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早期美国演员工会(1933—1945)

体娱   2024-11-11 17:00   北京  

本文选自《电影艺术》2024年第5期


陈建州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讲师

影视数智技术与艺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摘  要:2023年,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罢工影响了好莱坞影视产业生态链。究其原因,美国演员工会(SAG)自建立以来就代表演员群体与大制片厂抗衡。演员工会经历“自我革命”“博弈与发展”“规则制定”几个阶段后,促进了好莱坞垂直整合营销模式的形成。演员工会试图从大制片厂夺权,大多数保守制片厂选择性接受美国演员工会的权利诉求。这一阶段性现象,映射出演员工会作为好莱坞产业链中“局外人”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演员工会 好莱坞 电影产业 演员


2023年7月13日至11月9日,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联合会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共计118天。此次罢工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还为好莱坞影视产业矛盾埋下诸如经济公平、版权分账、人工智能、选角等潜在隐患。为何美国演员工会的罢工会造成好莱坞影视产业生态链的失衡?其工会性质和权利诉求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回溯美国演员工会创建初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试图从早期好莱坞的历史维度切入,讨论美国演员工会成立的根本原因,到底是权力中心转移还是职业抗争?或是意识形态对抗?



危机下的自我革命






1927年,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好莱坞步入转型时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明星制的确立和电影衍生品的发展,美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然而,有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仅仅根据电影票房和利润等指标,20世纪30年代难以被单纯地定义为一个“黄金年代”。1从产业维度上切入,1929年,派拉蒙创始人之一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确立“制片中心制”,电影垂直工业体系逐渐兴起,制片商成为好莱坞电影产业规则的编制者,这一模式具有黄金时代的特性。在社会思潮层面,好莱坞左翼电影运动和高资本化的经营模式限制了行业工会与技术阶层的流动,阻碍了行业结构平衡。所以,对于此阶段是否是“黄金时代”,产业界和学界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电影产业“黄金时代”繁荣景象的背后,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美国社会。1929—1932年,美国工人罢工高达2700多次。2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降到410亿美元,进口贸易由45亿美元降到13亿美元,出口贸易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3美国经济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停滞加剧了生产过剩问题。好莱坞电影业因此受到冲击,电影股票也趋于崩溃。

为应对经济危机,好莱坞电影业进行了一场自我革命,包括建立演员工会、海斯法典的应用以及明星制等措施。危机下的这场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回到历史语境中,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诺曼·贝尔·格里斯(Norman Bell Grice)曾评论道: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社会结构能够保证公民工作、健康和休息;机器生产将改变工人的艰苦工作条件;日常生活用品更便宜;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和建筑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4这是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夙愿。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五大电影公司5采取了裁员和降薪的措施,直接导致数千名劳动者失业,这一举措极大地减少了制片厂的开支成本,符合资本家应对生产过剩的策略。《综艺》(Variety)杂志写道,这五家公司的年工资支付从1930年的1.56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估计的5000万美元。6换言之,大制片厂转移劳资矛盾焦点。

在此期间,电影制片人协会通过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AMPAS)宣布:电影制片厂非管理层将在八周之内临时减薪50%。7实际上,当时的演员每周须工作六天,薪资约为66美元。8这一利己主义政策引发演员群体的抗议,他们反对AMPAS的降薪政策,但最终未能成功。一方面,电影技术的进步和有声电影的兴起,增加了电影制作的成本,从而削弱了其他工种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社会失业率的增加降低了用工成本,使得制片厂在雇佣生产人员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多方因素促使制片厂采取降薪措施,以应对大萧条所带来的压力。降薪直接触犯了好莱坞电影劳动者的利益,同时,演员群体也希望通过建立工会来对抗大萧条时期的劳资问题。

