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法国,2024年4月26日至9月8日。摄影:Rebecca Fanuele © Consortium Museum
抽象重造
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法国
2024.4.26 - 9.8
法国Le Consortium美术馆的“抽象重造 —— 20 位四十岁以下的艺术家 [ Abstraction (re)creation – 20 under 40 ] ”已于近日开幕。本展览由弗兰克· 戈特罗(Franck Gautherot)及金胜德(Seungduk Kim)策展,呈现了来自派皮·博特罗普(Peppi Bottrop)、拉格纳·布利(Ragna Bley)、曼纽尔·马蒂厄(Manuel Mathieu)、张月薇、露西·布尔(Lucy Bull)、帕姆·伊芙琳(Pam Evelyn)、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韩冰、安吉拉·海施(Angela Heisch)、瑞秋·琼斯(Rachel Jones)、李黑地、索菲亚·勒布(Sophia Loeb)、瑞安·沙利文(Ryan Sullivan)、 山田康平(Kohei Yamada)、丹尼斯·米兰达·扎莫拉诺(Dennis Miranda Zamorano)及张子飘等共20位艺术家的创作。
展览现场: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法国,2024年4月26日至9月8日。摄影:Rebecca Fanuele © Consortium Museum
上世纪20年代之时,艺术发展的趋势逐步转向表征(representation)。1931年,特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奥古斯特·赫宾(Auguste Herbin)、让·埃利昂(Jean Hélion)和乔治·范顿格鲁(Georges Vantongerloo)在巴黎成立了“抽象创造(abstraction-création)” 小组,与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领导的超现实主义小组的影响相抗衡。
当下的艺术世界中也正上演着类似的事件。如今,绘画中的抽象主义是否能揭示一种面对艺术的新方式——一种更好的途径——来解决那些远离主体、叙事和具象主题的新问题?
毫无疑问,很多人选择了走向形式主义(formalism)。在20世纪,西方艺术世界将“非具象”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迈向了形式语汇的简化,装饰的犯罪化,为表达纯粹形式而抹去故事和人物,好的形态(Die Gute Form),几何及建构等。但是,为留存动态、情感、表现力及手法技巧,抽象绘画转向了斑点派、非象主义甚至更糟的道路。
展览现场: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法国,2024年4月26日至9月8日。摄影:Rebecca Fanuele © Consortium Museum
当今艺术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消费短期化的趋势。在落入学院派的陷阱前,诸多年轻的亚洲和非裔美国女性艺术家们选择了与男性同行们一起跳入巨大的、非具象的漩涡,将她们的个人风格注入此种突然涌现的 “流派” 。
将新抽象主义的各种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对其定义并为之正名。这些尝试已有诸多响亮的名字:新抽象印象主义、“Arte Infor(fe)male”、超写实抽象主义、波普抽象主义、有机色域,以及其它尚未被认可的名称。
展览现场: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法国,2024年4月26日至9月8日。摄影:Rebecca Fanuele © Consortium Museum
Le Consortium美术馆的起源及发展根植于抽象主义和极简主义艺术。此两种艺术流派曾丰富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了极具进步思想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主要是男性——设计的乌托邦。随后,在1980年代,非西方现代主义、非二元叙事和女性力量改变了人们对此的固有观念,为建立一个更加平权的世界开拓了道路。在这个新世界里,激情与贪婪、坚韧奋斗与机会主义、天赋与技能并存——现在依旧如此,一切仍未被定论。
在本展览中,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直面抽象绘画的悠久历史,接受了关于姿态与叙事、表现与建构、非具象与人物和风景、装饰性与描述性的新挑战。抽象绘画的未来,掌握在他们年轻的手中。
派皮·博特罗普
派皮·博特罗普(1986年生于德国博特罗普)现生活工作于美国洛杉矶。博特罗普在2014年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师从阿尔伯特·奥伦(Albert Oehlen)、安得利亚斯·秀策(Andreas Schulze)及尤塔·柯特尔(Jutta Koether)。近期个展及群展包括:”未来生长之处 I 记忆之线“,柯芮斯画廊,伦敦(2024);“博特罗普雨林”,奥登堡美术馆,德国(2024);“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2024);“一起,同时”, 德·拉·克鲁兹收藏馆,迈阿密(2022);“不同笔触”,杜伊斯堡美术馆,德国(2022);“此地即彼地!”,画廊周北京,北京(2022); “森林狂喜”,柯芮斯画廊,伦敦(2021);“视觉和触觉(ca. 1929-30)”,费德里克·加西亚·洛尔卡中心,格拉纳达(2021);“现在!德国当下绘画”,波恩美术馆,威斯巴登美术馆,及肯尼兹美术馆(2019);“制线工”(与阿尔伯特·奥伦联展),马西安诺艺术基金会,洛杉矶(2018)。
