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疟有方——金鸡纳树皮

百科   2024-11-13 10:27   北京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肆虐,人体感染后会出现寒颤、高热、多汗等症状。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历史文献中都记载有疟疾这一疫症。


早在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疟”字。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称疟疾为“疟气”,并对疟疾的发病机理有过周详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中描绘了唐军在攻伐滇西时遭遇疟疾侵袭的情景。

在西方历史文献中,有关疟疾的记载比比皆是。古罗马就先后发生过四次疟疾大流行,古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将遭受疟疾肆虐的城市称为“瘟疫之城”。当时,疟疾又被称为“沼泽热”或“间歇热”。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大陆开始广泛流行疟疾。疟疾的死亡率奇高,据记载,17世纪英国就出现了疟疾大流行,仅伦敦就有5万人因感染疟疾死亡。欧洲殖民者向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时,疟疾成为他们面对的头号疫病。


为了抗击疟疾,人类发明了许多偏方,但收效甚微。直至金鸡纳树被发现,人类才得以摆脱疟疾噩梦。1638年,南美洲的一位西班牙总督夫人罹患疟疾。在当地人的指导下,总督夫人定期服下一种树皮粉末调和酒后,病情竟然奇迹般好转。她服用的就是金鸡纳树皮粉末。

金鸡纳树是一种原生长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植物,分为大灌木和小乔木两类,树皮味苦,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秘鲁等国。由于这种树皮治愈了总督夫人的疟疾,所以人们称其为“伯爵夫人的粉末”或“耶稣会树皮”。


金鸡纳树皮的抗疟奇效,促使欧洲殖民者对金鸡纳树展开了疯狂的砍伐和掠夺,南美洲的森林植被惨遭破坏。1640年,秘鲁利马的耶稣会士下令“每砍伐一棵树,就要种上一棵新树”,因此,金鸡纳树皮也被称为“耶稣会树皮”。


金鸡纳树皮之所以可以治疗疟疾,主要在于其含有一种叫奎宁(俗称金鸡纳霜)的化合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疟原虫的繁殖或将其杀灭,治疗疟疾效果极佳。很快,金鸡纳树皮在欧洲广受欢迎。

1639年,西班牙本土开始使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并逐步意识到这种药物潜在的经济价值。颇具戏剧性的是,正当西班牙人信誓旦旦要垄断金鸡纳树皮贸易时,英国人却抢先一步将金鸡纳树的种子从南美洲运至欧洲,然后移种至印度和东南亚一带。


1677年,英国人塔伯将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奎宁(通过物理方法提取的含有奎宁的混合物,即一种生药)高价卖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并治愈了他的疟疾。随后,金鸡纳树皮可以治疗疟疾的消息,在整个欧洲不胫而走。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4.11B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读完文章点“赞”“在看”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百科商城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内容摘编,与读者互动,品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