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新学期伊始,班主任使用《离骚》中“ , ”两句话,告诉学生岁月不居、青春易逝,一定要珍惜稍纵即逝的光阴。
(2) 秋瑾的“为国牺牲敢惜身”表现出一种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中国精神,而唐代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浴血沙场,不为个人功名,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3) 流水无情亦有情。古人创作诗文,常借流水寓相思离别之伤、生命短暂之慨、盛衰无常之叹、人生失意之愁等,如“ , 。
17.【答案】 (1)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白云西上催归念,颖水东流是别心/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近些年来,“新中式”的流行,成为当今社会令人瞩目的现象,从服饰延伸到家居、饮食、旅行等生活各个领域。“新中式”浪潮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本土生活复兴。如今中国生活美学家们,就在践行着茶、香、花、琴、书、画、乐、舞、服、妆各种“美之道”,从而获得更为幸福的生活。由此来看,“新中式”已从一种崛起的美学风格上升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用,更有着对美的追求。
“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 甲 )。它并不是要回到那个传统中国,传统当随时代,要与当今生活相匹配,“新中式”的发展,力求以传统文化外在的“形”来复兴其内在的“神”。①在创新的过程中,②抄袭成风、缺乏新意的现象必然会出现,③虽然这只是短期现象,④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就可以“开源节流”,⑤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⑥不必过于激烈的文化批判。
“新中式”的海外传播尚待假以时日,才能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可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着汉服到了世界各地,从旅游景区到毕业典礼,都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身影。如今,中国文化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是去“送文化”,而是要“种文化”。这一“送”与一“种”,其实有着本质差异,“送文化”只能消费一时,( 乙 )。所以,这一轮的文化出海,就是要去海外播撒“新中式”的种子。在传播之前,还有一份工作亟待完成:那就是选择优质且定型化的“新中式”文化,这就需要设立“新中式”的各种标准。与此同时,如何打造中国自己“新中式”的文化品牌和美学品牌,才是 A 。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就难以在世界高端品牌领域中争得 B ,这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现状。
18.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中式”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货,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 文中“种文化”的表达很有趣味,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8.【答案】 “新中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创新,使之符合当代生活的,追求实用与审美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 (或:“新中式”是结合当代生活进行创新以复兴传统文化之“神”的、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的一种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简明表达的能力。 “下定义”常用公式:被定义概念是本质特征+邻近属概念。
【评分细则】共5分,传统文化相关表述1分,当代生活相关表述1分,实用1分,审美1分,生活方式1分,每点意思对即可。不是判断句不给分。
19.【答案】甲:其实同时更是创新 乙:“种文化”却可以生生不息
20.【答案】A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B 一席之地
21.【答案】 (1) 序号:③修改为:但/但是这只是短期现象。(2)序号:⑥修改为:不必进行过于激烈的文化批判。
22.【答案】 “种文化”运用移用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要把“新中式”的“种子”播撒到海外,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分) 这一说法诠释了我们希望中国文化可以在海外生根发芽、永久生长的愿望。(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鉴赏表达效果的能力。移用是将描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描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种”为种植、栽种之意,本来是用于描述植物种子的,文中是说要在海外种植文化,是把描述植物的概念用来形容文化,故而为“移用”。这种说法是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种形象表达,写出了作者希望中国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一种期待。如果学生认为先是把文化比作了种子, “种文化”即是播种中国文化的种子,也可以成立。从解题思路看,本题首先要对“种文化”一词进行内容和手法的解析,其次还应包括这种表达的效果或作用。
【评分细则】共3分, “种文化”具体解说2分,表达愿望1分。具体解说中,手法1分,解说1分;手法写比喻也可;如没有明确概括手法,在解说中如有“把本来写庄稼的‘种’来形容文化传播”或“像种庄稼一样”之类的意思,解说正确也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