拉格纳·布利
拉格纳·布利(1986年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生活工作于奥斯陆,创作绘画、雕塑、文本及行为表演作品。她在艺术实践中检视日常及异域经验的摇摆关系,探索生物学、文学及科幻小说等形式的迷人叙事结构。
拉格纳·布利在2011年于奥斯陆国家艺术学院获得其学士学位,并于2015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其硕士学位。其作品参加了2022年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近期个展及双人展包括:“青绿大地”,柯芮斯画廊,伦敦(2022);“陌生人的眼睛”,艺术家之家美术馆,奥斯陆(2022);“拉格纳·布利 & 英格·艾克达尔”,马尔默美术馆,马尔默(2020);“个员”,Kunsthuset Kabuso美术馆,Øystese,挪威(2018);“个员”,奥斯陆美术馆,奥斯陆(2017)及“敞开”,法兰克福,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画廊,柏林(2017)。近期群展包括:“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2024),“清算时刻”,Henie Onstad艺术中心,贝鲁姆,挪威(2021);“速度速度速度”,Kistefosmuseet美术馆,耶夫纳克尔,挪威(2019);“现代美术馆2018年年度展览”,现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2018);奥斯陆当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美术馆(2017);“游牧图像”,应用艺术美术馆,维尔纽斯,立陶宛(2016)。其作品已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包括:大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伦敦;Henie Onstad艺术中心,贝鲁姆;马尔默美术馆,马尔默;Kistefosmuseet美术馆,耶夫纳克尔,挪威;现代美术馆,斯德哥尔摩,以及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
曼纽尔·马蒂厄
曼纽尔·马蒂厄(1986年生于海地太子港,生活工作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他在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获得其学士学位,并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获得硕士学位。马蒂厄曾在斯图加特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2019-20)及加利福尼亚州Pamela Joyner and Alfred J. Giuffrida驻留计划(2019)进行艺术家驻留项目。近期个展包括:“具象的终结”,德拉沃尔美术馆,英国(2024);“浴火重生”,K11,上海(2023);“在别处天空下发现的世界”,安大略(2022-2023);“丝路羁旅,愚海慈航”,Longlati基金会,上海(2022);“全势而为”,柯芮斯画廊,伦敦(2022);“生存”,蒙特利尔美术馆,蒙特利尔(2021);以及“在其他天空下发现的世界”,发电站艺术中心,多伦多(2020-21),并巡回至艾伯塔美术馆展出。
曼纽尔·马蒂厄的作品已被多个重要机构收藏,包括: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利尔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以及鲁贝尔家族收藏等。
张月薇
张月薇(1990年生于北京)生活工作于伦敦。她于201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位,并于2014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绘画硕士学位。张月薇目前兼职任教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
近期个展包括:“撤回、撤回、撤回”,柯芮斯画廊,伦敦(2022);“甲乙丙丁”,长征空间,北京(2021);“新惧象”,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0);“软界”,Lawrie Shabibi,迪拜(2020);“境码”,长征空间,北京(2018);“漩涡”,House of Egorn,柏林(2018)。张月薇曾于近期参加多个国际大型群展,包括:“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2024);“棉花糖”,CAPC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尔多(2022-2023);“断裂的一代”,松美术馆,北京(2022);“ 调和:当下绘画”,海沃德美术馆,伦敦(2021);“图像后”,Mamoth,伦敦(2020);“回音殿”,Plus-One Gallery,安特卫普(2019);及“数码原住民”(与Thomas van Linge联展),The RYDER,伦敦(2017)。张月薇曾获得2016-17年度英国驻罗马研究院Abbey驻留奖,以及2014-15年度Chadwell Award驻留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