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埃德加. 斯 诺(1905-1972)于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 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二、文学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内容梗概与思想主题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
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彰显了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利益为先,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大公无私精神。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四、主要人物形象
1、毛泽东:
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2、周恩来: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3、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对有钱人仇视。
4、朱德: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从朱德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和坚定目标。
5、彭德怀: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生活节俭: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6、徐海东:
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
徐海东是斯诺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亲属被蒋介石杀害66人
五、艺术特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六、考点速记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
4、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 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 ,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 ,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 ;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10、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2、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3、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15、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 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 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6、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7、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习题演练
1.下面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还有温情的一面,他最终与志同道合的丽达结为夫妻。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见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红孩儿打斗遭败,求援于龙王,龙王用“私雨”也未能打败红孩儿。
D.《傅雷家书》中,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4.810 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的内容。
【辨人物】“他是个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指的是 (填人名)。 |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 。 |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5.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所著。
(2)八8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的内容。
【辨人物】“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指的是(填人名)① 。 |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 ② 。 |
【讲故事】 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任务。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6.这段文字中的“远征”指 ,“青年人”指 。
7.在这次行动中,这些“青年人”都经受了哪些困难?请举出两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文中的“他”是指 。
9.在作者心目中,“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10.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象征着 。
1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重大举措是历史上最大的移动武装宣传。本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扩大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和东征,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者”
D.刘邓军队跃入大别山,开辟革命根据地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
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 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13.下面是小鸿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所列的表格,小星同学就此与小鸿同学展开了讨论。请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年龄 | 人物 | 参军原因 |
64 岁 | 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 | 在洪洞没法做买卖(苛捐杂税太多)。 |
15 岁 | 号手(穷人家的孩子) | 红军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我吃得很饱,我家分到了地。 |
12 岁 | “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 | 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 |
小星:你怎么想到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录这本纪实作品?真是太新奇了!小鸿:因为表格可以将一大段文字进行信息分类和梳理,看起来更直观。小星:那你这个表格是如何进行分类梳理的?
小鸿:我关注到的是不起眼的红军战士们,将不同年龄、① 的人来进行梳理,得知他们为了② 等原因参加了红军。小星:原来斯诺还记录了这么多不起眼的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他想通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鸿:③ 。
小星:看来用列表格的方式也能读纪实作品,且便于整合信息和深层思考。
14.名著导读
(1)红军在井冈山采取了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所采用的游击战术,一般说来,凡是红军背离了这些口号,就不能打胜仗。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
一,敌 我 !
二,敌 我 !
三,敌 我 !
四,敌 我 !
(2)红军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就是在进攻时 ,在进攻后 。
15.阅读下面材料,请写下你的感想体会?
当毛泽东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毛泽东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略押送的人释放自己。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毛泽东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才得到了机会。毛泽东就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16.“一条人命买头羊”说的是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进入川藏边界的 时的危险紧张情况。当时红军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好战的游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沿途两旁一,二百码以外就很不安全。许多红军想去找头羊来宰,就没有再回来的。藏民的女酋长对不论哪种汉人,不分红、白,都有不共戴天的宿怨。谁帮助过路的人,她就要把他活活用开水烫死。
17.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 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 边区。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 ,和 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 县。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 》一书。
18.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人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陕北,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 、 等。
19.《 》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 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 上, 上, 上的各种绝对必要。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 ——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这是《 》这本书的总结。
20.《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1)班上准备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就如何清楚地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所写的事实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学习步骤,让一个从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
(2)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将分三个专题探究。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领袖的革命之路。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假如你是组长,请代表组员选择一个专题,并围绕你所选的专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拟定3-5个探究项目,便于组员分工查阅相关内容,完成专题探究任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他最终与志同道合的丽达结为夫妻”表述不正确。 保尔最终与达雅结为夫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西安事变。
故答案为:B
【点评】要在阅读名著、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回答。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考查对红军长征的理解。由“冒险、探索”“艰难困苦”“令人诧异的革命乐观情绪”“在大自然面前绝不承认失败”可知斯诺所指的事件为红军长征。红军长征途中,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最终胜利会师结束长征。长征历史体现了红军战士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精神。
故答案为:B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答案】毛泽东;“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 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人物的特征“像林肯”“黑发留得很长”,可知是毛泽东。
故答案为:毛泽东。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可知写的是“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故答案为:“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阅读记忆,写出名著中有关“红小鬼”的一个事例即可。比如,刚到根据地时,作者在百家坪交通处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在李克农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改口称他们为“同志”,得到两位“红小鬼”的原谅。再如在保安,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通讯员特意找到作者,他担心自己的名字被斯诺写错而影响到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因而极为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希望当面得到斯诺(不写错他名字)的保证。
故答案为: 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 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名著回目的能力。积累名著的有关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结合文段内容和参照所给的回目补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5.【答案】(1)埃德加·斯诺(斯诺)
(2)毛泽东;“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 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 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 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 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示例四: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这样有 原则的孩子不正是中国的希望吗?
