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出门,常被认成日本或韩国人?

文摘   2024-08-17 23:39   浙江  

出国旅行时与当地人聊天,猜国籍是开启话题的第一步。大家常常碰到的情况是:对方首先猜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

我也经常有这种经历,在国外被问及“来自哪里”,十有六七对方先猜测Japan?korea?直到我回答“China”;

这件事让人有些疑惑,明明中国人已经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旅行、读书、工作……为什么我们还是常常会被认成日本/韩国人呢?

查了一下数据:2023年,中国海关查验出入境人员4.24亿人次,其中包括内地居民2.06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83亿人次、外国人3547.8万人次。(数据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注意,这是出入境人次。一个人一出、一进,就是2人次了,算“人数”的话,还要除以2;这其中还要减去一年内多次出入境的人:比如某人去年出国旅行4次,在出入境统计数据上就显示为8人次。算下来202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应该在1亿左右,也可能不到1亿。

可是即使这样,对比总人口只有1亿多的邻国日本,哪怕2023年日本国民的出境率达到了23%,从绝对数量来说也还是我们多得多;更别提总人口不过才5000多万的韩国了。所以出门还常常会被认作日本人/韩国人,到底是为啥?

中国人开启国际旅行的时间不算长

虽然近十几年来势头猛,但中国内地居民开启国际旅行的时间真的还不算长。

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公开信息里,能查到最早的记录是200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8132.85万人次。而“香港成为内地居民出境首选地区”,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官网上的原话。也就是说,内地总共4000多万人出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去的是香港。

这个数据已经很说明问题,再往前数十几年,可能很多人想都没想过“出国旅行”这件事。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发达国家,韩国虽然在2021年才被承认是“发达国家”,不过他们的人均GDP其实早已达到较高水平。

所以日韩国民开始国际旅行的时间更早,给了除东亚以外国家的人们先入为主的印象:出来玩的亚洲脸孔,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

更何况,中日韩三国国民的外表确实很相近,如果不开口说话,我们自己也会混淆,更别提有些国家的老百姓看到亚洲人就会犯“脸盲症”,这和我们看到欧洲人、非洲人就犯脸盲是一个道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曾经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和日韩游客差距很大。

20年前第一次出国,还是个孩子的我也能从穿着辨别出我们和日韩游客的不同,日韩游客日常穿着的国际品牌运动鞋和身上成套的冲锋衣,是即使在私立学校读书的我也羡慕的超酷装扮。日本在2000年的人均GDP是3.92万美金,而中国同期是959美金,这悬殊差距一定会从国民的穿着打扮上表现出来。

现在就不一样了,高速发展这些年,外出旅行的中国人把自己收拾的极为利落体面,在外形上更自信、多元和个性化,与日韩两个发达国家毫无差别。

所以对其他国家来说,先入为主的观念+脸盲+差异不大的穿着打扮,这三个buff叠加,要特地分辨出中国人,也太难了

咱们的文化输出还不够

先说一个小故事。在乌兹别克碰到一个很健谈的小哥,首先排除我是韩国人后(乌兹别克和韩国关系特别好,看到东亚脸他们首先就问是不是South Korean),他说“中国是我们的好朋友!”然后灵魂一问:你们的代表美食是su shi吧?……把我问得满脸黑线。(顺便做个广告,今年的乌兹别克路线将在正“十一”假期出发:从喀什到乌兹别克

后来,在当地一家融合餐厅点了寿司,上菜时仪式感十足,直到服务生把托盘放下的那一刻,我又错乱了:装寿司的盘居然是个中国龙舟的造型……

这两个张冠李戴的小故事说明啥?说明在外国人的眼里:你们东亚人的文化我真的是分不清啊!就算是同在一个大洲的邻居也不行!

可这不能怪歪果仁,毕竟人家没有义务来学习你的文化,所以这时候就看谁的文化输出厉害了。

文化输出是软实力的较量,有着比输出劳动力和硬件输出更高的要求。韩国的娱乐影视业席卷全球,日本的动漫游戏卖给全世界,中国还没有横扫全球的文化输出,目前有一个官方动作是孔子学院。虽然近几年在收缩,但孔子学院对文化输出是有一定意义的,只是不要谈性价比和效率。

刻板印象的偏见留存

中国人的经济实力、文化礼仪、个人仪表谈吐等等素质都提高了,出去很容易被认成日本人/韩国人。这就是刻板印象的偏见留存。

其实,这些年国内对“做个有素质的游客”这件事宣传很多了,所以我看到的现象是:当前大部分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都表现得非常、极其高素质。

再说两个小故事。

上个月在新加坡,我和4个中国家庭在城郊某个小路口等红绿灯。虽然不认识,但从方言中听出他们分别来自上海、成都、北京、南京,十几个人在路口站了很久,眼巴巴等着红灯变绿,这时候过来一对出来夜跑的本地人母女,“嗖”一下就闯红灯过去了。这时我才发现没变灯的原因是没按过街按钮,于是连忙过去按按钮,十多个人又等了大概半分钟,灯绿了才过马路。

和我一起等灯的几个中国家庭

同样也是上个月,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咖啡店,店里坐着中国内地、马来人、大马华人,后来来了两位带孩子的妈妈,孩子进门后追跑打闹,妈妈们的笑声也响彻全店,最后大家都对这两位妈妈怒目而视。我坐得比较远,听到我边上一桌人抱怨“韩国人真的好吵”,才知道是韩国人,也知道这关于“韩国人”的刻板印象已经种下了。

讲这些很小的小事,其实是为了说明两点:首先不论国家实力怎么样,国民素质一定有高有低,但在异国人眼里,个人的行为,可以代表一个群体、一个民族;

其次,很多中国内地游客在国际旅行中,已经充分表现出他们的高素质和对规则的尊重,甚至也更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公民。

我们在国外的合作伙伴也多次提起,他们喜欢接待正常出游的中国大陆游客(“正常”指的不是799元5日游那种旅行)。

因为大陆客人都很nice、有同理心不挑剔、会耐心听讲解,对美丽的景色和人文风情充满兴趣,在国外的服务者眼里,是值得付出热情分享的好对象。

有时候替高素质的同胞心疼,这些同胞在很认真地尊重自己受过的教育、尊重他国文化、出门在外做个高素质的游客,好不容易提升了一点国际形象;转头,就有同胞随地乱丢垃圾、带着孩子当街大便、在邮轮上抢自助餐……

实在是不想说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种话,但老鼠屎却真实的存在着;话又说回来,甘做“老鼠屎”的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走到哪里又会招人待见呢?


好看又好吃 给你们疯狂种草的甜怡
扫码跟我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咸蛋旅行社
咸得蛋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