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第1857篇
每周四晚上19:00-20:00,德普小学部的25个孩子,坐进了二楼的教室,开始了他们的儿童哲学课之旅。
给他们上课的,是德普双语寄宿小学的孙继先校长。
为什么要给小学生开设哲学课?很多成年人理解起来都有难度的“哲学”,孩子们能理解吗?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哲学呢?
不得不说,这可能是全校“最考验老师”的课!
如今,一个月过去。孩子们哲学课,上得如何呢?
孙校是儿童哲学课的老师。和所有上CCA课的老师一样,每次课程结束,他都会在群里跟家长同步当天的课堂情况,常常一写就是五六百字,多的时候有近千字,
课上,游焘瑞同学提出,从物质上看不是原来那艘船,但精神层面上还是同一艘船。很快就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观点:物质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变了就是变了,而人的感受是主观的,可能并不“真实”。
随后,孙校跟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虚拟的“实验”:把一艘船的部件一块一块不断更换掉。每换掉一个部件,孙校都会问孩子们,还是原来的船吗?
同学们都回答是。那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是了呢?两个观点提了出来,湛裕祺同学说只要还有一块老部件,它就还是原来的船;而陆泊文同学则说,只要超过了50%的零件,船就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最后,孙校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我们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身体的细胞已经更换了几遍,早已不是离开母体时候的样子。那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
在那天课后,孙校在当天发给家长们的反馈中写到:
“什么决定了我是我?某种程度上是在考验我们的价值判断。你以什么为重。看似我们是在讨论某一个客观的物体,但其实是讨论在某一个主观意识下,你的哪一部分更重要。
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自己珍爱的玩具,一起成长的伙伴等等,他们都可能成为那条‘忒修斯的船’。有一天它/他/她是否变了,一方面取决于它/他/她,同时也取决于你。”
时间回到本学期的开学。儿童哲学课作为德普CCA选修课的一门,正式开课。
尽管是校长开课,但大家依然心里没底。“最开始我们预估有17个孩子就开课,没有想到最后有25个孩子选。”
在孙校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不少哲学书籍。如思想家史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已被译成德、法、日等十余种语言出版的“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童年哲学》),《20个儿童思考工具》等书。
“目前我们更多学习参考的是‘儿童哲学之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马修·李普曼所构建的儿童哲学体系,通过话题带孩子们进入哲学。”
*孙校做的笔记
对于很多学校和家长来说,儿童哲学课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必选项。为什么德普要给小学生开设哲学课呢?
在一次课后的反馈中,孙校用一段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AI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反思为了二十年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现在应该教孩子们什么?这也是我开设‘儿童哲学课’的初衷。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面,我们可能要抓住那些不变的底层逻辑,让孩子们能够有能力、有信心驾驭工具,成为未来的主人。”
早在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儿童哲学智慧书》《哲学鸟飞罗系列》《思考世界的孩子》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等儿童哲学书籍也被纳入其中。
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 “当一个人学会怀疑时,哲学便产生了。”
满脑子都是“为什么”的孩子们,无疑是“天生的哲学家”。
“事实与观点”,是哲学课上的一个讨论话题。一开始,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认同的事情,错当作“事实”。通过课上的讨论,大家总结出来,事实应该是可以被证实的(实证的思想),而观点往往是无法证实的,只是一种想法。
“这个话题讨论的目的,是希望激发孩子们对于日常事物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接收到的大多数信息,特别是网络上的不少短视频不一定是事实,而只是个人或部分人的观点。”
期待下节课的到来!