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哪吒”动画形象设计转变的个案研究

学术   2024-08-17 17:40   河南  


 


本文深入剖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创新设计,运用案例分析、访谈、比较研究等多维研究方法,为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和创新思路。


    作者:陈坤 
《装饰》 2023年第08 期
丑哪吒”动画形象设计的转变及溯因

——基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个案研究

摘 要

哪吒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之一,20世纪开始被多部影视动画作品演绎。本文基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设计进行个案研究,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深入访谈、比较研究与形式分析的方法,回溯影片的生产背景及哪吒形象的设计过程,重点从叙事表达、生产模式及技术维度对丑哪吒形象设计的转变进行溯因,多维度反思其设计的特殊性,系统分析内在的设计逻辑,以期为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关键词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  动画形象  角色设计  反差 


问题缘起:反思哪吒动画形象的转变

哪吒是我国最受欢迎及形象最多变的神话人物之一,从上个世纪开始被多部经典影视动画作品演绎。在动画《大闹天宫》(1961)中哪吒首次作为配角出现,动画《哪吒闹海》(1979)中哪吒首次成为主角,其形象由张仃先生设计,哪吒被设计为英俊灵秀的正义英雄形象,“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形象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魔童降世》)是我国票房破亿最快的动画电影,上映8天便打破了美国动画《疯狂动物城》保持3年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影史上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象级作品。影片中的哪吒颠覆了以往动画中的哪吒形象,该片上映前,海报及预告片中的哪吒形象曾受到多方的质疑与批判,因其烟熏妆”“鲨鱼牙,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丑哪吒。但影片上映后,其形象逐渐被观众接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丑哪吒的装扮、表情及台词成为众多青少年模仿的新时尚,掀起一股哪吒热”,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学者孙佳山认为:《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之所以丑,就在于与《大闹天宫》中的胖娃娃式哪吒和《哪吒闹海》中莲花化身的哪吒有着强烈的反差。

笔者对《魔童降世》的主要角色设计师及制片方进行了深入访谈,并搜集了大量幕后资料,发现创作团队曾设计了超过一百版哪吒形象,预选方案中有多个更符合大众审美的版本,导演最终却选用与经典形象迥异的丑哪吒形象,其设计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因素是什么?通过建立坐标系对《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图1、图2,发现《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主要特征发生了极大变化,该片中哪吒有变身前的儿童版形象与变身后的少年版形象(图1E、图1F,不仅都与《哪吒闹海》中哪吒形象具有较大反差,而且丑哪吒变身后的形象再次发生转变,与变身前也形成较大反差。这种双重反差鲜见于中国动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本文要讨论及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丑哪吒”的设计过程回溯


对《魔童降世》中丑哪吒形象设计的转变进行溯因,需要先对该片的市场背景、立项契机及哪吒的设计过程进行回溯。2015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逆袭提振了市场对国产动画的信心,吸引了资本对神话类动画项目的关注。同年影视行业巨头光线传媒成立了彩条屋影业(简称:彩条屋),开始进军动画领域,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的目标是做中国的迪士尼”,“希望彩条屋冲击国产动画的半壁江山。同时在国家大力提倡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彩条屋规划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系列动画电影,并在全国寻找优秀动画人才及项目进行合作,由导演杨宇提议的哪吒神话故事契合了该战略定位,彩条屋与杨宇创立的可可豆动画达成合作协定,共同铸造精品,试图打破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偏见。彩条屋为魔童降世项目投入了充足的资金,鼓励团队潜心对影片进行精雕细琢,尤其重视剧本、角色形象等前期设计的质量。

1. 哪吒动画形象整体特征对比


2. 哪吒动画形象头部特征对比
哪吒的形象设计是前期设计的重中之重,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过程。首先在角色概念设计阶段,杨宇开始没作过多的限制,鼓励设计师自由发挥各自的创意,在模糊中探索更多可能性。设计师们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设计,众多设计师共同参与这场视觉实验,通过设计草图捕捉灵感(图3,先发散后聚拢,进行反复打磨及迭代,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设计了超过100版哪吒形象。草图设计作为一种探索方法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魔童降世》中,1小时1125秒之前哪吒呈现为儿童形象,时长占比为70%。哪吒挣脱乾坤圈后才变身为少年形象,出场约12分钟,魔童的另一种显现方式。以往的动画作品中哪吒更多表现为儿童形象,观众对其儿童形象已形成固有印象,若过多沿袭之前的设计,会被认为缺乏创新。若改变过大,又有被骂毁童年的风险。所以设计师们普遍认为儿童版哪吒的设计难度大于少年版形象。前期主要时间集中在设计儿童版哪吒形象。早期的儿童版哪吒形象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根据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三类,即可爱化类型、女性化类型、妖魔化类型。(表1)