当时,好莱坞电影产业下设有编剧工会、导演工会,但并没有演员工会。就演员群体而言,成立最早的是演员权益协会(Actors’Equity Association,AEA),但它是舞台剧演员而非电影演员的权益协会。1922年,演员权益协会试图通过集体谈判来取得电影演员的管辖权,在此过程中,协会草拟了一份标准合同,其条款包括:(1)建立48小时工作制;(2)确定最低工作周期;(3)即使演员的角色从剧本中删除也需确保至少一周的酬劳;(4)对有争端的合同和条款进行强制性仲裁。9然而,该协会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未得到制片商的认可,大制片厂商的傲慢态度使演员权益协会的集体谈判遭到挫败。此次失败让好莱坞的蓝领阶层意识到,必须成立电影演员工会消解大制片厂的权力。1925年,一群百老汇出走的舞台剧演员和好莱坞电影演员共同成立“面具俱乐部”(The Masquers Club)。该俱乐部为演员工会的前身,他们以“演员和戏剧爱好者的避难所”10为口号。需要说明的是,口号中“戏剧”一词在这里指好莱坞电影业,而面具俱乐部成员都是好莱坞电影演员。《面具附录》(The Masquers ByLaws)第二条第一款写道:


促进从事戏剧、电影、广播、电视、音乐和美术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

收集和保存相关从业人员的物品和档案。11


从附录看出,该俱乐部明确了提纲、口号和目的。但《面具附录》并未对劳动关系及薪资待遇提出异议,也没有讨论“组织、场地、会费、规则和注册”12等实际事宜,仅是具有社交意义的社团组织,并非权益组织。不可否认,面具俱乐部作为好莱坞电影演员群体代表重构话语权的物理空间,吸引了大批劳动者聚集于此。美国演员工会第一届副主席艾伦·莫布雷(Alan Mowbray)也是该俱乐部的成员。久而久之,随着人群的汇聚和思想的碰撞,成员们逐渐对好莱坞制片厂的合同模式感到愤怒,由此,面具俱乐部形成以价值诉求为主体的想象共同体。事实上,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标准化造成劳动过程个体化、工作方式隔离化、薪资水平阶级化,这也是权力结构和劳动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就此而言,演员权益协会和面具俱乐部为演员工会的成立作了价值铺垫,让更多价值诉求相同的劳动者以“职业意识”汇聚。经过几年的酝酿,六位演员在汤姆森家中讨论建立演员的自治组织。13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打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邀请制,面向所有人开放建立属于蓝领阶层自己的工会。1933年7月10日,17位代表在洛杉矶签署入会申请书(见图1),具体如下:


美国演员工会会员申请书

通过签署本申请,您将同意并签署协议。以下签署人特此申请成为美国演员工会会员,同意支付25美元的会员 费,遵守工会章程。(工会章程已于1933年7月8日拟定,签字即同意遵守该章程)

1933年7月10日,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根据申请表,7月12日,美国演员工会在洛杉矶市中心潘兴广场附近(Los Angeles at 649 S. Olive, off Pershing Square)登记注册,这一行为标志着电影演员群体开始从概念上夺权转为行动上夺权,其职业意识逐渐与制片方对立。需特别指出的是,工会成立之后,伊万·辛普森提出了“为别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14的口号。由此可见,该组织为电影演员群体编织了一个乌托邦,形成对好莱坞秩序的潜在威胁。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曾试图对演员工会进行审查,但最终不了了之。15此阶段,作为工人运动思潮中的一个新兴工会,演员工会初期的成员屈指可数。据统计,1933年9月28日,美国演员工会共有成员54人。16值得注意的是,17位创始人中,查尔斯·斯塔莱特、拉尔夫·摩根、摩根·华莱士等人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早期的演员大多数都是非专业化的草根演员,以至于他们无力反驳不平等的合同。摩根谈道:


