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财富彻底爆雷了,700亿,5万高净值客户踩雷。其实去年12月份海银财富就传出兑付困难的问题,然后董事长韩宏伟向投资人承诺兜底,不出意外只是拖延时间罢了,9个月后终于被立案调查了。海银财富可能大家不了解,控股股东海银控股,是内地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号称在国内“排行第三”,仅次于中植系、诺亚。它所售的产品起投金额为30万元或100万元,期限6到48个月不等,年化收益率7%—10%,每半年付息一次。你说这个利率很高吧,也不至于,毕竟中国的城投债也要这个利率。关键是,海银财富几乎没有底层资产,主要是过账和金融运作,层层嵌套,其实就是以投资为名转移财富,几乎什么都没有投资,而被挖出来的合作者有些本身是自己的壳,实缴几万块就能承接上亿的资产,有些干脆就是PS合作协议和照片,以此迷惑投资者。这就很蛋疼了,哪怕你说你投给了恒大,也算是投资失败,这么玩纯粹是庞氏诈骗了。所以,老夫有一个问题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国内一些看上去很牛逼的投资,搞到最后全特么是诈骗?其实很多公司都这样,一问正不正规,各种证照齐全,且有政商人士站台。再问有无监管,那也是非常之详细,非常之严格,可谓万无一失。直到爆雷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事情是人做的,再完善的制度,人丢到一边,那就等于没有。是的,烂尾楼也是这么来的。预售制从制度设计上是很合理的,但我们完全没有按照真正的预售制来。包括我们现在的劳动法,食品安全法,公司法,甚至很多需要中央调查组下去调查才有结果的事件。我早就说过一句话,中国其实是一个法制非常健全的国家,关键是法律由谁来执行,执行的效果怎么样,执行的人有没有问题,谁来监督执行人,这些问题才是产生那么多不公平病根。这倒是让我想到明朝中后期嘉靖年间的改稻为桑,设计的时候非常合理,本意是想要弥补国库亏空又可以有利百姓,但最终却成为祸国殃民的错误政策。明朝嘉靖年间,国库早已是入不敷出,官场中的贪腐也是日益严重,为了填补国库财政巨大的亏空,在嘉靖皇帝的首肯下,内阁、司礼监共同制定出以利国利民为出发点的国策——改稻为桑。其一,同海外各国的丝绸贸易可以为朝廷取得巨额财富,通过种桑产丝就可以成功弥补财政空缺;其二,百姓种桑产丝的收入要高于种地,而税收不用增加,朝中大臣们普遍认为百姓们会拥护这项政策;其三,一旦实施这项新的政策,各级官员都能从中取得好处,因此一定会大力支持这项政策。因为利益集团的诉求不一样,主要在于央地矛盾,以严世蕃为代表的朝廷,和以胡宗宪为代表的地方的矛盾。央地矛盾的本质是嘉靖及其官僚集团与百姓的矛盾。严党推改稻为桑,初心就不是为了人民,只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胡宗宪,则要兼顾严党的利益,和他治下黎民百姓的活路。再者,并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愿意种桑树,因为种植是有周期的,一般要3年左右,那么这3年不吃不喝么?要知道政策执行有时滞,地方开始大规模执行的时候,农民已经插了秧苗下去了,然后官员就纵兵马踏青苗。农民不是插了水稻秧苗吗?不是担心今年没有口粮吗?不是不愿意种桑树吗?于是老百姓只能卖地求生,那么官员又和商人勾结,不断压低土地价格,最终百姓损失惨重,那些官员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明朝的改稻为桑就是很典型的“上面初衷是好的,下面执行坏了”,把它改为“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口罩”等等,也毫无违和感。只要利益链上有利可图,一些既得利益者就会对违法犯罪行为眼开眼闭,即使知道它们在犯法,也不会主动取缔。看看恒大,2020年传出爆雷的声音,各路利益群体拼命捂住我这种人的嘴,最终还是逃不过爆雷的命运。只要不以老百姓利益为核心,海银财富这类现象只不过是历史不同时期的循环罢了。2024来了,更是充满了不确定。七叔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
加入顺势理财俱乐部,你可获得:
每周不少于3条,精华机构内部动态分享;
七叔更犀利的大实话,被删除的文章不定期放送;
每月一次关于投资的深度复盘( 观点明确,不讲废话);
每个季度一场干货直播( 接地气,讲真话)
原价1999元/年,现优惠价299元/年,未来随人数增加逐步恢复至1999元/年。
功夫没有白下,钱不会白花,立刻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