第一类设计方案主要表现哪吒的可爱与顽皮,早期的方案大多属于这种类型,主要角色设计师申威在访谈中坦言:早期的设计出于对大众审美的顾虑,设计思路比较保守,大部分形象是按传统的可爱路线进行设计,迎合大众审美以降低市场风险。第二类设计方案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哪吒被设计为小女孩形象,运用了粉红色,试图通过性别的视觉差异来体现与先前哪吒形象的区别。前两类设计方案主要集中在发型、服饰等外部特征上进行变化。第三类方案对哪吒进行了妖魔化”,试图进一步区分以往的哪吒形象。此类方案的发型多变,脸上有伤疤,加入尖牙或缺牙,皮肤变为灰色或褐色,部分形象还流着鼻涕。该类设计方案被列入重点考虑的方向,部分形象对正面、侧面、背面等多个视角进行了细化。但是这类方案中有许多形象难以分辨其属性,在《魔童降世》的故事大纲中哪吒已被确定是人与魔的混合体,兼有人与魔的特征。导演评价此类中部分形象已难以看出是人类”,他认为魔化后的形象仍要体现作为人类的属性。经过百花齐放的角色概念设计阶段后,在公司内部对所有设计稿进行了讨论及投票,《魔童降世》作为商业电影,为兼顾市场的需求,放弃了过度妖魔化的形象。第一类可爱型的设计方案得票更多,从这类形象中选出了几个重点考虑的方案由3D美术组的设计师进行三维测试,但仍未选出令导演满意的形象。

3. 哪吒早期设计草图

临近角色设计的尾期,导演再赴北京参加了光线传媒、彩条屋的会议,与监制、制片人等针对哪吒形象进行了深入讨论,儿童版哪吒是讨论的焦点,导演进行了反思,认为此前的设计仍未达到叙事的要求,且缺乏特色,提出放弃此前的方案,加大设计的反差,进一步突显魔童的特质。会议最终共同决定转变设计方向,支持导演继续进行新的探索。本次会议之后,导演鼓励设计师跳出思维窠臼,挑战程式化的设计。导演对设计师说:宁愿丑到没人喜欢,也不能平庸到没人能记住。宁愿承担被骂的风险,也不采用平淡无奇的形象。这个决策显示了导演破釜沉舟的决心。角色设计师们也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深入研究角色内在的价值观及性格。为让儿童版哪吒更具魔童特质,设计师参考了摇滚歌手的烟熏妆及黑眼圈,加入了参差不齐的鲨鱼牙(图4,对哪吒进行了适度魔化,并设计了丰富的微表情,以形写神,加入了动作、表演设计表现哪吒桀骜不驯的性格。例如:设计了走路双手插裤兜的动作。申威设计的儿童版哪吒通过了三维测试,获得了导演的认可,基本确定了头部、身体的主要特征,导演与其他设计师加入了额头印记等细节,再进入三维模型、材质环节进行多次测试及微调,经过众多设计师共同努力最终诞生了丑萌的儿童版哪吒形象。(图1E)哪吒形象转变为丑萌风格体现了全球化语境及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影响。丑萌文化在日本已发展为备受青少年追捧的亚文化,在东京街头文化中丑萌的烟熏妆成为青少年张扬个性的时尚符号。这种丑萌体现了萌文化及丧文化的融合,对我国青少年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形成了新的审美趣味及审美模式,导演及设计师的抉择也受到这种审美形成的社会环境影响。少年版哪吒的设计相对比较顺利,导演希望让其形象再次发生转变,产生与儿童版形象的反差,以体现哪吒成长后的变化,申威设计了具有燃文化特征的火焰状发型。基于以上对哪吒设计过程的分析可看出,其形象主要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从早期可爱化的设计方案转变为丑哪吒形象,第二次是由丑哪吒蜕变为少年英雄形象,以下进一步分析其形象转变的内在动因。


