相应的报道,广播、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不少节目,比较有规模地扩大了连环画收藏的影响力。展卖期中有一位老者把自己收藏的20世纪50年代的400余册连环画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连环画收藏者,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还是5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连友写的关于连环画收藏的书《连环画收藏指南》,书里面讲了连环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简要的发展史,对收藏连环画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意义做了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讲述,还附录了大量目录、名单和地址,是一本比较实用的书,在连环画收藏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另外一些连友的个人性的活动对连藏的意义一点也不亚于上述“成规模”的连藏活动或者个人著作的出版。北京一位连友就下了很大工夫,把1949-1989年之间的连环画目录打印了出来,每年一本,每本20元!工夫之大,可以想象。
在世纪末的这一年里,连环画的复制和重印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穆桂英》(上、下)无论是在印刷质量还是开本设计上都成了其中的精致之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建国五十周年重制的 24开本的老连环画系列也进入书市,成了进入主流图书渠道销售的连环画品种。虽然依旧是炒冷饭,但是炒得质量比较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印的《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聊斋故事》《烈火金钢》《创业史》等,则勾起了更多的“圈外人”对连环画的兴趣,这些在当年的读者之中极有号召力的连环画让更多的人开始对连环画收藏有了兴趣,在普通读者与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综观连环画收藏在那几年里逐渐成气候的发展之路,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藏品种类的渐趋成熟,人们生活品位和生活内容乃至人类文化的丰富其实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实现的。在这样的道路上,每一位爱好收藏的连友,至少在客观的意义上都实实在在地为这样的文化建设做着自己的努力。
连环画的收藏进入新世纪以后的10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变化,文化公司在与画家签订重新出版的合同以后到出版社买书号出书,然后定高价出版:连友自费出书,在连友之间用网络发行:全国各地的连交会,从北方的长春、沈阳、大连、天津到南方的上海、成都、昆明,从春到夏到秋到冬,一年四季,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而以东北的《北方连藏报》为代表的连环画小报,也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黑白到彩色,由单纯的传递信息而成为联谊与买卖的阵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传统上的连环画出版大社,每年的连环画重印与再版,都越来越有规模,他们再版的连环画图书逐渐占据了最主要的连环画市场份额,虽然依旧没有什么高质量的新作品问世,虽然在一般的读者群里传统连环画依然波澜不惊,但是由连环画收藏支撑着的国内连环画市场,始终还都有着自己的比较平稳的生命体征,复兴连环画虽然已经被很多人定义为不可能之事,但是也还没有影响到收藏者自己的热情--他们压根就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纯粹个人性的爱好,而不肩负任何复兴之大义。这也许反而正是连环画事业最大的基石呢。
因为不是专门的连环画收藏史写作,所以这里只能将整个连藏史中的个别年份拿出来做一下缕述,期望能得到某种管中窥豹、一叶知秋的效果。
老旧连环画欣赏《枫》
小贴士:中国连环画之最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上出土的西汉时期连环画《土伯吃蛇》和《羊骑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这些作品以漆绘的形式展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画在黑地彩绘棺棺盖上
①一秋低头寻找东西。②秋见到一条蛇。③秋将蛇衔起,喂一有兽头、张口、翘舌而作人立状的怪物(即土伯)。④土伯将蛇吞入。
《羊骑鹤》
画在黑地彩绘棺右侧板上
①一羊牵一鹤,鹤露出半个身子,好像刚刚来到。②羊牵引鹤,鹤不愿走,羊使劲拽。③羊骑在鹤身上,鹤背负着羊前行。
2. 最早定名为“连环图画”的出版物: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封神榜》、《岳传》等5部长篇连环画,是最早定名为“连环图画”的出版物。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推动了连环画的发展。
3. 影响最大的连环漫画:
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是影响最大的连环漫画之一。该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形象,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4. 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
叶浅予画的《王先生》是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之一。该作品在多个报刊上连载,历时长达10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作才华。
5. 最早出版的连环画专刊:
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创办的《连环画报》是最早出版的连环画专刊。该刊物至今仍在出版,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连环画刊物之一。
6. 新中国第一本论述连环画的专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的《鲁迅论连环画》(姜维朴编著)是新中国第一本论述连环画的专集。该专集收录了鲁迅关于连环画的论述和观点,为连环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7. 新中国第一本介绍连环画发展史的专著: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的《中国连环图画史话》(阿英编著)是新中国第一本介绍连环画发展史的专著。该专著详细梳理了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为连环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8. 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连环画理论专刊:
1980年创办的《连环画论丛》是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连环画理论专刊。该专刊后改为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刊,并更名为《连环画艺术》,至今仍在出版,为连环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9. 最早开设连环画专业的高等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于1980年开设了年画、连环画系,是最早开设连环画专业的高等艺术学院。该专业的开设为连环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0. 第一本全面论述连环画的专集:
姜维朴编的《鲁迅论连环画》是第一本全面论述连环画的专集。该专集不仅收录了鲁迅关于连环画的论述,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为连环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11. 第一位被高等艺术院校聘为教授的连环画工作者:
上海连环画家贺友直是第一位被高等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聘为教授的连环画工作者贺友直。他的加入为连环画的教学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贺友直
1985年成立的“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是第一家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在中国连环画出版社,连环画册编辑室的基础上,1985年10月17日由文化部批准正式成立;1998年,其与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组后,更名为连环画出版社,现直属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连环画专业出版社。该出版社的成立为连环画的出版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支持。
13. 我国出版篇幅最多的连环画套书: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出版篇幅最多的连环画套书之一。该套书共计60册,近7000幅画面,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壮丽历史画卷。
14. 我国参加编绘作者人数最多的连环画: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像《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连环画套书往往会有大量的编绘作者参与。如果指的是具体的某一部连环画作品,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来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像《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连环画作品,其编绘作者人数通常是非常多的。
15. 我国收藏连环画最多的图书馆,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版本馆)原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以下简称“版本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7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馆。该馆自成立之初就承担起了保管本国出版物样本的任务,以利于出版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文化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版本图书馆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职能调整,但始终保持着对出版物样本的征集和收藏工作。其藏书量逐渐增加,涵盖了包括连环画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类型。
版本图书馆对连环画的收藏尤为丰富。据相关资料显示,该馆收藏的连环画数量众多,且基本上涵盖了解放后出版的所有连环画。
连环画作为版本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在各类展览和活动中都有展示。例如,在“版本琳琅-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中,就展出了许多馆藏连环画精品。
该馆以其丰富的连环画藏书和多样化的出版物类型,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出版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