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月薪12000,陪客户缺了几次打卡,被扣双倍工资。他不服,领导却说:找客户作证,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翘班

文摘   2024-11-14 11:56   江西  


前两天,一个朋友跟我吐槽他在公司的一件“奇葩事”:月薪12000的销售经理,因为陪客户见面漏了几次打卡,工资竟被扣了双倍!他去找领导理论,没想到领导甩了句:“你找客户给你作证,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翘班?”他当时就愣住了,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销售的“打卡之痛”,谁懂?

作为销售,陪客户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拉近关系、吃吃喝喝、解决问题,全在外面跑。

但公司的打卡制度却完全不买账,一旦少了那一声“滴”,月末工资单就给你记上一笔。

有时候为拉一单,你陪客户周旋了大半天,最后客户有了意向,心里满是成就感,结果回到公司,看到考勤记录提醒你“打卡缺勤”——不仅辛苦没被认可,反而被当成“消极怠工”。

打卡打的是规矩,但有些工作却不该被规矩捆住手脚。

僵化的制度,不一定管得好

咱们的考勤制度,初衷肯定是好的,毕竟管理上有个规矩在,才能让工作井然有序。

可有时候,这种“打卡至上”的模式反而把员工的积极性耗光了。

有些公司几乎把考勤表当成唯一标准,哪怕销售小伙伴跑断了腿,没业绩不行,打卡也不能少。

人不是机器,销售更是需要“灵活度”的岗位,太机械化的管理,只会束缚员工的手脚。

想象一下,一位为了业绩跟客户喝酒聊到半夜的销售,第二天早上爬起来奔赴另一场会面,手握单子,却因为没打上卡,被扣钱、批评,想想都挺无奈。

销售员的“无奈”和“老板的理想化”

很多老板都希望员工踏实、敬业,甚至有些觉得考勤“滴滴”声才是对工作的态度。

可作为销售,谁的客户会在办公室等着来敲门?

销售的工作,是随时可能被客户拉出去谈单、解决问题的。

可偏偏一些领导没想清楚这些,仅凭打卡记录来判断销售是不是在认真工作,忽视了实际的业务情况和“陪客户”这个环节的价值。

这种思维有点像让医生坐在桌子前,不接诊也没事,只要人到岗就行。

只看“打卡”的管理方式,真的有效率吗?

说到底,企业看重的是销售能带来多少业绩,但这种严格的打卡制度反而让人为了应付考勤,一边想着“见客户”,一边惦记着“补卡”。

这种现象在一些打卡更严的企业甚至成了“反常态”:

有销售员干脆“曲线救国”,比如“虚假打卡”或拜托同事帮忙打一下,以免扣工资,但心思都用在如何规避制度上了,效率和责任感肯定被影响。

真正的管理应该平衡“效率”和“规范”,而不是单靠打卡来“监管”一切。

业绩和考勤,管理的平衡在哪里?

所以,这类僵化的制度其实忽视了销售工作的复杂性。

销售员的绩效不仅仅体现在“朝九晚五”的卡点,而在于他们的业绩和实际付出。

公司若能在考勤制度中加入一定的弹性,比如,设立灵活的考勤管理或用业绩指标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反而能激发销售的积极性。

就像作家余华说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要管理好企业,就得知道什么岗位需要灵活,什么岗位适合规范,不然,恐怕只会让更多销售“被逼”在规矩中找漏洞、绕弯子。

适度灵活,让制度服务于效率

制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去迎合制度。

希望有更多公司在制定考勤制度时,考虑销售工作的特性,让制度不仅维护秩序,更能助力员工发挥潜力。

每一份为业绩打拼的努力都值得被看到,毕竟,工作不仅仅是“打卡的滴滴声”,更是为了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付出。


非常感谢各位读者们能看到这里,原创不易,文章有帮助可以关注、点个赞、分享与评论,都是支持)!

关注下方公众号,有神秘福利领取

程序猿阿星
大厂程序员,回归二线,分享职场热点和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