电影演员与签约电影公司捆绑在一起,为期7年 …… 签约的演员既不能辞职加入另一家公司,也不能为加薪重新谈判……还将自己的形象权(如更名)等签署给雇主。17


可见,好莱坞劳资关系异化。同时,电影演员的职业化意识也被制片商麻醉。例如,制片厂大亨通过游说和威胁政治人物,限制明星演员的最高薪酬为十万美元。18这样的商业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好莱坞演员的经济利益。至此,这一条款迫使许多制片厂明星演员纷纷离开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加入羽翼未丰满的演员工会,如罗伯特·蒙哥马利(Robert Montgomery)、弗雷德里克·马奇(Fredric March)等人。危机中的自我革命迎来大萧条时期演员工会对抗制片厂的转折期。


图1 美国演员工会成立初期申请表



对抗中的博弈与发展





此时,演员的自我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并未得到行业认可。1937年5月,美国演员工会打破阶级理性,要求制片人协会承认该组织的合法地位。根据好莱坞产业生态链,首先需要良好的规则秩序才能制作出优良的电影产品。换句话说,当行业规则被制片厂以强有力的话语权控制时,劳动者失去对话通道,一场新的博弈就会开始。为此,国际戏剧舞台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IATSE)的威廉·比奥夫(William Bioff)对制片商进行游说,让演员工会主席团有机会与米高梅电影公司进行谈判。5月15日,13家制片厂与演员工会签署了第一份集体谈判合同,规定工会成员每天最低工资为25美元,特技演员为35美元,群众演员为5.5美元。19这是大型制片厂首次在最低保障方面做出让步,也是大制片厂承认演员工会的重要标志。至此,演员工会隶属好莱坞工会成员的一员,工会也在这场话语争夺中取得关键性胜利。遗憾的是,在集体谈判的附录中,制片人联盟要求演员工会在十年内不能罢工。20工会主席团为应对不平等的附录,随之在纽约成立演员工会分会,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不幸的是,该组织与洛杉矶的总工会并无隶属关系,而是一个自治组织。在美国左翼电影运动中,演员群体由具有“职业意识”转变为“职业抗争”。

几年间,职业抗争导致新的权益组织不断成立,如群众演员工会(Screen Extras Guild,SEG)。这一现象让好莱坞各组织之间的利益重合率较高,因此,机构重组成为新的矛盾点。国际戏剧舞台联盟主席比奥夫感受到不同组织间的鸿沟,他试图整合所有电影工作的管辖权。为此,比奥夫要求制片人在所有电影上贴上联盟的标志,否则联盟下属的影院将拒绝放映电影。可是,这一合并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好莱坞工会组织属于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而非政府组织。有趣的是,2012年,演员工会与美国电视广播艺术家联合会合并为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艺术家联合会(Screen Actors Guild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levision and Radio Artists,SAG-AFTRA)。

除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权力纷争外,个人与组织的抗争也矛盾重重。首先,大多数工会成员并没有与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摩根指出,20世纪30年代末,在两千名演员中,仅有五百名演员与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21其次,在签订的合同中,制片厂具有相对话语权。1943年,工会成员奥利维亚·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将华纳兄弟告上法庭,原因是制片厂要求将合同期延长至7年以上。22再次,演员工会在好莱坞话语体系中权力有限。虽美国演员工会作为维权组织致函华纳兄弟表示抗议,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在劳工法的保护下,哈维兰赢得诉讼。

总体来看,美国演员工会在罗斯福时期宽松的工会政策下不断抗争,但抗争仅限于职业诉求,并未在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上发声。尽管如此,这些抗争似乎并没有阻碍制片厂的发展,而是促进了行业秩序的建立。好莱坞逐渐从大萧条的阴影中走出,电影产业制作、发行、放映的垂直体系初见成型。

