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特教专家,中国的特教老师们共聚一堂,说中国特教的话,发中国特教的声。社会性康复教育研究基地、实验基地及工作站的12位教师,带来了12节各具特色的社会性康复课程。12节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12位老师,就生活功能课程、社会活动课程和智力开发课程,做了清晰的教学设计说明。12节课,展现了机构社会性康复课程的特色,诠释了社会性康复课程的内涵。专家们,教师们全神贯注,情不自禁为教师的操作喝彩,为孩子的“人味儿”动容!有的教师激动地说:“我不但看到了老师们真实的教学过程,也看到了机构社会性康复教育的完整课程。”有的教师自责地说:“看看老师们的教学操作,听听老师们的课程设计,越看越听,越觉得我们自己的课程非改不可,不然,真觉得对不起家长们!”还有的老师喜悦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课程!原来我不知道社会性康复在机构里怎样实施,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的操作,我踏实了!”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中心,向每位提供“社会性康复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示范教师,颁发了“课程设计奖”。
中国孤独症康复告别了“机构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每个组织都在当今机构转型的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坐标。社会性康复教育实验基地、社会性康复教育工作站,以率先一步的实践,为机构课程转型领跑。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中心,向贡献社会性康复教育交流课程的组织颁发“领航奖”。为中国孤独症康复创建一套科学化、本土化、体系化、操作化的机构课程,显著提高孤独症孩子机构康复的效果,社会性康复教育研究基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中心向社会性康复教育研究基地颁发“课程创新奖”。 特殊教育博士,心理学教授,中国精协副主席郭德华老师,聚精会神,沉浸于每一节课程的展示,每一位教师的发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考察、了解社会性康复教育的机构课程。郭博士站在中国特殊教育的权威视角,深度考量着机构社会性康复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行业变迁席卷而来,机构又该何去何从。用战略思维客观分析现状,理性面对未来,郭博士的主题报告《康复机构转型与核心竞争力》,帮助机构梳理运营思路,规划发展方向。郭博士首先全面剖析了当前行业形势,指出每个民办康复机构都需深入思考如何在行业危机中寻求突破,促进康复的良性发展。他强调,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主动出击,以战略思维审视现状,理性地规划未来。针对民办康复机构的发展路径,郭博士提出,我们应立足于孤独症的康复真相,从“全生涯支持”的角度,拓宽康复服务的视野。在原有服务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孩子所需的成长性服务与持续性服务,延长机构的服务周期,努力为孩子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支持。郭博士进一步指出,康复机构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包括人才管理、教学管理与运营管理等。民办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积极建立康复多模态服务,链接其他社会资源,以实现可持续的良性生存。作为新时代的民办康复机构,郭博士强调,我们不能仅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积极学习并用好国家政策,实现多部门合作与多领域资源嫁接。在此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让民办康复机构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最后,郭博士再次强调,机构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性康复教育。社会性康复教育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机构应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孤独症患者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孤独症康复体系。郭德华博士的讲话如一股清泉,为民办康复机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郭德华博士期待中国特殊教育应以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孤独症康复领域的独特贡献!
甄岳来老师提出了孤独症康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第一,孤独症孩子缺失的是社会功能,那么,孤独症的康复再也不能大量地、长期地停留在形式训练上。第二,社会性康复理论体系与实践效果并不落后,那么,中国孤独症康复应该充满自信,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特教的话,发中国特教的声。第三,国家、家长为了孩子们的康复耗资巨大,那么,每一个康复教师都应该做到“说真话,讲科学”,最大限度地避免康复烂尾的发生。
“本土不土,比洋还洋”。甄老师委托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中心李蕊老师,宣讲了前不久在“中国—东盟国际孤独症康复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本土孤独症干预体系—社会性康复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并介绍了会场实况及与会者对本报告的真实评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专家,李忠忱老师做了课程交流活动总结。
李忠忱老师高度评价了老师的课程:“这两天我看到的课程,在孤独症康复教育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第一个亮点是,老师们把孤独症社会性教育做成了有灵魂的康复教育。第二个亮点是,教师们展示出了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能力。第三个亮点是,师生互动中老师和孩子之间表现出了良好的亲和性。最后,李忠忱老师高屋建瓴,再次领着老师们梳理社会性康复教育的理论表述问题,再次强调孤独症康复教育的自主创新问题。 李老师强调,我们要坚持孤独症康复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他用五个逻辑关系,严谨推导,向老师们说明了社会性康复教育的“第一性原理”。③ 所以,提升孤独症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孤独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④ 所以,一切教育内容和训练方法必须围绕社会性康复进行构建。⑤ 所以,社会性康复教育的过程必须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李忠忱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孤独症康复方法和教学内容,都应该避免国外的碎片化问题。看了中国社会性康复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李忠忱老师特别有感而发,呼吁中国孤独症康复教育要走自主知识创新的道路!
从课程设计的讲解,到教学实施的展示;从政策执行的梳理,到行业走向的分析;从历史经验的回顾,到展望未来的发展;从一线教师的操作,到权威专家的论证……每一个与会者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一个共同的愿望从每个人的内心迸发而出,汇聚成一个强烈的共识: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敢于“说中国特教的话,发中国特教的声!”
来源:甄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