【解析】【分析】(1)考查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故答案为: 埃德加·斯诺(斯诺)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①根据人物的特征“像林肯”“黑发留得很长”,可知是毛泽东。
故答案为:毛泽东。
②根据“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可知写的是“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故答案为:“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
③根据阅读记忆,写出名著中有关“红小鬼”的一个事例即可。比如,刚到根据地时,作者在百家坪交通处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在李克农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改口称他们为“同志”,得到两位“红小鬼”的原谅。再如在保安,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通讯员特意找到作者,他担心自己的名字被斯诺写错而影响到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因而极为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希望当面得到斯诺(不写错他名字)的保证。
故答案为:示例一: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 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 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二: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 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示例三: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这样 一个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的少年,不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 示例四: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这样有 原则的孩子不正是中国的希望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答案】6.长征;红军
7.①缺乏食物和资金;②自然环境极其恶劣;③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6.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都绝不承认失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斯诺对对红军长征的评价。
故答案为:长征 红军
7.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途中红军经受的困难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因此,红军长征途中红军经受的困难有:.长征中,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长征中,红军经受了雪山、草地等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
故答案为: ①缺乏食物和资金;②自然环境极其恶劣;③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答案】8.周恩来
9.平易近人 温和文雅 细心热情 理智冷静 善于分析 充满活力
10.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11.C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我们先了解名著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章节(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标题含义的能力。积累名著的有关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名著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运用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8.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二节《叛徒》原文: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可知文中的“他”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周恩来。
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所做事件体会其性格即可。如①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他;可知周恩来温和文雅。②北伐时,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可见他对民族解放事业志不渝,鞠躬尽瘁;③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可见他吃苦耐劳。④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1931年,他终 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可见他不屈不挠。⑤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白破;可见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⑥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后来因他在激进的学员中间影响很大,蒋介石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可见他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故答案为: 平易近人 温和文雅 细心热情 理智冷静 善于分析 充满活力
10.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可知“红星”象征着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故答案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
1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文中的“武装宣传”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当时由于王明、李德等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在长征中,革命的精干力量得到保存,同时在沿线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D.错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13.【答案】不同身份;生存、土地和国家(概括出其中两点即可);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有广大坚实 的群众基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此表格根据人物的年龄、具体人物及参军原因进行了具体介绍。第一空联系“将不同年龄”可知,第一空应该主要围绕人物的不同展开,联系“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号手(穷人家的孩子)”“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可知,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地位;第二空联系“为了......等原因参加了红军”可知,中间应该补充参加红军的原因,根据“参军原因”中的“在洪洞没法做买卖(苛捐杂税太多)”可知,参加红军是为了解决基础的温饱问题,解决生活所需(生存);根据“红军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我吃得很饱,我家分到了地”可知,参加红军是红军解决了孩子读书学习的问题,分到了土地,为发展提供条件;根据“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可知,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抗日的,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据此概括即可。第三空:斯诺还记录了很多不起眼的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如“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号手(穷人家的孩子)”“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他们不分年龄不分出身,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意在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抗战胜利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故答案为:不同身份 ;生存、土地和国家(概括出其中两点即可); 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有广大坚实的群众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14.【答案】(1)进;退;驻;扰;疲;打;退;追
(2)集中主力;迅速分散
【解析】【分析】红军的战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军事上的胜利发展。我们在井冈山采取了四个口号,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我们所采用的游击战术,而红军就是从这种游击战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口号是:一、敌进我退!二、敌驻我扰!三、敌疲我打!四、敌退我追!这四个口号最初为许多有经验的军人所反对,他们不赞成我们所主张的这种战术。但是,后来许多的经验都证明这种战术是正确的。一般说来,凡是红军背离了这些口号,他们就不能打胜仗。我们的军力很小,敌人超过我们十倍到二十倍;我们的资源和作战物资有限,只有把运动战术和游击战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希望在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因为国民党是在雄厚得多的基础上作战的。红军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这意味着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就是在上述战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故答案为:(1)一、敌进我退!二、敌驻我扰!三、敌疲我打!四、敌退我追!
(2)集中主力;迅速分散
【点评】此类题型,要求学生用心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写作特点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概括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一步一步回答即可。要做好本题,学生需要细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15.【答案】在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等,从毛泽东的个人形象及对革命的态度方面分析感悟即可。
故答案为:在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16.【答案】大草地
【解析】【分析】根据原著内容回答: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大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他们只有俘获了部族人以后才能找到向导引路。他们同这些向导交上了朋友,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
故答案为:大草地
【点评】此类题型,要求学生用心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写作特点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概括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一步一步回答即可。要做好本题,学生需要细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17.【答案】北平;陕甘宁;保安;毛泽东;预旺;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是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能力。
故答案为:北平 陕甘宁 保安 毛泽东 预旺 红星照耀中国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18.【答案】埃德加·斯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得怀、贺龙、徐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该题考查的是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和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能力。要在切实阅读的基础上加以回答。
故答案为:埃德加·斯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得怀、贺龙、徐海。
【点评】要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19.【答案】西行漫记;对日抗战;政治;经济;军事;农民大众;革命;西行漫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学生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是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能力。
故答案为:西行漫记 对日抗战 政治 经济 军事 农民大众 革命 西行漫记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20.【答案】(1)步骤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步骤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步骤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步骤四:阅读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选专题一,可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的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项目入手。选专题二,可从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选专题三,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关于名著的综合性试题。
(1)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因为这位同学没读过这本书,因此可以先让这位同学从整体上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读序言或是看目录,二是了解故事情节,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三是写读后感巩固,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
(2)对于三个选题,哪一个自己感觉知道从哪些方面探究,就选择哪一个。如围绕人物选,就可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的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项目入手。
故答案为:(1)步骤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步骤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步骤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步骤四:阅读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2)选专题一,可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的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项目入手。选专题二,可从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选专题三,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等。
【点评】名著试题主要考点有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重要情节、片段赏析等;考查的内容具体、细致、多元。考生不读原著,很难保证考场不失分.因而,课外应尽量多读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