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完成
首例单孔分体内镜微创手术
(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
顺利为患者完成了椎板减压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
解除了神经根压迫
今年75岁的管女士(化名),近四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出于对手术莫名的恐惧,一直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疼痛。最近,管女士的症状突发频繁且较以前明显加重,左下肢出现了放射性疼痛的症状,有时候甚至行走都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行动和生活。饱受病痛折磨的管女士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经过身边的人推荐,管女士慕名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就诊。隋吉生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问诊和查体。腰椎磁共振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且髓核向椎管内脱垂压迫左侧神经根。结合患者查体相应区域感觉减退、肌力下降,需实施手术治疗。为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康复的担忧,骨科隋吉生副主任医师及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讨论。按照“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结合患者实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单孔分体内镜微创手术。完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疼痛与围术期医学科和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隋吉生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单孔分体内镜(OSE)下椎板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全程在内镜的清晰、放大视野监视下完成,手术部位的切口仅有2厘米大小,实现了少出血、少剥离、高效率的预期效果。术后,管女士在骨科(脊柱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第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腰腿疼痛的症状也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对南京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团队技术水平赞不绝口。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继椎间孔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后,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再上新台阶。单孔分体式脊柱内镜(OSE)术,是将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与内镜分开,将UBE双通道双孔合为一个孔,为开放手术加入一个内镜,具有开阔的观察视野、自由的操作空间,兼容多种脊柱手术技巧和操作器械的特点,是椎间孔镜技术的延续、UBE双通道技术的改进、开放手术内镜化的体现。OSE术是目前国内先进,以微创的形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是未来脊柱外科微创手术重要发展方向。可根据病变特点靶向选择切口位置,可以随时在水介质、空气介质下操作或转换,手术中能够灵活的改变操作。该技术安全性高、效果可靠、患者创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始建于1936年,经几代骨外科学专家耕耘奋斗,已发展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京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是南京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室设有教育部智能诊疗技术及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暨南京市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临床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进修医师培训基地等。我院骨科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南加州大学(USC)、上海交通大学等设有联合科研与临床转化中心。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累计承担50余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骨科开放床位200余张(河西院区设4个诊疗组、开放床位66张),设有关节修复重建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数字骨科、手(显微)外科等特色诊疗方向。构建了面向复杂关节脊柱畸形、肿瘤、髋膝骨性关节炎、粉碎性骨折等疾病的数字化、个性化、精确化诊疗体系,并开展多项关节、脊柱疾病的微创诊疗,多项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首届南京市第一医院“名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委员等。曾赴台湾荣民总医院交流学习,中组部首批“组团式”帮扶县人民医院医疗人才成员。从事脊柱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17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著作2部。擅长脊柱脊髓损伤,颈椎病,腰腿痛,椎管狭窄,脊柱滑脱、畸形、结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脊柱疑难病例的翻修手术,尤其擅长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包括UBE、OSE脊柱内镜技术),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
↑↑↑点击图片
在线预约挂号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