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江南春:国际化学校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德普泛教育论坛

学术   2024-11-26 21:03   重庆  
德普第187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持续塑造着未来社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顺应未来?这是德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德普九周年校庆,我们有幸邀请到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先生,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国际化学校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的主旨演讲。从企业的角度,看未来人才需求。

江南春 |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
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生活圈媒体”理念的人,江南春先生颠覆了传统“大众传媒”的观念,反向思维成立了“分众传媒”,在全球范围内首创电梯媒体,走出了一条楼宇广告的创新之路,真正完成了anytime,anywhere,anyscreen的传媒图景。

现场演讲金句(部分)
  • 与其更好,不如相反。相反走或许不能到达印度,但会发现新大陆。

  •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所有的底气都源于你的经历。

  • 有用的知识或许AI都会,那就多学习些“无用”的东西吧!

  • 我向往的国际化学校能培养出新三好学生:既有中国文化思想基础 ,又有西方数科逻辑能力 ,拥有全球多元视角的学生 。

  • 一个人才,今天会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学习力。




(本文整理自江南春先生当天的演讲,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一些思考。)

我是个教师出身,我也是一名家长,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国际化学校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从做教师到出去创业,我凡事常常问自己:能不能反方向思考?

当我创业时,所有的媒体都叫“大众媒体”,我就向反方向走,做“分众媒体”,即细分受众的媒体。不对所有人讲话,只对当时的写字楼、高级公寓里的白领、金领等商务人士讲话,细分受众。

当时所有的媒体都提倡“内容为王”时,我就反方向思考,提出“渠道为王”。我们占据电梯这个特殊空间,在这个时空中你无事可做,你比广告更无聊,于是广告就成了内容。

那个时候,只要做户外媒体,大家想的都是选择地标性建筑,如在东方明珠、外滩、徐家汇等地方做广告。我们当时草根创业,拿不到地标性建筑的广告代理权。这时,我们换了一个角度:不以地标为核心,而是以消费者、以人为核心。东方明珠不是每天都去,但上班、回家是每天都发生的。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最核心的生活轨迹、生活空间中去。

哥伦布一路向西没有走到印度,但他撞上了美洲新大陆。做企业、经营其他事业也是这样。如果只是顺着原来的路,你会发现路都被人走完了,走的人多了它就没有路。人人都走相同的路,就成了“内卷”。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甚至与其更好,不如相反。

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我参加了校学生会的竞选。当时为了竞选,做了很多准备。

先是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竞选稿,自己写完还不够,还找了我们中文系的两位讲师、两位副教授来帮我润色。改到最后都不像是我自己写的,以致于都背不出来了。于是我就在寝室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我被轰出寝室。学校里有条河,轰出寝室后,我又跑到河边练习,反正河水又不会有意见。练了很多遍,直到把它变成了我血液里的东西。

演讲之后有提问环节,大家都不知道会问什么问题。我就找了很多同学,组成了一个20人的学生访谈组,挨个去访谈那些曾经参加过学生会竞选的同学。然后将访谈内容做成了一个学生会竞选“百问百答”,把它背了下来。中文系的优势就是记忆力好。

比赛现场,第一个抽到的就是我。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但还是拿起话筒就讲。因为事先排练太多次了,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所以即使在大脑迷离的状态下,依然能够讲完。讲完后就听到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肯定还不错。

之后就开始提问。听到问题,我第一个反应不是这个问题是什么,而是这是我“百问百答”中的第几题,是第64题,还是第43题……反正我都背过。一切没有超出之前做的那份“百问百答”。

经历了这次,我深刻地感受到,最重要的是敢想敢干。首先要敢想,愿望比什么都重要。其次是你愿意为这个愿望付出多大的努力,你是否惴惴不安地把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性都想到。最后,一个人单兵作战是没用的,一定需要团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来做。

当然,如果你只想不敢干,那所有的思考都没有意义。‍‍‍

一所优秀的国际化学校,它能给学生更多深入体验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我认为这比接受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我看过德普学校的很多介绍,很认同学校“懂中国懂世界”这个理念。我自己是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特别怕国际化学校过于国际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业余时间我跟我们家孩子谈得最多的也是中国文化,我会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些典故、道理讲给儿子听,也会给他买蔡志忠的国学漫画。