图2 演员工会与制片人协会集体谈判条款 23



新政下的规则制定





前期职业抗争主要体现在好莱坞行业内部,并未上升至制度层面。就该阶段美国政治环境而言,胡佛推崇和奉行的小政府理念认为,大萧条经济状况只是暂时的,24联邦政府的救济会违背美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条。25显然,历史经验表明,胡佛的政策是失败和不符合当时美国国情的。相比之下,民主党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奉行相对开放的政策,更适应此阶段的社会状况。诸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斯沃普提议由行业工会监督实行计划生产。26毋庸置疑,罗斯福积极采纳了这一政策。美国劳动部部长铂金斯认为,罗斯福的政治理念源自他的信仰,他认为罗斯福改善人们的生活是相信上帝的一部分。27显而易见,这样的论述不具说服力。劳赫威认为,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不问政策出处,只要措施确实有成效就保留。28的确,这一做法摆脱了胡佛的激进主义,“以工代赈”使经济危机逐渐恢复。

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生产关系。譬如,1933年6月16日,《国家工业复苏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通过并成立国家复苏管理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NRA),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权利。29这一法案并非只针对电影业,而是旨在恢复国民经济,包括《黄金储备法》《社会保障法》《银行法》等。又如,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摒弃了联邦政府过去敌视工会、镇压工会的主张,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不受雇主干预。30特雷(Trey)指出,国家复苏管理局以减少失业为主要目标,制定最低工资与最长工作时间。31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颁布后一年的时间里,加入独立工会的会员人数增加了大约100万,而雇主采取相应的对策后,公司工会的人数大约翻了一番。32事实证明,罗斯福新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从以上法案看出,制度是保证产业发展的基础。那在电影领域是否有类似的法案呢?1934年7月27日,《电影公平竞争法典》(Code of Fair Competition for the Motion Picture Industry,以下简称:《法典》)颁布标志着电影业与国家复苏管理局建立了电影领域的第一个集体谈判。根据该法典规定,国家复苏管理局可以利用行业协会、团体、研究所等组织来实施相关措施。33《法典》的颁布代表政府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美国演员工会的地位,但《法典》制定过程中的复杂性不能被忽视。

演员工会作为美国劳动联合会的成员,并非一个政治机构,更不是权力中心,确切地说,它被排挤在美国政治之外。然而,演员工会为了能够对《法典》的制定建言献策,工会主席团主动拥抱政治团体。罗斯福是美国演员工会第二任主席埃迪·康托尔的粉丝,因此,康托尔便利用其明星身份在《法典》的制定中发挥作用。但是制片商似乎更具有主动权,如罗斯福参选总统期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是其筹款者之一;米高梅公司总裁梅耶也曾支持胡佛竞选总统,甚至要求该公司员工为胡佛大选进行捐款。至此,利益需求与权力运作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好莱坞盛行,为参与《法典》的制定,大制片厂和演员工会都在加强与政客之间的联系。尽管各个利益团体需求不一致,但特殊时期也让大家空前团结。政客则利用好莱坞的影响力宣传政治形象。在第五大道的游行队伍中,电影业的代表们制作了关于复苏计划的南鹰标志进行游行。34暧昧不清的政商纽带加速了大制片厂与演员工会争夺政治资本的进程,此时,权力是否开始转移?

法案制定与权力转移并非易事,在演员工会与大制片厂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康托尔经常向罗斯福提供劝说性的政策建议,罗斯福将康托尔的建议选择性地加入其中。例如,在《法典》听证会期间,演员们希望有代表能够参加华盛顿听证会。35按照听证会的要求,所有出席公开聆听的人员均被视作证人,并提出行业事实需求。36遗憾的是,罗斯福只邀请康托尔和玛丽·德雷斯勒(Marie Dressler)参与听证会,并没有要求其在听证会上提出建议,也无权投票。《综艺》杂志称他们为“咆哮演员”(squawking actors)37。与之相反,《法典》最早就是由大制片厂的大亨们起草的。38虽然,大制片制定的《法典》在此过程中有所调整,但整体是符合大制片厂利益的。最终,法案的条款成为大制片厂权益的扩散器。如《法典》第二条第9款规定,国家复苏管理局的成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电影公司的利益分成。实际上,国家复苏管理局的副局长索尔·罗森布拉特(SolA.Rosenblatt)是原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律师。至此,国家复苏管理局变为电影大亨的保护伞。1934年,《综艺》杂志报道,电影行业增加了三万名就业岗位。39一定程度上,《法典》促进了新政时期的电影行业就业。另一方面,《法典》规定工会办公室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上九点至下午五点半,中午休息时间为一小时。40无疑,制片厂妥协了工人的休息时间。