“丑哪吒”设计转变的多位溯因

1.叙事因素:打破偏见
动画角色是表达故事的媒介,其设计首先是服务于故事。《魔童降世》的故事对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叙事的开端是哪吒生而为魔”,首次由以往的灵珠转世转变为魔丸投胎,出生时便把陈塘关村民吓跑。因其魔童身份的特殊性,这位不被认可的问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饱受偏见,被村民排斥,并多次与他们发生冲突。基于这样的故事背景,导演及设计师需要对魔童哪吒的形象设计进行适度丑化”,鲨鱼牙、黑眼圈等反常规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其魔性,有争议的丑哪吒形象更符合村民害怕他且讨厌他的叙事逻辑。若开始便选用阳光、帅气的形象,反而不合理。角色设计师申威在访谈中说:哪吒形象设计的出发点是魔丸投胎的故事背景,并立足于魔童这一概念。”“魔童身份的特殊性需要其形象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灵珠转世的哪吒形象有所区分,“魔童哪吒虽然外表丑,但心存善念,内心渴望被百姓认可。虽被施天劫咒,却勇敢与命运抗争,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从而烘托出影片的主题——“打破偏见,扭转命运”,形成了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内核及价值观,为角色赋予了灵魂。


随着叙事的发展,哪吒挣脱乾坤圈的压制后在火焰中变身为少年形象,代表了他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后的转变,“丑哪吒被爱感化后逐渐成长及觉醒,在偏见中蜕变为保护村民的正义英雄,获得村民认可,实现了对命运的逆转。基于英雄叙事的需要,之前的冲天双髻转变为火焰状发型,脸部、上身及衣服都增加了火焰纹,增加肌肉感(图1F,弱化黑眼圈、鲨鱼牙,突出其热血英雄形象。正如申威所说:哪吒变身为少年后,整体形象由丑变帅,通过前后的反差形成强烈对比,产生惊艳感,从而让观众眼前一亮。这种形象的转变呼应了叙事的变化,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及价值观。变身后的哪吒形象是对《哪吒闹海》中传统正义英雄形象的回归,是对丑哪吒形象的审美调和,有利于平衡商业电影的市场需求。上世纪初开始日本动画出现大量变身叙事情节,形成了变身类动画”,主角通过变身蜕变为能拯救危机的强者,“丑哪吒变身为英雄也体现了这种叙事的影响。影片叙事的特殊性源于导演个人经历,导演从医学界跨行进入动画界,逐梦之路也饱受偏见,不认命的他与哪吒一样渴望打破偏见、改变命运。导演借哪吒的故事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当代人在现实困境中的思考,让角色带有励志性,满足了观众幻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打破偏见、改变命运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哪吒闹海》中哪吒为灵珠投胎,深受陈塘关孩童们的欢迎,为救女童而打死敖丙,从始至终都被设计为灵秀、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表2)该片制作时恰逢粉碎四人帮,文艺界拨乱反正、万象更新,哪吒重生后大败四海龙王彰显了英勇无畏的时代精神。该片中敖丙是反面角色,与哪吒始终是对抗关系。而《魔童降世》中敖丙并非一成不变的反面角色,与哪吒变为亦敌亦友的关系。影片巧妙地运用双雄叙事”,改变了非黑即白的传统叙事方式,打破了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正面反面角色动态转化。属于龙族的敖丙也遭受了被百姓骂作妖族的偏见,偏见把敖丙与哪吒联系起来,打破偏见、改变命运成为两人共同的愿望。双雄叙事推动哪吒与敖丙形象的设计呈现出关联性。哪吒与敖丙源于同一颗混元珠,两人额头印记的设计呼应了他们的双雄关系,哪吒额头印记的主要灵感来源于太极中的阳鱼图案,与敖丙额头的阴鱼印记相对应(图5,这种印记增强了形象的辨识度,服务于两人阴阳合体对抗天雷的情节,呼应了两人亦敌亦友的关系,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敖丙为灵珠投胎,故被设计为英俊的美少年形象,衬托了魔丸哪吒之。但丑哪吒挣脱乾坤圈的束缚后变为与敖丙同龄的少年形象,设计师结合了敖丙的形象对哪吒进行美化”,融入了敖丙的帅、酷特征,鼻梁变高,弱化了对鲨鱼牙的表达,体现两人作为CP的关联性(图6,进一步服务于影片的双雄叙事。这种角色形象伴随叙事发展的动态变化彰显了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2.生产模式因素:光线彩条屋模式
彩条屋并未按传统的模式去直接生产动画作品,而是依托其商业运营及资金优势,通过汇聚人才、技术及资金等生产要素探索了一种独特的生产模式,在上游投资了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等有IP内容开发能力的动画公司,中游投资了红鲤动画、大千阳光等有技术优势的动画制作公司,下游投资了猫眼电影及衍生品制作工作室末那,从内容生产到衍生产品开发进行全产业链式布局。类似雷军所搭建的小米生态链”,彩条屋联合了所投资的公司共建平台式动画生态链”,运用参股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深度合作,尊重这些公司的主体独立性,为中国动画人遮风挡雨。时任彩条屋总裁的易巧不仅担任了《魔童降世》的监制,还同时与彩条屋总经理魏芸芸共同担任《魔童降世》的编剧,直接参与影片的创作,整合多方资源对该片进行精心孵化及全流程护航,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建构了由投资方与导演并肩作战的陪伴式生产模式。这是一种多方共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生产模式,整合了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及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体现了全产业链的思维。这种特殊的生产模式被业界称为彩条屋模式”,为体现光线传媒与彩条屋的整体关系,本文把该模式概括为光线彩条屋模式。(图7)基于该模式,其联合了约70家公司共同生产,此模式是有异于美日、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生产模式,是对传统动画生产模式的重要突破,为影片角色形象设计等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促进国产动画开始逐步摆脱低幼化偏见

