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学术论文的结构通常有严格的定义,但仍然有空间讲述一个既能清晰传达科学内容,又能引人入胜的故事。以下是撰写优秀论文的一些小技巧。
保持信息清晰
首先,要明确自己希望传达的信息。如果信息模糊不清,很容易引起误解。尤其是当作者来自交叉学科团队时,信息的清晰性更为重要,这种情况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日益普遍。团队成员最好亲自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在关键信息、数据选择、视觉呈现以及传递有效信息方面。最重要的内容应放在正文中,避免冗余的附加数据分散读者注意力,这些内容可以放在补充材料中。很多手稿被拒的原因是讨论部分过于薄弱,作者显然没有深入理解现有文献。为了让研究更具全球意义,作者应在讨论中将结果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展示其重要性或独创性。推测和基于证据的结论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线,适度推测是可以的,但过度推测会让讨论失去意义。结论部分应简要提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逻辑框架
论文的结构至关重要。如果结构不合理,写作就会缺乏连贯性。B. Mensh 和 K. Kording 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上下文–内容–结论”结构的使用。这种结构帮助作者明确每个段落的作用:首句引出背景,正文讨论新想法,最后一句总结。整篇论文的逻辑是,介绍提供背景,结果呈现内容,讨论得出结论。
要集中精力突出一个关键信息,并在标题中清楚传达这一信息。论文的每一部分都应逻辑清晰地支持这个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可以灵活地打破规则,但首先必须熟悉这些规则。引导不熟悉的读者逐步理解实验的意义是作者的责任。在解释清楚实验的重要性之前,读者无法知道为什么要关心这个研究。
自信陈述观点
科学写作的核心责任是清晰传达观点,但很多时候,核心创新点被掩盖了。回答“你做了什么?”这个基本问题是组织论文的关键,手稿的每个部分都应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科学写作中,“新颖且有趣的发现”是贯穿始终的主线。确定主线后,接下来的段落将成为支撑它的逻辑单元。
科学家往往不敢自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写作晦涩、模糊,给人防御性太强的感觉,包含大量保留意见,似乎是在预防批评。这种写作方式常常让文章失去针对性,特别是当作者主要面向期刊审稿人而不是普通读者时。例如,以下这句显得啰嗦且不够明确:“尽管本文不是详尽无遗,但为物理海洋学的方法提供了有用的综述,并通过各种示例展示了研究中的挑战。” 我们可以更简洁明了地表述:“本文通过示例回顾了海洋研究的方法,揭示了具体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模糊的写作会让科学失去其本质,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任务是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关注和记住所读内容。为此,我鼓励科学家多阅读本领域以外的文章,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避免“僵尸名词”
在写作时,要始终考虑读者的感受,提供一篇连自己也愿意阅读的论文。科学写作不必呆板、枯燥。虽然科学论文应事实性、简洁、基于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具有吸引力或个人风格。Helen Sword 提出了“僵尸名词”这个概念,用来描述如“实施”“应用”等抽象词汇,它们让语言失去活力。我们应该用有温度的语言吸引读者,而不是使用生硬、正式的词汇。比如,我在最近一篇论文中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八个栖息地、38个威胁和55位专家:评估多用途海洋区域的生态风险”,虽然最初编辑对此有些顾虑,但最后还是保留了这个标题。
修剪多余修饰
尽管创造性很重要,但科学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花哨的修饰会分散注意力,特别是比喻性的语言可能让非英语母语的读者感到困惑。我的建议是保持写作的复杂度在最低限度。
此外,论文写作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方法部分遗漏关键信息,特别是在复杂研究中,缺失的细节可能使研究无法复现,进而导致研究陷入僵局。
面向广泛受众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写作质量与论文影响直接相关,但研究表明,标题清晰简洁的论文更容易被社交媒体或大众媒体报道。我最大的建议是直奔主题,避免冗长的论述,清晰表达观点,最好是用非专业化的语言,让其他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理解。
如果你能用对非专业人士友好的方式写作,不仅可以增加被引用的机会,还可以让普通公众也能理解你的研究,这在生物医学领域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通过媒体传播研究成果时更加有策略,比如在《对话》等平台上撰写通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