然而,在权力的转移过程中,该《法典》更多地被制片商裹挟。《法典》写明“本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垄断”41,但五大42垂直整合电影公司以及另外三个主要的制片发行商获得了垄断权。43显然,制片商违反了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和1914年的《克莱顿法》。此外,《法典》规定的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标准等条件,44虽然基于《国家工业复苏法案》,但并未充分考虑就业与失业人数的比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未严格遵守法典中“自由选择代表和集体谈判组织的权利”45的规定。这与法典规定的不得限制加入组织和工会的权利相矛盾,演员工会在与制片商赛跑中蹒跚前进。当然,制片厂从《法典》中获得了“生产—发行—放映”垂直体系的制度化。因此,权力并未真正转移到演员工会中。



余论





基于此,大制片厂垂直整合营销是政治游说的结果,政治家成为垂直整合的幕后推手。垂直整合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演员工会夺权,当然只是经济诉讼和职业抗争。换言之,工会并非阶级斗争的武器,而是经济权利的 保障机制。归根结底,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抑制了阶级意识的社会力量,阻碍了左翼团体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 共和党破坏了美国左翼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并引发抗议。事实证明,罗斯福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政党领导人更善于吸收民众力量。46 因此,罗斯福也被怀疑是社会主义者。

简言之,美国演员工会在工人运动及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诞生,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分别在工会的历史进程中争夺工会的控制权。尽管如此,大多数的保守制片厂也选择性接受了美国演员工会的权利诉求。与此同时,演员工会被迫接受大制片厂与政治家协商的集体谈判。因此,从自由派维度看,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加入工会与简·怀曼(Jane Wyman)担任演员工会主席,似乎预示着美国演员工会逐渐融入好莱坞的精英话语阶层中。但在政治精英看来,演员工会仍然是好莱坞产业链中的“局外人”。


图3 《电影公平竞争法典》


注释


1 McLean, Adrienne L, ed.Glamour in a Golden Age: Movie Stars of the 1930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11: 108.

2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美国研究,1991,(1):75.

3 夏清成,菅明军.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财政研究,1998, (12):36.

4 宋海燕.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戏剧计划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3:132.

5 福克斯、美高梅、派拉蒙、雷电华和华纳兄弟

6 50 vs 156 million in 2 yrs. Variety, 1933, 110(1): 7.

7 Danae Clark. Negotiating Hollywoo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Actors’ Labo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5: 128.

8 Bill Higgins. Hollywood Flashback: James Cagney, Groucho Marx Were Among First to Join SAG in 1933. (2018-11-15) [2023-03-05]. https://www. hollywoodreporter.com/movies/movie-news/james-cagney-groucho-marx-werefirst-join-sag-1933-1159992/.

9 Murray Ross. Stars and Strikes: Unionization of Hollywoo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1: 25.

10 参见:Mission Statement. [2023-03-05]. https://www.masquersclub.org/mission.htm.

11,12 参见:About the Masquers Club. [2023-03-05]. https://www.masquersclubP149. org/about.htm.