该生产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易巧、魏芸芸代表投资方从市场、消费者角度为影片创作团队提供了大量建议,降低了影片的市场风险,同时给予导演尊重与信任,坚持建议而不决策”,历时两年,协助导演修改了66版剧本,为后续角色形象设计奠定了基石。易巧被誉为杨宇的伯乐”,对哪吒形象的选择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对杨宇人生经历及个人才华的深入了解,他鼓励哪吒的设计保留其个人特色,在北京的决策会议中与杨宇达成共识,支持他最终选择丑哪吒形象。光线彩条屋模式还体现了对衍生产品的布局,彩条屋与末那工作室、摩点等共同推动了《魔童降世》衍生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末那工作室设计了哪吒系列手办(图8,由角色设计师申威担任监修,哪吒形象的黑眼圈、额头印记及鲨鱼牙提升了衍生产品的辨识度,有利于消费者在不同风格的衍生产品中快速辨认出其形象。系列手办产品在摩点网共筹得约1509.3万元,31866人参与了众筹,远超预期,创造了我国电影衍生产品众筹交易的新纪录。



不同于《魔童降世》,动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生产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负责生产,然后由国家定价收购,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两部作品都是中国动画学派的扛鼎之作,主角形象一定程度代表了国家形象。从而邀请了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来设计哪吒形象,《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由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先生设计,《大闹天宫》中的哪吒由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张光宇先生设计,导演直接采用他们的设计,整体上属于由创作者主导的生产模式。而《魔童降世》的生产则兼顾了观众、创作者及投资方的多重需求,这种生产模式是促进哪吒形象设计发生转变的宏观因素。

3.技术因素:二维转化为三维
动画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进步,三维动画技术获得飞速发展,Maya3ds Max等三维软件被广泛应用,三维动画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从二维的XY轴到三维的XYZ,Z轴拓展了图像的空间维度,使形象更有纵深感及立体感,三维动画的角色形象更注重空间中的多视角审美。《魔童降世》属于三维动画,选择哪吒形象时仅凭前期二维设计图难以做出最后的判断,而需把二维形象转化为三维形象,综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测试,把重点筛选出的哪吒形象制作为三维模型。(图9)平面设计图中的线被转化为三维空间中的面,再进入材质、贴图、灯光及渲染环节,基于360度优化后再进一步判断在大屏幕上的视觉效果。