如果简单解释中国的儒释道,我觉得是“上,止,正”三个字。儒家讲究一个积极向上,你的人生要有追求、要不断向上。道家讲积极向上之后要适可而止,有所为有所不为。佛家呢?我浅浅地理解是“正心正念”,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射,内心阳光世界就阳光。

我读大学时还特别喜欢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很复杂,我把它简单总结为8个字:吾性自足、是非成败。吾性自足,即每个人内心的能量都是无穷的,那些成功的人,无非是自我开发的能力更强而已。

是非成败,即在生活中做“是的事情”就是“成”,做“非的事情”就是“败”。从短期看,“是”的事情不一定“得”;“非”的事情不一定“败”。阳明先生讲所有东西要用良知来判断,即以“是非”来判断。当你忽略短期得失,用“是非”来判断时,很多事情就不会纠结,看似短期的“失”其实最终是“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很多启发。我常常觉得现在很多学校教授的内容过于西方化了,西方化很好,但中华文化也不能丢,“懂中国懂世界”特别重要。

我们经常说“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工思维当然很重要,但世界不是只有一种能力,每个人也不是只是一种发展方向。多学一些“无用”的东西,很多时候,看起来很无用,其实挺有用。

我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中国先锋诗歌史,是不是没啥用?但我觉得挺有用。先锋诗歌的核心是什么?是词语间的超常组合,什么东西挨不上,你非要把它挨在一起,就对了。比如“用一支玫瑰堵住你燃烧的嘴唇”,用玫瑰堵住嘴唇,这个词好像很奇怪,但这些非常奇怪的词组合在一起,就带来一种别样的感觉,创造了全新的感受。

商业其实也是这样。以前,户外广告和电视广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互相挨不上。但电视广告为什么只能在家里,只能在晚上呢?为什么不可以在户外,在白天呢?所以我们就把户外和电视组合在一起,做成了白天的户外电视广告。把电视从家里搬出来,搬到了公寓楼、写字楼、商场、影院,搬到消费者最常去的生活空间里。

你觉得学诗歌好像跟商业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在商业当中的很多思考,都跟当年学的诗歌密切相连。诗歌教会我,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超常组合的,而超常组合会创造出全新的意义体。所以人文思想非常重要。

上学时,给我们上课的钱谷融教授经常说,“文学就是人学”。世界是以人为中心构成的,你就去研究人就好了,这给我很多启发。

在观察人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了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有用的知识或许未来AI都会,那就多学一些无用的东西。可能在未来的某一瞬间,这些无用的东西就会成为你最有用的竞争力。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在这个问题上,德普的办学理念其实给了我很多启发。“懂中国懂世界”,中西教育各有所长,有些问题可以从中国的视角看,有些问题可以从西方的视角看。一个人学会不同角度、多重角度看世界,他的决策会更加正确。

我向往的国际化学校培养的“新三好学生”,是有素养、有情怀、有审美的学生。

市场竞争中,产品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无形价值包括审美、品位、身份象征、自我标签、价值观的共振等。很多时候,利润往往来自于无形价值。而一个真正有素养、有情怀、有审美的人,会让无形价值变成一个公司的有形价值。中国的制造业如此发达,大家都在有形价值上竞争,就会形成内卷。但当你的素养、情怀、审美超越别人,你会跟消费者形成更多的共振,这就是无形价值。

此外,在未来,无论你是创业还是做其他事业,有情商、有爱商、有逆商非常重要。分数在获得的那个瞬间可能就失去了意义,我现在回忆,在学校学过的很多内容都记不起来了,但那些曾经在学校里积累的经历,锻炼情商、爱商、逆商的过程,对我意义非凡。

一个人今天会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学习力。现在知识的变化速度太快了,你有没有很强的学习力、创新力、沟通力、领导力、自我进化和迭代的能力、幸福力……这些都非常重要。

德普9周年的主题是“未满”,这非常好,意味着这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迭代的过程。期待德普和在座各位能引领中国国际化教育的不断进化,非常认同德普所讲的“让天下父母不再焦虑”,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快乐,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国际化的新生代。

最后,也祝德普9周年生日快乐。谢谢大家!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3.0时代的国际化学校 | 懂中国,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