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职场觉得吃亏,是因为自己内向、不善言辞。他们总担心自己在会议上发言时,表达不够好,影响了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的印象。
但内向并不是问题,说话没准备、没逻辑、没亮点才是根本原因。
那些看似内向却让人佩服的人,往往掌握了一个共同的秘诀:一开口,就让人觉得“这人真有能力!”
1. 说话有准备:输出前,先输入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同事:平时很安静,开会时也不多话,但只要发言,就直击问题核心,让大家眼前一亮。你可能会觉得:“哇,他怎么这么厉害?”
但其实,这并不是天赋,而是他们在发言前,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内向者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喜欢深度分析。 如果能够提前准备内容,就能最大化地发挥这些优势。
与其在会议上“即兴”发言而显得不够流畅,不如提前整理好自己的观点和要点,让表达更精准、更有力量。
如何快速做好准备?
明确目标:搞清楚发言的场合和目标,比如是汇报进度,还是提出解决方案。 梳理逻辑:用几个清晰的关键词串起自己的思路,比如“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补充数据:提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用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
记住,准备得越充分,说话越有底气。内向并不会成为劣势,反而会让你的表达更有深度。
2. 说话有逻辑:训练结构化思维
职场里,逻辑比情绪更重要。无论是开会、谈判,还是和领导一对一沟通,如果你的发言没有逻辑,听起来像是在“散步”,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耐心。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清晰的层次,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结构化思维让你的发言有条理,别人一听就明白。
比如,当领导问你:“这个项目为什么没进展?”
有逻辑的回答应该是:
直接回答问题:“项目确实遇到了进展困难。”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预算没有批下来,二是供应商的交付周期延迟,三是团队资源分配不足。” 提出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计划调整资源分配,同时推动供应商缩短交付周期。”
这样表达,不仅让人觉得你清晰明了,还能显示出你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感。
常用的逻辑框架
金字塔原理:从结论到原因再到细节。 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简单实用,适合应对任何职场问题。 时间顺序:按“过去-现在-未来”展开,特别适合总结工作进展。
训练逻辑思维需要时间,但只要坚持,哪怕是内向的人,也能用清晰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说话有亮点:内容、思考、数据、案例一个不少
内向者在职场表达时,往往担心自己“说了没人听”。其实,这并不是声音不够大、语气不够强的问题,而是缺少“亮点”。
为什么“干货”是发言的杀手锏?
职场里,大家最怕听“空话”和“废话”。如果你的发言只有观点,没有依据,很难说服别人。反之,如果你的话能带着数据、案例和具体细节,就能瞬间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如何让发言更有亮点?
有内容:你的发言一定要有信息增量,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话。
比如,在讨论一个项目时,你可以说:“除了传统营销渠道,我们还尝试了短视频推广,带来了30%的流量增长。”
有思考:别只说“是什么”,更要说“为什么”和“怎么做”。
举例:在谈到团队管理时,不要只说“要加强沟通”,而是进一步补充:“比如,每周安排一次全员会,确保信息透明。”
有数据:数据是最直观的说服工具。
比如:“我们这个月的销售额增长了20%,其中70%来源于新客户。”
有案例:案例能让抽象的观点变得生动。
比如:“上次市场推广活动,我们通过优化标题,把点击率提升了2倍。”
亮点多的人,哪怕平时话少,也能让人刮目相看。
内向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单位里,主要领导更换后,这4个人一定会跟着被换掉:1、办公室主任;2、人事科长;3、财务科长;4、领导司机
在单位,请记住:1、工作受了委屈,理直气壮喊出来;2、身体不舒服,别怕请假;3、工作负担太重,大方找领导谈,戒掉唯唯诺诺
在单位,永远不要给领导同事欺负你的机会,一次也不行:1、领导都是看人下菜碟;2、欺软怕硬是天性;3、你不强硬没人会帮你
体制内,提拔其实是反人性的:1、身体不好,别当领导;2、想当领导,就得吃苦;3、要变得不近人情;4、要不断接受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