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泛舟 | 外文学院举办“复旦学者”学术讲座——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系列讲座

文摘   2024-12-04 17:21   上海  


11月27日下午,“复旦学者”学术讲座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系列讲座在复旦大学外文楼305会议室举行,讲座主题为“文字奇功:梁启超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台湾知名学者、教授黄克武主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邹振环为特邀对谈嘉宾,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教授陶友兰主持。



黄克武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深耕多年,讲座伊始,他便引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冲及提出的“治学基本功之三要素”勉励在座的青年学者需要磨炼“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理解与分析能力”和“讲究文字表述”。这三种要素也是梁启超留给后世学者的启迪与财富,是后世学者以“文字奇功”之语盛赞梁启超的原因。黄克武建议对梁启超的研究应以其“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为重,通过发掘梁启超在文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翻译学等多个领域中的学术贡献,深刻领悟梁启超如何为近代中国打开了解传统文化和西方知识的窗口。


黄克武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梁启超学术思想研究”。他分享了自己研读梁启超著作、参访梁氏故居、开展梁氏研究的感想。黄克武指出,在文学领域,梁启超的文字说理清晰透彻,有一股特殊的感染力;在思想领域,梁启超的政治观和哲学观都根植于儒家传统和王阳明的“良知观念”。梁启超在此之上形成对改良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崭新认识,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和五四反传统思想都不相同,表现出一种继往开来、独树一帜的开拓精神,因而在近代思想史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并在历时和共时的维度上,拓展出复杂的人际网络和学术脉络,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黄克武基于丰富的史料,展示梁启超自幼时至晚年的成长轨迹和思想变化并论证了梁启超是讲究修己治人、博闻强识的通才,追求自然、反省与超越,将“有益于身”和“有用于世”的学问并重,既依赖学问来安顿身心,又在治学中关怀中国的现状、找寻中国的出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黄克武还讨论了梁启超的“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间的关联,认为梁氏不拘形迹的性情和奉行趣味主义的人生美学一同成就了其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动人的文字力量。尤其是梁氏“无负今日”的生活态度,非常值得效法,提醒与会师生“麻木易成无趣之人”,要避免过“石缝的生活、沙漠的生活”。


黄克武指出了“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这一课题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方面,相关研究可以从梁氏本人“通过日本著作认识中国”的治学路径,借鉴国内学者编撰的《近代日本汉文文献丛刊》和日本学者组成的“梁启超研究会”所产出的学术成果拓宽梁启超研究的边界。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可以讨论梁启超学术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接受情况,既关注梁启超的支持者,也关注梁启超的反对者,从而在全面了解近代思想和学术的基础上,探索当时新概念与新方法的引入方式、新学术规范的确立过程以及“铸造国魂”的现实关怀,最终从“现代国家与国民”和“科学与超科学”方面,讨论梁启超如何推动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讲座结束后,邹振环与黄克武对谈。邹振环认为,黄克武从单个人物的思想切入,由点到面,形成了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系统认识,是非常值得效法的研究路径。邹振环讲述了他从事的梁启超相关研究,如梁启超与广智书局的小说翻译和史传研究,梁启超的朝鲜亡国史研究。邹振环指出虽然海内外已有了丰厚的成果积累,但有关梁启超著述的知识来源、底本分析,仍留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希望青年学者能接续前人研究,探索新的领域,提出新的话题。两位教授的对谈非常具有启发意义,随后复旦大学各系与会师生纷纷踊跃发言,在场师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从2020年起,我校设立了面向港澳台地区的“复旦学者”项目,旨在通过这一项目平台加深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之间的大融合、大发展。受外文学院翻译系邀请,黄克武于2024年10月初至11月底作为“复旦学者”在我校访学,期间为外文学院学生开设课程,并举行多场精彩讲座。


 供稿丨周正阳、杨言

摄影丨叶子倩

编辑丨陈良波、贾怡锐

审核丨陶友兰

FDU外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Fudan Universit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