普赖斯(David A.Price)将以皮克斯为代表的三维动画风格总结为,“有栩栩如生的感觉,但并非完全拟真的风格化真实感’”,“风格化真实感已成为三维动画的技术及视觉范式。这种真实感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依托三维数字技术产生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效果,并借助夸张手法来表现超越现实的风格化效果。《魔童降世》的导演通过三维测试反观先前的形象设计,认为图9中的设计方案过于接近真实小孩的比例,缺乏运用夸张手法进行风格化”,缺乏对牙齿等细节的表达,缺乏魔童的特色,最终未能通过三维测试。图10中哪吒的头部比例增大,鲨鱼牙、黑眼圈及大眼睛共同强化了形象的风格化效果,形成独特的丑萌风格。而且鲨鱼牙的设计有利于发挥三维动画的技术优势,让角色的表情更夸张,露出尖牙的笑容体现了魔童特有的邪魅,最终通过了三维测试。



得益于三维动画的模型、材质、灯光、解算及渲染技术,“魔童哪吒比传统的哪吒形象有更丰富的细节,增强了其形象的反差。三维毛发解算技术增强了头发的质感,发丝清晰可见。光线追踪技术让反光及阴影更逼真,眼睛有丰富的光影细节。(图11)《大闹天宫》及《哪吒闹海》都是二维动画,主要通过手工绘制,运用了传统的赛璐珞动画技术,在赛璐珞片上绘制哪吒形象,然后在摄影台进行拍摄。整体形象扁平化,有较强的绘画感及线条感,但缺乏对牙齿、头发等细节的表达。

三维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动画形象设计的数字化无纸化”,有利于身处不同城市的设计师更高效地反复修改角色形象,为哪吒形象上百次的迭代提供了技术支撑。《魔童降世》还是IMAX 3D首部国产动画电影,运用IMAX 3D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哪吒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及观众的视觉体验,IMAX大荧幕与三维特效技术相得益彰。全片有1400个特效镜头,哪吒变身的镜头加入了大量火焰特效,烘托了丑哪吒在烈火中蜕变为热血英雄的变化。

 结语

叙事、生产模式、技术是影响丑哪吒动画形象设计转变的主要原因,其中叙事是最关键的原因,哪吒形象设计始终服务叙事的需要。《魔童降世》中哪吒首次由灵珠转变为魔丸投胎,魔童身份的特殊性需要设计区分以往灵珠转世的哪吒形象,所以对其形象进行了适度丑萌化”,黑眼圈、鲨鱼牙等反常规的陌生化设计是为了突出其魔性,用强反差突出与其他哪吒形象的差异性。动画角色是表达故事的视觉媒介,哪吒角色设计的特殊性是源于影片叙事的特殊性。导演未选择更萌的版本,也没有刻意选择更丑的版本,而选择与影片的叙事契合度更高的方案,其深层原因是影片叙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打破偏见、逆转命运。在该片上映前,若观众仅看哪吒的外在造型,会觉得与经典形象存在强烈反差,便难以接受。但影片上映后,观众基于对叙事及主题的理解,才逐渐喜欢上丑哪吒”,放下之前的偏见,理解丑哪吒形象更符合陈塘关村民排斥他的叙事逻辑,此过程巧妙地呼应了影片关于打破偏见的核心主题。哪吒被设计为儿童与少年两版不同风格的形象,兼顾了儿童与青少年观众群体的审美及心理需求。由儿童转变为少年形象后进入了剧情的高潮,哪吒成长为勇于与命运抗争、拯救陈塘关的英雄,为体现角色成长后的变化及服务于双雄叙事”,少年形象需要再次区分于其儿童形象,从而转变为英雄形象,浴火重生,由丑变帅,再次用强烈的反差以表现丑哪吒的蜕变,突出逆转命运的主题思想。这种转变展现了人物弧光之美,起到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少年版哪吒形象既是对传统正义英雄形象的回归,也是对丑哪吒形象的审美调和。

叙事的创新是《魔童降世》成功的关键因素,形成了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内核。哪吒的形象设计与影片的叙事、主题思想进行了有机融合,其形象的动态转变呼应了叙事的变化,体现了超越形式的系统化设计思维。在审美趋同的背景下,哪吒的设计不盲目迎合大众的审美,不拘泥于外在的丑与美,创造了新的经典形象,是具有开拓意义的设计实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审美观,推动了国产动画的审美多元化。哪吒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及工匠精神为国产动画的崛起带来了新希望,不仅让丑哪吒在偏见中蜕变,也推动了国产动画在偏见中蜕变。我国有丰富的神话资源,“丑哪吒的设计思路亦可运用于其他神话IP人物形象的再设计,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新动画中国学派的发展,这是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文省略参考文献,请参考原文

质化研究
每天一篇质化研究文章,助您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