13 分别是伯顿·丘吉尔(Burton Churchill)、格兰特·米切尔(Grant Mitchell)、拉尔夫·摩根(Ralph Morgan)、查尔斯·米勒(Charles Miller)、 肯尼斯·汤姆森(Kenneth Thomson)和他的妻子奥尔登·盖伊(Alden Guy)。〔参见:Screen Actors Guild New York Branch.Guide to the Screen Actors Guild, New York Branch Records WAG 178.[ 2023-03-05].https://findingaids. library.nyu.edu/tamwag/wag_178/. 〕

14 KC Wright. 8 Facts About SAG-AFTRA. (2014-11-1)[2023-03-05]. https://www. backstage.com/magazine/article/facts-sag-aftra-10249/.

15 Actor Take Tip From Scribes and Form Own Guild. Variety, 1933, (111)5: 3.

16 演员工会—电视和广播联合会(SAG-AFTRA)提供数据。

17 Iwan Morgan, Philip John Davies, eds. Hollywoo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American Film,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the 1930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6: 16.

18 2024年2月,洛杉矶,笔者采访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艺人联合会新闻媒体部及档案室工作人员时得知。

19 2024年2月,洛杉矶,笔者采访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艺人联合会新闻媒体部及档案室工作人员时得知。

20 SAG, 13 Producers Sign 10-YR. Peace Pact; Minor Opposition Loses Out. Variety, 1937, (126)10: 3.

21 Iwan Morgan, Philip John Davies, eds. Hollywoo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American Film,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the 1930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6: 15.

22 2024年2月,洛杉矶,笔者采访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广播艺人联合会新闻媒体部及档案室工作人员时得知。

23 Guild-Producers Agreement. Variety, 1937, (126)9: 2 .

24[美]亚当·科恩.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卢晓兰,译.天 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6.

25[美]亚当·科恩.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卢晓兰,译.天 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8.

26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77.

27[美]亚当·科恩.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卢晓兰,译.天 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2.

28 [美]埃里克·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牛津通识读本.陶郁,黄观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52.

29 参见: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 (1933). [2024-07-13]. https://www.archives. gov/milestone-documents/national-industrial-recovery-act.

30 邹运.美国工会兴衰的马克思主义审视.吉林大学,2020:50.

31 Trey Ramsaye. Just One of 1600 Codes. Motion Picture Herald, 1933, 112(12): 11. 32 刘道强.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1: 24. 33 参见: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air Competitionfor Themotion Picture Industryunited.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33: 223. 34 6000 March for Film Industry In New York NRA Tribute. Motion Picture Herald, 1933, 112(12): 20. 35 Actor Demand NRA Guarantee On Year Round Bidding for Jobs. Variety, 1933, 111 (13): 2.

36 Groups Strengthen Forces For Public Hearing On Code Tuesday. Motion Picture Herald, 1933, (112)11: 9.

37 Cohen, H. G. The Struggle to Fashion the NRA Code: The Triumph of Studio Power in 1933 Hollywood.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16, 50(4): 1060.

38 Despite Producers’ Opposition, Judge Lindsey Hears Code Wails. Variety, 1934, 114(4): 7.

39 Flinn Submits His C. A. Report; Wage Earners in Pictures. Variety, 1934, 113(12): 7.

40 NRA Effect in Far West;Theatres Operate under Eagle, Except Union Men with Contract. Variety, 1933, 119(9): 7.

41 参见: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air Competitionfor Themotion Picture Industryunited .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33: 219.

42 分别是:福克斯、罗克森、华纳、勒夫和派拉蒙。

43 Gomery, J.D. Hollywood, the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Monopoly Power.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Film Association, 1979, 31(2): 47.

44 参见: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air Competitionfor Themotion Picture Industryunited .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33: 224.

45 参见: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air Competitionfor Themotion Picture Industryunited .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33: 223- 224.

46 Lipset, S M Lipset. Roosevelt and the Protest of the 1930s. Minn. L. Rev, 1983, 68: 274.


END



《电影艺术》微店

扫码订阅

电影艺术杂志
《电影艺术》始终走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关注国内外电影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为CSSCI来源期刊。主要栏目:特别策划、访谈录、电影批评、影艺观察、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产业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